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祸来天外〔3〕
作品名称:间岛 作者:长川一夫 发布时间:2011-12-30 09:09:53 字数:5174
1885年11月12日,袁世凯到天津总督府向他的恩师李鸿章辞行。李笑道:“今如演戏,台已成,客已请,专等汝登场矣!”这句话被后人广为相传,足以见得这伯乐与千里马之相知、默契与心心相印。1885年11月16日,袁世凯重入汉城,在有惊有喜的复杂目光中,他昂首走进王宫,向国王李熙呈上了大清王朝的国书——此刻的袁世凯,已摇身一变,成为“钦命驻朝鲜的总理交涉通商大臣。”
虽然袁名义上因商务而来,但朝鲜国的满朝文武心里都十分明白:此人既来,必是来者不善……
这些王公大臣的预感当然一点不错。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已熟谙官场倾轧、尔虞我诈这一套。他利用李熙、闵妃和大院君之间为争权夺利而产生的矛盾,拉一个,打一个,哄一个,吓一个,玩几派势力于股掌之间,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当然也遇有一些“大不敬”的事件,但一俟发生,袁世凯便绝不放过,直到将对方治得服服帖帖,方才罢休。
1886年6月,俄国公使频频进入王宫,与闵妃密谈,似有勾结之虞。袁世凯立刻作出反应,捏造了一个清廷已得知朝鲜与俄国秘约之事,不日将派大兵前来问罪的电报,摔在大院君面前。大院君知道此事不可染指,于是便到李熙面前挑拨恫吓国王,说闵妃自结沙俄,欲图自立,势将导致亡国,吓得李熙赶忙向袁世凯又是解释,又是表白,又是保证。闵妃深知自已得罪袁世凯不起,只得稍加收敛,婉言谢绝了俄国公使的拉拢。
……
经过十二年的苦心经营,监国大臣袁世凯自以为大清在朝鲜的根基稳固,然而世事难料,时至1893年,朝鲜全罗道爆发了与中国义和团相似的东学党农民起义,主要是反对洋权、反对洋人。起义爆发后,袁世凯曾主动要求帮助清剿,但朝鲜政府不想中国势力进一步卷入,所以未能应允。
到了第二年春夏之交,全州失陷,起义军势如破竹,弄得朝鲜政府手足无措,难以招架,这时才不得已向清王朝求援。
袁世凯当即向国内报告,请求派兵来朝助剿。当时日、俄都想插手朝鲜,苦于没有借口,这次出兵,清王朝担心会招致日本也派兵入朝。
不知袁世凯是真的低估了日本人,还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谎报军情鼓动朝廷出兵。总之,袁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称他通过多条途径探知,此次日本无意插手,至多派百余名警卒保护使馆而已。所以,他敦促李大胆出兵,不必顾虑。
也就在这一天,日本成立了包括——此时已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在内的战时大本营,制订了“攻战威海,略取台湾”的作战方针,并秘密向朝鲜发兵,给来朝鲜的清兵布下了一个大口袋。同时,伊藤博文先后两次,向议会提出追加军费的政府方案,并促使议会通过,共支出军费2.5亿日元,为这场侵略战争准备了充足的财力。
而满清王朝,在袁的敦促之下,李鸿章命丁汝昌率济远、扬威二舰,调叶志超、聂仕成率两千淮军,即刻赴朝平叛。同时,将出兵一事照会日本。
然而,李鸿章太迷信“万国公约”那一套了,在他按约将出兵之事向日本政府通报之时,日本早已在十多天前就已进行了秘密的战争动员。一得到中国出兵的照会,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即率八百名所谓护卫队,强入汉城。与此同时,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在仁川港登陆,向首都汉城长驱直入,后又有陆军数千,军舰八艘向朝鲜开来。
对日本政府如此迅速大规模地出兵朝鲜,不但朝鲜政府大为惊诧,就是袁世凯也大出意料。他一边安慰国王李熙,说日本此次出兵,乃是想与中国争体面,兵来非战。一旦东学乱党消灭,中国撤兵了,日军也自然没有留下的借口。另一方面,袁也过分相信自已的能力。他决定亲自出面,与日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直接谈判。在面谈时,大鸟圭介表面上同意不再增兵,但实际上仍旧源源不断地向朝鲜增兵。而袁世凯毕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对这种公开的撒谎,似乎还不习惯,所以对大鸟圭介的承诺便信以为真,将谈判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李鸿章禀报。李旋即命令叶志超、聂仕成驻牙山待命,不得轻举妄动,以取信于日本,防止事态扩大。然而,在日本那一方面,却是真正的“唯利是图,”对战争一类的协议,对战争所持的态度,与中国、西方均有所不同。所以,后来才接连发生了偷袭中国军舰、偷袭珍珠港一类的不光彩行为。日方在中国还蒙在鼓里的这段时间里,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赢得了时间,赢得了主动。在完成战争准备之后,日本便立刻换了一副嘴脸,突然强硬蛮横起来,竟向清王朝提出了早已准备好了的“朝鲜内政改革方案,”实际上是日本要完全控制吞并朝鲜。
