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登录后方可评论)  登录
51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来自第十章 宣传队员
当年在杜鹃岭矿的采煤工区的原型人群中,能吹拉弹喝的采掘工真是不少,我所在的采煤队的小眼上行队中,就有能拉小提琴的副队长、拉二胡的班长、能吹口琴的工友工友多位。在真实的采煤队工友中拉手风琴的工友和能笛子独奏的工友也都是确有其人的。个人认为学习器乐是要有天赋的,就像学绘画、书法以及写作一样。为了写出这些乐器爱好者的特点,笔者专门请教了当年的工友中的器乐爱好者和高手,也专门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五线谱、手风琴以及钢琴等乐器的知识,主要是考虑在文字表达中力求准确、生动。谢谢!
时间:2021-05-05 23:15:35    【回复】
回复  51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2-05-02 17:17:30
我写煤矿小说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甚至用很笨的办法增强小说的 真实性。比如写到宣传队、写到手风琴,其实我对手风琴很早就深的认 识,我虽然比较早,却一直只是放在心上,当年也没有条件。我所读的 煤矿中学虽然没有名气,但初中的班主任手风琴拉得很好。他年轻英俊 ,是教我们数学的老师,叫毛道如。只要学校有文艺演出,就一定有毛 老师的手风琴的独奏和伴奏。其它几个老师也都是小提琴、二胡和唱歌 的高手。那时矿上有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每场演出,都有一个压轴 节目,就是手风琴独奏,记得曲名叫《云雀》,让无数年轻矿工们听得 如痴如醉,对演奏者充满崇拜之情。我那时也就不到十岁,感到手风琴 的声音美妙无比。这种文化氛围和影响力是深远的。 后来我在矿山长大、参加煤矿采掘工作,但那时煤矿是记件工资, 天天要上班养活自己,下班回来已经累得只想睡觉,学手风琴的事情只 能放下。人到中年后,干宣传干事,自学了画画、摄影以及书法,画画 和摄影都得到过煤炭新闻行业的年度奖;我的硬笔书法也在所在的城市 也曾得过市委秘书系统硬笔书法比赛的三等奖。我在煤矿就这样工作了 近四十年,下井采掘十五年,干宣传和党务二十二年。 我退休后写小说,为了对手风琴有深刻的认识,我特意买来小说表现的那个年代的旧琴。七、八十年代的旧手风琴做功很好,簧片据说主要是国外进口的。风箱拆开后,我采用‘土“办法修复风箱,使之达到 接近能正常使用的状态。自己修复旧风琴的办法就是先手风琴的风箱外 的钉子拔下、拆开,取下风箱,除了用白胶布粘帖,也可以用学生画画 用的白色留边纸用白乳胶涂上,从内部将风箱的每个折角重新粘一遍。 同时将压板、和音簧上变形的压条压膜用香烟壳纸或者薄塑料片剪成辅 助条进行辅助校正,等凉干后,安装上,基本上就可以控制住旧手风琴 严重漏风的问题。具体说就是使旧手风琴通过简单的”土“办法修理, 使旧琴能从严重漏风不能正常发声修复到一次推拉风箱就可以拉出三、 四小节的风量,这已经十分接近新手风琴的水准了。由于加上纸张辅助条后对音簧的音质会有极其轻微的影响,但几乎可忽略不计。 自学手风琴在经济上也可以节省不少资金。可以从模仿开始。其实人的学习,无一例外是从模仿开始的。大书法家肯定是从描红开始;大画家肯定是从写生开始,写生就是描模大自然;就是作家,也是从学习和阅读别人的作品开始。网络上有许多简单的手风琴曲,特别是那种有主旋律和贝司低音伴奏部分两种旋律都有的手风琴谱,再下载同名歌曲的简谱教唱的视频学会演唱和旋律;下载手风琴弹奏的同名歌曲的视频,反复观看和品味,要能听出手风琴弹奏的歌曲的右手音符、节奏和左手伴奏的节拍以及风箱的推拉技巧。选择三到五首手风琴歌曲反复观看练习。模仿着试拉个几十遍、上百遍。有人说要拉两、三百遍,当然要看自己的情况。如果老人视力差,看谱不方便,我建议自己用四开大纸自己动手找谱子,抄谱子。这样的近一米平方的大曲谱,就是严重的老花眼在一两米内都能看得很清楚,就可以专心练习了。
52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十章 宣传队员
矿区最让人着急的是生活单调,没有文化气息。电视没有信号,或者信号很差,电影一个月看一次,矿工会要筹建宣传队,苦于没有这样的人才,李金焰想起肖圣文是个这方面的人才,手风琴拉得好,就推荐了他。肖圣文进了宣传队,还当了队长,职工们的业余生活慢慢要丰富起来了。
时间:2021-05-04 09:10:52    【回复】
53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九章 投奔继父
卢天阳是周淑芸的儿子,是老排长的孩子,在四川也是从事开矿的工作,现在他投奔母亲来了,作为继父,李金焰当然要关心这个继子。卢天阳工作非常出色,时间不长,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严队长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严春英是矿上的修灯工,与卢天阳慢慢有了感情。
时间:2021-05-04 07:42:15    【回复】
回复  53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1-07-01 11:31:26
卢天阳投奔继父这件事例在杜鹃岭煤矿的原型丰海煤矿是很多的。在矿井中,父子、兄弟同一个班、同一个采煤工作;夫妻同下矿井等事例有不少。事实上,同一个村的宗亲在一个矿下井的的多的就有几十人的。作者在矿井就曾经“拆散”过多对。因为从煤矿安全管理的角度讲,任何一个矿井都无法承担万一出现问题的后果,那种政治影响是矿井班子很无法承担的。
