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长篇纪实小说】母亲的故事>母亲的故事(二)

母亲的故事(二)

作品名称:【长篇纪实小说】母亲的故事      作者:觅雪嫦晴      发布时间:2012-01-15 20:13:00      字数:5522


1、一场大病

“王二爷”坐在他那辆漂亮的轿子上,满脸带着得意的微笑,眼睛眯成了一条逢。他还是穿着那套深蓝色长衫,带着黑色短沿礼帽,拄着一根红木拐杖。
走在二爷身边是骑着马的年轻人,说是年轻人还不如说是个孩子,因为他只是徒有一米六五的个头,脸上还堆满稚气。这是二爷的宝贝长孙王文生,东王家未来的继承人。
东王家历来人丁不旺。二爷那一辈哥两个,二爷就一个儿子,就是那个外号“王大帅”的人,也是母亲的未来的公公,我的爷爷。爷爷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就是母亲的丈夫,娃娃亲的男主人。二爷的弟弟讨了两房老婆,才好歹生下一个儿子,那是我的小爷。
二爷的两个孙子,小孙子身体不太好,动不动就抽羊羔疯,抽起来口吐白沫,眼睛往上翻,而且还特别顽劣。不抽疯的时候就逃学打架样样不差,就是学习不行。只有这个大孙子还算不错,最起码还知道读书,那时正在读私塾,父亲记忆力超强,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讲得头头是道。

