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三秦演义》第九十二回 总统中山帝制袁 陕西反袁逐陆潮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8-28 18:34:55 字数:7483
第九十二回总统中山帝制袁陕西反袁逐陆潮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上海各界代表一万多人,集结火车站。
站台上,孙中山迈着有力的步子,向欢送的人群频频招手,点头致意。站台上下到处高呼“共和万岁!”
孙中山登上披红挂绿的“沪宁”专车,列车徐徐开动,“轰隆隆”的礼炮声响彻云霄。
下午5时,专车到达南京下关车站。
南京各炮台、军舰,一律鸣炮二十一响,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比以前任何节日都要热闹。
孙中山身穿咖啡色呢制服,精神抖擞地走下火车。
两旁群众顿时热烈欢呼。
孙中山坐上披着蓝色绣花彩绸的马车,驶往总统府。
这天晚上10点钟,各界代表聚集在总统府,参加孙中山的就职典礼。
在隆重而壮严的气氛中,孙中山宣读了誓辞,宣告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成立,还进一步表示,他的奋斗目标是:“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人民生活的幸福。”
盛大的就职典礼结束后,孙中山亲自送代表们到大堂阶沿。
代表请中山先生留步,孙中山说:“我是人民的公仆,诸位是人民的代表,也是主人。我应该送你们。”
孙中山任大总统后,仍以普通身份待人。
有一次,孙中山去国民党党部演讲,门口的卫兵拦住他,说:“不许进去,今天孙大总统来,别人不让进去。”
孙中山微笑道:“孙大总统不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吗?他不过是百姓的公仆。”
然后,他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卫兵,那卫兵惊慌起来,孙中山温和地拍拍他的肩头,走了进去。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虽然一开始就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政府,不仅给独立各省树立了共同的旗帜,也宣判了封建帝王的垮台。
3日,各省代表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磋商后由孙中山发布各部总长名单:陆军总长黄兴、海军总长黄钟璜、司法总长伍廷芳、外交总长王宠惠、财政总长陈锦涛、内务总长程德全、教育总长蔡元培、实业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汤寿潜,均为国务员。不久,司法局成立,宋教仁为局长。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仰之自由等私权;各民族一律平等;解放“昼户”和“惰民”;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和蓄奴;禁止刑讯;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缠足、蓄辫、赌博、种植和吸食鸦片等等。
还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人民兴办实业、从事农桑、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责成各省成立实业公司、禁止小学读经和使用前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实行小学男女同校等。
在英国公使朱尔典建议下,南北代表伍廷芳、唐绍仪于12月9日开始和谈。
孙中山于1912年1月22日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让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得到孙的保证后,即在北京“逼宫”,结果清廷于2月12日宣布退位,按优待条件仍居故宫。
2月13日,孙中山遵守诺言辞职。
2月15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组成袁氏内阁之后不久,选举国会的闹剧收场。
1914年9月的一天,袁世凯由一大群全副武装的侍从护卫,清早赶到孔庙,头戴平天冠,腰围紫缎裙,朝着孔子像,三跪九叩了一番。
同年冬至,他到了天坛,换上祭孔时穿戴的那套离奇古怪的衣冠,顶礼膜拜,举行了隆重的祀天典礼。
这古色古香的举动,禁卫森严的架势,仿佛“山雨欲来风满楼”。人们都纷纷议论:
“瞧这样子,快要有皇帝了吧?”
“什么要有皇帝,这个大总统,还不就是皇帝!”
拍马屁的人是永远也死不光的,没有多久,谣言鬼话就应运而生:
给袁家看守祖坟的狗腿子到北京报告说,袁氏祖坟生了一棵紫藤,长一丈多,蜿蜒盘绕,跟龙一个模样。
龙是君王的象征,还不表明袁家要出皇帝吗?
一个会看天文的人献媚说,项城上空有一颗帝星,朗朗照耀,那是上天垂象,要袁大总统当皇帝!
