评论(登录后方可评论)  登录
21楼    文友:老诌
小说总评: 这是一部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作者的一部写实之作,也是作者心路与感情的融汇之作。作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写起,四十余年。主要描写了杜鹃岭煤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逐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人物有乔矿长、李矿长、孙矿长、卢天阳、肖如坤等,还有很多无私奉献的工人,后勤人员,三产人员、家属...... 东南某地因为煤炭缺乏,杜鹃岭煤矿应运而生,退伍军人来了,军管干部来了,医生来了,群众来了,受过处分的人也来了,他们为了一个目标,来到这山沟沟里。条件之艰苦无法言表,遇到的困难之多无法诉说,他们一代一代人,没有气馁,没有退缩,没有人当孬种,他们出身不同,文化不一,岗位不同,但是,他们都称得上是汉子,是英雄。 很多民工来了,在这里扎下根来,生儿育女,以这里为家,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目的可能很单纯,就是挣点钱,回家盖套好房子,但是,渐渐地,他们这不开这里,他们的家也就安在了这里。 他们有过委屈,他们却没有怨言,有的工人在井下一干就是四十年,他们值得人们的尊重,值得人们的颂扬,他们很渺小,他们也很伟大。不是煤矿人,体会不出作者对煤矿深厚的感情,作者初中毕业就在矿上,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种种苦难和辛酸,这篇小说,是对他前半生的总结,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素材,煤矿小说不多,即使有一二篇,也写得高大上,不像这篇来得如此真实、动情。作者六十多岁了,身体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一种责任感支撑着他,一种压力驱使着他,不敢放下手里的笔,他要为煤矿写点什么,现在终于完本,值得庆贺。作品为首发、原创,推荐阅读。
时间:2021-07-08 10:35:17    【回复】
22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三十四章 旧友情深 +后记
从矿上离开后,有的做到了大学教授,有的是检察院干部,有的是领导,但是,他们的友情都很真挚,还如在矿上一般。肖如坤五十五办了退休,他没有忘掉老朋友,有空的时候,就去拜访他们,吃得是家常饭,说得是知己话,他们为煤矿奉献了一生,无怨无悔,彼此之间有着战友般的深情。 他们是新社会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经沆发展的重要角色,他们是渺小的,但是,他们又是伟大的。
时间:2021-07-08 10:03:06    【回复】
回复  22楼    文友:标本    时间:2021-10-29 08:51:45
既然是真人真事何不用真实的人名,真实的地址,说不定有文献价值
23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三十三章 最后考验
肖如坤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似乎是为了考验他,矿上发生了一起矿难,一个工人出事故死了,现在的矿已经与以往不同,风气也坏了,矿工的同乡、亲戚、朋友组织起来闹事,这也是他们向煤矿争取利益常用的手段,肖如坤没有退缩,向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再加上有关部门出面协调,总算解决。
时间:2021-07-07 15:35:03    【回复】
24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三十二章 乡音未改
在杜鹃岭煤矿坚持下来的工人不多了,赵文德算是一个,他为了操持一个家,辛苦劳作,几十年疗养过,他把自己的意思给矿井书记肖如坤说了,肖如坤决定想办法让他疗养一次,就算违反政策也要操作。没想到,肖如坤的决定受到很多人的打击、讽刺、挖苦。 赵文德退休了,他在井下四十年,真称得上是东南省矿业工人的代表。
时间:2021-07-07 15:30:06    【回复】
25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三十一章 黄昏之泪
 一个人到退休年龄,其实就已经到了人生的黄昏。但各个行业还有所不同,从煤矿退休的有井下采掘工龄的人,往往身体条件更差很多,首先就是职业病的折磨。林福清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样的工人,他有矽肺病,好在他有一个明事理的妻子,默默地支持着他。 很多煤矿工人,到了晚年,很是凄凉。他们在岗位上时,付出了心血、健康,到了老年,却没有一个好的归宿。
时间:2021-07-04 15:55:10    【回复】
26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三十章 天阳还债
卢天阳因为改制,工作没了,他决心和孙家平一样,当个窑主,他是个要强的人。卢天阳的窑出了事故,成了被告,卢天阳为还债,借了不少钱,他的妻子帮着他,操持家务不说,还要想法挣钱。卢天阳两口子拼命赚钱,总算还得差不多了,他的继父身体却越来越差。
时间:2021-07-04 15:52:48    【回复】
27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来自第二十九章 风暴来临
进入2000年后的五年,东南省委组织部从从政府系统调来了地委的一名厅级干部担任东南省煤炭工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吴董事长之前在地区担任领导职务,他在七十年代就参加了永沙铁路专线的建设,他是大学毕业后参加工程兵,也是省重工局地质组的年轻技术专家,负责永沙线的地质以及杜鹃岭一带煤矿的精查,这些情况全是作者聆听其艺术原型人物本人的说明的他本人年轻时的工作情况。因此他并非是“外来户”,而是参加东南煤矿建设的老一代。他提出并在他手上推进和实现的煤电联营、建设自己的电厂、抢占新能源资源点等战略观念对东南煤炭集团后来的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和影响。
时间:2021-07-01 12:18:33    【回复】
28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二十九章 风暴来临
吴董事长利用一个周日,专程到东福市的能源小区探望了离休多年、已经年近八十的原东南煤炭工业局的老局长郭北河。在这次企业改革中,除了已经到点退休的徐兴局长由煤炭集团调回机关总部,班子中的处级干部、如肖圣文、陈文明这样的企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调整到其它单位任职。
时间:2021-07-01 11:39:44    【回复】
29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二十八章 矿村嬗变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杜鹃岭矿的职工已经有上千人、家属两千多人,在矿区生活的人数累计达到三千多人。矿井的煤炭产量规模也已经是七、八十年代的三倍多,达到年度生产煤炭五十余万吨的能力。新来的矿长叫陈文明,为人斯文,是孙家平的同学,和肖如坤交流时,感慨杜鹃岭的变化之大。
时间:2021-06-29 15:41:04    【回复】
30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二十七章 惺惺相惜
李金焰受到处理,孙家平去看望他,两个人是多年的朋友,李金焰对这次处理看得很淡,王建强也来了,孙家平建议李金焰去小煤矿,李金焰宁愿去乡下。
时间:2021-06-23 22:11:59    【回复】
共 80 条 8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