这一着当然又出乎袁世凯的意外。袁虽是绝顶聪明之人,但他还没有习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竟也可以不讲信用到了如此地步。这一次,使他从反面深受启发,对他日后能成为一个完全成熟的政客,当然是极有帮助的。
对这份日本炮制出来的,要中国同意的《朝鲜内政改革方案》的实质,袁世凯当然十分清楚。但他对在仓促之间,如若硬拼,能否胜过日本他心里也没有底。所以,他便苦劝闵妃起用卓有声望的老臣,进行改革。这样,可以缓和一下矛盾,以便争取时机,反败为胜。然而,此时要闵妃把那些被她好不容易扳倒的老臣,再一个一个地请回来,把苦心夺得的利益和权力拱手相让,她当然不干。
在危急关头的袁世凯,又显出了他的本性,他决定再一次冒险,在朝鲜发动政变,推翻闵妃集团控制的李熙政权,重新让仇视日本人的大院君执政。这样,中朝联手,便可以遏制日军的进攻。
他马上将这一计划密报李鸿章,请他从速批准。然而,李鸿章没有贸然同意,他认为这个计划风险太大了,稍有闪失,便导致中、日、韩之间的国际战争,而李对与列强之间的战争,实在是打怕了,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一定要用外交途径来息事宁人的。所以,他在回信中否定了这一计划,表示要尽量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
而此时的袁世凯终于看透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深感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也深知战争迫在眉睫时应该采取的方法,那就是兵来将挡。在他发动政变的计划被李鸿章否定之后,他又数次急电李鸿章,请求迅速向朝鲜增兵以加强实力。当时中国在朝军队仅两千余人,且在远离汉城的牙山待命,而此时日军进朝兵力已达数万人之多,且已占据了朝鲜东南部主要城市港口。
袁世凯深知有生力量的多寡,是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可惜的是,这第二次建议又同样被李鸿章否定了。李对打仗不抱什么希望,而对国际斡旋,却充满了信心。所以此时李正极力寻求沙俄从中调停,并想利用沙俄欲插足朝鲜,不甘日本独吞大肥肉的心理,达到暂时“联俄制日”的目的。可惜的是,形势的发展已不能给他验证的机会了。因为日本政府强大的军事压力已逼得朝鲜政府彻底屈服,未等中国表态,自已已宣布全部接受日本人提出的《朝鲜内政改革方案》。
面对顷刻间土崩瓦解的悲惨局面,孤立无援的袁世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尽管保持着“监国大臣”的身份,也只好一言不发,保持沉默,苦盼李鸿章在谈判桌上扭转乾坤,力挽狂澜。
遗憾的是,日本人再次利用这次假谈判,赢得了时间,实现了对朝鲜政府的全面控制。袁世凯眼睁睁看着自已在朝鲜苦心经营十二年的亲华势力,顷刻间灰飞烟灭,那心里真如刀割一般!
袁世凯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而且形势一天比一天恶化,更有传言说,日本人已在暗中策划着一场暗杀——作为日本势力在朝鲜扩张的死对头袁世凯。日本人对他早就恨得咬牙切齿,这一点袁世凯心里是明白的。想到这一层,袁决定立刻发电,请求李鸿章批准他回国。
然而,李鸿章似乎要比袁世凯有耐心得多,而且也很难体会袁此时如热锅上蚂蚁的那种心情,而是回电命他“要坚负,勿怯退。”
可是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袁世凯除了自已的性命,也顾不上什么“坚负”不“坚负”的了。在他离开朝鲜前的那几天,他几乎是每天发一份电报,一会儿说:谈和已断然无望,再呆下去,不但毫无结果,而且恐有不测。一会儿又说:再等下去,必死无疑,自己虽死无憾,但当真的死于日本人刀下,恐辱我大清的国格。见李仍不为之动心,他又称,自已即刻回国,可以当面详谈隐情,帮助策划,以便吾大清早日作出决断。同时,他又急电叔父袁保龄,让他从旁催促李鸿章,为他求情。于是,李才奏请朝廷召回袁世凯。7月10日,李电告袁,称朝廷已知留任无益,命他即日回国。然而,第一份电报刚刚发到袁的手里,第二份电报又紧追而至:“朝廷又改变了主意,命他再延留一段时间,以便搜集情报。”气得袁世凯破口大骂,当场将电报撕得粉碎,撒了一地。