54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八章 主任受伤
煤矿快要出煤了,乔主任却受了伤。负责生产的李区长把责任人员臭骂了一顿,乔主任对工作人员却爱护有加,他们本身压力就太大了,应该让他们放松,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不同处理方式,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煤矿。 乔主任的手术要开始了,主刀的是洪医生,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期待着乔主任尽快恢复健康,领导煤矿迈向新的征程。
时间:2021-05-03 19:41:57    【回复】
55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七章 建矿夯歌
建矿过程是危险而复杂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茬茬的领导与工程技术人员认真负责,有的避免了事故发生,有的为国家节约资金,有的工作人员勇救落水儿童,最终经过他们不懈努力,杜鹃岭煤矿终于可以出煤了,他们是好样的,他们向东福市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时间:2021-05-03 19:37:48    【回复】
回复  55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1-06-18 17:45:12
作者写《杜鹃岭逸事》是以丰海煤矿和四八二工区作为背景原型的。 四八二工区是福州煤矿时期的主力采煤工区。在这种采面干十多年的时间,能不受伤残疾、能活下来就不容易了。我当年在工区打篮球球友中有两人死于矿难。工友中有遇难的、残疾的,一些人退休后还受矽(煤)肺病的折磨。他们当时都不戴口罩,一是相信吃猪血能洗出肺部的煤粉。二是口罩戴不住,小眼供风不足,缺氧、空气热,戴口罩就感到呼吁困难。我曾警告过工友,丰海矿的煤,本身石英(硅)的含量极高,炭硅比例几乎就各占一半。煤炭的物理质量往往特别重,一块矿帽大小的煤块落下就能把人砸死。后来已经退休的队长、班长都死于这种职业病。我曾在这种工作面支护时摔伤,矿帽碰裂开,矿灯电源硬塑料盒垫在腰部竟然直接摔碎。但人倒没大碍,因为担心内出血,住院观察了一周多时间确定没大问题就出来了。 煤工人的艰辛在社会上是少有人了解的。因此,这种苦难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经历,而是有一大批人,也甚至可以说是一代煤矿人苦难经历的记录和反映。你可能要问可以不参加煤矿工作呵,但在七十年、八十年代,人要生活,你到那里去找工作?这也就是人生的困惑和无奈。
56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六章 旧情真爱
李金焰是一个作风上有问题的人,因为他爱上了老排长的遗孀周淑芸,这事引起了轰动,李金焰被开除了军籍、党籍,回到乡下。这次被老首长起用,他不忘旧情,想与周淑芸结婚,他们是相爱的,他们也是合法的。 李金焰喜欢周淑芸,从一开始的欣赏外表,到后来的同情、爱怜,其实我们感觉到更是对老排长的一种承诺。
时间:2021-05-01 20:56:15    【回复】
回复  56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1-06-18 12:45:32
对“李金焰是一个作风上有问题的人”可能是误读,因为当年部队就偏听偏信误判了李金焰的错误。工程兵部队的老排长巷道施工中因重伤牺牲,他是为照顾顶替李金焰牺牲的,他在牺牲前交待李金焰替他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孩子,最后他们俩人有了感情。而当地一个村里队长的亲戚了民、也、也看中了她,农民于是写信告李金焰,虽然团里想不处理,但团部的上级师政治部作出了处理。其实无论是出于道义、情感还是承诺,这都是有担当男人、军人的一种感人的伟大情操。
57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五章 突发情况
先遣队进驻到龙溪村,让乔冠英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他们来的时候没有随队医生,只有两个护士,有一些队员发生了严重的腹泻,护士除了帮着配一点止泻药,没有好的办法。情况危急,乔冠英只好借用军方电话求援,省重工局领导这时候也没闲着,他们为选派医生而焦虑,由于条件差,都不愿意去杜鹃岭。 任务最后落在洪医生两人身上,好在洪医生的对象比较支持,两人一同来到杜鹃岭,通过他们的治疗,队员们恢复了健康。杜鹃岭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这个突发事件,我们看出,创业之艰难。
时间:2021-05-01 20:27:40    【回复】
回复  57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1-06-18 12:31:43
先遣队、龙溪村、燕砂线公路、铁路、青龙水库以及杜鹃岭煤矿的山川河流等环境描写、在煤矿服务和救护矿工近三十年,被工友誉为中国版的英格雷夫医生的洪秋杰夫妇的描写,其艺术原型是一对真实的、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的矿区医生夫妇。对杜鹃岭煤矿的风景环境作者几乎是用了照相式的真实现象的取景;对洪秋杰医生夫妇也同样是直描直写,几乎没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几十年过去了,老矿工们和他们的子女们,依然对洪秋杰、孙医生夫妇心存感恩!
