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重返故里 再谱新篇(三)
作品名称:坎坷的历程 作者:武陵樵夫 发布时间:2017-05-18 22:21:12 字数:3997
“经历过各种磨炼的老同学的确成熟多了,简直是真知灼见,这一席话说得很好,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给我以鼓舞和力量,我长了见识,受益匪浅啊!”
“老同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情节总是变化多端,跌宕起伏,其中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既扮演了喜剧角色,也扮演了悲剧角色,或轮番扮演,这是剧情的需要,所以人必须要具有扮演各种角色的能力,当好全能演员,才能把人生这出戏演得有声有色。在人生旅途中,不一定总是风和日丽,路途平坦,也有凄风苦雨,关隘险阻。但只要坚持走下去,总会踏上阳关大道,迎来和煦温暖的春天。老同学,勇敢面对人生旅途中的各种艰难困苦,练就顽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愈挫愈勇地生活,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人生是一座富矿,有待我们去开采。时代和社会时时在前进,我们必须与之同步,走进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艳阳天。人若止步不前,就只能老是呆在严寒的隆冬,看不到这旖旎的风光。”
“我敬佩老同学适应环境的能力。老同学经历了各种挫折后,的确深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
“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不断探求和不断适应的过程。适应的问题无时无处不在,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生命的历程中。我们必须学会适应,去直面变化无常的现实。老同学,你若学会了适应,天地就会变得无限广阔,心情也就格外的轻松舒畅了。世上没有尽如人意的事,我们对世事不能求全责备,千万不能对昔日的憾事耿耿于怀,当以‘淡’字当头。看淡些,看开些,人生也就豁然开朗了,有滋有味了。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郝治平以自己的经历劝导程运佳说。
“听了老同学的这些话,我终于茅塞顿开啊!”陈运佳若有所悟地说。
“适应也是一种选择,一种拼搏,一种磨炼,一种洗礼,一种凤凰涅盘的焙烤,一种千锤万击的锻造,它会使人生活得更坚强,更自信。老同学,作好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的准备,驾驭好生活之舟,扬起风帆,驶向美好的彼岸,千万不要老沉溺在昔日的恩恩怨怨中。我们应该把过去记载得有‘不愉快’的那页日历撕去,就会出现崭新的一页,好心情随之出现。心情好,一切都好。当听到程运佳伤心地诉说起他爱人在“文革”时致残和出现的“感情悲剧”
的传达室倒来一碗水送给他喝。这时一个造反干将立即用手提喇叭朝我爱人的手狠狠地打去,碗在地上摔得粉碎,我爱人的手也被打骨折了。当年,我爱人曾经和学校的几位老师,在这位局长的带领下,到燕子坪公社参加过‘四清’。他们认为我爱人和局长是同一线上的人,认为她是‘保皇派’,还把她抓去关起来,隔离审查了很久。这时她也不知道后果会怎样,时间有多长。她怕株连我和孩子们,主动提出要和我离婚。她的要求被我断然拒绝,我深知她是无辜的,我更不能让这个家支离破碎。但是,她一意孤行,就单方面宣布和我离了婚,造反派的一名头目把办好的离婚证送到了我的手里。就这样,‘生米煮成了熟饭’。后来,她被放回来了,但不回家,仍然坚持一个人住在学校教工宿舍。看到她致残的手,看到这个破碎的家,我多次提出复婚,但是她总是沉默不语。后来在我无数次请求下,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极力劝导下,再加上子女苦苦地跪求,我们终于复婚了,最终得以破圆。但是,我们都是这场‘感情悲剧’中的人物,都在悲剧的阴影中痛苦地生活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其实她是无辜的,什么造反组织都没有参加。由于种种原因,她的伤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至今手还不得力,有时还因季节或者天气变化而隐隐作痛。她是教音乐的,这时手不能按琴键,也不能在黑板上写字讲课,学校就安排她在传达室收发信件和分发报刊。唉,往事一言难尽啊!”程运佳说到最后声音有点哽咽,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
“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它当作一场噩梦吧,不要老是沉湎于其中。‘噩梦醒来是早晨’。睁开眼睛,伸个懒腰,离开产生噩梦的温床,举起双手,去迎接冉冉升起的朝阳。看,我不是正在各种艰难困苦的锤炼中生存得好好的吗?人生一世,既有‘山重水复’之时,也有‘柳暗花明’之日,无数事例证明了这个道理。你现在每月有国家发的工资,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不是比我好得多吗?”看到程运佳心情无比沉重的样子,郝治平急忙转换了话题,安慰他说,“再不要计较老账了,一笔勾销,就此了结。要高瞻远瞩,要笑对人生,轻轻松松地生活!老同学,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罢,得也好,失也好,都不必斤斤计较,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还是老话一句:唯有心情好,一切都好!”
“唉!你看,我只光顾及追忆那些往事去了,却忘记了眼前的一件大事!”程运佳仿佛如梦陡醒似地说,“我们学校有位教语文的女老师,调回她老家荆州去了,教育局在学期中途又大不好调配老师,要学校自己聘请一位语文老师。学校多方打听,也很难聘请到合适的语文老师。没办法,这个调走了的女老师所教的两个班的语文课,只好由几个语文老师轮流代上。你在师院是学中文的,正好。我向学校建议,就聘请你来代课。结果如何,我明天再给你回话。”
“老同学的这番好意我领受了,表示感谢。只是我多年来没有从事教书这一行,难以当担这个重任。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疏,以前所学的一点东西多年闲置没用,现在全都生疏荒废了,恐怕不行,我还是做木匠得心应手。”郝治平感慨地说,“画虎不成反类犬,同行笑话事小,误人子弟事大,俗话说‘做不得牛,就莫去误人家的春’啊!”
