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君寡居为教儿 赵四不娶情专一
作品名称:新帝王莽传(上) 作者:沧海扬沙 发布时间:2015-06-01 15:27:18 字数:3806
王曼死了,赵四来了,家里吃饭的人口还是那么多。渠文君最头疼的是,母亲三天两头来催她改嫁。说她现在的日子不是人过的日子,男不男女不女。说王家虽然兄弟八个,但都不是一个娘,是好几窝子生的,一点都不亲。他们谁管过你的事,他们谁来帮你下过一晌地?说王禁虽然是个侯爷,但他这个当公公、当爷爷的,管过你们的事吗?他抱过一次王莽、王永吗?从外表看他王家荣耀得很,风光得很。王政君是当朝的娘娘,他家是皇亲国戚,好像是无所不能。但是,你占到他们什么便宜了?一点什么光都没占着,还不是冤大头一个。这样的家有什么好留恋的?还不如改嫁了好。说她找的这个主,家有良田千顷,骡马成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妻妾一大帮,进门就能当老大,专管账房。但是渠文君就是不理她娘这个茬。
有一次她娘实在感到没了辙,正好碰到赵四牵着枣红马进院,便道:
“你是不是为了赵四才不舍得离开这个家的?这小伙确实也不错,又年轻又帅气,又能干。如果是这样,娘就不逼你了!”
“你再胡道八道,我就死给你看!”渠文君生气地说着,拿起一把菜刀搁在了脖子上。
渠文君的母亲忙道:“你先把菜刀放下来,你只要说得在理,娘就随你!不用抹脖子!”
渠文君道:“我谁都不为,就为我的莽儿和永儿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能救万民于水火的人!”
渠母道:“你的想法很好,也很高,但真要把他们教育成你说的那样的人,谈何容易!现在天底下还没有见过。因为那不是说一句话那么简单,它需要持之以恒的时间保障,还需要有滴水穿石的决心和信心,更需要有文韬武略的高手指点。这些你都想过吗?”
渠文君道:“没你说的那么神乎其神,我和赵四就是他们的老师!”
渠母摇摇头道:“你和赵四?你们能教他们什么本事?”
渠文君道:“我负责教授论语、周礼、礼仪、仪礼总还可以吧!”
渠母道:“我的闺女我知道,这些方面你擅长,完全可以胜任。那赵四会什么呀?”
“赵四比我厉害,他懂社会。在社会上他闯荡了好几年,对这个社会看得很透,也很有研究。”渠文君道,“我只懂书本上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有用武之地。否则,懂得再多,也是纸上谈兵,没用!”
“我没看出来赵四的这本领,你是不是真的看上他了。”渠母道,“看上就结婚,娘不反对!也了却我一桩心思!”
渠文君道:“又胡说,好像不说我嫁人你就没话说!”
渠母挤出两滴眼泪道:“闺女是娘的心头肉,你知道娘看着你守空房心里有多难受吗?娘不想叫你孤苦伶仃一个人面对四壁无语!”
渠文君笑了笑道:“心里装着我刚才说的那个梦,就不觉得你说的那些孤凄和悲伤。不过我还是要谢谢母亲对我的关爱和体贴!”
渠母道:“你和赵四不结婚,这孤男寡女的老住在一个屋檐下算咋回事?时间长了总不好,还是有个说法好。”
渠文君道:“我们几个人过得挺好,怎么没有说法呢!莽儿和永儿叫赵四赵叔,叫杜莲花杜姨;赵四叫杜莲花莲花妹,杜莲花叫赵四赵哥;赵四叫我嫂,我叫赵四小弟;杜莲花还叫我夫人,我还叫她莲花。这不是挺好的吗?”
渠母道:“肉麻,还小弟呢,多小啊?”
渠文君道:“比我小四岁呢!不该叫小弟啊?”
渠母道:“该,该。这样叫好,这样叫着亲切!”
渠母自从知道女儿心中装着一个大的梦想,就不再逼她改嫁了。
女人好像不能没有男人的陪伴,男人好像离开了女人就活不下去一样。渠母不逼渠文君改嫁了,现在该渠文君逼赵四娶妻了。
一吃过早饭,杜莲花就抱上王莽、拎着王永出去玩了。赵四给牲口棚里的骡马添上草料,就又拿起扁担去挑水,放下扁担又拿起铁锹,推上小车去推垫牲口圈的土,推完了垫牲口圈的土,又拿起大扫把扫院子。他刚扫了两下,渠文君过来了,道:
“小弟,你看你累得满头大汗,让嫂扫一会,你歇歇。”
渠文君说着,就走过去接扫把,赵四没给。
赵四擦了一把汗道:“小弟不累,嫂还是坐一边歇着吧!”
渠文君道:“还说不累,从一大早睁开眼睛到现在,一会儿没闲着。天天如此,你这是为什么呀?”
赵四道:“你看嫂说的,还能为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好!”
“为家好也用不着拼命干,罚劳役也不过如此,要不你就走吧!”
赵四扑通一声跪在渠文君面前,道:“嫂,别赶我走,这个家需要我!”
渠文君道:“你是不是有啥心思瞒着嫂?”
“没啥心思啊!”
“你今年多大了?”
“嫂问这个干啥?”
“嫂问你多大了?”
“嫂知道的,干嘛还问。”
“忘了!”
“过了芒种二十。”
“您哥二十都有王永了。你,你也该结婚了!”
“我不结婚!”
