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登录后方可评论)  登录
41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十八章 秋杰履新
煤矿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矿上医务人员的管理和卫生条件是抢救矿工生命的关键因素,矿医院调整新班子,洪医生高超的医术和医德进入领导视线,黄书记亲自进行考察,最后确定了洪医生担任矿医院的书记。 黄书记考虑很周到,对老书记也作了妥善安排。
时间:2021-05-29 19:40:41    【回复】
42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十七章 小煤窑主
孙家平在煤矿又找到了新的生活,他被李书记安排到一家私营开采队,受到很高的待遇,一则是他的专业能力出众,二则是他多年来的威信,孙家平还是像往常一样帮助人,他对以前的同事肖如坤还是一样热情,他又娶了一个妻子,但是,他并没有忘记关怀他以前的家庭,这是一个人品不错的男人。
时间:2021-05-13 21:34:49    【回复】
43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十六章 矿井新姿
进入八、九十年代,煤矿发生了很大变化,杜鹃岭也不例外,最明显的是放置在地下的矿用井下传送机,这是矿上技术人员和职工们通过肩扛手提一点点安装出来的,设备的上马,提高了效率不说,还大大减轻了人的劳动量。矿上条件越来越好,食堂、道路都得到改善,煤矿的发展离不开矿工们的心血。
时间:2021-05-13 21:31:33    【回复】
44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十五章 命运多舛
人生无常,非常有政治前途的孙家平出事了,因为收受贿赂被捕,入狱六年,妻子离婚了,矿上矿长书记李金焰一肩挑。 孙家平的妻子虽然考上大学,当了副教授,但是生活不幸福,得了癌症,再次离婚。 孙家平出狱了,接纳他的还是煤矿。
时间:2021-05-08 22:44:09    【回复】
45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十四章 藏龙卧虎
煤矿宣传队正式成立,队里人才济济,有通乐器的,有精编曲的,肖圣文当了工会副主席,工作热情更高,一边工作,一边组织排练。 在省委礼堂的演出非常成功,老领导乔冠英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叹煤矿藏龙卧虎。 在新领导孙家平的领导下,杜鹃岭煤矿继续着老领导的优良传统,为东福市经济发展做着应有的贡献。
时间:2021-05-07 21:35:00    【回复】
回复  45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1-05-07 23:39:49
这时所写的音乐人才和诗歌写作的人才全都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的,教授、职教老师等全是作者当年的工友和朋友。宣传队诗歌的创作者也是这部长篇的作者本人。当年作者虽然只是一所煤矿高中毕业,当采煤工,但受到老师的很好的教育及影响。两位老师都是写作的高手。当年的矿中的政治老师及语文老师和都是那个年代少有的人才,他们两人一个后来回到东南省第二大城市,并先后担任了市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市委副书记和人大主任;另一个在东福市的东南师大成了大学的教授,他是北大西方语言系的毕业生,掌握英、俄、法、德等国的语言,但他在担任煤矿高中语文老师时,总是亲自写诗示范,并帮助学生修改诗歌。不少学生都受益于他的影响。
46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十三章 分别寄语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因为改革,杜鹃岭煤矿划归地方,乔主任要离开了,临走之前,他破例举办了一个餐会,招待与他一起奋斗过四年的老战友们,临行前,乔主任满怀深情给他们作临别寄语。 一年后杜鹃岭煤矿正式投产后,煤炭局和燕城矿务局的正式任命下来了,孙家平任矿长、李金焰任党总支书记。乔冠英的拼搏人生已经非常成功和完美了,但他感到还是有自己的遗憾。
时间:2021-05-06 19:26:07    【回复】
回复  46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1-07-01 11:54:48
杜鹃岭煤矿中的乔冠英主任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名收乔英,是省军区作战处的处长。他带队建设了福州煤矿,他是军代表。作者曾在档案室查阅相关资料,绝大多数的矿建工作以及相关管理文件均是军代表乔英处长的签名。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有朋友告诉乔英主任在厦门省军区干休所的住址,他已经九十五岁了。但作者考虑到他的年龄,始终不敢下决心去采访他,因为感到风险太大。但他筹建杜鹃岭煤矿的经历几乎就是真实的原版。
