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王家大院的“视履堡”
作品名称:晋游记 作者:霞中子 发布时间:2017-05-09 10:36:55 字数:13831
我们的车从平遥望南开去。在车上,王导将下一个景点“王家大院”作了简介。她说: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平遥古城35公里。王家大院是由‘静升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我们前面已经看过了阎锡山故居、常家大院、乔家大院等几座古宅院了,它们虽然各有特色,但都比不上王家大院大;虽然它们的雕刻艺术已经非常精美了,但这王家大院的雕刻技艺就更为高超了。王家大院是山西晋商大院群体的杰出代表,也是晋中盆地诸大院中惟一依山而建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素有‘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美誉。在民间,还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呢!王家大院很大,很气派。其实现在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和‘高家崖堡’以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还达不到历史上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哩!我们这次参观王家大院,重点是观赏其建筑风格之美和和雕刻艺术之美。”
“现在能向游客参观的‘王家大院’只有‘高家崖堡’、‘红门堡’及‘王氏宗祠’三个部分。‘高家崖堡’原名‘视履堡’;‘红门堡’原名‘恒贞堡’。一般介绍资料通称为‘高家崖建筑群’和‘红门堡建筑群’,前者在东,后者在西,由一条长桥联结起来。历史上的‘王家大院’里共有5座‘王氏宗祠’,现存的‘王氏宗祠’只是其中最小的一座,原名‘孝义祠’,乾隆五十一年,在‘孝义牌坊’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王家大院的概况就先说到这里了,我们也准备到了,到了那里我再作实地的介绍,一下子讲的太多也记不了,到那儿一边参观一边解说好了。”王导大概也说累了,她也需要休息一下的。
汽车走了相近1小时,中午12点34分,我们就达了“王家大院”的东面部分——“高家崖堡”。大家在王陶二导的带队下,走到了一座巍峨高大、雄伟壮丽的城门前面。王导告诉我们,这是“高家崖堡”的东大门。我举头仰望,只见城高墙厚,城门上一座古老的城楼耸入云端,气势雄浑,好生威严壮观。城门左右两边悬挂一对大红灯笼,上面赫然印着“王府”二字。大门上方嵌着“寅宾”二字,据说“寅宾”是“恭敬迎接”之意。仰头上望,飞檐斗拱的三层城楼上有一蓝底金字牌匾,匾上有“辉映绵翠”四字,很有骨力。我想,大概绵山就在此地不远之处。
“寅宾”门前有一对大石狮子,看上去旧迹斑驳,但它大张巨嘴,令人观之冷峻威严。我们虽然尚未进门参观,但看这“寅宾”城墙和门楼的架势,便可知道当年的王家是豪气十足的了!
从“寅宾”门往里看进去,可见一条长长的上坡大道伸向纵深之处,这使我们立刻明白这座大院是依山而建的,怪得称之为“高家崖堡”。那条上坡大道用石板铺就,长约30多米,宽约5到7米。
走进“寅宾”门之后,回头看其背面,只见其城楼上的匾额是“履中蹈和”,意为“躬行中庸之道”。城楼两柱上的楹联为:“根植悬瓮山下桂荣槐茂,水出晋溪园中源远流长。”我有点不明白,“悬瓮山”是晋祠背后的山,远在太原,怎么这里又跟它联系上了呢?
我们沿着上坡石板大道往上走,道路两边墙高院深,不可尽言。据说电视剧《铁梨花》是在这里摄制的。道路两旁还有许多拴马柱和上马石,可知这是当年王家进出的马路。
王导一边走一边介绍说:“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高家崖堡’是‘静升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于嘉庆元年至嘉庆十六年修建的,面积近2万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0多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居高于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精美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既珠联璧合,又自成单元。现在我们首先参观的是这个‘高家崖堡’,此堡是王汝聪与王汝成两兄弟的住宅区。‘敦厚宅’靠近东门,是王汝聪的。‘凝瑞居’靠近西门,是王汝成的,两院之间有‘养正书塾’隔着。”
