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我和我的那些书>第七章 那些自然

第七章 那些自然

作品名称:我和我的那些书      作者:赫赫赫刘      发布时间:2015-09-15 09:52:49      字数:3527

  夏天是个调皮的孩子,有点霸道的推搡着春姑娘,趁机抢占了她的位置。夏天得意了,嘻嘻地笑着,变身为阵阵热浪,躲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看,夏天躲在枝头那满眼的繁绿中,偶尔伏在树的耳边说句悄悄话,逗得他“沙沙”地笑个不停。
  夏天躲在草地上那片柔软中,一时兴起便叫来了蝴蝶蚂蚱,于是一场歌舞盛会便开始了。草儿们陶醉了,变身为狂热的粉丝,欢呼呐喊。
  夏天躲在池塘里那汪清澈中,不甘寂寞地动动鱼儿,吓吓青蛙。于是胆小的鱼儿吐着泡泡嘟嘟囔囔,偷偷观望岸上的情况;坏脾气的青蛙则气急败坏的大声叫嚷。池塘顿时热闹起来了。
  夏天躲在夜空中那片深蓝中,他不喜欢黑色,便用胖胖的手指将夜幕抠破几个小洞,于是点点星光出现了。夏天高兴了,不由分说拉着流星玩起了滑梯。
  夏天躲在那厚厚的乌云中,他先是阴沉着脸,继而嚎啕大哭起来,大滴大滴眼泪怎么也止不住。直到彩虹妹妹答应和他玩耍,他这才雨过天晴眉开眼笑起来。
  夏天躲在那甜甜的西瓜里,他也爱这水果的香甜,便拼命往瓤里钻,吮吸那甘甜的汁液。直到人们给这西瓜洗个冷水澡,他才打着饱嗝冒出来,躲在一旁回味刚刚的甜蜜。
  夏天躲在人们那杯不肯凉去的豆浆里,他恶作剧似的加热周围的空气,全然不顾饥肠辘辘的人们心急如焚。
  夏天躲在姑娘们那漂亮的遮阳伞上,他从心眼里爱着伞的精巧新颖,安安静静地俯在伞面上。直到伞被收起才不情愿地溜下,噘着嘴向姑娘们猛吹几口热气,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夏天躲在孩子那清脆的笑声里,他追逐着孩子游戏的脚步,摸摸这个的脸,拍拍那个的头,好奇地拾起他们滴落的汗珠,玩起了串珠子。
  夏天调皮又任性,一会儿在唐诗里吟唱“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一会又在宋词里描画“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夏天催开了荷花、米兰,弄醒了合欢、百合,有了不甘寂寞的夏天,世界顿时热闹起来了。
  虽已过中秋,但天气并不是很冷,只是风中消去了夏天的燥热,带了丝丝的清凉。太阳也不再久久不愿离去,而是早早下了班。带走了那弄巧的纤云,只在天边留下几抹淡淡的灰蓝和似有似无的粉红,这大概就是秦观笔下的“山抹微云”吧。
  对季节感受最灵敏的莫过于蟋蟀了。盛夏时节,蟋蟀们的叫声高亢嘹亮,透着自信与骄傲。它不怕青蛙,不惧蝈蝈,因为它就是当之无愧的草丛之王。一入秋,蟋蟀的声音就一改往日的短促清亮,平添了几分慵懒与悠长。
  月亮渐渐升起来了,深蓝夜幕的映衬下,它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极鲜亮的土黄。蓦地想起迪士尼很多动画片中出现的那幅背景:夜空湛蓝,明月半弯,旁边环绕几颗闪烁的小星,居于画面中心的往往是高大的古老城堡。这景象总会给人一种窒息般的静谧,每当这时我总会固执的认为一定要有蟋蟀的鸣叫才完美。夏丏尊在《蟋蟀之话》中说:“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只要有石块,只要有草丛,那就会有蟋蟀的舞台,它们在这里恋爱产卵以至于死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庄子《逍遥游》中曾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蟋蟀虽也不能经历四季,但谁又能说它不懂生死轮回,参不透世事冷暖呢?小麻雀翱翔于蓬蒿之间,但这也是它飞行的极致,谁又能说它的乐趣就比“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鸟少呢?就如同惠子认为那些硕大无朋的葫芦,大虽大矣,但却不够结实,装上水会撑破;剖成瓢也不知盛什么。在其眼中无用的葫芦在庄子眼中却可以做成横绝江河的腰舟。白额头的牛,高鼻子的猪,这些众人眼中的不祥之物,却可以免于被投入河中成为祭品。所谓的小知大知,小年大年,有用无用不过是相对而言。只要你认为自己自由,那么便是属于你的“逍遥游”。就如同这鸣叫的蟋蟀,一声声,一声声,叫出的不都是自己的那份至极吗?
  夜已深了,蟋蟀的声音亦不能像夏天那样听得真切。但是,你听或不听,它就在那里,不舍不弃。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道:“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被人膜拜的神佛也好,尘世间多情的浪子也好,这位经殿香雾中倾听梵唱的活佛依然做不到“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两全其美,那么我们又何必非要苦苦追寻那份只存在于理想中的完美呢。
