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史记是拿来评说的>第六章第五节:秦晋之好,只是说说而已

第六章第五节:秦晋之好,只是说说而已

作品名称:史记是拿来评说的      作者:穿越中的书生      发布时间:2015-08-07 11:08:34      字数:3113

  秦穆公死后,秦晋之间,因为崤之战,就到了所谓的后秦晋时代,也就是时好时坏,纠缠不清的时代。秦人,如果不得中原,那么,西北地区再扩地千里,也是徒劳。因为,中原先进的农业与文化,那是西北地区根本不能同日而语的。所以,秦穆公死后,秦康公依然走的是穆公路线,千方百计,要继续东进,不问鼎中原,死不罢休。晋襄公与秦穆公同一年(康公元年的前一年)崩了,晋国国内一时出现权力真空。当时晋国掌握实权的,是晋国的第一代权贵赵盾,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宣子”。此人号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才”,的确不是浪打浪,很有权谋和头脑。当时之际,晋国国内有二派不同的势力,拥立不同的晋王。一派以赵盾为代表,拥立公子雍,有秦国政治背景;另一派以贾季为代表,拥立公子乐,有陈国政治背景。从两股力量的强弱来看,赵盾家族远超贾季家族,秦国跟陈国,更不是一个档次的问题,所以,赵盾在零风险的情况下,轻松胜出,杀公子乐,驱逐贾季出晋国,准备迎立公子雍从秦国回到晋国,坐晋国的第一把交椅。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赵盾派出随会等人去迎公子雍的同时,晋国的国内,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原来,晋襄公太子的母亲穆嬴,听说儿子的王位,被赵盾如此给“洗白”了,不依不饶,用了一招很女人办法,那就是大哭。白天在朝堂上哭泣,晚上又到赵府去叩头、哭泣,哭得那叫一个梨花带泪,令晋人的情感天秤,忽地转向了她。原来,襄公临死前,要赵盾扶持幼小的太子夷皋,做晋国老大。但,赵盾自以为,他可以掌控一切,所以,根本不按遗诏来,自作主张,把王位给了他心仪的公子雍。这里面有潜台词:他赵盾,舔秦人的沟子,想做晋国的实际第一人呢。史书上说,赵盾对这招很村妇的套路,很头大,苦不堪言,最后被迫决定,改立太子夷皋为国君,这就是晋灵公。不过,我总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女人的三大法宝,一哭二闹三上吊,对于赵盾这样的江湖老狐狸,伤害系数,基本上就是零。可能的原因是,穆嬴这么一闹,天下人都知道晋襄公是有遗诏的,毕竟,那时是春秋时期,礼法并没有完全破坏,赵盾就是再强悍十倍倍,也没有办法,人,是不可能逆天的。
  
  好了,晋国的事,基本上说完了,说说秦国。秦穆公死后,秦康公继位。晋国说要迎立公子雍,秦国当然愿意,不禁可以再续秦晋之好,也可达到间接控制晋国的政治目的,对秦人东扩,有百利而无一害。秦康公很高兴,立即派秦军护送公子雍回国。晋国国内所发生的惊天逆变,秦人根本不知,还在按原定方案,向晋国而来。赵盾是个硬角色,既然已立新主,那么,再让秦国支持的公子雍回国,这不是穿帮了吗?如何办?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成大业嘛,要的就是手黑,嘿嘿。这厮,竟在半路,偷袭秦军,来个死不认账。有时侯,政治强人们玩起阴的来,心里面都是黑的。秦军到达令狐地区,辣块妈妈的,晋国早已埋伏好的赵盾部队,一涌而上,偷袭得那叫一个完美,且杀死了公子雍。公子雍的确死得有些冤,但,身在帝王家,不是位极王位,就是身首异处,这,或许就是他们所说的宿命吧,只好一叹了。
  