还有人说,一天项城地面雷雨交加,天空中出现了一条火红色的赤龙,张牙舞瓜,咆哮飞去……
种种胡说八道,哄传一时。袁世凯听到后,更加忘乎所以了。
这个大总统所谓的“进个政治新生涯”,原来是奏了这一阵乌七八糟的复辟前奏曲!
哀世凯从权力到官制,都逐渐为走向帝制铺平了道路。
溜须拍马之徒的谄言,更使他的身子轻飘飘。
可是,他还担着一件心事:外国主子是不是点头?这将决定他的最后命运。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起来。德、奥同盟国集团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在欧洲厮杀得不可开交,暂时顾不到东方。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趁机取代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将山东半岛扩展为自已的势力范围。
袁世凯明白,要复辟帝制,必须首先取得东方强邻日本的支持。他与日本驻华公使频频密谈,探取对方的口气。
日本政府当然懂得袁世凯的用意,他们先是暗示袁世凯说:“中国应该有皇帝。”
接着,日本公使拜会了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意味深长地说:“日本希望贵大总统再高升一步”,自然是当皇帝。
袁世凯心领神,微微一笑,把条约塞入了口袋里。
日本公使一走,他急忙打开条约,细看起来。
原来,日本政府所提的“二十一条”,大略有五项内容,除了巩固它在中国的特权和地位外,还要扩大和提高它的特权和地位,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他们的打算是:你袁世凯要我们支持你当皇帝的话,就请接受这投降卖国的“二十一条”吧!
关于“二十一条"的消息一传开,中国人民极端愤怒,坚决反对袁世凯投降卖国的罪恶行为。
但是,宁愿亡国也要当皇帝的袁世凯,不仅不理睬人民的抗议,反而下令惩办爱国志士。
暗地里,他答复日本政府,除了第五项日后协商外,其余各项统统接受。
12月19日,袁世凯下令设立登极大典筹备处。
筹备处秉承袁世凯的旨意,以赤色作为新王朝的代表色。
人们纷纷传说,那是袁世听信项城上空出现过赤龙的缘故。
袁世凯把太和殿改名承运殿,意思是承天运即皇位的。新皇帝将在这里举行登极典礼。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从西汉武帝开始,都有年号。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正式宣布废除皇帝年号,改用公历纪年。
袁世凯给自己起了个“洪宪”年号。
登极的日子愈来愈近,袁世凯下令:明年(1916年)起,不称民国五年,改称洪宪元年,总统府也不叫总统府,改为新华宫……
1915年夏,孙中山决定组成中华革命军,用武力讨伐袁世凯。
1915年12月25日,正当袁世凯兴高采烈地盼望登极日子快快到来的时候,忽然一个晴天霹雳打在他头顶上-云南省庄严宣告独立,并以武力讨伐袁世凯。
云南起义,是云南中下层军官经过长期酝酿,而由蔡锷领导发动的。
蔡锷在辛亥革命时,曾宣布云南独立,被推为云南都督。
后来袁世凯镇压国民党“二次革命”,调动强兵压镜,硬是胁迫蔡锷离开云南到北京,暗中把他监视了起来。
袁世凯恢复帝制活动开始时,蔡锷几次想悄悄逃走,到云南去扯旗反袁。
可是,袁世凯早巳把蔡锷的老母和妻子接到北京,名义上是照顾他亲人团聚,实际上是限制他行动自由。
蔡锷不愿只顾自己出走而丢下母亲妻子不管,带着她们一同出走又怕引起袁世凯的疑心,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一天,他忽然计上心来:你袁世凯会用“调虎离山”计把我弄出云南,我蔡锷难道就不能使“金蝉脱壳”计离开北京么?
从此,他一方面假装赞成改共和为帝制,并在请愿书上签名;另一方面故意作出意志消沉的样子,到妓院与妓女混在一起。
他老母气得多次找袁世凯哭诉,可是袁世凯反倒暗中高兴:只要蔡锷不反对自己当皇帝,管他到妓院到哪里呢!
