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登录后方可评论)  登录
81楼    文友:高永清 --来自第五章 高圩之子(1)
宇清每次回来,没有一点大干部的架子,总是耐心倾听,不时还要做些记录。他还要抽出时间走进邻居家里,走到地边田头,和父老乡亲们拉家常琐事,没有官腔洋调,全是小时候在圩子里说的方言土语。这次回来,还是如此,可唯有让宇清感到不如意的是,自己每月拿着上百块的工资,邻里乡亲还在为吃穿发愁。还有一些乡亲不理解当时的政策,宇清决定,召开一次社员大会,对村里的干部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时间:2019-06-04 22:48:51    【回复】
82楼    文友:辉荣珍
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伏笔不断,引人入胜。刻画细腻,个性鲜明。如诗如画,渐入佳境。充分显示了作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二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值得一读。
时间:2019-06-03 05:05:01    【回复】
回复  82楼    文友:高研    时间:2019-06-03 08:42:35
谢谢辉荣珍先生的抬爱,过誉了,令人汗颜!您的评价是我写作的目标,我将继续努力达到要求,也期待您的继续关注和不吝赐教。
83楼    文友:高永清 --来自第四章 相依为命(2)
扣子跟着建国信步向晒场走去,这是孩子们经常聚集嬉闹的乐园。在这里,扣子和建国闻到了一股肉香的味道。顺着肉香走去,原来是从猪舍南边一家传出来的肉香,这户人家是王三和晓姑妈组成的家庭。建国想明白了,肯定是王三把那只淹死在粪池里的小猪在天黑后捞上来洗干净后再煮了吃的。王三和晓姑妈都是苦命人,他们的结合,是当年二兰想尽办法撮合而成。王三和晓姑妈过在一起后,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总是相依为命。
时间:2019-06-02 23:35:17    【回复】
回复  83楼    文友:高研    时间:2019-06-03 08:44:53
永清先生真是我的知音,把准了创作的脉搏,谢谢您!
84楼    文友:高永清 --来自第四章 相依为命(1)
小小年纪的扣子愤愤不平,他要拉着娘去三猫家吵闹要回饼干,他娘说什么也不去了。回家后,当娘的给扣子讲了很多道理。尤其是大妈二兰更是给扣子讲了很多孩子能够听懂的话。和大妈二兰谈话后,扣子回家后没有再为此事闹腾过。巧云在和儿子闲聊中得知,扣子是因为他大妈做了工作才为饼干的事释怀的。是啊,在这饥饿的年代,家家户户都不容易,特别是在邻里乡亲间,能够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的确不容易。这也反映出了二兰做人的高尚品德。
时间:2019-06-02 23:22:39    【回复】
85楼    文友:高永清 --来自第三章 桃红柳绿(2)
扣子一觉醒来后,看见娘哭得很伤心,原来是他丈夫给家寄来的那点饼干让人给偷了去。几天后,扣子听人说是二队四花子偷的。那天,在孩子们玩耍时,人小胆大的扣子还与四花子的小儿子吵闹了一番。当扣子硬拉着他娘要去四花子家兴师问罪的时候,偶然发现,四花子因为饥饿,晕倒在家里的灶门口。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从中可以看到饥饿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时间:2019-06-01 21:31:25    【回复】
86楼    文友:高永清 --来自第三章 桃红柳绿(1)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大食堂关门了,幼儿园也关了门。大多数人家都在大炼钢铁时把锅都砸了,粮食没有了,挖点野菜也没有办法煮熟。县上来圩子里蹲点打红旗树样板的工作组组长葛虎,找了个借口,跑回县城了,可生活用品忘了带,于是,又返回来,把行李和一些生活用品打包好,准备要走时,一种邪念冲昏了头。在几个女人中,思考了一会,最后,选定了二兰这个大家闺秀,老葛带着一种马到成功的希望来到二兰家,可结果是碰了一鼻子灰,狼狈地走了。人常说,饱暖思淫欲,可在这饥饿的年代,也有人是狗改不了吃屎,总想吃点腥。
时间:2019-06-01 21:19:58    【回复】
87楼    文友:高永清 --来自第二章 荡气回肠(2)
宇清的家境还是不错的,不愁吃喝不愁穿,家里还雇有长工。长工周逸仙是一名地下党员,在他的影响下,宇清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周逸仙又推荐宇清到军校学习。宇清与二兰的交往,是在为其父亲看病的时候,两个人的感情得到了升华,结婚后,生下三女一男。后来,宇清忙于革命,两人聚少离多。解放后,宇清到了城市工作,按说应该举家团圆,可宇清竟然回家和二兰协议离了婚,人们传说的离婚理由有多种版本。看来宇清和二兰离婚必有蹊跷,在这里,作者又埋下了伏笔。真是写作手法娴熟。请继续关注。
时间:2019-05-31 21:28:45    【回复】
88楼    文友:高永清 --来自第二章 荡气回肠(1)
时间过得很快,快到八月中秋了,菱角已经采了好几批,扣子忍耐不住,跑去问他娘,大大怎么还不回来?经过询问,得到的却是不幸的消息,大大已不在人世了。扣子心中非常失落。高、张两家世代交好,高宇清比二兰大一岁,两人自小就认识,但很少说话,两家没有联姻的传统规矩。作品自然而然地倒叙了高、张两家的境况与交往,作品条理清晰,自然过渡,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时间:2019-05-31 21:05:33    【回复】
回复  88楼    文友:高研    时间:2019-07-03 21:25:27
编辑先生说得太客气了,谢谢您的褒奖,我将继续努力。祝您编安。
89楼    文友:高永清 --来自第一章 望穿秋水(2)
二兰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受救死扶伤、积德行善的感染,她通情达理。解放初期,尽管医疗条件落后,二兰坚持做着接生工作,久而久之,二兰成了这一带有名的大好人。儿女们看到她没日没夜的很辛苦,都劝说她别干了,可她为了穷苦的乡亲们,仍然坚持着继续劳作。二兰的侄儿扣子总希望能见到大大(二兰的前夫)回来,也总是控制不住地问二兰,二兰能怎么说,只能用“秋天”来回答。孩童是天真的,扣子盼望着秋天快点到来。可即使望穿秋水,大大能回来吗?请作者继续讲述精彩的故事。
时间:2019-05-31 16:13:02    【回复】
90楼    文友:高永清 --来自第一章 望穿秋水(1)
作者你好,我是你的长篇连载作品《二兰》的责任编辑。为方便沟通与交流,请加QQ3380767736.感谢你对江山文学网的支持。祝你创作愉快!
时间:2019-05-31 10:34:14    【回复】
回复  90楼    文友:高研    时间:2019-05-31 11:04:48
先生辛苦了,谢谢您。
共 105 条 11 页 首页上一页1...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