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寸草心>第三十三章 舐犊情深

第三十三章 舐犊情深

作品名称:寸草心      作者:闻鸣轩主      发布时间:2016-05-01 14:54:16      字数:6232

  (本故事纯属虚构)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在党中央“七千人大会”精神的指引下,由粮食局牵头,农业、水利部门密切配合粮食部门的供应计划,兴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取得了旱涝保收的初步成果,浙江全省的粮食供应在较短的时间里真正做到了自给,实现了武羽规划中的第一步“吃上粮”。
  沈涧秋在此基础上又开始筹划起如何“吃好粮”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时期以来,沈涧秋反复思考的问题。他和朱瑞珏爱情的结晶——儿子沈悯农也正在茁壮成长。
  这一年孩子已经三岁了,到了开始向父亲提要求的年龄。沈涧秋平时公务繁忙,好不容易有一个星期天,他将上午的时间留给了儿子,这也是父子俩为数不多的亲密接触时间。
  沈氏父子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位于柳浪闻莺内的儿童公园。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五,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的大型公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等异木名花。南宋时,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园,称聚景园。当时园内有会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桥和学士桥。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当时的杭州动物园和儿童公园就在柳浪闻莺里面,沈悯农去过一次动物园就对此不感兴趣,他每周对儿童公园内的少儿自行车却是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少儿自行车分三轮骑行和两轮自助滑行两类,三轮二角钱租用一小时,两轮一角钱租用一小时,须知道当时一角钱可以吃一碗鲜肉大馄饨,这样的活动算得上是“奢侈”的活动了,沈涧秋三十多岁得子,加之工作的缘故,对儿子一周一次的活动还是尽可能满足的。
  这一日,父子俩来到柳浪闻莺公园内,经过刘英俊烈士的塑像,但见西湖边有一群大孩子正在湖边玩打水漂的游戏,这种游戏在古代中国南方多水域地区较为流行,因当时平民物资匮乏,儿童的玩具和游戏稀缺,这种仅需要薄薄一片碎瓦片或者扁平石块的游戏,可单人玩、也可数人一起团体比赛,这类简便宜行的游戏方式,受到普通大众的喜爱,广为传播,数百年来流传下来。“打水漂”这种游戏用扁型瓦片或石片,在手上呈水平放置后,用力飞出,石片擦水面飞行,石片碰水面后因惯力原理遇水面再弹起再飞,石片不断在水面上向前弹跳,直至惯力用尽后沉水,这游戏的规则:一是比漂飞出去的距离,二是比点击水面的次数。孩子们玩得入神,随着一个孩子将石片漂飞出又远点击水面的次数又多时,往往赢得了他们一片喝彩。
  “爸爸,石头怎么可能会在水面上飞起来呢?”沈悯农学着那些大孩子的样,也从地上拣起一块石头投入湖中,石头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飞起来,马上就沉入湖底,他不解地问。
  沈涧秋小时候到是玩过这种游戏,他跟儿子比划了一番,“孩子,中国古时候有一部兵书叫做《孙子兵法》,这里面有一段精彩论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张弩,节如发机。’能让石头浮在水面上,靠的是力量、速度和角度,这就是‘势’。”
  “孙子?”沈悯农一阵纳闷,他好奇地追问:“爸爸你骗人,古代的人,比我们大得很,怎么可能是孙子呢?”
  沈涧秋听了儿子稚嫩的质问,瞬间哈哈大笑起来,“问得好!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称呼为‘子’,大凡古代的圣贤,我们不能直呼其名,如孔子、孟子,一位姓孔名丘,另一位姓孟名轲,而这位军事家姓孙名武,我们称他为孙子。不是你说的‘儿孙’的‘孙’。”
  沈悯农听了父亲的解释,似懂非懂地点头道:“那我将来有学问,别人是不是也要叫我‘沈子’啦?”