蔡锷的母亲终于因为劝说儿子无效,气鼓鼓地带着媳妇回湖南老家去了。
袁世凯以为这是他们母子俩怄气,也没对这件事特别留意。
蔡锷用这种巧妙的方法,送走了老母和妻子,接着又借看病为名,甩掉了袁世凯手下监视他的特务,逃到天津,然后乘商船到了日本。
袁世凯知道中了计,马上密令在日本的特务,只要发现蔡锷有异常举动,立即把他杀掉。
蔡锷临危不惧,又想出了一个移花接木的妙计,他与一个面貌身材同自己有点相象的部下互换了衣服,让那个部下冒顶自己的名字,在日本各地风景名胜游览,并且将他预先写好的一叠明信片,按时一张一张地寄给袁世凯,报告游览的情况和本人的行跡。
而自己则冒充那个部下,悄悄从海路取道香港回国。
直到蔡锷到了云南,袁世凯还被蒙在鼓里。
云南地方军队中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大都参加过辛亥革命,民主思想比较浓厚。
当时,孙中出也看中云南是一个理想的讨伐袁世凯的基地,于是派李烈钧等人进入云南,在军队中进行鼓动。
蔡锷回到云南后,联合各派力量,很快形成了反对袁世凯的统一战线。
1915年12月23日,蔡锷向袁世凯发出通牒,要求他取消帝制。
两天后,又通电各省,正式宣布独立,并建立讨衰武装护国军。
袁世凯得到云南起义的急报,又恼怒,又丧气,先是破口大骂蔡锷等人是“暴乱之众、狂妄之徒”,接着调兵谴将,于12月26日,分三路南下,征讨护国军。
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袁世凯的意料。
北洋军士气低落,行动缓慢,而护国军却斗志昂扬,进展迅速。
护国军入四川,占贵州,大有锐不可当之势。
四川、湖南两省的袁世凯的亲信,连连向北京发出电报告急。
这些告急电报的前面,大多加有“万急万急万万急”七个字。电报发到北京时,一班拍马屁的家伙,居然把这七个字改为“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再送上去。
袁世凯看到告急电报,对于电报正文前面大叫“万岁”感到很奇怪,问他们:“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班马屁精回答:“臣等期望陛下早日登极,所以改‘万急’为‘万岁’!”
“万急”改为“万岁”,只是自欺欺人的玩意儿,袁世凯尽管表面上嘻嘻一笑,内心却十分恐慌。
正在这时,他的天灵盖上又挨了一记闷棍:日本政府对袁世凯的态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日本政府联合英、俄、法、意各国,向袁世凯提出警告。
袁世凯有气无力地提出了取消帝制的问题,然后用目光示意徐世昌、段祺瑞等人出来讲几句话,帮他收拾残局。
徐世昌、段棋瑞本来不想开口,但被袁世凯的目光逼得急了,只得简单地讲了几句,说是眼下时局不妙,除了取消帝制,也确实没别的办法。
第二天,袁世凯正式发表申令,宣布撤销帝制。
从袁世凯称帝那一天(1915早12月12日)起,到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3月22日)止,总共只有一百零二天,如果从洪宪改元(1916年元旦)算起,到3月23日明确下令废止洪宪年号止,则只有八十三天。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也积极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不让他回头再当总统。
到了1916年5月下旬,形势又接连发生了两个重大变故。
先是袁世凯最忠实的心腹四川将军,通电宣布与袁世凯断绝关系。
电报送进新华宫时,袁克定先看到,知道这个消息对于老头子的打击实在太大,所以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给他看。正在踌躇的当儿,袁世凯进来,夺过电报,还没看完,就昏倒在椅子上。
接着,他的另一个忠实奴才湖南将军宣布独立。
这个五十七岁的窃国大盗,再也支撑不住,从此一病不起。
6月初,袁世凯得了尿毒症,病情很快恶化。
袁克定主张用西药救治,袁世凯大小老婆等人坚持让袁世凯服中药,一家三十多口人为此闹闹哄哄,争吵不休。
捱到6日上午10时,这个干了无数反革命勾当,做过八十三天皇帝梦的窃国大盗,就在恐惧、怨恨和沮丧中,结束了罪恶的可耻的一生。
陕西反袁逐陆风潮
袁世凯帝制复辟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孙中山号召讨袁护国,蔡愕在云南首先发动护国战争,全国各地响应。袁世凯的爪牙陆建章在陕的残暴统治,激起了陕西广大人民的强烈义愤,掀起了大规模的反袁逐陆风潮。