7月12日,日军大规模开进了汉城,实行军事戒严,并将大炮对准了袁世凯的使署。
惶惶不可终日的袁世凯以为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不顾一切地向李鸿章发急电,先说已安排好唐绍仪留守并全权照料,后又称自己突然患病,“头目昏晕,周身剧痛,几乎不省人事,”并哀叹道:再不放他回去,恐怕就要魂归他乡了。最后,他急红了眼,甚至扬言:自己已等不得国内是否同意,即刻就“径自赴津。”
在袁世凯的再三哀求之下,李鸿章终于同意了,但清廷再次拒绝他回国,复电于李:“袁道(世凯)毋庸调回,却不可径自赴津。”李只得致电袁,警告他务必遵旨行事,否则后果自负。
总算“苍天有眼”,中日谈判破裂,清廷这时才同意召回袁世凯。
接电后,袁欣喜若狂,连呼“万岁”,他也顾不得什么“发烧剧痛、头晕目眩”了,立刻打点回国。临行前,他又得一情报:几个东学党成员已在其归国途中,准备行刺复仇。听到此噩耗,袁世凯越发心惊肉跳,一刻也不愿停留了。他慌乱地变更回国路线,改装易服,趁夜深天黑悄悄地溜出使署,跌跌撞撞地抄小路逃至仁川,仓惶地登上了北洋舰队的平远号舰……
…………
就在袁世凯溜出朝鲜的次日清晨,汉城的上空就像被鲜血染过一样,暗红暗红的。
在日本驻朝公使馆,笼罩着一种神秘异样的氛围之中。大鸟圭介公使在部属的伴陪下,彻夜未眠,他在这个魔窟里制造着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阴谋。他双眉如剑,下唇上翘,鼻下蓄有一撮仁丹胡,配上那双阴森森的小眼睛,见了叫人毛根直竖。时至五点整,他兀自抓起话筒——他这个文职公使竟然破天荒地对入朝日军发号司令起来:“大岛义昌少将!根据帝国战时大本营的命令,你即刻带领皇军混成旅团,迅速包围朝鲜昌庆宫,生擒朝鲜国王李熙、闵妃及王公大臣!动作要大大地迅速!”
立时,接收器里传来了大岛义昌少将一声低吼:“嗨!”
继而,他又挂通了日军第一混成旅第二大队的电话:“斋藤季治郎大佐!你即刻带领第一混成旅第二大队,迅速占领驻朝清国使署,扣押一切清国使馆官员!”
“嗨!”
立时,整个汉城笼罩在战争的恐怖之中。
……
三天后——也就是1894年的8月1日,日本明治天皇在日本帝国皇宫,主持召开了战时大本营御前会议,专门讨论对华作战问题。他身着宫廷戎装,蓄着威廉须,正襟危坐在太阳旗下。他的右测,坐着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外相林薰等一溜文官;他的左侧,坐着陆军大将山县有朋、大将松川敏胤、海军中将舰队司令伊东佑亨等一溜武将。文武对峙,庄严肃穆。
“禀天皇陛下,”首相伊藤博文坐得笔挺,蓄有一小撮山羊胡,威严谦和兼而有之。他首先报告了中朝日三国眼前的战局:“自朝鲜东学党事变以来,我帝国入朝皇军已达五万余,已完全控制住了朝鲜战局。三天前,大鸟圭介公使指挥入朝皇军,同时占领了朝鲜昌庆宫和清帝国驻朝使署,己生俘朝鲜国王李熙、闵妃及一应王公大臣,现全部软禁在我驻朝公使馆内。清国驻朝通商大臣袁世凯在我大日本皇军的威逼之下,已仓惶逃回清国,代办唐绍仪已逃至英国驻朝公使馆,其他清国使署人员全被我大日本皇军扣押。昨天,以大院君为首的朝鲜新政府,已宣布废除了与中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承认了我大日本帝国的《朝鲜内政改革方案》。……天皇陛下,眼下是我大日本帝国向清国宣战的最佳时机!”
“嗯。”威严的明治天皇,微微地朝伊藤博文点了下头。
“禀天皇陛下,”恶煞般的松川敏胤大将接过话茬:“据我谍报机构侦知,在朝鲜牙山驻有一支约五千人马的清军,主帅为直隶提督叶志超及总兵聂士成。另外,清国北洋舰队有向朝鲜运送援兵的动向。”
“禀天皇陛下,”海军中将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一听此话,兴奋得一下蹦了起来:“我军最好是截击清国运送援兵的舰队!”
“禀天皇陛下,我大日本皇军可趁眼下的大好时机,”陆军大将山县有朋张狂道:“我们大日本皇军打到清国去,让北京城变为我大日本帝国的首都!”
“正如诸位爱卿所言,吾大和民族图腾的大好时机已到!”明治天皇威严地干咳了一声,继而环视左右,提高嗓门道:“现本皇宣布:我大日本帝国向清帝国宣战!”
“嗨!”文臣武将倏自起立,齐声道:“臣等誓死为天皇陛下效命!为我大日本帝国效命!”
明治天皇威严地扫视左右,大声道:“伊藤首相为我大日本帝国战时大本营总指挥,文臣武将全由首相调度,不得违令!”
在场的文武大员僵直地啄了下头:“嗨!”
“松川大将,你指挥陆军全部消灭入朝清军!”明治天皇说到这里,把剑一般锐利的目光移到伊东佑亨那宽而阔的脸上,足足停留了十秒钟,尔后厉声命令道:“伊东佑亨司令官!你指挥吾帝国舰队,务必全歼清国北洋舰队!”
“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