说着说我们就到了“敦厚宅”的大门,这座大门高大深厚,门楣垂花,精雕细刻,装饰很是讲究。门两边高挂两只大红灯笼,左有“奉政大夫”、右有“大清诰授”字样。门外两座上马石,门阶6级,门边两只石狮子,其架势好不威风。
走进“敦厚宅”的大门,迎面的就是一座影壁,大户人家的大门,前后都设有影壁的,而且影壁都极尽表现之能事,雕花饰纹,讲究不同的内涵。由影壁左转便进入了“敦厚宅”前院。讲解员介绍说,这里是主人的社交空间,正面为正厅“乐善堂”,是接待贵宾的高级客厅,对应的南厅用于接待普通客人,东西两边厢房住着帐房先生与管家。在正厅的门前有一组用青石所砌的台阶,它三面都可上下,这种台阶叫“如意踏跺”,其说法是,从两边上可以左右逢缘,从中间上可以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乐善堂”檐下是精美的“挂落”,是三层高浮雕,第一层是象铜钱一样的一团一团的底纹,这叫做“平面阳刻团花底纹”;第二层由“扇”、“叶”(含贝叶、佛手、荷叶、葡萄、芭蕉等叶)、“卷”、“盒”等承托,中间夹杂的是祥云与飞龙;第三层为琴棋书画,钟鼎彝尊等,瓶内插牡丹、睡莲等花木。“乐善堂”正面两柱有联曰:“纬武经文,勋业偕绵峰而永峙;敦诗说礼,儒行并汾水以长青”。在每根柱子的旁边都刻有一瓶花,左边用圆形花瓶,插牡丹;右边用方花瓶,插菊花。这里每道门上都有一个精美的架子,叫“帘架”,它冬天可以挂棉帘,夏天可以挂竹帘,实用性很强,并起到装饰的作用。中间帘架的架心雕刻“八蛮进宝”,这里的“八蛮”是对胡人的代指,因帘架上所雕人物,均系胡人装束打扮,高鼻梁深眼睛络缌胡子,各执所进献的中原稀有之物,如犀角、珊瑚等,表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原和西域文化交流的史实。东侧帘架的架心雕的是松竹梅岁寒三友;西侧帘架的架心雕的是海棠、鹌鹑、菊花,谐音“玉堂安居”;边框雕以瓶、鼎、彝、尊、花卉、拐子龙纹。所有雕刻刀法娴熟,形象逼真。
进入正厅要跨过一个高高的门槛。门槛由一整块青石垫起。青石门外一则刻一幅江南水景,刻有一只鹭鸶鸟,两旁有莲花。莲花又称荷花,“一鹭莲荷”取其谐音“一路连科”,表达了主人希望其子孙在科考中能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一路连科,连连高中;门内一则刻的是燕子和柳树,和门外一则的莲花搭配起来,寓意“海晏河清”之意。走进大厅,便见“灋司马训”匾额高悬于正堂。“灋”字即“法”的异体字。司马者,山西夏县司马光也。其著有《司马氏居家杂仪》一书,有三千之字,尽言治家之道、理财之法。关乎儒学、孝悌,言之甚详。王氏以此为法以治家。匾额两边有楹联:“铭先祖大恩大德,恒以礼义传家风;训后辈务实务本,但求清白在人间。”
导游带我们从前院东侧的小偏门出去,沿小巷向北走,通过一道门便进入厨院和南面的三元书院。导游介绍说:这里用“内三外四”七道门,把厨院分割成上中下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走不同的门在不同等级的餐厅吃不同等级的饭。干粗活的长工在三等院用餐;管家及帐房先生等高级佣人在中院用餐;主人则在楼上的餐厅用餐。
厨院的南面有两厅一院,叫“三元书院”,那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书院没有华丽的装饰,显得朴实简陋,而且环境深幽僻静,是个适合读书的所在。“三元书院”的正堂设有孔子画像,配以对联曰:“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看过“三元书院”然后转回,就到“敦厚宅”前院的正厅后边,那是分隔“敦厚宅”前后两院的中间地带,同时又是连接前后两院的过渡性空间,名叫“垂带小院”。该小院有个“垂花门”,通过“垂花门”便到“敦厚宅”后院,那是主人的私密生活区。“垂花门”有四个吊柱,每根吊柱都雕刻有一个柿子,表示“事事如意”。门前两根斜依的杆叫“戗杆”,一般的牌坊和仪门都有“戗杆”,起支撑门框的作用。垂花门的门楣上雕刻有梅花鹿,表达了主人希望其子孙加官进禄,路路畅通的美好愿望。
进入“垂花门”,见其出口门上有匾,上刻“惠迪吉”三字。“惠迪吉”语出《尚书》:“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作善降之百祥,作恶降之百殃。”这应该是王家先辈为教诲其后人而设的。
