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连载】一位中学生的日记(五十五)
作品名称:一位中学生的日记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3-01-13 18:15:05 字数:3239
十二月十五日,小雨加雪,很阴冷潮湿,这个星期六不回家了。我与朱兵同学一起来到书店,看到一本小书《陶渊明》,这本书是三十二开本,很薄,但内容却很丰富。其中介绍了陶渊明的生平,主要著作,思想变化等,我读了真是受益匪浅。晚上,读《巴黎圣母院》,我第一次真正见识了什么是“脍炙人口”,雨果的小说真是太精彩了。沉醉于阅读中,是我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
一阵轻柔的音乐飘来,我抬头看到电视里有一位翩翩起舞的妙龄女郎。音乐是从一架钢琴上发出的,演奏家好似漫无目的的弹着,女郎随着动感的节奏舞蹈……现在,精彩的电视节目占据了许多人的阅读时间,高档电器充斥的社会里,音像娱乐冲击着人们的视听,人们的生活真的会越来越幸福吗?当然了!也许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在社会上的青年所追求的不就是享受吗?生活无忧无虑,有充分的享受,人生又有何求。但是,人活着如果只是为了听觉和视觉的享受,那与动物有什么不同。人是有思想的,要发展、创造、奋斗,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我收回目光,又全心全意地扑在书上。小屋里静悄悄地,没有任何干扰,正是苦读的最佳环境。真希望长久地呆在这里,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无意欣赏春天的万紫千红,无心赞叹秋天的累累硕果,面对社会上的丑恶、不平,用思索和写作化解。高声地呐喊,勇敢地奋斗,甘愿抛弃小家庭的温暖,抛弃金钱、功名,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不管将来面对的是生活的贫困,精神的打击,还是社会的压迫。幸福的定义,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拼搏者的幸福在执著地奋斗中,懒惰者的幸福在安逸的享受中。这两种人的生活方式哪一个更值得羡慕?哪一个更值得追求,哪一个会遭到唾弃呢?
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寻找幸福的。但是,只有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人生才有意义。最值得自豪的事情,应该是充分运用思索能力,创造能力,为社会,为他人创建幸福的生活。
十二月十六日,昨天买的那本小书《陶渊明》,我读后大为赞赏。想到书店里还有与这本书是一个系列的几本小书,中午我又跑到书店,把《李白》、《杜甫》、《柳宗元》以及《董厢记》和《王厢记》等几本小书全买了下来。这几本书虽然便宜,却可以让我学习到很多历史知识和文学常识。这类普及性的读物,对我们学生来说,作用更大。我曾买过一本《西厢记》,将近一年了,还没有通读一遍。因为原著阅读起来较困难,而普及性读物就好多了。我要在进一步了解《西厢记》的情况下,认真地重读原著。
十二月十七日,买了两份上海出版的《青年报》,从报纸上了解到上海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上海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我们真是有天壤之别。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组织兴趣小组,成立文学社。他们甚至可以把《红楼梦》、《水浒传》当作教材来学习!他们的学习生活多么让人羡慕,而我们呢,老师教书是为了考试,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老师以考试分数的高低分别对待学生,能考高分老师夸奖,赞扬,不能考高分的学生就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讽刺、蔑视,这样的学习生活多么痛苦啊。
十二月十八日,我们用班费集体买了电影票,放映的影片是《少林小子》。我看后觉得这部电影也没有什么意思,除了武打还是武打,没有好的故事情节,还不如在教室里读小说有意思呢。
十二月十九日,读完了小说《巴黎圣母院》,外表丑陋而心地美好的伽西莫多,美丽漂亮而又多情的爱斯梅拉达,凶狠残酷的弗洛罗……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我的心里留下深深地烙印。
十二月二十日,读完了《李白》,对这位伟大的诗人又有了进一步地了解。真渴望阅读李白的诗集,可惜现在没有时间。我最好的同学李兵,竟然要抛弃学习理科的打算,决定改学文科,他也许是受我的影响吧。晚上,我们又在一起闲扯了起来。我们谈到了最崇敬的几位伟人——毛泽东、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青年时代,谈到了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朱兵同学读的课外书没有我读的多,我当然成了畅谈的主角。我兴致勃勃地高谈阔论,他聚精会神地听着……最后,我们又说到无味的学习生活,真是感慨万分。怎么摆脱这种苦恼呢,我们苦苦思索,始终找不到出路。我们甚至想到退学,回家自学感兴趣的知识,不再受学校和功课的约束。但是,想到将来的现实生活,我们又陷入不能自拔的苦恼之中。
