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一位中学生的日记(八十九)(连载)
作品名称:一位中学生的日记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3-12-30 07:43:57 字数:3235
十一月十一日,晴。我每次从家里来到学校后,就感觉必须把精力集中到功课上,因为我意识到生活之路很难,除了上好学,几乎没有其他的出路。再说,如果我不去认真学习,也对不起在家辛苦操劳的母亲。马上要进行期中考试了,前几天我心里很乱,没有好好地复习功课,还有两天的时间,我一定要好好复习功课。虽然说学习不能一蹴而就,但是临阵磨枪,不亮也有光,起码心里也有个安慰吧。
十一月十二日,上星期我渴望得到招工考试的消息,现在我却非常担心县里通知我考试。如果招工考试再向后拖一个星期最好了,那样就会互不影响,考上考不上也算多一些人生经历。
十一月十三日,上午,考了语文、政治。虽然说我们都是高三的学生了,但是考试时抄袭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不是因为我们不明白考试抄袭是自欺欺人,不是不明白抄来的分数,欺骗了自己,也欺骗了老师,而是因为老师太看重分数了,分数成为老师衡量一位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你如果考的分数低,老师就会把你整得在班里抬不起头来。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人了,也要面子,更要自尊。分数就是面子,就是自尊。老师在考试前在班里宣布过,考试过后,还是按分数排座位。分数好的同学可以随便挑选座位,分数低的同学,无数你身材高矮,无数你近视与否,一律坐在最后排。这项惩罚措施很有效,它促使我们每位同学都拼命地追求分数,不择手段地提高分数。
十一月十四日,上午考了英语、历史等,我感觉考的很差。这样的结果也是必然的,因为我没有把精力放在功课上。面对期中考试,同学们都全力以赴,我呢,根本没有重视,只想着读课外书,想着招工考试。中午,得到县招工办的通知,他们让我十六日去领准考证,二十二日上午六点去县城实验小说考试,我终于放心了。
晚上,听一位同学说,电影院正在放反映中学生的电影,名字叫《红衣少女》,我非常想看一看,他们的学习生活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吃过晚饭,我与朱兵一起偷偷跑出学校,来到电影院,正好开始放映。我看过电影后大失所望,它根本没有反映出中学生的生活,只不过主要人物是一位中学生罢了。电影里生活的场景有学校,也有家庭,确切的说,这部电影应该是反映少男少女精神世界的电影。
十一月十五日,上午,考完了地理——仍是考的很差。我无聊地来到街上,发现已经好几天没有开门的新华书店开门了,我好奇地走进书店。首先看到了我最喜欢的那套世界中篇小说丛刊之《红字》、《圣彼得的伞》等,很高兴,我衣兜里正好有母亲让我买衬衣的钱,就毫不犹豫地买了这两本小说集,心里高兴极了。《红字》这部小说本来我已读过,那是借同学的书,我要自己拥有。因为这些伟大的作品阅读一遍是不行的,《雪国》、《是谁逼疯了……》这些小说我读过一回,几乎没有看懂,也许是作者的表现手法比较特别吧。但是,既然它们都是世人公认的名著,就值得好好研读,不可草草放弃。
下午,没有考试,正好阅读我刚买来的小说。我读完了《圣彼得的伞》中的第一篇《查密莉雅》,是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所著,我被主人公查密莉雅的爱情观深深打动了。她——虽然有很好的家庭,优越的家庭条件,婆媳关系也很好,但是,因为丈夫对她没有爱情,她毅然冲破世俗的强大压力,追逐一位全部家产只有一件破大氅,破靴子的残废军人。是什么吸引了这位美丽又年轻的少妇呢?就是因为那位残废军人丹尼亚尔有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有着对大地,对人类,对她的真挚又深沉的爱。
十一月十六日,上午,继续进行期中考试,今天是最后一门——数学。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对答案,讨论试卷的内容,仍沉浸在考试的氛围中,我却悄悄地走出学校,来到公交车站,坐车去县城领招工准考证。到了劳动局,听说今天不发准考证,要等到明天再发,真气人,这不是白跑一趟吗?!如果回去,明天还要跑一次,浪费车票钱。怎么办?我犹豫了一会,决定不走了。我在县城热闹的大街上转悠,对琳琅满目的商店丝毫不感兴趣,只想去书店。我很快找到一个大书店,里面的好书真多啊。从学校来的时候,同样是书迷的朱兵给我几块钱,让我替他买普希金的书,我找到一本《普希金长篇选》,给他买了。我又看到几本喜欢的书:《文学写作教程》、《文学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育心理学——教与学的原理》等,全买了下来。我身上的钱快花完了,甚至住旅馆的钱都不够,我决定去县师范学校找老乡凑乎一晚上。我不想这么早就去师范学校,就信步来到公园,坐在条椅上,认真地阅读手中的书。