穿过“惠迪吉”便来到“敦厚宅”后院。此院正面台阶之上五孔窑洞,那是长辈们的住所。五孔窑洞均有“前檐廊”,使之比民间的窑洞更显尊贵豪华。五孔窑洞的二层上面,是祀奉祖先的“祭祖阁”;其正中的一孔窑洞有楹联曰:“静观星月,感百年沧海桑田;神思造化,乐四时春华秋实。”从字意上看,这联应是今人所写。此后院东西两边有厢楼,其一层为儿孙们居住,二层为小姐们的闺房。厢楼的窗户花格都巧妙地构成一个“寿”字,但6扇窗户的6个“寿”字是6种写法,各不相同。主人把书法艺术融入建筑之中。同时,每个“寿”字的两边都是“步步锦”图案,仔细地看却是三横一竖的“王”字不断头,意示着王家步步如锦、前程似锦。
在这些大院里我亲眼看到,这里的建筑其最大的特点是第一层都喜欢做成窑洞式,这可能是因为窑洞冬暖夏凉,居之舒服的缘故。我看到,居室内部一般的摆设是:正中位置的墙上必有画,画必配有对联;画联之下必有桌,桌之两边必有椅;桌上当中必有“坐钟”,钟两边必有陶瓷花瓶。此外,室中少不了日用家具,如坑床、茶几、衣柜、箱笼之类。地位高的还配有书橱、博古架之类。有一个规律是,地位越高、辈份越大的人,他所住的窑洞,其门面装饰和内部摆设以及所用家具,就越讲究豪华、富丽、高档和珍贵。一般来说,起居室内所用的家具都是红木或仿红木的。
在“敦厚宅”后院的东厢房,其中有一间,其摆设就是上述所说的典型例子,里面所挂的画是一棵大松树,画两边有联:“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还有一间居室,挂的那幅画是一棵柳树,树下有两位老者,铺席坐地饮酒谈天,悠然自在,画之两边有对联:“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还有很多,不可尽叙。
在此院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正中窑洞“前檐廊”的两座石柱脚。石柱脚又称柱础石。这两座石柱脚高约两尺,其造型非常独特、非常复杂、非常精巧、非堂美丽,可谓世间罕有,诚为王家奇珍。这对柱础石用在这里,表明这间窑洞是“敦厚宅”的主人王汝聪住的。只有他才配享受这样的规格。有文字介绍说,“此石柱脚为六角宫灯造型,且分六层承接,暗喻六六大顺之意,而其各层图案之寓意则更加丰富。首层为平鼓状,上下边饰有双排乳钉,‘天圆地方鼓在上’,鼓圆代天;二层为垂花纹锦,化坚石之棱硬,为锦帛之丝柔,寓意‘锦绣前程’;三层回纹收成柱脚,六面凹陷,雕有蝙蝠与祥云,寓意‘福祥双至’;四层雕有夔龙,为‘镇宅避邪’之物;五层祥云图案简洁,于六角上涡卷呈支撑状;六层雕有几字回纹,寓‘回纹不断,子孙不断’之意。整个柱础石集力学与美学之大成。”从雕工看,雕者之手法游刃有余,就好像手里雕刻打磨的不是石头,而是一块豆腐一般,轻松自如地任意揉捏。
在正窑和厢窑间隔的东西两侧都有登上绣楼的台阶,台阶脚下有精美的“鲤鱼跳龙门”石雕。我们沿着台阶上楼。楼上两厢诸间,都是大家闺秀们的兰房,其里面的陈设当然非同一般,有幔幔帐帐、帘帘栊栊、花花草草、琴棋书画之类。所用之物品,讲究小巧玲珑、轻盈精致。
在二楼正对于正窑顶上的房间是“祭祖阁”。在“祭祖阁”里供奉着天下王姓的鼻祖王子乔,故“祭祖阁”又称“子乔祠”。有文字介绍说,“王子乔本姓姬,叫姬晋,是东洲灵王姬沁心的太子,13岁开始参与朝政,但因直谏圣上而被贬到太原做太原王,因此以王为姓,改名王子乔。天下王姓有很多分支,但因太原王姓发展最为庞大,所以很多后人将自己的祖谱都归到了太原王氏之下,并将王子乔尊为王姓的鼻祖。”“子乔祠”门上有匾,匾上有“木本水源”四字。门有楹联:“受荫祖先须善言善行善德,造福子孙在勤学勤俭勤劳”。祠内有“王子乔”塑像,温文尔雅,气质高贵。像下设有供台香案,案下备有跪拜软墩。
参观完“敦厚宅”的后院,再从院子东侧的小胡同走去,就看到一条东西方向的长而宽畅的通道——“后通道”。“后通道”的整个北边有四个院落,即“北门院”、“东围院”、“中围院”与“西围院”,这条“后通道”通过这四个院子的门口,使之相互联通。这四个院子是护堡家丁居住的地方。这四个院子在整个“高家崖堡”来说,其地势是最高的,利用这天然的制高点可以俯视全堡,鸟瞰八方,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
“后通道”东西各有一道门,东门通往柏树院、长工院;西门通往老二王汝成“凝瑞居”的后院。导游说,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不走回头路,游完老大王汝聪的“敦厚宅”,就倒着游老二的“凝瑞居”。“凝瑞居”也是三进四合院,我们先参观其后院,再参观其前院,然后走出“凝瑞居”大门。“凝瑞居”后院的二楼同样设有“祭祖堂”。“祭祖堂”的匾额为“光前裕后”,其楹联为:“追旧德为善最乐济乡里,修先业耕读传家望青云。”匾额和楹联的字都是小彖体,虽比较难认,但非常好看。