  “可以这么称呼。”沈涧秋没想到儿子的领悟能力有那么强,他频频点头道:“就看我们的悯农长大以后有没有这样的本领啦。”
  沈悯农对“水上漂”并不感兴趣,父子俩来到租车处,这一回沈悯农一反常态不租往日的三轮车,硬是要租两轮车,这不是省钱的思路,而是要挑战难度。
  刚开始试用两轮车,由于平衡点没有掌握好,老是要掉下来。沈涧秋先让儿子停下来,借题发挥道:“儿子,这骑两轮车和刚才你看到的大孩子们玩的‘水上漂’有什么相似吗?”
  “爸爸您是说骑两轮车也需要速度与角度?”沈悯农虽说年纪不大,但悟性极高,他在父亲的指点下,试着不断调整角度,并加快速度,两轮车开始玩得有模有样起来。
  沈润秋先前不放心,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发现他已经基本掌握了要领,他才坐到圆形车道内的长廊歇脚处,拿出包里带来的书籍,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他还在思索好粮的标准是什么呢?
  一阵急促的叫喊声让沈涧秋回过神来,那是儿子沈悯农在跟自己说话呢,“爸爸……爸爸,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
  “游戏?什么游戏?”沈涧秋不知道儿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便神情专注地听儿子说。
  “我来扮演爸爸,爸爸来演奶奶。”沈悯农人小主意大,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
  “爸爸?奶奶?什么意思?”沈涧秋平时带孩子的时间少,还是没有明白儿子想要表达的意图。
  沈悯农这一下神气起来,他哈哈大笑道:“爸爸比奶奶笨。”
  “哦……”沈涧秋来了兴致,“说说看。”
  “爸爸是干什么的?奶奶又是做什么的?”沈悯农眨着眼睛,盯着父亲沈涧秋。
  沈涧秋重复了一遍,“我是干什么的?奶奶是做什么的?”
  “我当爸爸,就是每天要去上班,我骑两轮车转一圈回来表示上了一天的班。”沈悯农有条有理自问自答起来,“您扮演奶奶,要在家里做饭烧菜,我一回家就要吃饭。这里没有饭菜,就用零食代替啦。”
  沈涧秋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孩子是拐着弯地要零食吃,但吃的理由却是那么有戏剧性。他答应了儿子的要求,转身去小卖部买零食去了。
  就这样,这父子俩开始了上班与做家务的游戏,以沈悯农骑行一圈算是上班,他每转一圈就要吃点零食,每每出发前吆喝一声“我上班去啰!”,每当一圈回来又叫喊一声“我回来啦!”
  这样的游戏玩着玩着,沈涧秋忽然发现儿子吃零食的频率越来越快,他便放下书本仔细观察起来,原来儿子并没有走大圈,而是抄近道,走了小圈。沈涧秋觉得要跟儿子说说了,他还没有开口,儿子沈悯农反到抢先开口了。
  “爸爸,我问个问题,好吗?”
  沈涧秋心中一惊,他不知道儿子要问什么,“来,爸爸也要问你呢?”
  “我先问!”
  “哦……为什么?”
  “我是小孩,你是大人,你要让着我。”
  理由倒是挺充分的,沈涧秋也不好再说什么,“问吧!”
  “爸爸,孙悟空一个筋斗是不是能到十万八千里?”
  “是啊!”沈悯农平日里晚上都要沈涧秋讲故事,他最爱听的是《西游记》,沈涧秋不知道儿子突然间有此一问意欲何为?
  “那唐僧也太笨了,他为什么不让孙悟空背上他翻一个筋斗,不就一步登天到达西天了。”沈悯农奶声奶气地一口气说出来,不知道他年龄的,还以为是一场大人与大人的对话呢。
  沈涧秋正在思索该怎么与儿子说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没想到儿子居然问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正当此时,“闻莺苑”内的鸟儿发出了有节奏的鸣叫,他触景生情略假思索,一把将儿子抱在怀里,缓缓地说:“农儿,还记得春节去外婆家,看到母鸡孵小鸡的场面吗?”
  “记得啊!”沈悯农毕竟是小孩,自己刚才问了什么并没有下文,他不知道父亲转换话题是什么意思,只是顺着沈涧秋的话回忆起来。
  “那母鸡孵化的小鸡,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沈涧秋不可能和一个小孩子讲很多深奥的道理,他只是问儿子一些目光所能见到的东西,“最后,鸡蛋怎么变成小鸡的?”
