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风雨丽人>卷一《下乡之路》第二章(六)

卷一《下乡之路》第二章(六)

作品名称:风雨丽人      作者:与幸福牵手      发布时间:2015-02-19 15:31:03      字数:3188

  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人们都愿意窝在家里,最多就走走亲戚,串串门。
  那个年代的冬天也不会让人们常常如此悠闲。总的来说,凡是农闲的时候,就是农业学大寨高潮时期。凡是有村庄的地方,就有学大寨的基地,就有飘扬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就有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这不,书记从公社开会刚回来,马上就召开全村社员大会。会上,书记不仅传达了上级学大寨的会议精神,还情绪激昂地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要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其实,丽君下乡的地方根本找不到丘陵,也就谈不上先治坡后治窝的宏伟计划。但是,运动还是要搞下去,怎么办?大队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借农业学大寨的东风,决定把路边的一块盐碱地作为学大寨的基地,要把寸草不生的荒碱地改造成良田。
  男人们放弃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梦,集结在冰天雪地的盐碱地,开始了与大自然博良田的战斗。在基地上,人们热火朝天,大有搬山倒海之势。尽管寒风扑面,但人们的额头上还是冒着腾腾热气。
  数九隆冬,北风呼啸,丽君带领着铁姑娘队的姐妹们像男社员一样出现在学大寨的前沿。活动常常搞,人力付出也不小,但是这片盐碱地,却缺始终没有繁荣起来,一直在那里当着基地。
  
  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规律,进入到了1976年。屈指算来,丽君已经来着南村大队5年多了。
  过去的几年,丽君同姥姥家的人们一样,饭食主要都给劳力和孩子吃,女人吃不饱算是经常的事情,青黄不接的时候还吃过糠,咽过菜,吃过白水泡的豆饼。
  丽君也亲眼看过,老人们结队出去捡粮食,要饭。尽管姥姥家还过得下去,但姥姥还是准备了要饭时用的打狗棍。
  几年下来,丽君不但由一个幼稚的知青脱骨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而且还顺利解决了组织问题,不仅她自己非常高兴,丽君的父亲也非常高兴。
  
  1976年1月8号,是全国人民都非常悲痛的日子,人民的好总理与世长辞。在那些日子里,人们以各种方式悼念周总理,同时又都为中国的前途忧虑,尽管这些人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春天,随着惊蛰时分一声春雷的护送,如期回到了辽阔的北方平原。清明前夕,气温回升,丽君姥姥家门前那条河已经开始解冻,流水再次欢快地流向远方。河堤上的青草顶出地皮,呼吸着春天的空气,许多农家小院的桃花又一次开放。
  春天的美好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好运,相反的是灾难重重,在总理去世后不久,就发生了天安门事件。紧接着又一噩耗传来:七月六日朱德委员长逝世。人们惊呆了:中国这是怎么了?
  76年的中国,似乎注定了多灾多难。
  