导游介绍说,“祭祖堂”里供奉的是“静升王氏”的始祖王实,以及十四世祖王谦受、王谦和兄弟俩的塑像。此3人除始祖王实外,后两位是“静升王氏”发迹的关键性人物,他们在王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说王实在元代率先由太原迁到“静升村”居住,被尊为“静升王氏”的始祖。王实以种田为生,兼营豆腐,可以说王家是以卖豆腐起家的。
据文字介绍,“静升王氏”从第三代开始进入明朝。在明朝,王家以经商为主,直到清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乱之时,第十四代王谦受、王谦和正在山东河北内蒙一带做皮货和骡马生意,借助贩卖骡马的优势向朝廷捐献了24匹军马,紧接着又为朝廷筹集军粮,康熙龙颜大悦给兄弟俩每人一个四品官。从此,王家开始向官场迈进,整个清朝,王家从五品到二品的官员101位,年迈古稀的王谦受还参加了康熙六十一年的千叟宴,并获御赐龙头拐仗。在清朝一共举办4次千叟宴当中,王谦受参加了二次,可见王家当时的政治、社会地位非常之高了。
在“凝瑞居”的后院里,像“敦厚宅”一样,东西两边的厢楼的二楼上设有绣楼,专供王家闺秀居住。王家的小姐们在13岁之前是与父母一起住的,13岁以后就上绣楼入闺房,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直至出阁才能离开那里的。
当我听到导游这样介绍的话,心中顿时不平起来,我深深同情封建社会身为女子的不幸。同样是孩子,男尊女卑竟然如此之严重,性别又不是自己能选择的。女孩子13岁后就被禁闭于“绣楼”直到出嫁才可以离开大门二门的。我看到,所谓的“绣楼”,并非如锦似绣的特别漂亮的楼,而是让这些被“囚禁”的女孩子们成天专工针线女红的“劳役”,完全剝夺了她们的自由和兴趣。然而男孩子则可以读书游历,浪荡江湖,上京赶考,然后演绎出一出出“落魄书生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小人拨乱在其间,奉旨完婚大团圆”的戏剧来。这太不公平了!如今旅游的队伍里,大部分是女士,不知她们看到这里,又作何感想呢?
在“凝瑞居”的后院里,同样有许多精美的石雕。有南瓜,寓意是多子。大小石狮子,除了用于镇宅辟邪外,还有太师少师的寓意。
一只老猴背着小猴蹲在马蜂窝上,寓意为“马上封侯”、“辈辈封侯”。王家世代入朝为官,因此也希望自己的子嗣一直接着当官下去。
老二的“凝瑞居”与老大的“敦厚宅”其建筑格局与功能大致相同,只是在部分建筑的形式上有所区别。老大官居五品,门楼看似高大,却为单间;老二官居四品,比老大官高一品,其“凝瑞居”虽比“敦厚宅”的门楼低矮一些,但它却面阔三间,很有气派。再者,老大的宅院显得华丽张扬,老二的宅院则显得含蓄低调,但其文化积淀丰富,甚有品位。“凝瑞居”后院正窑的楹联:“邀造化孝祖先飞鹏起凤,枕丘山面溪水卧虎藏龙。”这气魄要大得多。
“凝瑞居”后院的正窑,门额上有“德高望重”牌匾,气势已是非同一般了。中间的窗户上雕刻着锦鸡玉兰。古人言,鸡有文、武、仁、勇、信五德,示意主人五德俱全;两边绿色的花瓶中插有莲花,一瓶清莲取谐音“一品清廉”,他希望其子孙做官清政廉民。蓝色花瓶中插有月季,表示“四季平安”;旁边的香炉里冒出一缕青烟,是希望王家能够香火不断、人丁兴旺。底下有四只蝙蝠围成一个圆,企盼四面八方的福气向王家涌来-四福齐来。西边窗户两边雕刻有凤凰戏牡丹,表示富贵常在;中间刻有杏林春燕,因为当时殿试都是在杏花开放的二月举行,朝廷要设宴款待科考及第的举子,杏花飞燕表示科考及第。金榜题名后就会招来喜鹊报喜,所在在东边的窗户上雕刻有喜鹊登梅,示意喜上眉梢。
“凝瑞居”后院的建筑有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看点是墙基石雕刻。
正窑和厢窑的墙是用10块规格相同的长方形大石来垫基的,这些垫基石高1.6米、宽0.6米、厚0.3米。这些墙基石的表面经打磨光滑,用浮雕的技法,刻上一幅幅图画,有强烈的立体效果,其中的人物鸟兽皆有灵气,活灵活现,呼之欲出。10块基石,块块有图,这是与“墩厚宅”不同的地方之一。这些图画的内容有“五子登科”、“指日高升”、“飞马报喜”、“麒麟送子”、“凤凰童子”、“海马流云”、“行佣供母”、“乳姑不怠”、“吴牛喘月”等等。