  沈悯农思索了片刻,“好像……好像是它们自己从蛋壳里钻出来的。”
  “对的!从蛋壳里自己钻出来的是生命,不能从蛋壳里钻出来的,那就成了‘喜蛋’。”沈涧秋帮助儿子在回忆。
  “‘喜蛋’?”沈悯农反问道。
  “就是外婆上回让你吃的那种蛋里面有未成熟小鸡的蛋,你不敢吃。”沈涧秋耐心地启发着。
  沈悯农眨了眨大眼睛,“哦!我想起来了。爸爸,好像你上次还给我讲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呢?”
  沈涧秋没想到儿子的联想能力居然有那么丰富,他顺水推舟道:“哦……有关爱迪生,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爱迪生是美国的‘发明大王’。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小时候,老爱问这问那,‘这是什么呀?’‘那是为什么呀?’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爱迪生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待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呀?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哟,窝里一摊蛋,数一数,有十几个呢。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吗?他连蹦带跳,跑去问妈妈。
  ‘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十几个蛋,这是怎么回事呀?’
  ‘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惊。’妈妈把爱迪生搂在怀里说,‘妈妈抱着你,你不是就暖和多了吗?’
  爱迪生更觉得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咱们人一样,会着凉吗?’
  妈妈笑起来了,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哩。母鸡用自己的身子盖在鸡蛋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鸡来,长出小嘴,长出小脚,长羽毛,后来,小鸡长大了,笃笃笃,啄破了蛋壳,叽叽叽,就从蛋壳里钻出来了。
  爱迪生听了妈妈的话,就跑开了,爱迪生上哪儿去了?过了一个钟头,又过了一个钟头,妈妈没看见爱迪生,心里多着急啊!东找西找,啊,原来爱迪生跑到邻居家里去了,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他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在鸡蛋上面孵蛋呢!他想:母鸡蹲在鸡蛋上面,会孵出小鸡来,我蹲蛋上面,也准能孵出小鸡来。
  妈妈看见爱迪生这股傻劲,真觉得好笑,把爱迪生拉了起来,说:‘走吧,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爱迪生嘟着嘴巴说:‘妈妈,母鸡能孵出小鸡来,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爸爸,你说爱迪生为什么孵不出小鸡来呢?”
  沈涧秋没想到儿子居然能如此绘声绘色口齿伶俐地将“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不过,今天这个话题可不是主题,他要引导儿子到现实中来,所以只能大概地说了下,“人体与母鸡的温度不同,所以人不可能孵化出小鸡来。你平时吃的鸡蛋又是怎么打破的呢?”
  沈悯农究竟是孩子,父亲怎么问,他便怎么回答了,“是奶奶打破的,通过炒、蒸,给我吃的。怎么啦?”
  “儿子,你有没有发现,从外在打破的最多只是个鸡蛋,而从内部通过自己的努力破壳而出的是……”
  “是小鸡!”沈悯农抢着回答道。
  “不错!是小鸡,那就是生命。”沈涧秋感慨地说道。
  “爸爸的意思是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目的?”沈悯农在父亲的熏陶下,对目标早有耳闻。
  沈涧秋趁热打铁,赶紧回到原先的话题,“《西游记》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每一难都是对人意志和毅力的考验,路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决不能投机取巧。这就是唐僧不让孙悟空背着去西天的根本原因,否则那就是自欺欺人。”
  沈悯农似懂非懂地听着父亲的讲解,“爸爸的意思是不能偷懒吧?”
  “是的!”沈涧秋并没有马上给儿子喂零食,他郑重其事地指儿子刚才骑行的路线,“这跟你方才骑一圈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说好了走一圈算是上班,可你走的是小圈。当然事前没有约定,这个责任爸爸来负,从现在开始必须走大圈,才能算是上班。好吗?”
