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一位中学生的日记(一三六)(连载)
作品名称:一位中学生的日记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5-01-03 20:11:55 字数:3400
一三六
九月八日,晴。今天,数学老师又发了一大堆习题集,有些三角函数题我根本看不懂,别说解题了。没有办法,我只好从高一的课本开始复习基本概念,先做每一节后的习题。基本概念和习题都不能熟练掌握,这些加深加难的题我怎能啃下去?不过我不怕难。古人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做了一天的数学题,晚上,该换换口味了。我匆匆读完了蒋光慈的《异邦与故国》,从作者的这篇日记中,我了解到他的生活经历。他勤奋地阅读,艰苦地创作,以此来排遣内心的苦闷。生命是脆弱的,人性是脆弱的,人生是多变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比较远大的理想,人生可以说毫无意义。排除一切干扰,努力于追求理想,人生才能冲破乌云,见到阳光。
文学家也有七情六欲,甚至比常人更敏感。但是一个伟大的人,能把握住自己,而常人则是自己情感的奴隶。
眼睛一直红肿,读书也不舒服,但书中的思想如清泉一样,流入我干渴的心田。
九月十日,中午,我拿着一本历史书,还有一本《三毛作品选》,悄悄离开了沉闷的教室。外面阳光灿烂,我一时竟难以适应。来到操场上,我找了一个没有人的角落,读了一会历史,就翻开《三毛作品选》,入迷地阅读起来。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句句都充满了“人情味”,政治的宣传,论理的说教……这些让人讨厌的语句在其中找不到,只有对人——没有国别、种族、男女的区别——的深深地爱,对大自然——所有人类可能生存的地方——的深深地爱。
“你要将真诚和慈爱挂在颈项上,刻在心版上,就能够得到智慧。”她就是怀着这种心态浪迹天涯海角,去寻找智慧的。我惊叹她能把自己的心声,逼真地倾诉在纸上;我更惊叹一个女子孑然一身、漫游世界的勇气。有人说三毛的作品有点太“自我”了,跳不出个人的圈子,这种看法真是太狭隘了。世界早就需要几个伟大的“自我”,去影响那些渺小的自我,卑鄙的自我。仅局限于“自我”的作品,并不能说是写作上的缺欠。自我并不等于自私,社会就是由无数个自我组成的,一个胸怀世界和全社会的自我,正如一面明亮的镜子,折射出社会的一切。
“在看什么书,这么认真?”突然有人问道,我抬头看到老同学刘彬来到我的身旁。我不好意思地合上《三毛作品选》,笑笑指了指书名。
“你还有心思读这样的书?说实话,我也非常想读,但是不敢读啊。高考失败后,家人、邻居、甚至所有认识我的人都看不起我,我不能再自暴自弃了。”刘彬坐在我身旁,苦笑着说。
“我现在读课外书也有一种犯罪的感觉,但是没有办法。我复习一会功课,脑子就不灵活了,只有靠阅读课外书来激活。”我叹了一声。
“就以你现在的状态,再复习一年也是白搭,根本没有希望考上。”刘彬说,“你不是城镇户口吗,可以当兵去啊,在部队里混了三年,回来后就可以分配工作,比考上学还好呢。现在我们复习班里,几乎没有城镇户口的学生。你还记得吧,我们刚上高一时,有一位城镇户口的同学,还没有上完一学期,就当兵去了。”
“当然记得,听说他马上要退伍了,家里都为他找到分配单位了。我也想去当兵,只是家里人不让。”我笑笑。
“你又不是小孩了,自己的事还不能作主?家里人还让你好好复习考大学呢,你现在还不是照样瞎混。”刘彬的话一下提醒了我。对,家人不让我参军,我可以偷偷地报名,通知书下来后,他们也没有办法了。就这么办。
九月十一日,回到家里,母亲不让我干活,只是让我好好复习功课。傍晚时我去村子北面的田地刨了点红薯。其他时间没有出院子,但也没有读多少书。晚上,读了《神曲》中的两篇,此书真难读。听收音机,主要是音乐,协奏曲,歌曲,轻音乐等,但广播剧、小说、诗朗诵、相声等,我都不大喜欢听。它们不是政治宣传,就是投庸人之所好的琐碎生活,没有一点深刻的思想和明智的哲理,我感到还不如读福尔摩斯有意思。现在的社会,几乎没有给探索生活的深刻哲理的人留下立足之地。只有那些追求物质财富,或者美化、吹捧上层社会的人,社会才会赐恩与他。我感到如果像现在这样一意孤行,只追求真理,而不去顺应现实,是不会有幸福可言的。但我决不改变初衷,就以苦为乐吧。
九月十二日,继续休息,读《诗词基本知识》,大致了解了我国由诗到词的发展过程,懂得了诗词的一些常识。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文学当然也不例外。由诗到词,也是发展的必然,后又由词发展到曲,我以为诗、词、曲尽管形式很美,但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着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表达。这种韵律严谨的文学形式,也许会让位于自由体诗。自由诗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只要把感情表述出就达到目的了。当然,自由诗也要讲究节奏美,韵律美,简洁有力,形式多样,最大限度地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