十二月二十一日,读完了《杜甫》这本小书,又激发了我阅读杜诗的强烈愿望。我翻开早已阅读过的那部《杜诗散译》,再一次认真地阅读起来。
十二月二十二日,几天前,我产生一个大胆地想法,那就是摆脱学校的束缚,摆脱功课的重压,退学回家,好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再说,家里也缺少劳动力,怎能让人安心学习?不过母亲说过,无论多么难,都让我学习下去。可是,面对学校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我又极其厌烦,学习兴趣早已转移到文学艺术方面了。文学名著、哲学著作、历史典籍之类的书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些书与枯燥乏味的课本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我对学校生活很厌烦,一天也不想在学校里呆下去。我渴望阅读那些世界名著,经典著作,渴望自由自在地吮吸知识的甘露,不再为考试而学习。只是我想到母亲期望的目光,想到哥哥苦心地教导,我的思想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妈妈曾经痛苦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如果考不上大学,可以帮助家里干活,但是,你的将来怎么办?难道你甘愿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一辈子农活?再说了,我们家穷,你找对象都成问题。现在找对象女方都要三间房子,五、六千元钱的见面礼,还得花几百块钱买衣裳……咱们到哪儿弄这么多钱啊!”听了母亲的唠叨,我真是哭笑不得。母亲想的都是现实问题,我总是生活在幻想中,至于将来的生活,我真的没有想那么多。找一个对象,要几万块钱,这对依靠田地生活的农民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为了成家,要花费父辈,甚至祖辈的所有积蓄。成年累月如牛似马地劳动,仅仅是为了成家吗?在老人眼里也许是如此吧。可悲的封建习俗,愚昧落后的婚姻制度!
如果真的要在农村生活一辈子,我一定要走一条全新的生活之路。考不上大学,挣的钱我要全部为实现理想而用,我的理想就是与落后、陈腐的习俗作斗争。生活中的陋习,像毒蛇一样吞噬着人民的幸福,铲除它们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即使我不能成功,为了理想奋斗终生也是幸福的,值得的,问心无愧的。至于婚姻问题,只好听之任之吧。我渴望着爱,但这种爱应该是高尚的,纯洁的,如果得不到这种爱,我宁愿一辈子不结婚。为了理想奋斗终生而没有结婚的伟人很多,如牛顿,莫泊桑、尼采……以物质换来的爱,只能是庸俗的爱,动物般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那种爱是根本没有幸福可谈的。既然如此,何不抛弃它呢。至于世俗的偏见,讽刺打击,我会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十二月二十三日,星期天,天气特别冷。上午,我在教室里看了一会书,总是心不在焉的。不知为什么,很想回家看看。到了家里,母亲偏偏又去了大哥家。反正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我借了一辆自行车,迎着寒风,赶了三十多里地来到大哥家。母亲看到我,心疼地说:“你看你没有戴帽子,也没有围巾,冷不冷啊!”“不冷,还热呢。”我笑着对母亲说。母亲很挂念家里,很想回家,只是哥哥家特别忙,要为果树修枝,施肥等,没有人照顾侄女,没有人收拾家务、做饭不行啊。下午,我又迎着更加寒冷的风赶回家。路过一个小镇时,在小镇的东头,我突然看到一个新华书店,很高兴。我放好自行车,好奇地走进书店。书店不大,书也不多,只是有一套《资本论》,还有一套《列宁选集》很快吸引了我。我贪婪地翻阅着,真渴望全部买下来。但是,衣兜里的钱不够啊,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把那几本厚厚的精装书放回原处,只买了一本《资本论》第一卷。我抱着这部影响全世界的经典著作,兴奋不已。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资本论》刚发表时,全世界被压迫者,被剥削者无不欢呼雀跃。因为马克思在这本书里,揭露了杀人不见血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擦亮了工人阶级的眼睛。这部伟大的著作,让全世界的无产阶级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并引导他们团结起来,推翻罪恶累累的资本主义社会。想到这些,我心里热血沸腾,一天的辛苦和不快都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