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故事乡村>6.1

6.1

作品名称:故事乡村      作者:尔玛天空      发布时间:2017-05-07 16:47:26      字数:3178

  二婆常常边听故事边感叹二爷半辈子的不易生活,从心底升腾起慈爱和同情,白天好吃好喝,晚上缠绵不绝,把二爷伺候得舒舒服服,二爷以往干瘦的脸颊逐渐丰满起来。二婆也不再有初入梁家时的悲切愁容,身体灵动活泛,面色娇嫩红润,恨不得立即生个儿子,替二爷延续了香火,以实际行动抚慰二爷那冰冷孤寂了四十多年的枯心。
  可事与愿违,前后算来,两人拜堂成亲已有半年光景,二婆的肚子却没半点动静。二婆外表落落大方,内心却焦急惆怅。这种事情,那是万万走漏不得半点风声,愁得二婆无处排遣。便初一十五,或者是二月十九,六月十九等逢会日子,到喇嘛庙去膜拜上香,把心中知晓的菩萨逐一求遍,许下了若干的香油钱,静等着菩萨显灵。每次从庙里回家,二婆算准了日子,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做几个拿手好菜,两人坐在一起,推杯换盏,喝上几盅。常常是酒还没喝完,锅碗瓢盆还没收拾,两人早已春情荫动,开始动手动脚,摸来捏去,情不自禁地脱衣抹裤,上床颠鸾倒凤,尽情云雨。二婆听信生儿子的经验,动作时,总要二爷坚持,待到自已情浓人迷,下面泛滥成河,才让二爷尽情喷射。
  如此这般调教了多少次,仍然不见成效,反倒弄得二爷脚软腰酸。自从娶了二婆,二爷对男女之事也没有了以前的向往与渴求,生活中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常常要计划着准备好吃好穿好玩的,掐算着日子要见姚媳妇儿、张女子或者赵妹仔,生活仿佛就少了目标与追求,渐渐地生出些惰性和无聊。结婚马上一年了,还不见二婆怀孕,二爷心中竞然生出些遗憾,精神一天不如一天,慢慢地就显出四十多岁人的老态。
  已巳年四月初八,是二爷二婆的结婚周年纪念日。四月的天,已经慢慢温暖起来,晃人眼目的花花太阳时暖时凉地照在身上,大山的颜色正由鹅黄转向嫩绿,温和的春风吹在身上,让人慵懒沉闷。二爷看着院坝里斑驳的树影,想起一年前结婚时院坝里的热闹场景,禁不住心生失落。
  二爷迎着春风,到了祖爷爷家里。祖爷爷守在电视前,关心着京城发生的各种新闻,眼看着二爷走来,十分高兴。
  “崇廉,来来来,正好帮我转下,雪花多了。”祖爷爷的电视天线,安在屋外的核桃树上,风一吹,就改动了方向,收视效果不好,一年总要调几回。
  “这几天,啥,啥情况……”二爷麻利地爬上树,一边转动杆子,一边大声吆喝,“左,右,右,左……”
  “部队到了天安门,右,右,左,左,好,好了,莫动,就这儿……”祖爷爷在屋里大声喊。
  二爷用咬丝钳将绑杆子的铁丝紧紧地勒进树去,又将天线紧紧地绑在杆子上。
  “不会乱,还是共产党的天下。”看看二爷,祖爷爷说,“好了,下来……”
  “这乱,乱,乱不得哦……”
  “不得,这算啥,共产党当年经历过的……”祖爷爷开始给二爷讲历史。
  二爷似有似无地听着,心中老想着自己的心事。
  “崇廉,有事?”祖爷爷看二爷心不在焉。
  “这个、这个,媳妇怀、怀、怀不起娃……”二爷结巴了半天,终于下狠心说了出来。
  “不急,不急,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这个,这个,一、一年……”
  “一年,一年了,”祖爷爷突然发现这日子过得太快了,一年了,不大对头。人家唐女子可是生养过的,春华都十多岁了;年龄不大啊,三十多,正是生儿育女的年龄。祖爷爷看看二爷,四十五六岁,身体精壮,正是出力的时候,问题在哪里?
  “这是讲缘分的,不是想有就有的。女儿几年级?”
  “六年级,下、下、下半年,该上初中……”二爷想起女儿整天围着他,爸爸长爸爸短的叫,心中一热。
  “上不上?”祖爷爷看着二爷。
  “女娃娃,女生外向,中学、中学贵,学费几十块,还、还有吃饭……”
  二爷打听过了,上中学一期要交三十多,一年要交六十多,加上吃用,一年要用几百块。这两年啥都涨,学费去年三块五,今年就是五块七,中午蒸一盅饭两分,今年就要三分。还不知道,进了中学,还有些啥花费。山里出的东西可不怎么涨,鸡蛋也还是一块五10个,猪肉涨了点,两块钱一斤,土豆,玉米还是老价钱。
  “让娃娃多读点书,书读到脑子头,不给它吃不给它穿,贼娃子偷不到,有用得很……”祖爷爷不紧不慢地说给二爷听,二爷不停地点着头。
  “看她、她妈的意思……”
  “读个小学还是少了,至少读个中学。以前的高小生就算文墨人,现在不行了……”
  ……
  二爷走出院坝时,二婆虽然在屋里忙碌着,但也留心着脚步声。后来听他在祖爷爷家吆喝着“左、右、右、左”地转天线,也就没有再去理会。结婚一年来,二婆已经熟悉了石家沟的一草一木,对二爷的行踪也掌握得一清二楚。二爷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忙完各种活计,只要有时间,总会到一百多丈远的祖爷爷家去坐一坐,帮助老人干些力气活。
  祖爷爷退休快十年了,儿女们都有出息,各散五方,在天远地远的地方工作,只有老两口住在老屋,儿女们常常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回来,祖爷爷总是要求他们以工作为重,说自己能够照看自己。祖爷爷虽然身体依然硬朗,毕竟上了年纪,搬东搬西比较困难,政府经常劝告祖爷爷搬到张家场去居住,在区公所为他准备了一座小院子,说是同山上住着一样。可是祖爷爷不答应,说是习惯住了几十年的房子,住着自在,下山去了给组织上添麻烦,弄一大帮人把自己管到不自在,说要等自己动不了再说。二爷过去,更重要是陪着老人说说话,免去孤单和寂寞。
  几十年前的人和事,天南地北的传言流语,好的坏的消息就这样不断地传了回来。二爷二婆躺在被窝里,轻言细语地交流着所见所听所感,二爷一点也不结巴。十分奇怪,黑夜里的二爷,咬字清楚明晰,温文尔雅,充满绅士风度,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即便说得性趣盎然,翻身上马,办起男女之事,也是那样的体贴细心,无微不致。二婆体验着姚媳妇儿、张女子和赵妹仔的感受,充满新奇和诧异。
  二婆躺在黑夜里,将姚媳妇儿的两个儿子,张女子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赵妹仔的一儿一女,逐一扫描分析,没有找到丁点儿二爷的痕迹。这么多年来,二爷与三个女人只有单纯的男欢女爱,并没结出任何冤孽成果。二婆一面觉得欣慰,一面又感到凄凉,老天对待梁家,几代人都是一嗣单传,到了二爷,好不容易成就了婚姻,居然将面临着这样的未来。
  