所谓“五子登科”,其典故是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科举考试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三字经》中有言“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指的就是此事。王家寄托其后代子孙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拥有锦绣前程。
所绘的“飞马报喜”其图景是:一人衙役打扮,双手执缰,骑快马而来,马首向右,四蹄腾空,奋力奔跑。跟前一只喜鹊跟着飞行,寓意“飞马报喜”。途径有兰,兰为文气;石上生花,花上有鹊,鹊报喜讯;后有苍松,松为高洁刚劲,乃为官象。这三种物象凑在一起,可知所报之喜应为仕途高中之喜。
另一幅也是“飞马报喜”图,其图景是:一人骑马,官吏打扮,一手握缰,一手扬鞭,马首向左,悠然徐行。径为兰草,并有灵芝祥云烘托,石立苍鹰,后有桃果花树。兰为清,鹰为英,果树以实而延其德,由此推知,此图所报之喜,乃为嘉奖之喜。
所绘的“麒麟送子”图,也有其典,传说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据载:“孔子生,见麟吐玉书”。故其意指圣明之世,麒麟送来的童子,将来必是经世良材、辅国贤臣也。
所绘的“乳姑不怠”图,典出《二十四孝》。说的是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每天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后来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其媳妇效法孝敬祖母唐夫人。
所绘的“行佣供母”图,其典亦出于《二十四孝》。说的是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有人对这幅图的评价很独到:“设计者巧妙地利用了矩形的斜线对角径,左上角是负母仓皇急走的孝子,右上角是来势凶猛紧追不舍得执刀强盗,乱石与强力扭曲的大树将空间逼窄,只余一条细路让人深感母子二人的命悬一线。作为补景的动物,梢头双雀,林间惊鹿,神态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在雕工上,人物的处理传神,身形线条有力,明暗度准确,虽经岁月剥蚀,神态细处仍可轻易捕捉,从这些方面言,称其为石雕代表作实不为过。”
所绘的“吴牛喘月”图,来自成语典故。吴牛是江浙一带的水牛,由于南方气候炎热,牛很害怕太阳晒,晚上月亮出来了,牛以为是太阳,吓得直喘。这幅图的喻义应是王家主人告诫其后代子孙一个道理:人不管将来做多大的官都要象吴牛一样小心谨慎、严守本分,以免触犯朝廷不得安生。
导游说到了朝庭的话题,就特意带我们参观一下这个后院中的一孔窑洞。导说说:“光绪二十六年,慈禧西逃。王家闻之,如获至宝,竭力以护圣驾。当年慈禧太后就在这孔窑洞下榻的,那张布满镂空雕饰的大木床,据说是慈禧出逃路过王家大院临时给她老人家弄来的。这可能是慈禧老太睡不惯土炕的缘故吧。大家请看,镂空木雕的座椅和茶几,从造型到颜色都漂亮极了。座椅和茶几上那些白色的花纹,是用贝壳一点一点地镶嵌上去的。”
参观完后院,导游说,我们先拐过东边参观“养正书塾”然后再到前院去。于是我们拐过后院的东厢房,只见南墙上有个结构特殊的有点像橱窗或壁柜类的建筑,里面有一些硬币和小纸币。我知道那是供奉“土地”的地方,但是我想,我们队伍中可能有好多人不懂它是什么,我又不好唐突地自当讲解员。这时王导刚好在我身边,我便故意问她:“这是什么呢?”她解释说:“那是‘土地祠’,在王家大院里,每个院落都配有‘土地祠’的,因为‘土地公’是管理本院落平安的神,想要平安,就得供他。”果然就有好几个队友很好奇地在那儿观看着,其中有一个发问道:“为什么面有那些硬币和纸币?土地爷用得了人民币吗?”她这一问,没有任何人作答。我心里明镜似的,这是我们大多中国人的一种习俗——神灵崇拜与敬畏。凡是看到有点奇特的东西,都认为它是有灵的。比如一座大桥、一棵老树、一座雕像、一眼古井、一汪泉水、一块巨石、一棵长出怪疙瘩的树等等,一些人都认它是神,看到了就投放一些硬币小钱,以表示对神的供养和尊敬。在我们南宁市中心的古城路某段,有一棵扁桃树,树杆中间长出一个人头大的疙瘩来,那疙瘩有个凹孔,里面就塞满了硬币和一角钱面值的纸币,就连乞丐也不敢去动那些小钱的。好多年前我到百色的“迎龙山公园”游玩,那里新建一座长长的索桥,我看到桥下有好多好多的纸币和硬币。我到过国内的许多名山大川,这种现象实不鲜见。有一个水池,只因池中用混凝土塑造了一只大龟,那池中的硬币上百斤都有。你不能说这是一种陋习和愚昧,我认为这是中国人心地善良的表现,他总不会是把硬币当作小石子丢做玩的吧?
