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个古城的湮灭风云>第三十六回:易姓武篆落韦家 常使后辈忆韩雄

第三十六回:易姓武篆落韦家 常使后辈忆韩雄

作品名称:一个古城的湮灭风云      作者:醉剑琴心      发布时间:2015-07-16 12:28:50      字数:4233

  在第二十二回里,说到惠妙老尼以姑奶奶身份领回韩涛舅孙之后,于康熙十八年岁末出玉屏莲花岩观音殿远去了。
  她带孩子这一去,就到了广西河池地面的东兰州武篆地面的韦姓小寨。据说这东兰地面韦姓人,乃韩信后裔。当初西汉韩信,帮刘氏斩将灭敌,夺地立国,成就汉朝霸业之后,功高震主,被嫉害命。他先为齐王,后封楚王,终改淮阴侯,在被改王为侯之时,预知自己没有结果,难免于难,为防族灭绝嗣,遂将子孙外遣,其一脉落于广西河池东兰,去“韩”字一半以为姓,是为“韦”也。
  据说韩信出生之时,嚎哭三日不止,有寒山隐者,相传为鬼谷子化身,画符定魂方止。隐者画符之时,看他天庭饱满,但印堂暗藏阴翳,知其才智不凡,但命运多舛。问得生辰八字一算,取名“韩信”,并口占偈语以警之,偈语曰:“日落于草,牛逆于口;成也人言,败也人言。”隐者念罢偈语,又解释曰:“小心‘生死一知己,存亡二妇人’!”说毕,倏尔不见。后韩信果然早年父母双亡,少年穷困潦倒,青年踌躅满志,不到中年,一生功名便作云烟散。后人考他一生行为,竟然全在“韩信”二字,如偈语之言也。
  若论才智,陆机赞之:“灼灼淮阴,灵武冠世。策出无方,思入神契。奋臂云兴,腾迹虎噬。凌险必夷,摧刚则脆。肇谋汉滨,还定渭表。京索既扼,引师北讨。济河夷魏,登山灭赵。威亮火烈,势逾风埽。拾代如遗,偃齐犹草。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燕,遂表东海。克灭龙且,爰取其旅。刘、项悬命,人谋是与。念功惟德,辞通绝楚。”
  谈及结果,梁玉绳有评:“信之死冤矣!前贤皆辩其无反状,大抵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文致耳。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宾客多’与‘称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入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家臣徒奴,善将者变复布置有几!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胎祸于蹑足附耳,露疑于夺符袭军。顾禽缚不已,族诛始快。‘从豨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戮为可悯也。”
  至死,韩信方信那隐者言。终于成为“‘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的故事了。
  韩信死时,于长乐宫处以“五刑”,即被“先黥、劓,斩左右趾,笞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罪詈诅者,又先断舌”。其状甚惨。是时,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正月也。
  韩信既死,三族被诛,牵延他地。故其墓除江苏淮阴山而外,西灵石高壁岭山、西安灞桥新筑,亦有,它们在黄土秋风中实证着历史血案。而广西一脉,则因“半字姓”繁衍起来。
  