广大农民群众在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繁重的捐税剥削之下,纷纷起来进行抗捐抗税斗争。1915年8月25日,蓝田县农民掀起了“反税契”、“捉黑豆虫”(指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次斗争首先由汤兴寺两岭18村发起,迅速传遍全县,四乡农民扛着各式农具,一齐涌向县城,包围了县城。知县李世英在群众压力下,不得不上城向群众叩头求饶,宣布停收税契,缓征粮款。在回家的途中,反抗群众,烧毁了土豪劣绅的房屋,捣毁了他们的家具什物,打击了土豪劣绅的气焰。同年12月,神木县人民捣毁了官盐局。1916年1月,榨水县农民又掀起了抗捐抗税的大规模交农运动。1万多农民扛着杈把、扫帚等农具,包围了县城,四乡农民络绎不绝地向县城集结,知县彭葆田上城恐吓群众,被愤怒群众执砖块打伤头部。群众遂要引火烧北城门,彭葆田才被迫贴出了“免征新粮”的告示。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全国反袁斗争的推动下,在西安、渭北等地,也积极开展反袁逐陆斗争。张深如、李岐山、张子宜、王绍文等人,以大莲花池(莲湖公园)体育场为聚会点,以兴平会馆为联络机关,精业公司为传达消息的处所,在西安进行讨袁逐陆的秘密活动。他们分头联系和鼓动警卫队、镖局、驻军和红帮兄弟,约定1916年2月2日先在兴平、咸阳、礼泉暴动,引诱陆军撤离西安,然后西安响应。但因事机不密而失败,张深如等18人被杀害。护国战争爆发后,耿直由山西回到大荔,与郭坚一起,联络刀客数百人,公开打出讨袁逐陆的旗号,以土基镇为根据地,活动在渭北黄龙、暗门两山之间。邓宝珊、董振五等也在三原秘密制造炸弹,准备暴动,结果被陆建章的密探侦知,暴动遭到破坏。后董振五又在临潼栎阳,夺取守门士兵的枪枝,与驻军激烈巷战,但终因寡不敌众,主动撤退。李岐山、焦子静,响应西南护国战争,于1915年3月16日率领革命党人围攻富平县城。高呼“推翻君主,恢复共和”口号,冲入县衙,遭到抵抗,后撤至三原。
1916年2月21日,高峻、曹世英联络郭坚、耿直,在白水举起了“西北护国军”的旗帜。高峻任总司令,郭坚任副司令,向全国发出讨袁通电。声讨袁、陆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坚决要求恢复共和,还我河山,悬挂三角旗,上写‘维护共和,再造神州”。白水起义后,高、郭、耿等人,一面四处宣传,呼吁救国除贼,联络力量;一面由合阳、韩城一带向陕北进军、吸引陆军深入北山,以便关中革命党人乘机起义。在几个月内,接连攻克同官(今铜川市)、宜君、洛川、鄜县、绥德、清涧、米脂、安边、定边等十余个县。同年夏天,又南下出同官、耀县,到达富平县美原镇一带。陕西人民的反袁逐陆风潮,沉重地打击了陆建章在陕西的统治,也声援了西南各省的护国战争。
1917年6月7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29日宣布遵行《临时约法》,召集国会。
冯国璋为副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
5月10日,国会讨论参战问题,段组织“公民请愿团”包围国会,殴辱议员,胁迫通过参战案。
19日,段呈请黎解散国会;国会则呈请黎免段职。
28日,黎下令免段总理职。
段愤去天津策划倒黎,黎求助于张勋调停。
这就是“府院之争”。
德国为阻止段府宣战,支持张勋复辟。
6月7日,张勋率辫子军5000人北上天津,迫使黎于13日下令解散国会,14日张勋进京,7月1日拥立溥仪复辟大清帝国。
复辟消息传出,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乘机组织“讨逆军”,7月2日在马厂誓师,12日攻入北京,辫子军溃退,张勋和康有为逃往外国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
14日,段重任国务总理,冯国璋任大总统。
8月25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非常国会”;9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大元帅,成立护法军政府,次日陆荣廷、唐继尧被选为元帅。
11月16日,段祺瑞被迫辞职,25日冯国璋布告“和平”解决南北对峙。
1918年3月23日,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5月,孙中山因受排斥愤而辞职。
1918年9月,段以辞职迫冯国璋下台,徐世昌为总统。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手执“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废除二十一条”等旗帜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队伍在曹汝霖外交次长宅府痛打章宗祥驻日公使,放火焚烧曹宅,警察、宪兵逮捕32人。