二爷感觉今生自己做了一件最得意的事情就是给大孙子定了一门好亲事,不光是门当户对,甚至都有高攀的意思。因为东王家虽然有钱,但是毕竟是近些年才发达起来的,属于有钱无势,而且发达得也并不轻松。
东王家,也就是我的太爷爷,最早是大军阀石友三的大老婆的“耪青户”。石友三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军阀。他的大老婆有很多土地,爷爷就是她家的耪青户。
一天,石友三突然被人活埋了。关于他的奇死,社会上传闻不一:有人说是被他的恩人冯玉祥见其忘恩负义所杀,有人说是张学良所为,有人说是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说他办事不力,予以暗杀,还有人说他因火烧少林寺引起社会公愤被少林和尚乱棍打死了。其实,真正“凶手”是两次用重金收买过他的蒋介石。这些暂且不说。
那么什么是耪青户呢?我请教过我的老父亲,他说这是一种土地关系,清代和民国时期,这种制度盛行于东蒙和满洲一带。耪青起源于华北,即所谓“帮租”或“佃工分收制”。这是一种分益雇佣制,兼雇佣和租佃两种性质。其内容是,地主负责一切生产费用,包括种了肥料、役畜和农具,甚至住房。佃农只提供劳动力,但没有经营自主权,不像一般佃农那样有劳动自由,作物的选择、耕种的程序全被地主所控制。被雇佣者只分得产量的一小部分,比例很小。
当时东王家租用石友三大老婆的地,比较宽松,按100亩土地收获谷物20担计算,爷爷他们分10担农产品。
石友三被蒋介石活埋以后,他的大老婆租给王二爷家的一百多亩土地就再也没回来收租子,所以王二爷就借着这些土地发达起来,首先就成了耪青地主。
但是耪青地主所拥有的土地权利并不是所有权,而是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在名义上仍属于石友三的大老婆所有。但是石友三的大老婆去了哪里,至今无人知晓,也许是死了,也许是地太多照顾不过来,总之那些土地实际上就归了二爷他们。
因为有了这些土地垫底,王二爷顺风顺水地成了耪青主,但是他不满足仅仅当一个耪青主,他要靠自己的努力,扩大经营范围,在经营耪青地的同时,也经营自种地和其他副业。他们养猪,开豆腐坊,开粉坊,香油坊等。
到后来,家里的人口上升为十几人,还雇佣长工10人,耪青者2人,耪青地100亩,自购自种的土地150墒,已经从耪青主上升为地主。所以此时就已经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了。
这次二爷带着孙子来七爷家的确是来送聘礼的,王二爷工于心计。他的如意小算盘一拨拉主意就来了。他要设法套牢这门亲事。因为他总感觉攀上于家这门亲事不容易,一定要把这件事办把握了,二爷喜欢做事认真,认定的事情一定不会含糊。
自从为孙子定了娃娃亲,二爷合计着,要想套牢于家这门亲事,首先要把彩礼送过去,他心里想:“这彩礼一过,我这宝贝孙子的婚姻大事就算板上钉钉了不是”。所以他要亲自为孙子的婚姻上这份保险。
母亲在果园一边帮外公打理果树一边竖起耳朵听,当她听见远方传来熟悉的铜铃声后,心里就敲鼓,她很害怕,越是害怕那个马车的铃声好像越往她的耳朵里钻。
当母亲看见二爷的轿车和他孙子骑着马奔自家而来的时候,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恐惧占据了她幼小的心灵。
她不想看见未来的那个大男孩,那个小丈夫。那时父亲只有十二岁,说是男孩子一点都不夸张。那是个让人伤透了心的男孩子,就是他害得自己再不能继续上学,所以母亲恨他,根本就不想见他,更不想认识他。现在只有躲着他,于是母亲就躲在果园里偷偷抹眼泪。
母亲现在一个人躲在果园里,很痛苦的样子。她很无助,此时没有人真正理解一个十四岁女孩的痛苦。因为在那个大家庭里,没人真正了解别人的内心感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着想,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连自己的父母都保护不了她。让她中途辍学,让她小小年纪就许配给人,早早定那个该死的娃娃亲。
此时母亲越想越气,越想心越疼。在那样的家庭,封建家长制,七爷一个人主管着家里人的生杀大权,他一个人说了算,谁都不能反抗。