58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四章 草棚夜话
先遣队到了驻地后,头一天晚上只能住在草棚里,伙食也不让人满意,队员们有各种说法。乔冠英是个有经验的领导,他安排有关人员做好值班,注意安全。 乔冠英和杨工交流起眼下几个问题,李金焰和肖圣文交流起来,李金焰对肖圣文印象不错。 第二天,李金焰凭着自己的经验,解决了饭的问题,炊事班的人员都佩服。 万事开头难,先遣队员作为第一批到达驻地的人员,经历的辛苦可想而知。他们为了国家的建设,负出太多了。
时间:2021-04-29 21:13:38    【回复】
回复  58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1-06-18 12:18:41
乔主任、李金焰、肖对文这些人物在当年的建设营先遣队是确有其实人的,其中乔主任的形象是忠实于人物原型的一幅素描画,李金焰、肖圣文则是从文学角度出发由多个人物原型重新组合而成的,不少在这座矿井工作过的工友,一定会从中体味出这些人物的形象有熟悉的感觉,作者想努力写出真实和优美、并且充满激情的煤矿创业的艺术之作。
59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三章 先遣队员
第一支开矿的先遣队是坐火车从东福市出发了,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驻地村,有经验的工程师老杨向大家介绍本地风土人情,以便他们尽快适应当地生活。 从先遣队的生活环境来看,下一步这里将要面临种种困难,但是,我们相信,英勇的采矿人不会向困难屈服。
时间:2021-04-28 19:40:07    【回复】
回复  59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1-04-29 18:36:04
这里回答一个微友的问题:在杜鹃岭煤矿的山岭中和永加铁路的施工场附近“有二十多台钻机在同时开钻”这个数字是真实的。实际上是就是当地的当时施工的情形。吴工、杨工也确定是真有其人物的原型。七十年代初在地质队当技术员的吴工,就在杜鹃岭一带负责地质找煤的精查工作。他后来当过市长、地质局长和行署专员,再后来担任过东南省煤炭集团的董事长;杨工则成为东南省知名的矿井通风专家、矿区的副总工程师、通风科长。小说中的艺术人物塑造,有时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的,这也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60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二章 出发宣誓
东南省缺煤,省会城市几乎到了无煤发电的程度,在这种严峻的形势压力之下,省委班子和主要领导决心响应毛主席“大打矿山之仗”、“扭转北煤南运”的号召,要彻底解决本省本煤炭的供应问题。 一个关键人物进入了领导的视线,他就是乔冠英。乔当过工程兵,但对于开采煤矿却是外行。乔冠英是一个不轻言失败的人,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开始招兵买马,走上了新的征程。
时间:2021-04-28 19:35:29    【回复】
回复  60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1-06-18 12:09:29
在长篇小说《杜鹃岭逸事》中,乔冠英这个煤矿筹建办的军代表和主任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的,他的事迹、职务和经历与真实的煤矿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几乎一致。为写作这部小说,我特意到矿区的档案馆查阅了几百册当年的筹建办的工作档案,我在这个矿井建矿投产后,到这个矿井的采煤工区当了五年的采煤工,又在矿井建矿四十六年之后,加到这个矿井担任矿井的党总支书记三年半,因此虽然《杜鹃岭逸事》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内容大部分就是根据矿井生活的真实素材再进行艺术的调整和重新编排、撰写而成的。感谢江山文学网的支持和编辑的用心。
共 80 条 8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