  令狐之役,将秦晋之间原本有缓和趋势的局面,弄得更加尖锐,秦晋二国,再度交恶。康公2年,秦军进攻晋武城,完胜,报了令狐之役的一箭之仇。康公4年,晋军进攻秦国,占领少梁。康公6年,秦军进攻晋国,占领羁马,秦军与晋军在河曲决战,秦军大胜。总的来说,秦晋两国之间,不断地在局部地区,发生不断的武装冲突,秦军胜多负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晋有单方面撕毁合约的污点,于理有亏;另一方面,逃奔到秦国的随会,对晋国国内的政事与军事,知根知底,让秦军攻晋,多少占尽了先手。随会这个人,是晋国的士大夫,文武全才,不简单。赵盾派他去迎公子雍,没料到赵盾中途反水,随会一生气,大爷我反了,投靠了秦国。赵盾是懂音乐的,他很妒惮随会,最终还是用了假投降之计,招回了随会,并再次得到了晋王的重用。随会离开秦国后,秦晋之间再度进入平衡态,基本上无大的战事,这,倒是清静了许多,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秦康公在位12年,死了,儿子秦共公继位。共公在位很短,大约5年,秦晋之间,虽然还有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不过,要命的是,秦人东进,要想突破晋军的防线,还是无戏,晋国啊,真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共公5年,崩,儿子桓公继位,是为秦桓公。
  
  秦桓公是秦国一时有衰败之象的君主,秦人上升的势头,不升反降,对国家走势而言,这也很正常,也符合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像我们的“GDP”,虚高得厉害,令人有眩晕的感觉。有升有降,螺旋式的发展,才来得那么真实。扯远了,回到主题。史记上写桓公的第一句,就是“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这一句,里面藏有一个典故在其中,不妨费点笔墨,简单说说。晋将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一个宠妾,魏武子清醒的时侯,说,假如我死了,魏颗啊,你就放她一条生路吧,不用陪葬了,让她自已做主,嫁人算了。后来,魏武子病重,却收回成命,要宠妾,跟他到地宫去过二人世界。魏颗没听老爷子的,决定按老爷子清醒时的方案,良心大大地,放了这个宠妾一马。后来,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辅氏恶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魏颗大胜。再后来,魏颗在梦中见到了那位老人,老人说:我是那位未殉葬的宠妾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恩情呢。这,就是“结草衔环”这个典故的来历。格老子的,虽然有点神话情节,不过,劝人多发善心,总是功德一件吧,我想。
  
  当然,这典故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不能当史实信之,左耳进,右耳出,听个响声,算了。太史公是客观的,只说晋打败了秦将一名,至于什么原因,史记没明说,无从可考,就让这在历史中慢慢回荡吧,没什么大不了。好了,不深究这事了,继续说说秦晋之间的那些事。这不,秦桓公24年,桓公与晋厉公沿黄河结盟,会一开完后,秦桓公就背盟了,纠结翟族等部队,大举攻击晋国。二年后,晋国又率齐、鲁、宋、卫、郑等诸侯国讨伐秦国,秦军不敌,诸侯联军追击至泾阳才鸣金收兵。以秦晋双方为领的军事联盟,一时之间,你攻我守,我来你挡,陷入了拉锯的死局,阿香婆的豆瓣,慢慢熬吧!
  秦桓公在位27年,死了,儿子景公继位,是为秦景公。秦景公依然走的是秦桓公的军事路线,依然想方设法,要继续东扩。景公15年,晋围攻郑国,秦救郑,在栎邑打败晋军。三年后,晋国又屡召诸侯,对秦国进行反扑,打败秦军。秦军逃跑,晋军追击,于是渡过泾水,到达棫林,才满意收兵。景公27年,秦晋之间,又再次结盟,不过,没多久,盟约再次告吹。目的很明显,一纸文书,根本不能约束秦人东扩的雄心。景公36年,发生了后子针事件。后子针,按史记说是“景公母弟”,有人理解为景公的同母兄弟,这可能不对。我个人理解,这个后子针,是景公母亲的兄弟,也就是景公的舅舅。因为,从名字“后”字,可以推断,这个人跟后宫,是大有关联的。这个后子针,可能就是现代意义上海外移民的第一人,将秦国大量的财富,秘密地转移到了晋国。这样的财产转移,对于景公而言,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这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后族与皇族已经离心离德,不能风雨同舟了。
  
  好了,来总结一下这个后秦晋时代吧。王立群先生有一个精采的论断,即统一的晋国,是秦人无法东扩的恶梦。的确如此。秦穆公死后,秦人沿用秦穆公所订的国策,继续向东进击。不过,强大的晋国,让秦人并没有得到多少实际的好处。时而小打一场,时而又假意联盟,秦人与晋人都清楚,守战的平衡,是双方都需要的一种状态。晋人无法西扩,秦人也无法东攻,这,就是后秦晋时代的社会现状。谁能打破这种现状,谁就能江山一统,立不世之功勋,历史,有时就是这么的现实,令人没法商量!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