在这样的家庭,尽管你痛苦万端,尽管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小母亲两岁的姑姑就很同情她,可是她也仅仅是同情而已,最后也只能是安慰几句了事。
这一天母亲为了躲避那个未来的爷公公和未来的男人,她就一直躲在果园的一个角落里,一直等到听见那个轿子的铜铃声越来越远,直到听不见那些刺耳的铜铃声了,母亲才从落日的余晖里走出来。
母亲自己在心里说“走吧,还是回家去吧!不回去又能怎样?七爷那么专制,父母又那样无能,自己又那样胆怯。”另一个声音却在说,“不,我不回去,不能读书,早早嫁人真不如一死了之。”
已经是深秋了,母亲突然感觉有一阵冷风袭来,浑身上下都感觉到了冷,从来没有过的冷。一只乌鸦在头上绕了一圈,叫了几声,扔下一滩白色的粪便飞走了。
母亲绝望地闭上眼睛,泪水簌簌滑落,仿佛瞬间天地都变得昏暗起来,一阵风吹过,那棵母亲亲手嫁接的梨苹果树,叶子竟然纷纷飘落下来。一时间,漫天都是黄色的落叶随风纠缠。母亲一直以来苦撑的坚强终于全部坍塌。
大概是几天来一直都没吃好睡好的缘故吧!母亲的身体极度虚弱,她晕倒了。等外公来园子发现母亲躺在那棵梨苹果树下的时候,母亲已经昏迷了一个多小时了。外公把母亲抱回了家,从此母亲一睡不醒。
母亲每天夜里都高烧得很厉害,还不时地说着胡话,一会说我要上学,一会说我不嫁,说这些的时候她的眼睛是紧闭着的。
外公眼里布满了血丝,外婆小声问:“兰子的病到底咋样啊?我怎么刚才听厨房张师傅说是邪病呢!真的是邪病吗?”
“什么邪病啊?都是那个娃娃亲闹的,要不是定这个娃娃亲,要是让她继续上学,也不会生这个病,这回要是病好了,说什么也要让她去上学。”外公嗡声嗡气地说。好像是很后悔,也好像是在抱怨七爷。但是他不敢去说,只能自己嘟囔着,连大声说话都怕被七爷听见似的。
“我这几天身子不方便,照顾兰子就你一个人,你行吗?”外婆因为刚刚流产大出血,根本不能去照顾母亲。只好对外公对兰子充满歉意。
“不行也得行,我一定要把兰子救过来,看来都是这孩子的命不好啊!为啥什么事情到她这就那么不顺利?”外公叹着气,又担心被七爷听见,嘟囔几句还要往上屋瞄一眼。七爷就住在堂屋,他怕七爷听见又要挨筷头敲脑袋。
母亲的病越来越重,只有外公日夜照顾着。家里平时是没有什么人,人都在外边读书的读书,做官的做官。
母亲发病后就开始昏睡,当时医疗条件不好,即使有钱也请不到好的医生。距离村十多里地有个江湖郎中,来了以后煞有介事地号脉,看舌苔。然后就开了一个方子,按照方子吃了几副汤药,根本就不见好转,好像还越来越严重了。
外公就试图用一些土办法治疗,那个郎中倒是确诊母亲得的是伤寒病,说这种病治愈率很低的。隔壁的小顺子就是这个病刚死不久。所以郎中开药后摇摇了头说:“吃了药就要看小姐的造化了!”
母亲的脸色微红,由于多日高烧不退,眼中满是血丝,嘴唇因干燥而裂了口子,流出了滴滴鲜血,血又干在唇边,最后变成了紫黑色。
这时候,母亲的老姑,在县城上初中的佩莲放假回来了,她进了家,放下行李就赶紧去看望母亲,她们两个由于年龄相仿,所以比较亲。
这时,只见母亲的头发已经几天没有梳理了,显得有点乱。脸烧得通红,嘴张着,鼻子吃力地扇动着,眼睛却闭得紧紧的,颧骨高高地凸起,眼睛没有光彩。母亲往日那丰润的双颊瘦下去了,一双无神的眼睛显得更大了,脸上泛着青色。老姑佩莲一见就忍不住放声地哭了起来。
外公示意她不要哭了,然后把老姑叫了出来,自己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外公和老姑佩莲一整天都陪着母亲,晚上佩莲走了,也许是佩莲把母亲的情况告诉了七爷。这时七爷拄着文明棍过来了,看看昏睡不醒的母亲,倒背手出去了。
七爷出去一会,家里的做饭的张师傅进来了,说是七爷让送点大烟过来,说是让小姐吸点大烟就会好的,即使不好也会减轻疼痛。他还跟七奶奶说:“这回小姐要是病好了就可以去上学了!”
有什么办法呢!七爷的“圣旨”下来了,外公只好照做,反正不管如何都要试试,外公吸一口大烟喷到母亲的脸上。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外公就那样一口口地吸足大烟,然后再轻轻地喷在母亲的脸上。
也许是大烟真的起了作用,暂时安稳了许多,母亲似乎睡着了。这些天外公一直没睡,怕母亲发烧下地乱走,也许是外公太疲惫了,母亲睡安稳的时候,外公也睡着了,不知道外公睡了多长时间。
“哐当!”一个巨大的声音把外公惊醒了,外公赶紧睁开眼睛,再一看炕上的母亲摔倒在地上了,头正好撞在了柜角上,流出了鲜血,当外公赶紧把母亲抱起来,放在了床上,此时母亲已经奄奄一息。