47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在第十二章 父爱如山 章节中,写了一位父亲亲自下井抢救自己的儿子的故事。一般人可能会想这这个故事肯定是作者编的,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其人物的原型。在杜鹃岭矿区,有一名叫张坤海的老工人是徐州来支援南方煤矿的八级工,他在儿子监护下重新回到矿区的时候,已经是八十二岁了。他的儿子年龄与我相仿,也当过采煤工,他很健谈。他跟我说那年自己二十出头的时候,曾因为采煤工作面冒顶,他被关堵在老塘一侧。老塘是行话,就是采空区,他的腰受伤严重,肋骨也断了几根。是他的父亲张坤海那时也年轻、力大无穷,他赶到采煤工作面抢救他,一个人在危险的采空区上冲下突,呼喊着他的小名,给了他求生的力量。他是被父亲张坤海从采煤工作抱出来的。是父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当时听了这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我曾在矿山救护队拼搏多年,以为自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被张坤海这样伟大父亲、伟大的矿工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而从采煤工作面的上出口逃生这样事情,我自己就经历过,这只是煤矿“小儿科”的事情了。
时间:2021-05-06 16:33:47    【回复】
48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十二章 父爱如山
由于周边私采小煤矿的原因,造成杜鹃岭煤矿的透水事故,卢天阳歌两个工人被困,正在开会的乔主任和李金焰副主任急忙赶回来组织救援,卢天阳精通自救常识,李金焰对继子的感情都融入到救援中来,他们成功了。工人对杜鹃岭煤矿的感情进一步加深。
时间:2021-05-06 15:52:07    【回复】
回复  48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1-07-01 11:46:57
这是一个在八十年代中期矿井发生的父亲下井救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是儿子向作者说的。父亲名叫张坤海,是徐州来支援南方煤矿建设的老八级工,有丰富的采掘工作和抢险经验。他在八十三岁时,听说要关闭矿井,还专程在儿子的陪伴下,从徐州来过煤矿,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并没有走近主平洞的洞口,而只是远远地从对面、隔着青龙溪,静静坐在凳子上,地打量着矿井,陷入回忆之中,他足足看了一个下午,隔天又看了一个上午。张坤海回到徐州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49楼    文友:老诌 --来自第十一章 初露头角
矿上的两个年轻人非常优秀,孙家平勇于担当,业务也很棒,乐于助人,受到乔主任的重用,从技术人员当了副区长,然后又提拔了区长,孙家平做事很有眼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帮助村长解决了闺女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帮助矿上解决了水源问题。 卢天阳的优秀是具备领导能力,各项业务精通,受到职工爱戴。 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是一个领导能力的体现,乔主任培养重用青年人才,一个矿才有朝气,才有未来。
时间:2021-05-06 09:06:55    【回复】
回复  49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时间:2021-07-01 11:37:08
东福市区来的城里矿工的文化素质很高,他们在七十年代初建矿初期下井的比较多。到了八十年代中后开始,随着国有煤矿用工制度的改革,推行农民工轮换制度,签订三年、五年、八年合同。采掘骨干还能选留成为固定工,并担任班队长,此时在矿井中采掘一线已经是以外省农民工为主了,他们苦干实干,作风顽强,对杜鹃岭煤矿的贡献最大。
50楼    文友:枫林老矿工 --来自第八章 主任受伤
在建设兵团的建矿年代中,军人以及单位的军政主官在井下受伤的事情并非杜撰。当年四团一营的田营长,一名老革命,他就在井下工伤过,还因此成为伤残军人。这些宝贵都是的煤矿历史的真实纪录。煤矿文学作品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但基本的故事要真实的历史事实素材来支撑,这其实应该是煤矿文学真实性核心和吸引力的保证。谢谢!
时间:2021-05-05 23:23:21    【回复】
共 80 条 8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