想犹未了,我们已走向小通道。导游边走边介绍说:“王家素以石雕扬名晋商大院,然而其绝品不在前堂后寝,而是在‘养正书塾’。其中的竹林书院雕有竹子的石门框,可称得上是国内石刻艺术的极品。”言犹未了,我们就走到了那座石雕门。这座门是用四块大青石构成的,分别用作门的上下左右的边框。底部一块雕竹子的根,其根须和根瘤雕得惟妙惟肖;两侧的两块雕竹竿,节节拔高;顶部的一块雕其枝叶,枝繁叶茂,两相交错缠绕。人要到“养正书塾”必先经过这座石雕门。王家主人用这样的设计,是希望他的子孙后代养成谦虚谨慎的性格,成为高风亮节的贤人雅士。这座石雕门的设计,形象突出,富有哲理。据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位南方商人愿以一辆红旗小轿车的高价来换取这座石雕门,却遭王氏后人的婉拒。有人为之赞曰:“王孙自有书卷气,斐然胜过阿堵物。”“阿堵物”是钱的别称,出自一个饶有趣味的典故。钱还有别一个别称叫“孔方兄”。
通过雕竹石门之后,就看到一座房门,其匾额上写着“养正书塾”四字。匾额下是一幅楹联:“染成绿萼初华,好觉暗香入室;偶得古人精册,较胜春风在庭。”王家的孩子们就是在这里读书的。“养正书塾”里各个房间都非常雅致,各房都有对联。其中一房中堂有联曰:“何幸登高豁心目,愿从圣道窃余芳。”其中的南房有楹联:“写书竹简拈鲜碧,临帖藤笺榻硬黄”,这是描述写书绘画的生活。有人说,王家能够八代不败,靠的是文化养人,似有道理。
在此院中有座石雕猿猴,一大一小两只猴均以手掩耳。导游说,这寓意是劝诫子弟莫要“心猿意马”,还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养正书塾”的北墙有两对门枕石,其雕刻很有趣。其中一对雕的是两个南瓜,瓜上栖着蝴蝶,意为“瓜瓞延绵,子孙不绝。”还有一对石雕蟠桃,形像十分逼真。
“养正书塾”中有一座小偏门,门上是用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的“贝叶”,“贝叶”上有“敦安”二字,称之为“贝叶石雕”。贝叶是“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水浸过再晾干后可代替纸写字,故印度常有人把佛经写在贝叶上,所以也把佛经称作“贝叶经”。最为奇特的是“贝叶石雕”的设计有三巧:写有“敦安”的是叶的正面;叶子末端卷起来看得见叶的反面;叶柄处有所翻转是叶的侧面。整张叶子脉络雕得非常清晰细腻。“贝叶石雕”的下方配着水波形的门框,就象叶子漂在水上,忽然吹来一阵风叶子瞬间卷起的样子,其动感十足。这块“贝叶石雕”做工精细,构图完美,价值连城。据说全国仅有2块,另一块珍藏在北京故宫。
穿过“敦安”小偏门就可以来到“凝瑞居”的前院。前院的正厅叫“敬业堂”,其楹联曰:“听汾思波涛,天下唯心路须静;望绵知崎岖,世上岂蜀道才难。”“汾”即汾河,“绵”指绵山。“敬业堂”地势较高,要走进去须登五级台阶,有步步高升之意。台阶两侧各雕一对小石狮,一上一下,共滚绣球,神形兼备,活泼之状,十分可爱。
前院之东西厢房也是雕梁画栋,其门上下,极尽雕饰,自不必说。厢房之内,花饰彩绘,富丽堂皇。
“凝瑞前院”之客厅,上方有一匾,上有“诗礼传家”四字。客厅之内摆设端正、大气。正面屏风是巨幅竹画,画下有长案,摆上宝金镜宝瓶。正中摆上雕花桌椅,两旁各有巨型花瓶。屏风左右挂满名人条幅字画,所陈所设,既雅致又别有情趣。其中有对联两副,其一曰:“六百年诗礼传家,令天下豪门望族,失颜色;三千载琼楼遗世,为华夏民居宝库,铸辉煌。”其二曰:“先祖先贤,成由勤俭败由奢,岂敢相忘;后世后学,幼当教养老当敬,首在言行。”
“凝瑞前院”之大厅里,展示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最醒目的便是“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有文字介绍,那是清朝鼎盛时代的疆域图,到了嘉庆年间,此图被切割成八扇条幅式,这使得它便于保存与携带,还可以避免折叠后形成折痕。此外还有刘墉的书法真迹;傅山的书帖;有孔子的画像和所配的对联:“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有松亭书法:“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有唐伯虎的真迹画;有大清同治五年颁给王家的“功牌”原件;有清磁州窑技儿枕;有清花梨木钱盒;有清西洋式坐钟;有清铁骨梳妆盒;