5日,北京专科以上学生实行总罢课;
6日,成立学生联合会;
7日,释放被捕学生;
8日,徐世昌下令警察厅将释放学生交法庭审办;
11日,各大专学校教职联合会成立;
13日,教职、学生两联合会向政府提出警告;
19日,以挽留蔡元培而罢课;
6月1日,徐下令查禁学生联合会;
3日,学生上街讲演,军警逮捕学生170多人,次日又捕700多人;
5日,学生出动数千人,全国各地学生罢课、示威;
5日至10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市民罢市,后迅速扩大到全国22个省市的150多个城市。
10日,北京政府被迫免去三个卖国贼职务。
19日,北京学联致电北洋政府,表示拒不承认和约签字;
28日,在巴黎的中国学生和工人包围了代表团住所,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失败,直、奉两系控制北京。
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和徐世昌共商内阁人选。
8月,靳云鹏任国务总理。
1921年12月18日,张作霖进京借财政危机迫靳辞职,改组内阁;24日,梁士诒任内阁总理。
1922年1月5日,吴佩孚通电全国揭露梁亲日行为,要求罢免梁内阁,张作霖为梁辩护;后梁士诒下台,颜庆惠组阁。
29日,直奉战争爆发,击败奉系,直系控制北京;
5月5日,徐世昌下令通缉梁士诒;
10日,免去张作霖东三省各职;
12日,张通电东北独立。28日,曹、吴电请黎元洪复职;
6月2日,徐世昌辞职。
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入京供职。9月19日,吴佩孚支持王宠惠任总理,至11月18日被赶下台。10月10日,北京召开国庆日国民裁兵运动大会,蔡元培演说。
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2月,孙中山返广州成立大元帅府,准备改组国民党。
1923年10月10日,曹锟贿选就职总统。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以总理身份任大会主席,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五人为主席团成员,选举胡汉民等24人为中央执委,候补执委17人。
其中有邵元冲、林伯渠、毛泽东、张国涛、瞿秋白等,从组织上实现了国共合作。
9月17日,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冯玉祥倒戈进京,政变中软禁曹锟,改称国民军;
10月31日,颜庆惠内阁辞职,董郛代理国务总理。
1924年11月2日,曹锟退位,董郛摄行,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故宫。
冯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
15日,冯玉祥、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执政,22日入京就职。
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孙中山因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留下著名的《总理遗嘱》和《致俄遗书》。
5月30日,租界当局拘捕爱国学生100多人,打死学生4名,打伤学生数名,制造了震动全国的五卅惨案;
6月1日、4日,段执政府外交部向驻北京公使团提出两次照会,要求停止枪击。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
许崇智任军事部长,胡汉民任外交部长,廖仲凯任财政部长。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5000余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通牒的国民大会,会后到国务院请愿,遭到守卫枪击,打死群众47人,打伤200余人。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利用“中山舰事件”宣布戒严,将汪精卫逼出国,蒋任军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