接着前几天听了收音机里的高中英语第三册的讲座,我的英语成绩很差,对英语学习也不感兴趣,但为了高考,我不会放松英语学习。
书是真正的大学,社会是真正的大学,前人是这样做的,我也认为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尽管庸俗的社会不会承认你。我会向知识的宝库进军,永远不会停止。
晚上,听了香港台的“农家乐”的节目,听到河南的一位学生点播的歌曲《春风吻上了我的脸》。还有一个年龄大的女学生去信向他们诉说自己的经历,她想晚点结婚,以便更好地学习,但却遭到社会上的讽刺,别人的嘲笑。我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呆呆地坐着想了很久,很久。无边的痛苦袭上心头,接着又是深深的寂寞,无限的惆怅……
九月十三日,晴。早晨,我匆匆赶到学校,住校的同学还没有吃早饭。星期天同学们多数都没有回家,他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功课。我悄悄来到教室,坐在位子上翻开历史书看了起来。
“给你的信。”朱兵突然来到我的身旁,把一封信放在我的课桌上。我惊奇地看了一下封信,是从省技校寄过来的,打开信封,看到最后的签名,是闫良写的。他在信中表达了对新学校的特别失望:“大家都在混日子,根本没有学习的氛围,甚至几天都看不到老师……学校环境又脏又乱,唉,我真想再回到高中复习,考上一个好点的学校……”
“他在信中说了什么?”朱兵笑着说。
“失望,后悔。原来考上学也有考上学的苦恼。”我苦笑着摇摇头,随手把信递给朱兵。他扫视了一下,又还给我。
“唉,希望,希望,想到它脑海里只有失望。我刚读过裴多菲的诗《希望之歌》,他是这样写的: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我看着朱兵摇头晃脑的样子,不由地笑了:“一切都不似想象中的那样好,珍惜现在的拥有最重要。如果我考上了学,一定会非常高兴,起码将来吃饭的门路不用愁了。”想到这两天在家里的愁苦,以及对未来渺茫生活的担忧,我深有感慨地说。
“那你为什么不能专心地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呢。我看你还是偷看课外书,根本没有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上。”朱兵说。
“我也想好好学习,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三年高中的时间我是混着过来的,好多基础的知识都没有学习,现在复习往往是力不从心。再说,我读课外书好像上瘾了,一天不看几页文学书脑袋就麻木。”
“我看你是没有救了。”朱兵说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是的,我是没有救了,没有人帮助我,我的前途一片黑暗……也许,在我的面前,只有当兵这一条路了。理想,如天空中的星星,遥远不可及,让我向往,让我沉醉。现实却是严酷的,脚下的路还要靠自己一步步地走。
我展开信纸,奋笔疾书地写着自己的想法和苦闷。上课之前,我写了满满地两张信纸,准备中午给闫良同学寄过去。
上午,老师在讲台上讲解三角函数题,我的思绪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放学后,我吃了点饭,跑到邮局把信寄了出去。街上没有多少人,书店里的人更少,我如一个饥渴的人看着丰盛的宴席一样,注视着那一排排崭新的书籍。新书的价格仍是那么贵,我看了几本,又恋恋不舍地放在书架上。走出书店,我又习惯地来到卖旧书的摊位上,买了《求索》、《世界之窗》、《辽宁青年》等几本旧杂志。在一本破旧的、封面都没有的杂志上,我读到一篇小说《路灯下》,我的情感同小说发生了强烈的共鸣。小说写的是一个高考落选的男青年,在彷徨失意的折磨下,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工作——卖冰棒。他感到羞耻,因此更加迷惘。这时,他遇见了一个热心的同行,一个瘦弱的女青年。她曾经考上大学,由于家境贫困而没有去报到。她白天卖冰棒,晚上就在路灯下学习,追求自己的理想——文学事业。他在她的感染下,也一同上了“路灯大学”……是啊,每一个落选的青年都有自己的痛苦,但却不可以消沉,要像“她”一样追求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