有清梅花瓷碗;有清红木砚屏;有嘉庆皇帝的诰命圣旨和清诰命圣旨盒。有文字介绍说,清嘉庆二十一年,皇帝封王家第十九世王敦典的祖母郑氏为六品夫人,并颁发了诰命圣旨。我们所看到的圣旨原件的底色是白色的,而不是影视剧中见到的黄色。据讲解员介绍,圣旨的颜色会根据接旨人的级别而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级别的接旨人才能用黄色的。我们看到的圣旨盒很漂亮,朱红色,雕着精美的花纹。其正面正中刻有“奉天诰命”四字,四字两边各雕一条五爪金龙。
此外还有乾隆御题棉花图拓本。还有某古人的书法作品,我觉得那板字写的挺有特色,就用手机拍摄下来研究,原来写的是“严羽论诗”。译其文如下:“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者,南宋诗论家、诗人也。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为“三严”,著有《沧浪诗话》传世。
参观完“凝瑞前院”,就从其前门出去。前门之内侧上方有“规圆矩方”匾,那个“矩”字中“口”下多了一“点”,隐意规矩多一点,麻烦就会少一点。出此门时,看见门脚两边有“抱鼓石”。那鼓肚上趴着狮子,鼓面刻有盘根错节的莲花,鼓下垫着荷叶,叶下的底座有四层结构,各层造型不同。“抱鼓石”的整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很强的美观感。
走出前门就到“凝瑞居”的外大门。大门边有两座石狮子,大门上方有蓝底金框金字匾额,上书“凝瑞”二字。“凝瑞门”面阔三间,大门之前有画廊,门前有两柱,柱上有联:“仰云汉,俯厚土,东西南北,游目骋怀常惬意;沐烟霞,披彩虹,春夏秋冬,抚今追昔总生情。”导游介绍说,“凝瑞居”是王汝聪之胞弟王汝成之官邸,而王汝聪之官邸是前面的“敦厚宅”。王汝聪的官阶是五品“奉政大夫”,王汝成之官阶却是四品“中宪大夫”,弟比兄官高一级。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官阶地位不同,衣食住行的待遇有不同的制度,不能逾越,逾越了就犯法。比如大臣府第的石狮子不能与皇宫的一样大,不能立在门前台阶之外,而是置在门边等等。在注重讲究“忠义孝悌”的时代,因弟比兄官高一级,在建造府邸这个问题上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王家的做法恰到好处。从“敦厚宅”与“凝瑞居”的比较就能看出来:为了显示官阶不同,前者面阔1间后者面阔3间;前者门匾隐蔽收敛后者门匾外露张扬;前者门前只挂两个灯笼后者挂4个;前者大门前设有画廊后者没有。为了体现“兄长为尊”,达到所有平衡,前者大门顶上有门楼,门高一层后者没有;前者大门台阶6级后者只有5级;前者后院的有“子乔祠”祭祀的是全国王氏的始祖王子乔,而后者的后院是“祭祖堂”,祭祀的是“静升王氏”的始祖王实和王氏十四世祖王谦受、王谦和。“祠”比“堂”大,祭祀的祖先,前者比后者地位高多了。这样的处理确实高明巧妙。
“凝瑞居”大门前的画廊有两幅砖雕,左边为“鹿回头”,右边为“双鹤同声”,两幅图画结合,意为“六合同春”。所谓“六合”就是天地与四方,即为普天同春之意。“凝瑞居”大门对面有一座最为漂亮、规格很高的砖雕影壁,其顶上重重雕饰,十朵形象不同的牡丹花一线排列,有“十全富贵”之意。影壁中心有异体“寿”字,“寿”周围有5只蝙蝠环绕,意为“五福捧寿”。我十分赞赏这5只蝙蝠的雕刻技艺,应该说是登峰造极的,其形像之生动,仿佛一惊动它们就会全都飞走的。
“凝瑞居”大门斜对面,是“高家崖堡”的南门。南门内侧有座垂花门,这座垂花门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的浓缩,精华的集锦。因为构成中国建筑的要素、构件、装饰技艺等,它几乎全都涵概了。据文字介绍说,其屋顶、屋身、台基、梁、枋、柱、檩、椽、望板、封掺板、雀替、华板、门簪、联楹、版门、屏门、抱鼓石、门枕石、磨砖对缝的砖墙等等一应俱全。各种装饰手段,如砖雕、木雕、石雕、油漆彩绘都用上去了,相衬得体,十分华丽悦目。这座垂花门,两边有匾,外匾是“桂荣槐茂”,内匾是“自一山川”。