  7月的一天,丽君作为知青负责人又在公社开了一整天的知青会议。散会后,她到供销社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还给姥姥和表弟表妹们买了一些水果糖,买了东西就骑车往回赶。从出了供销社的门口开始,丽君就哼唱着样板戏里的唱段,飞快地骑着车,即便汗流浃背也不觉得热。因为,丽君很高兴。
  是啊!今天是丽君负责知青工作以来最高兴的一天。想到刚才在会上的事情,丽君怎能不高兴?主管知青工作的王主任,当着全公社28个大队知青负责人的面表扬了她们!不仅对她们在知青工作中做出的成绩给予了肯定,而且要求她们写出书面材料,介绍她们是如何转变一些知青的落后思想和恶作剧行为的。这件事情要做为一个好的典型向各大队知青点推广。
  想到这,丽君就想笑,真的。但她还是极力控制着,笑容不可避免,只好努力不要笑出声来。她在心里感叹,“真不容易啊。”
  村里的知青一共有二十个,丽君是后来的。之前来的青年里有个别知青和别村的知青勾搭在一起,不仅不好好参加劳动,还在当地偷鸡摸狗,在村民中间留下了恶劣的影响。
  难怪丽君报到那天书记就说:有些青年自从来了以后,给他们找了不少麻烦。
  本来丽君以为书记是说有的青年好逸恶劳,可时间久了,她也知道了一些事情,那还真是让人恼火。尤其是女青年春芬和玉英,她们不但与外村的男青年鬼混,而且还小偷小摸,在这民风保守物质匮乏的地方,可谓是臭名远扬。。
  每次到公社开知青汇报会,对丽君来说都是一件很头疼的事,会上除了被点名就是挨批。更让人难堪的是邻村的知青干部到了一起,主要的话题就是议论丽君所在村里知青的劣迹。
  事情的起因要从去年的秋末冬初说起。不知这算不算恐怖故事。
  丽君胆子不算大,怕走夜路。她便由己度人,觉得一般走夜路的人,都有和她一样的紧张心里。尤其在村里,夜深的时候,只闻声不见人,没有光亮,只有常常被云彩遮住月光、星光。
  那年秋末的一天,原本平静的村庄被一种恐怖氛围笼罩了。
  快傍晚的时候,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先后从地里收工,说笑着向村里走去。村口老柳树下围着几个人,这几个人的中心是村里的电工晓明,也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只见这些人神情恐惧,还在议论纷纷。
  收工的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有好奇的就围拢过去。这时就听晓明说:“这是真事,那天可把我吓的够戗。”
  后来的收工人不知什么情况,赶忙凑上去问:“怎么回事?你快讲。”
  “前几天,我骑车去县城给队里办事,回来太晚了。好在月亮好,我就趁着光亮足,一路上紧赶慢赶地往家赶。快到村口时,哎呀!我突然发现了怪事!有两个又高又瘦的,黑咕隆咚的影子,站在路中央。离得远吧,我倒不怎么害怕,还想呢,这个人怎么这么高?可能也是走夜路的。我又往前骑了几步,走近了,可把我吓坏了,你猜咋的?那俩影子连蹦带跳的在路上转了几圈,就跳进了村边的芦苇塘子那边去了!对了,就是二队那块玉米地里……”
  “啥?!”一个社员惊呼。
  “你说的也太邪乎了,难道闹鬼了不成!”也有不相信的。
  “真事,我亲眼看见的还能有错?!”晓明申辩着。
  应该说这是一个单纯的年代,再加上村里人不多,新闻也少,所以这样的故事,很容易被人接受。
  看着晓明认真的态度,不禁使善于思考故事的人们展开了联想。没错,二队那块玉米地里的确有许多坟头,没准晓明看见的就是坟头里面钻出来的鬼魂呢。怪不得往那边去呢!这就对了呀!
  这样一想,听故事的大多数人便相信了这是真事,他们越想心里就越发毛,两眼不时的往公路边上的那个芦苇塘张望,好像真有鬼魂从那边走来一样。太可怕了。
  那个不相信的社员问:“这么黑的天,你怎么知道是什么呢?也有可能看走眼了呀!”
  “不可能,那天是个月亮地,我看的清清楚楚,那个怪物高大得特殊,对了,那个影子的脑袋还挺奇怪,有那么大。”晓明不仅言之凿凿,而且比划得很形象。
  “当时你没害怕吗?”尽管吓得够呛,人们的好奇心还是有的。
  “不害怕那是假的,当时都快把我吓瘫了,两条腿都不知道咋骑车子了,脑子里就跟空白纸一样,头发根都竖了起来,脑门子麻嗖嗖的,后脊梁骨直冒冷汗。”
  这么恐怖的故事,好奇的人们越害怕越想听,都催促晓明快说。
  “我一看,我也别跑了。还是找个地方藏起来吧。”晓明指着远处说:“你们都知道那里只有几棵小树吧,躲又没地方躲,我只能蹲在一棵小树后边,两眼直直地盯着那个怪物蹦到玉米地那边的芦苇塘去了。”
  “你的胆还是真够大的,没被吓个半死,还真回来了。”
  “我也不知怎么回来的,反正两条腿直转筋,浑身像筛糠一样。可不能再说了,现在一想起来浑身起鸡皮疙瘩,脊梁骨还直冒凉气呢。”他下意识地四下看看,结束了这段经历的诉说。
  每个人都被晓明所描述的经历吓得目瞪口呆。从古至今还没听说这个地方闹过鬼,怎么突然间闹起这样的怪事来了呢。现在可好,亲眼目睹这个幽灵的就是本村人,人们不得不相信它的真实性,这也就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惧感。
  “多吓人那,以后还怎么出门?”一些女人吓得快面无血色了。
  “我本来就胆小,听了这件事,晚上别想睡觉了,肯定光想这事,这可怎么办?”
  “晚上别串门了,用木杆把门顶好。”
  “要是谁家有事,就大声喊叫,把它吓跑。”
  商量好对策,人们便结队议论着,带着紧张又恐惧的心情散去。他们散去的时候,还不时地回头,紧张地观望身后是不是有鬼魂跟踪。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