  余光中先生笔下的那一只蟋蟀,“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在姜夔的词里唱过”,然而这人工的痕迹未免过重,若是可以选择,相信它们会更乐意在深山的驿道边唱,在长城的烽台上唱,在旅馆的天井中唱,在战场的野草间唱……顺应天性,不违背自然的法则,不过分用外在的标准来束缚内心,那么那只在爬满古藤的破败巷子里的蟋蟀吟唱出的便是最和谐的自然之音。
  冬日的夜总是来得特别早。天一黑,总觉得一切室外活动就应该理所应当地取消。于是在冬夜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打发着这四季中最长的黑夜。
  有炉子的冬夜是最温馨的。木柴、煤块在炉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声响,跳动的火焰贪婪地舔舐着炉膛。在高温作用下红得有些透亮的炉体仿佛会突然爆开,使人不禁联想到孙悟空从太上老君炼丹炉中一跃而出的情景。当然,炉子的功能不仅仅是取暖,人们往往会取来花生、地瓜烤来吃。就着这些香气,大家围坐在炉子旁海阔天空的闲聊,什么鬼怪神狐,新闻八卦,野史传奇……没人去追究这是否有可靠的科学依据,是否有明确的出处。在这有炉火的冬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亲近的场合,因为只有紧紧围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温暖。
  冬夜里常常会刮一点风。北风总是不甘心被隔在外面,于是费尽心思从未关严的窗缝中拼命往屋里挤,因为太费力,便发出尖利的叫喊。这样的夜晚,最好的选择莫过于早早钻进温暖的被子里,去享受那份舒适安逸。“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写这诗时,李商隐正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面对着翠绿的修竹和清澄的湖水,多愁善感的诗人突然想念起自己的两位从表兄弟兼好友。正当思念无法排解之时,突然下起了秋雨,雨打枯荷,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晚秋的时节,淅沥的雨声,枯败的荷叶,让寂寞的作者领略到一种以前不曾注意过的情致。“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位天才的诗人那晚听出了什么,是愈发浓重的思念,一丝淡淡的喜悦,还是往事重现时的苦涩。就像现在冬夜里的风声,他在每个人耳边倾诉的都是不一样的内容。
  冬夜里有时也会下一点雪。由于周围没有竹林,自然也不会有机会体会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妙处。从模糊的窗户向外望去,在路灯的照耀下,依稀可见雪花纷纷而下。这样静谧浪漫的夜晚看一点偶像剧是再好不过。虽然到了我这个年龄,看到开头就会大致猜到结尾,不过还是会抱着一颗万分好奇的心看看这编剧是如何在老套的故事中弄出些新花样的。退一步讲,即使情节没有新意,看看帅哥美女也是养眼的。不可否认,美的东西谁都喜欢,有点外貌情结也是人之常情。尤其是韩剧,身材性感的rain,一脸正气的朴有天,阴柔妩媚的宋钟基,霸气温柔的李民浩,桀骜不驯的在熙,各色帅哥轮番上阵,冲击我们视觉神经。有时也真得佩服星探们是如何从芸芸众生中把这些帅哥们海选出来,而导演们又是如何层层把关左右权衡来决定角色的。难怪曾有资深导演说:“选对演员是影片成功的一半。”
  冬夜里也会有既无风也无雪的时候。这样的夜里,看一点自己喜欢的书再好不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国五千年的博大文化,被古老的汉字一一记载。当被尘世所扰时,读陶渊明的田园诗吧,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悠闲与随意,读那份“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不羁与随性;当郁郁不得志时,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吧,读那份坚韧与不屈,读那份执著与坚定;当饱受误解无处申诉时,读《笑傲江湖》吧,领略侠者大也的风采,感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怀;当身处都市心神疲惫时,读《边城》吧,纯情的少女,质朴的人情,让你徜徉在湘西如画的风景中;当自觉浅薄笔下干涸时,读《明朝那些事》吧,看作者如何故事新编,推陈出新。不少人有“泡上一杯茶,手捧一本书”的习惯,看上去真是风雅无比。对于这种做法。我心里总有些异议。读书,若是投入,自然物我两忘,而喝茶要趁热,时间一久,茶水变凉岂不是暴殄天物?若是时时记挂这杯茶,不时细品回味,便自然很难进入书中领略妙处。所以,读书便只是读书的好。渴时将杯中的凉白开兑上热水即时可饮,方便快捷,岂不两全其美?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在冬夜里读书,别有一份独特在心头。
  “百叶窗放进夜气的清新,长廊柱下星近;想念温暖外的风尘,今夜的更声打着了多少行人。”这是被称为“兼有古典诗词和西方印象派的特色”的九叶诗派诗人辛笛《冬夜》中的句子。深蓝的天幕下,又长又冷的冬夜里,在星光的照耀下,又会有多少故事发生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