接下来我们就到位于“凝瑞居”西领的“桂馨书院”参观。与前面的两个主院相比,该院房屋较低,便于采光,感觉明亮,整体装饰比较简单,以免玩物丧志,只是适宜于读书。
“桂馨书院”大门为木雕,匾额上书“珠媚玉辉”。珠子放光,玉吐文彩,借喻谈吐或诗文之美好。走进“珠媚玉辉”门,迎面是一面照壁。此照壁中心有寿桃,上下对称有二龙戏水,故称“二龙捧寿”图。照壁旁边是东“月洞门”,从此门进去是前院“十字花径”。门上有石雕“手卷额”,额书“映奎”二字。“奎”是“奎星”,主文章或文事。奎星的光辉照耀着书香门第,以图王家文事兴盛,子弟科考顺利。东“月洞门”的两边,有石雕竹框对联:“河山对平远,图史散纵横。”
“桂馨书院”有前后两院,前院有“十字花径”。“十字花径”的东头是“映奎”月洞门,其西头也有相对的月洞门,其门额石雕“探酉”二字。“探”者,探讨研究也,“酉”者,西室也。因为湖南沅陵县小酉山上,有石室藏书,数以千卷,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咸阳书生曾避难于此就读。是故“探酉”引伸为研究学问、探讨知识。同时,以此二字点明此处是书院。“探酉”门也有对联:“簏簌风敲三径竹,玲珑月照一床书”,此联实在是太文雅了。
“十字花径”的南北方向连接“廊亭”与后院。那“廊亭”之下珍存着12块双面书法石刻,称俗“石书”。据介绍说,上面的笔迹出自王家第十五世王梦鹏之手。王梦鹏曾是王家举足轻重、德高望重之人物,一生以“孝义”闻名朝野,其书法技艺颇有影响。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纲曾评价道:“平淡高逸,无烟火气,即偶临古帖,亦间出己意,超越娴静,如其为人,自是书家上乘。”廊亭有一对联:“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若树养心若鱼”甚有见地。导游指着前院地面上有个直通下水道的铜钱状的下水口说,这叫做“水流走财留下。”这样的巧妙设计,使我耳目一新。
“桂馨书院”前后两院之间有中门,中门匾额为“桂馨”二字。“桂馨”指桂花散发出的清香,因为古语有“蟾宫折桂”之句,故又暗指科举及第之荣。中门左右有两座石雕,雕的是“三狮戏球”,球下有龟,龟下有方舟,舟下是浪花。由前院向北走到后院正屋,要经过三组三级台阶,寓有“连升三级”之意。后院又分上下两院,由一道女儿墙相隔。后院正厅的柱子上有楹联:“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此联书卷之气何其浓厚!
正厅的门洞,其窗棂雕刻设计成复杂“双喜”字样,正厅作为画室之用。
从后院向西走,通过一个月洞门就到“叠翠轩”,月洞门上有“叠翠轩”三字。在“叠翠轩”之西,有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精舍小院,院中的三孔窑洞,窑洞前的檐廊装饰,简洁明快、别具情调,令人赏心悦目,颇感舒适。那是主人和家人茶余饭后赏玩消遣的地方,也是怡心养神和著书立说的最佳地方。檐廊柱上有对联:“步云桥,瞻月宫,兰芳居内赏叠翠;探酉山,汲古髓,养精舍外铸灵章。”此联甚是高格幽雅。穿过精舍小院,映入眼帘的是位于西南角的“瞻月亭”。“瞻月亭”在“高家崖堡”的西门顶上,挺拔俊秀、斗拱叠出、飞檐四挑,登临其上,东可观得绵山日出,西可望见苏溪夜月,是“桂馨书院”的主要景观之一。“瞻月亭”的基座设计影壁的样子,“影壁”的中间是砖雕“白浪红日”图,两边有砖雕楹联:“静以修身俭以养性,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瞻月亭”下是间小石屋,其壁上穿通一个茶杯大的孔,据说在小石屋里放一灯,灯光会穿过这小孔,射到相邻小院墙壁挂着的一面镜子上,形成反射光,使得相邻的小院亮堂起来,挺有趣味的。
上下“瞻月亭”的阶梯,有围栏扶手,扶手上立有十二根石柱子,柱头雕十二生肖。所雕的鼠,肥得滚圆;那牛,高昂着头;那虎,嘴牙下山;那兔,扶着萝卜吃叶;那龙,翘首观天;那蛇绕石穿洞;那马,跃身起跳;那羊,攀崖望草;那猴,稳坐吃桃;那鸡,引颈长鸣;那狗,腾跳玩球;那猪,半卧抚崽。如此等等,形态生动。
上下“瞻月亭”望西边遥望,可见“王家大院”的西边建筑群,那就是“红门堡建筑群”,“红门堡”原名“恒贞堡”,它是堡,却又似城,它依山而建,一片灰色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