  老尼带韩涛到武篆东里后,即入祠堂,拜见韦姓族长。
  那韩韦氏祠堂,广西凡韦氏聚居处多有。每年韩信忌日,祠堂都要举行斋祭活动。这斋祭就是请和尚或道士,做七天以致半月或四十九天大小不同类型的斋。斋祭期间,每天上午、下午念经超度亡魂,解释冤孽,设酒馔三牲五果,以敬鬼神,祷告先烈,福佑子孙后代。其实质影响,在于不忘英雄,不忘悲惨,激励儿男,继承意志,振兴家族。
  这惠妙此次带韩涛来,为的恰是这正月里的韩信忌日斋祭。
  惠妙携着韩涛来到建立在武篆山间的韦氏祠堂,只见那祠堂大殿的庭柱写着红底金字对联:
  累绩石渠,图史抱藏山之秘;
  蜚声翰苑,蜀袍邀覆锦之荣;
  惠妙细细品味,似乎这是对韩信英风功业的隐喻,更是对韩氏后人的期望,不由得勾起对韩信功业及遭遇的回顾,忍不住感叹。
  她正思虑间,祠堂主持出来了。这主持是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者。那老者见惠妙年在七旬,一身僧衣打扮,问道:“敢问仙师是化缘的还是挂单?”
  惠妙见问,忙拱手致礼道:“既不化缘,也不挂单!”
  “喔?那必是有缘人,请进殿吧!”
  “正要进殿呢!”惠妙在老者招呼下,带韩涛进殿了。
  殿内灯火彤亮,金碧辉煌。那韩信之像,凤眼丹眉,身着金盔甲胄,手持宝剑兵册,魏然屹立于上堂莲台之上,煞是威武。供桌上蜡烛摇晃着焰影,佛香漂浮着白烟;三牲五果,散发着馨香。
  惠妙带韩涛各自拈香三炷,于蜡烛火焰上点燃之后,插于香炉,然后在那地面的黄色蒲团上,三跪三磕头,口念先祖在天之灵,保佑韩吾夫一脉,续传永远,祁弼韩涛出息成才。拜必立起,于捐款箱内投入白银一锭,在功德簿上,写下韩涛姓名。
  这拜祖过程完了之后,祠堂主持道:“果然是血缘之人,请内堂稍作休息,今日斋课就要开始了,一会有族长、高道要来,我们就一块就餐吧!”
  惠妙与韩涛坐不一会,听到祠堂外有人呼:“玄真道长来吔!韦峰族长来吔!”
  一阵脚步声响后,果然一位仙骨道貌的高个老人和一位年在七十的慈祥老人来了。随来的还有老道士的两个助手。
  他们走进内堂后,那叫玄真的老道士,看到惠妙和韩涛,眼睛一亮,惠妙也赶快拉韩涛站了起来,拱手致礼。
  只见惠妙曰:“师兄:今日在此相遇,也太巧合了吧!”
  “世上无巧合,万事有根源。这里相遇,乃定数也。”玄真说罢,忙向惊奇地站在一旁的主持和族长介绍说:“这婆孙两,皆是韩信血脉,只因你们先祖的故事,加在他们身上了,不得不逃难而来。”
  听了玄真的话,主持忙说:“是呢!功德薄上,小主人名讳韩涛!”
  那乖巧的韩涛,忙上前给玄真、韦峰磕头,口称韦峰爷爷。
  韦峰忙将他拉起,抱在身上。这时,玄真就给韦氏族长,讲述了他家的悲惨遭遇及涔阳的血案灾难。在场的人听了,无不动容落泪。那韩涛,想念起爸妈,伤心地大哭不止。
  在众人的劝慰下,他们的情绪稍稍平静之后,老族长为使他们姑婆舅孙融入家族,便效法先人作为,去“韩”半字,取“韦”为姓,玄真称妙,惠妙说可。于是,就在当日斋课之前,特设仪式,为韦涛举行了接纳典礼。韦涛拜见了族中长者。
  