“你的书借我看一看好吗?”突然有人说,我抬头看到一位少女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她戴着眼镜,非常文静、漂亮,镜片后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她看了看我手中的书,又微笑着望着我。
“可以。”我感觉有点不知所措,匆匆回答着,手上只留一本《普希金长篇选》,其它的书都给她了。
“你是学习什么专业的?这些书都是你的课本吗?”少女一边翻着书,一边好奇地问我。
“这都是我刚买的书,只是喜欢读罢了。”我老实地回答。我不想说自己是个逃学在外的高中生,那样她也许会看不起我。
“哦。”她若有所思地说着,低下头翻动着书本,有时还拿出一个粉红色的笔记本,飞快地抄写着书上的内容。
我偷偷地看着她专心致志的样子,自己却无法沉下心来读书了。我真想与她攀谈几句,问一下她的名字,通信地址等,但是,男女有别的念头又让我止步。如果能与她交个朋友,哪怕仅仅写一下信,交流学习经验,思想感情也好啊。可是,素来矜持的我,始终没有敢开口。天渐渐黑了,她抬头望了望远方,又看看我,甜甜地一笑:“谢谢你啊,这些书真好!”她站起来,把书还给我说,“我该回去了,再见!”
“再见!”我呆呆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空荡荡的感觉袭上心头。生活中,有时与心仪的人偶然相遇,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句客套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但却让你久久难忘。尽管知道茫茫人海,再一次相遇的可能几乎为零,但却不甘心地梦想,渴求……
我来到师范学院,好不容易找到老乡所在的宿舍,不巧他却回家了。老乡的室友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让我在老乡的床上休息。我说了几句感谢的话,躺在床上,安静地闭上眼,整理一下乱烘烘的思绪。
晚上,一位叫王其勇的师范学生,诚恳地向我请教一道物理题。我虽然是学文的,但是初级师范的物理题还能做出来。我帮他做了,尽管自己不太满意,但毕竟顺利地做出来了,没有丢脸。然后我们又谈了各自学校的事,王勇说他们的师范生活很清苦,一个月的生活费仅够吃饭的,买毛巾的钱都没有了。我说,你们的前途很光明啊,毕业了就可以当老师。不像我们高中生,毕业后只是社会青年,没有工作,所以,我现在就是为自己找生活的出路,来到县城准备参加招工考试呢。
“你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功课,将来考上大学不是更好吗?”王其勇说。
“现在百分之几的升学率,考上大学真是太难了。”我苦笑了一声。
“也是的,所以我初中毕业就考了中专,有个铁饭碗就满足了。对了,听说今晚电影院放映香港摄制的故事片,我们一起去看吧。”王其勇邀请我。
“好吧。”我愉快地答应了。我不善言谈,正好借此机会打发漫漫长夜。我们步行十几分钟来到放映电影的大院,是露天放映的,人很多。电影内容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辽沈战役时,国民党想控制大连,共产党的一个警察局与他们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夜风很大,很冷,看完电影来到宿舍,我在被窝里好长时间没有暖热脚。
十一月十七日,早上醒来,已是七点多了。我匆匆起床收拾一下,告别同室的学生,直奔县劳动局,他们还没有上班,我等了一会,才领到准考证。然后我又赶到汽车站,十点多终于回到学校。
昨天买到《普希金长篇选》后,我利用一切时间,读完了《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等四篇作品。
下午,与朱兵一起来到学校的阅览室。阅览室很少开放,现在期中考试刚结束,所以老师才破例开放。我看到英国女作者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一书,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我曾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评论者对它评价非常高。我今天第一次得到,所以更加用心阅读,并且认真地做了笔记。(以下略去两页抄写工整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