“老同学这是自谦,当年在学校我们一起办过《蓓蕾》刊物,你的多才多艺全班同学都知道。学校演出《红霞》歌剧时,你扮演了赤卫队长赵志刚一角,演得非常成功,声情并茂,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得到同学们的赞赏。俗话常说‘大船烂了三百钉’!”程运佳从坐着的竹床上站起来,看了一下手表说,“时间不早了,遇到了老同学,一聊就是这么久,我还有点小事急着要办,好歹明天中午来给你回信。”
第二天中午,程运佳兴高彩烈地匆匆去郝治平住宿的工棚给他回话。走进门一看,郝治平不在里面。他便坐在床上,拿起放着的一把蒲扇扇着风,等郝治平回来。不久,郝治平用搪瓷碗端着饭菜回来了,边走边吃。一进门,发现坐在木床竹席上的程运佳就问:
“你来了,没有吃午饭吧?”
“吃了。来,告诉你一个也算是好消息吧,快坐下来一边吃饭一边听。我把你的情况给我们学校领导讲了,同意聘请你当代课老师,工资待遇每月30元,领导说如果你教学效果好的话,还可以酌情给予适当补贴。考虑到你每月要给生产队缴25元的副业款,所剩的钱不够伙食费,学校同意你在学生食堂免费开餐,你的意见怎么样?”
郝治平对聘请这件事不置可否,沉默不语,低着头,慢条斯理地吃着饭。
“好歹你表个态呀,我也好给学校回话。”看着郝治平犹豫不决的样子,程运佳催促说。
郝治平思前想后,考虑了很久,认为代课工资虽然不高,但是向生产队要上缴的25元副业款完全有了保障,自己再不需要再东奔西跑,找千家万户揽活做。这样,一年的工分也就有了保障,生产队年终决算分配时不发愁,没有后顾之忧。家里生活问题基本能够解决。俗话说“家贫思苦路,人穷卖傻力”,只要一年的工分不少,基本生活就有了保障,又何必去计较苦累和荣吧辱呢?“到什么山上就唱什么歌”,代课就代课吧。况且,学校还提供了“免费餐”,程运佳为成全这件事,也竭尽了全力,盛情难却,于是郝治平回答说:
“代课是可以,但是我已经和别人签有施工合同!”郝治平把一直端着的饭碗往小木凳上一搁说,“为难的是,我在文化局这边签订了一项建筑施工合同,现在该怎么办呢?假如单方面毁约失信不好吧?”
“和谁签的合同?”程运佳问道。
“和袁老头,他老人家很随和,经常来工棚和我天南海北地闲聊,对我很信任,许多事都交我代办,失信毁约对不住人吧?”
“别管这么多,放心到学校去代课好了,这件事我一定负责解决得好!”
“郝治平,出来一下,刚才运来了一车木材,若有空闲,帮我去卸卸车,再检尺收收方。”正当郝治平和程运佳谈论该不该毁约一事时,管理工程的袁老头出现在工棚外面,像以往一样,一有什么事,就在门外呼唤郝治平代劳。
“有空!有空!”郝治平边在门内回答,边向门外快步走去,程运佳也跟在他后面。
“爹,你有事啊?”一见袁老头,程运佳就忙打招呼。
“嗯,我叫郝治平帮我卸车收方去。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学校要找木工?”袁老头不解地问程运佳。
“我和郝治平在高中时是同班同学,目前我们学校要请个代课老师,所以我来……”
“他是你爹?他姓袁,是郧县人,怎么是你爹呢?”陈云佳和袁老头的这一问一答,弄得郝治平“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没等程运佳说完,郝治平非常疑惑地问。
“他是我女婿。”没等程运佳开口,袁老头就解释说。接着他走近程运佳问:“你们学校要请哪个科目的代课教师?”
“语文代课教师,有位语文老师调回荆州老家去了。”
“算你找对了。郝治平到我这里做工夫的时间不短了,我们无话不谈,我对他很了解。他忠厚老实,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也特别强,我年纪大了,工地上好多事情都交给他去办理。砂方、石方、土方、石灰等都交他验收付款,从来没有出现过丝毫差错。他说他以前也教过书,我和他经常闲聊,我知道他还有真才实学,你找对了。”
“爹,他说和你签了施工合同,你同意他去?”程运佳试探性地问岳父,“他也怕毁约不好,去不去我们学校代课他说还要看你的意思。”
“同意,同意他去!量才使器嘛。年轻人本来就应该到他该去的地方施展自已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什么要捆住他的手脚呢?”袁老头把右手伸出来连连摇摆着说,“我这里的事不着急,还有几天才正式开工。人好找,找工夫做的人来来往往,多的是,‘树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还怕没有人来!”
第二天清晨,袁老头就早早地主动来到郝治平的工棚,结清了账目,付清了工资,还祝贺郝治平说:“郝治平,说实在话,我还真的有点舍不得你走,你走了我少了个聊得投机的伙伴,这个伴别人无法替代。但新的工作需要你,我只好‘忍痛割爱’,有时间常来我这里闲聊,望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