  这天斋课结束后,玄真被主持留住祠堂。玄真便与老尼闲侃,说古道今,那话题就从韩涛易姓改名的缘分感叹而生发开去。
  只见玄真说:“那个西汉立朝之前的隐者,为韩信取其名,欲以警之,却不知倒犯了大忌,可见是天命使然、象数注定,人力不可违也!”
  “此话怎讲?”老尼问道。
  “你我同门学道,只不过我与先师相处比你多那么几日罢了。许多命理你是知道的。只是不愿意放在心上而已。”
  “是啊!姓韩姓韦,个中玄妙道不尽呢。只是先祖一世英雄,到底没有逃出命运。”老尼唏嘘不已。
  “日今人们只记得历史风云之中的‘韩信’故事,那‘日落于草,牛逆于口;成也人言,败也人言’的偈语早忘了。”
  “是呢!‘日落于草,牛逆于口’是为姓也,但在先祖命数里,‘日落于草’是不能‘出头’,或曰没有‘出头’的时候。‘牛逆于口’是两牛相触于‘国’,或忤逆于‘口’。那‘韦’字的篆文可以析解为两逆对之牛形,故韦与牛有关。最终是个祸患。”
  “古人造字,‘韦’从舛,囗(围)声。舛像两脚相对形,意为违背。韦是违的初字。本义:违背。韦,相背也。……经传多以‘违’为之。许慎的《说文》如是说。”
  “‘成也人言,败也人言’是为名。但在先祖命数里,似乎有两种解释:或说,成也在谋、败也在谋;或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此解极是。韩信乃谋臣,谋略过人,故刘邦靠他立国,但又嫉妒其能,如此则祸不能免。这样,那萧何就成为刘邦的帮凶!”
  “事后才知,这‘生死一知己’的知己乃萧何;‘存亡二妇人’这二妇人乃使之生的漂母(河边洗纱的农妇,在韩信遭难时救了他)和使之死的吕后。”
  “殊不知那刘邦既诛韩信,自以为是得意,那晓得为吕后立了威,酿下大祸呢!”
  “是啊,那刘邦驾崩,惠帝势弱,权落吕后,带来八年灾难,大伤元气。以后往往内宫干政、常侍作乱,朝廷命运飘忽于左右之间。致使王莽篡权十九年,后虽刘玄维持三年,但西汉气数绝矣。到刘秀手里,虽重燃刘氏气焰,建立了东汉帝业。但这东汉,在史册上并不见辉煌,有道是千疮百孔的乱局。”
  “这也算是因果吧!刘氏政权自斩韩信开始,便出现‘君王专横懦弱两极端、内宫阳奉阴违两相兼、文臣若即若离首鼠间、武将用兵自重弄大权’的局面……人心背离,统和不下来了。”
  “但不知师兄对当前的局势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看法到有!”
  “愿听师兄赐教!”
  “这满清目前正是走在历史规律上呢!”
  “怎讲?”
  “你不见它是靠杀戮起家的吗?那前三代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血腥过重,已埋下积怨。好在康熙帝玄烨,力转弊端,开始考虑天下、谋求百姓生息了。他是想做个好皇帝的。”
  “可是涔阳一案,却泼了面子。”
  “这本来不是他所愿意的,可是他对这事处理失误。”
  “是两个字害了他!”
  “你要说的是‘掩’和‘尊’吗?”
  “正是!”
  “‘掩’是欺也!‘尊’是霸也!”
  “师兄是说,这康熙帝的朝政也潜伏着危机?”
  “凡事具有两面性:欲‘掩’是因为怕,怕是敬畏的表现。帝王如果没有敬畏之心,百姓就要遭殃了。欲‘尊’是因为知耻,知耻是是自重的表现,帝王如果不以天下名声为重,就意味着失去民心。”
  “只是苦了涔阳几十万生灵,为他的这两个字所害!”
  “所以这又是他的失策、失德之处!如果他以后的继承者,从德性和能力上不能超越他、纠正他,就会盲目地扩大这两个字的弊端。”
  “是啊,事情可‘一’而不可‘再’和‘三’;欺骗天下多了,百姓就不会安宁。过于自尊而凌驾于天下,等到天下受不住的时候,那掘墓人就会奋起。”
  “这是帝王之心不可改变的。”
  “改变帝王之心,就会腥风血雨。”
  “目前天下思治,我们且将就些吧!”
  “估计满清也就两三百年气数,我们只有好自为之了。”
  
  话说这斋祭结束后,玄真离开武篆游方去了。离开之前,指着韦涛对惠妙老尼念诗一首:“一睡潜龙年岁久,拔群出类末清时;把持文武乾坤转,本色英雄自可知。”念罢,赠书一册。惠妙看那书时,乃张三丰所创武功秘笈也。
  后由主持及老族长操持,在祠堂附近择僻静处筑一茅庵,供惠妙念佛抚幼,且将玄真所授张三丰秘笈的武功。尽心尽力向韦涛言传身授,每日坚持三课:早练武功,日习佛事,夜读诗书,不敢稍微怠慢。这韦涛以后有经历变故,但最终得其真传,勤教给子孙后代,传及族人。及至后来,那满清自乾隆之后,败象日显,一代代帝王,处境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毕竟元气代代掏空,把汉代故事演尽。二百多年之后,也是千疮百孔,民怨四起,烽火烟尘漫卷。这西南大地,也亮出一支起义劲旅,与蔡锷一样,成为改朝换代的将星。这不是本故事的话题,按下不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