2、大病不死

外公太疲劳了,她竟然在护理母亲的时候睡着了,母亲高烧不退,竟然迷迷糊糊地下了炕,是高烧烧懵了啊!
这一跤摔得不轻,当外公把挂在炕边的马灯拧亮的时候,只见母亲脸上蜡黄,没有一点血色,瘦削的脸颊上,两个颧骨像两座小山似的突出在那里。头上的伤口还在不停地流血。一双悲凉的眼睛无神地望着天花板,天花板是灰白色的,她病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用一双蜡球似的呆滞的眼睛望着外公,然后又闭上了眼睛。
窗外有几个木匠在做活,他们是在给母亲做棺材,这是七爷吩咐的,说是兰子怕是不行了,应该准备后事了。七爷还吩咐地租家的刘嫂给母亲做装死衣服。外公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开,但又无计可施。痛苦的脸都扭曲了。
家里的厨子张师傅过来,跟外公说了一个偏方,说也许能救小姐一命。因为张师傅的爷爷曾经是个老中医,外公好像捞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抓住这个偏方,一分钟都不敢停留。
这个偏方是用活鸽子,外公按照偏方的要求,把自家养的活蹦乱跳的鸽子,放在案板上,活开膛,掏出内脏,趁着鸽子还有气的时候就把它贴在母亲的前后胸。再用胶带绑好,要贴二十四小时。当把鸽子取下来的时候,那鸽子竟然与开水煮熟的没有什么两样。外公把熟鸽子扔到了外面的垃圾堆里,小狗吃了竟然一命呜呼。
外公每天都用一只鸽子来贴母亲的前后胸上,尽管有些残忍,但是为了救活母亲,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这个残忍的偏方看来还真的管用了,母亲竟然奇迹般的活过来了,只是几十只鸽子都这样变成了熟鸽子。
有一天母亲忽然睁开了双眼,她看见贴在她前胸的鸽子,那只鸽子还活着,眼睛似乎惊讶地瞪着母亲,母亲马上用手把那个鸽子拽了下来。
母亲看着这只鸽子,当她细看鸽子的时候,她好像发现了什么,像在看一个熟悉的朋友一样细细地打量它。显然她不知道这个开了膛的鸽子,为啥会趴在她的胸前,这鸽子曾经是她喜欢的,她每天都会去喂它们,可是现在!
当外公看出了母亲的疑虑后,才把真相说了出来。“孩子啊!多亏这些鸽子,它们救了你的命,因为你平时对它们那么好,所以在你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才用自己的生命来救助你”。
母亲看着那只刚刚让她从胸上拽下来的鸽子,眼睛还在骨碌碌转呢。这时母亲没有悲痛,她用非常感激的表情,望着那个还一丝尚存的鸽子,她用自己喜欢的红色丝巾,包起了那只鸽子,轻轻地放在了自己的脸上,然后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
母亲忧伤的表情,说明她对那只救了她命的鸽子充满了感激。她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那只鸽子,她不看外公,只盯着那只鸽子。
这时候家里的人们都知道母亲醒过来了,纷纷跑过来看望。连邻居家的顺子妈都跑来了。顺子妈哭着说:“可怜我那顺子,得的病跟小姐的病是一样的,可是我们就没能让顺子活下来,呜呜……我那可怜的顺子啊!”说着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着。
母亲真的好了,当她大病初愈下床的时候,只能扶着床走路。外公告诉她已经三个月没下床了,已经很久没正式吃东西了,每天只吃喝一点蜂蜜,而且是用筷子抹到嘴里的。
病好以后母亲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制她戒掉大烟,因为生病每天都要往她的脸上喷大烟,所以三个月的时间,母亲的烟瘾已经形成了,刚一开始戒烟还很痛苦。
烟瘾犯了的时候,母亲浑身疼痛,哈欠连天,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很痛苦的样子。母亲跟外公商量,就给一小口,一小口就行。外公坚决不给,这时候外公才知道这个大烟是多么的厉害,当初真的不该让母亲接触这个,可是当时的病情哪还顾得上这些啊!
外公很有耐心,想把母亲的注意力从它那一心想吸大烟的冥想中引出来,就给母亲讲些故事,将她发病这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还讲给她请大神来作法的一些趣事。那大神说了:“说你前世是一个将军,是战死疆场的将军,说托生成小姐的模样,但是骨子里还是一个英雄。说小姐是不会轻易死的。”外公津津有味地给母亲讲,母亲似信非信地听着。
到后来母亲变得非常烦躁,她质问外公,为什么不肯让她吸一口大烟?又说为什么生病就可以吸大烟,那七爷为什么不生病也还在吸大烟呢?他不叫他爷爷,跟着大伙叫他七爷,尽管听起来有很多不敬在里面。但是人们都原谅她,哪怕是七爷自己。
这时母亲颤颤巍巍地离开屋子,慢慢地顺着墙根走了出去。她要去看看她的梨苹果树,看看救她性命的活着的和死去的鸽子们。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