“二十岁该结婚了。”
“我不结!”
“为什么呀?”
“不为什么。”
“不为什么为啥不结婚?”
“没合适的。”
“我看杜莲花就不错。”
“不行!”
“东庄的马家姑娘刚十八,你见过的,长得又好看,手又巧。”
“不行!”
“花明楼子的花小姐也十八,是咱这里有名的美女,总可以了吧!”
“不行!”
“你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你到底哪个行啊?”
赵四低着头不说话。
“你倒说话呀!你看哪个行嫂给你去说媒!”
赵四低着头还是不说话。
“你急死我呀你,你到底看上谁啦?”
“看上你了!”
“你胡说,我是你嫂!你疯了你!”
“你不是我嫂我还看不上呢!”
“我不合适。”
“嫂最合适。”
“哪有嫂子和弟弟结婚的道理!”
“人家不都是哥亡嫂嫁弟的嘛!”
“人家那是亲弟弟,你呢?”
“我和曼哥比亲兄弟还亲!”
“再亲也没用,我不嫁人!”
“嫂不嫁人,我也不娶。”
“你这是为什么呀你?”
“和嫂一样!”
“为什么会和我一样?你知道我为什不改嫁?”
“为了莽儿和永儿!”
“你为什么不结婚?”
赵四道:“因为我和别的女人结了婚,就会有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对莽儿和永儿的爱就不会再专一了。我要把我的爱、我的情全部都给莽儿他们,要不这样,我心里总有一种负疚感。”
渠文君道:“你这还是一种赎罪感,你没必要这样折磨自己。你不欠他们什么,他们父亲的死责任不全在你。你越是这样,我这心里就越倍受煎熬。你懂吗?就算是为了我,你不要这样好吗?”渠文君说着说着,眼眶里充满了泪水。
赵四道:“嫂把我的意思想歪了。我是觉得我做的还很不够,不是觉得内疚才这样做。就是曼哥不是和我一起喝酒出的事,我也是有这份责任的。因为我们是比亲兄弟还亲的铁哥们。这心情一般人不理解,只有我们自己清楚。”
渠文君道:“那是嫂嫂错怪你了。好像我嫁给你比不嫁给你还好,这当然是指莽儿他们。可是我总觉得嫁给你不如不嫁给你好。为什么不好,我也说不清楚。所以就抱歉了,只能说声对不起,请原谅!”
“嫂不逼我娶妻我不会说这话的。我知道我配不上嫂,只能说声请嫂原谅了!”赵四难为情地道,“因为我爱莽儿他们。只有和嫂结婚,对他们的爱才能保持专一不移情。我没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想法,更没有高攀想成贵人的意思!”
“你不要再说了,我真的受不了了!你知道是为了孩子好就好!”渠文君激动得心跳加快,脸热得烫人,红得就像一抹朝霞,颤声道,“如果我们两个结了婚,孩子们现在也许是幸福的。但是,莽儿和王家的关系就不同了。我不说您也知道,莽儿的二姑王政君是当朝娘娘,这关系不能变。虽然咱俩结了婚,她们姑侄关系没有变,但在她们的心里会变的,还不是一般的变,会变得让你不可思议,六亲不认,可怕极了。我不能让儿子们失去这个关系,这关系是他们成人后立足的基石,没有这个关系和有这个关系简直无法相比,所以,说什么我都不能让儿子们失去这个关系!我希望您能原谅一个母亲的心!”
赵四道:“嫂,您不要难过伤心,您说的这一切,小弟都懂。不光懂,还理解嫂的心。什么都不要说了。为了保住莽儿他们的皇亲国戚的地位,小弟没有不能做的。何况只是不结婚呢!嫂有这个心,小弟这辈子就知足了。一切我都听嫂的,请嫂放心好了!”
渠文君道:“我们是为了保住莽儿他们的皇亲地位不变,但是,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前,又不能告诉他们是皇亲。如果他们从小就知道他们的姑姑是皇后,百害而无一利,这是一切人的致命弱点。特别是小孩子,就会当包袱背起来,骄傲自满,不学无术,坐享其成,不求进取,贪图享受,胸无大志,不知天高地厚,妄自尊大,到头来就会一事无成。有这样的皇亲关系又有什么用?也不过是混碗饭吃而已,又能有什么出息?所以,从小就要把他们放在平民的地位上去磨练,不劳动就没有饭吃,不努力就没有出路,不学好本事就不能出人头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我们的良苦用心才不会白费。否则,我们就是白白的浪费了大好青春!”
赵四道:“嫂的意思咱得挪窝?学孟母三迁!”
渠文君道:“咱不需要三迁,一迁就可以了。”
赵四道:“嫂认为有这个必要?”
渠文君坚决地道:“当然有,太有必要了!”
赵四道:“孟母三迁是因为孟子的学习环境不好才搬的家。咱一不是住在坟墓附近,二不是住在集市上,咋会影响到莽儿他们的学习呢?”
渠文君道:“我们搬家的理由比孟母还充分,还必要。因为在元城县,谁都知道莽儿他们是当朝娘娘的亲侄子。皇亲国戚,对他们就是个包袱,一个优越感的包袱。我不想让他们从小就背这个包袱,不搬出元城县他们就甩不掉这个包袱,甩不掉这个包袱,他们就不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赵四道:“那我听嫂的,嫂说咋搬就咋搬,嫂说搬哪就搬哪。只要对莽儿他们健康成长有好处,咱不怕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