  “爸爸,我懂了!做事情不能走捷径,要一步一个脚印,对吗?”沈悯农一对明亮的大眼,瞧着父亲,期待的眼神写满了脸上。
  沈涧秋见状,慈祥和蔼地点头称是。
  “爸爸,你的问题呢?”沈悯农没有忘记父亲还要问自己的问题。
  沈涧秋望着一脸认真样的儿子,他不由得亲了他一下,“咱爷俩的话题都已经说了。”
  这父子俩继续着他们的休闲,儿子开始一圈圈实打实地骑车“上班”,父亲则思索起什么样的稻子才称得上是“好粮”来。
  杭州五月的天气,犹如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轰隆隆的雷声,惊得“闻莺苑”里的小鸟呆若木鸡,也吓得沈悯农神色慌张地跑到父亲跟前,沈涧秋将自行车还给租赁方,拉着儿子回到场地边的长廊躲雨。
  沈悯农还沉浸在方才与父亲的对话中,在父亲的怀抱里,他渐渐忘记了雷声和雨点,“爸爸,为什么《西游记》只有唐僧一个人一门心思想着去西天取经呢?”
  沈涧秋见儿子对小说中的人物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开始思索该怎样回答儿子的提问?眼前的一幕正好开导孩子。于是,沈涧秋指了指近处和远处,问儿子道:“农儿,都看到什么啦?”
  “天上在下雨、打雷……”
  “刚才在湖边玩耍的人呢?”
  “他们跑的跑,走的走,这会都快没了人影。”
  “那些跑的人有什么特征?”
  “他们好像……好像都没有带雨伞。”
  “那些走的人呢?”
  “他们……他们都有雨伞。”
  “所以说嘛……当风雨来临时,不带伞的孩子才会奔跑!”
  “爸爸的意思是……”沈悯农显然不明白父亲并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问题,而是借眼前的场景与自己所说这番话的真实含意。
  沈涧秋觉得是到了回答儿子问题的时候了,“唐僧师徒几人中,孙悟空不去取经可以回花果山当他的‘齐天大圣’;猪八戒巴不得散伙回高老庄去做乘龙快婿;沙和尚可以回流沙河;小白龙回到西海继续当他的三太子。唯独唐僧没地方去。”
  “为什么?”沈悯农不解地问。
  “因为唐僧是孤儿,他没有退路。儿子啊!男子汉大丈夫就要顶天立地勇往直前,做一件事,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沈涧秋循循善诱道。
  “爸爸,我也要像唐僧那样去西天取回真经。”沈悯农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沈涧秋抚摸着儿子被雨水打湿的头发,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替他擦了擦,看着儿子幼小的脸庞,他陷入了深思。
  过完五一假期,沈涧秋再次向武羽局长申请要求去农村寻求出好粮的答案。
  武羽同意了沈涧秋的请求。就这样,沈涧秋和江奇清再一次来到江家,开始了寻觅“好粮”之旅。
  之所以选择再一次去江源家,是因为历次紧要关头,江源都给武羽和沈涧秋树立起一个肯动脑筋的新型农民形象。果不其然,这一次江源再一次给沈涧秋们带来了惊喜。
  “涧秋啊!我琢磨着你们武局长在解决了‘吃饱粮’的问题后,肯定要考虑‘吃好粮’的问题。”江源一见面就道出了沈涧秋的心思。
  在这样一位如父辈般贴心的老农面前,沈涧秋从来不会掩饰自己,“江叔您说对了!您觉得‘好粮’的标准或者说特点应该是什么呢?”
  “冷而不硬、软而不黏、有香味的,有这三点都可以算得上是‘好粮’。”江源脱口而出,显然早已深思熟虑过。
  “冷而不硬、软而不黏、有香味……”沈涧秋仔细地揣摩着江源说的这三个特点,频频点头。
  正当沈涧秋和江奇清在农村调研之际,1966年5月16日,他们从农村广播里听到了这样一则消息:
  农村干部同志们、社员同志们:现在播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
  “通知”提出向党、政、军、文各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开展彻底批判,夺取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指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要夺取政权,把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
  沈涧秋和江奇清身在农村,其它信息掌握得比较慢,他们不知道这个“通知”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会有什么影响,他们仍然继续调研关于“好粮”的问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文化大革命”的风暴立马刮到农村来了,而沈涧秋和江奇清也接到了迅速回到省城,参加粮食局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
  这场运动对他们的工作和家庭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未完待续
  (2016/05/01)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