  二爷祖上只有三亩土地,二十多亩山林,全家人没日没夜,长年劳作,也只求个衣食温饱。二爷的父亲叫梁敦义,爷爷叫梁荣信,祖爷叫梁泽中。二爷家的发达,是从梁泽中开始的。梁泽中的母亲,后人尊称为何氏祖婆,精明强干,40多岁接过婆婆的权力,开始当家作主,指挥调度,分工派活,把一大家人安排得妥妥帖帖,家境逐渐有了起色,开始买地建房,显出些发达样子。
  手中有了余粮闲钱,何氏祖婆开始学会了借贷放粮。每当青黄不接,就将钱粮放贷给身边的乡里乡亲,收取远远低于市场的利息,石家沟的梁氏穷人都记念着何氏祖婆的种种好处,至今传承不衰。经过近十年的经营,家里的钱粮丰盈,土地己有三十多亩,山林达到一百余亩,圈里牛羊成群,吃喝用度己远远高于其他家庭。何氏祖婆相中了祠堂旁的十亩上等耕地,家中预备下了八担麦子,计划卖掉筹够款项,便能又置下一笔恒产。
  何氏祖婆亲自到张家场,找好了买家,谈妥了价格,准备交割。何家远房哥哥,听到消息,专程跑到石家沟,说自已正急需一批粮食,央求何氏祖婆暂不要卖,无论如何看在同宗同祖的分上,先借给他,只借一年,来年还她九担麦子。虽然多年不见,但何氏祖婆知道这个堂哥常年在外做生意,几番权衡,最终碍不过情面,只好将买地的事缓一缓,也就答应下来,为稳妥起见,双方确定:亲兄弟明算账,口说无凭,立下字据,一切依字据为准。哥哥二话不说,第二日便带来八个精壮汉子,一手交了字据,一面就将八担麦子打包背走。为慎重起见,何氏祖婆接过堂哥递来的字据,找油纸包好,专门放在首饰盒里。
  时间转眼就是一年,左等右等,不见堂哥还粮,何氏祖婆不辞辛劳,只好亲自回到娘家,要求堂哥兑现承诺。堂哥笑眯眯地接待了祖婆,答应自然会按规矩准时还粮,只是要求祖婆将字据拿来,以便货契两清。祖婆高高兴兴回到家中,小心翼翼拿出油纸包裹的字据,请上十位背子客,热热闹闹再次回到娘家,准备背回借出的八担麦子和一担利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