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三秦演义》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8-06 20:25:26 字数:13543
第七十六回成吉思汗立元朝郝中三元西安城
元(公元1271年一公元1368年)
太祖成吉思汗姓奇渥温氏,名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出身于蒙古贵族家庭。公元1162年(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首领也速该的妻子诃额伦生了一个男孩“初出母胎”,“头角峥嵘”,“双目炯炯有光”,且“右手握的甚紧,由旁人启视,乃是一握赤血,其色如肝其坚如石”,以为是“吉祥预兆”;恰巧在生孩子那天,也速该生擒了两个塔塔儿,其中一个名叫铁木真,也速该为了纪念他这次奇袭的胜利,便把刚生下来的儿子取名铁木真。
铁木真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是在动乱中渡过的。铁木真9岁那年,父亲想给他找一个妻子,带他到亲戚那里去。途中,也速该遇见了弘吉剌部的薛德禅,薛德禅听说也速该要为儿子找媳妇,就要把自己的女儿孛儿贴许配给他。双方同意后,也速该把铁木真留在薛德禅家,独自回家。走在半路上,正遇着一群塔塔儿人在举行宴会,他走得又饥又渴,便下马按照当地风俗,参加了他们的宴会。这时塔塔儿有一个和也速该有仇的人认出了他,就在食物里放了毒药。也速该离开宴会,在回家的路上,便觉肚子疼得支持不住。他强忍疼痛,走了3天,到家不久就死了,也速该之死,加速了蒙古乞颜部的分裂,诸部离叛,家道中落。原来归附的泰赤乌部也脱离而去,还带走了不少奴隶和牲畜。泰赤乌部的奴隶主,离开孛儿只斤氏后,又担心铁木真,铁木真被抓住后,泰赤乌人让他带着枷锁到处示众。铁木真趁泰赤乌人举行宴会的机会,逃回家中,并把全家迁到不儿罕山(今肯特山)去居住。从此,13岁的铁木真和3个弟弟随母亲靠掘土捕鼠,拿野鼠当饭吃,过着颠沛无依的渔猎生活。
铁木真长大后,决心要恢复他父亲也速该的事业;不料,又遇到蔑儿乞人的袭击。在仓促逃走时,铁木真连他的妻子孛儿贴也来不及带走,被蔑儿乞掳去。一连串的挫折和磨难,使铁木真逐渐变得聪明了。他运谋划策,利用各部之间的矛盾,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他忍痛把妻子的嫁妆黑貂裘献给克烈部的首领脱斡里勒汗,以取得他的支持;尔后,又设法争取了札答刺部首领札木合的支持。铁木真在他们的共同支持下,攻击蔑儿乞人,夺回了妻子,大批蔑儿乞人也成了俘虏。这次胜利。使铁木真的名字大震,许多旧时的属民和奴隶,也纷纷归附而来,铁木真的实力壮大了。1189年,27岁的铁木真,被一部分蒙古乞颜部的奴隶们拥戴为汗。
铁木真与札木合虽是要好的朋友,但是由于札木合妒忌心很强,对铁木真的强大反而不快。这时,又恰巧札木合的弟弟给察儿因掠夺铁木真部下的马群被杀害。札木合更加气愤,便纠合所属13部计3万之众,进攻铁木真。铁木真也将他的3万士兵分13翼,迎战札木合,双方战于答兰巴勒主惕地方(今克鲁伦河畔)。这就是蒙古历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战”。战斗结果,铁木真失败,被迫退到鄂嫩河去。由于札木合生性狠毒,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处死战俘,引起了部下许多人的不满。他们毅然脱离札木合,投奔到铁木真那边去。铁木真虽然失败了,然而就实力看反而更壮大了。不久,塔塔儿部首领蔑古真反抗金朝,金章宗命丞相完颜襄约克烈部的脱斡里勒汗和铁木真联合进攻塔塔儿,蔑古真大败并被杀死,塔塔儿的部民和牲畜全部被脱斡里勒汗和铁木真虏获。完颜襄打了胜仗,十分高兴,因而封脱斡里勒汗为“王”。从此,脱斡里勒汗就称为“王汗”;封铁木真为“札兀惕忽里”(前锋司令官)。铁木真正式接受了金朝的封职。这样,铁木真在蒙古乞颜各部中的威信更高,权力更大。
铁木真在漠北高原崛起后,与其他蒙古各部的矛盾越来越大。公元1201年(金章宗泰和元年),合答斤、撤勒史兀、豁罗刺思、朵儿边、塔塔儿、翁吉刺、蔑乞儿、翰亦刺、泰赤乌等11部的首领在阿鲁浑地方(今内蒙古乌尔虎河)集会,共推札木合为古儿汗(天下之主的意思)。札木合称汗后,迅速出兵攻打铁木真。铁木真联合王汗对抗札木合,结果札木合的军队大败;王汗乘胜追击札木合,铁木真追击泰赤乌部,取得了胜利;第二年,铁木真又发动了对塔塔儿残部的战争,结果,塔塔儿全部被歼,部民都成了铁木真的俘虏。西部蒙古各部中最靠近铁木真的就是强大的克烈部。克烈部的首领王汗被野蛮人所杀。铁木真又经过几次的战斗,陆续消灭了蒙古高原诸部落,终于在1205年(金泰和五年)统一了蒙古。
公元1206年(宋宁宗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蒙古的奴隶主贵族们在鄂嫩河畔举行了忽里勒台(大聚会之意),在蒙古各部的拥戴下,44岁的铁木真告天即汗位,并上尊号为“成吉思汗”。“成吉思”在蒙古语中是“海洋”或“强大”的意思。“汗”是国王、皇帝的意思。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封万户长4人,千户长95人;封地不按血缘关系,而按等级高低划分。他把封地上的蒙古牧民编为十户、百户、千户和万户,设有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和万户长。成吉思汗委任亲信和归附的各部首领为万户长、千户长和百户长。万户长和千户长是世袭的,他们都是新的奴隶主阶级。这种行政制度,实际上也是军事制度。成吉思汗将军队也分成十户、百户、千户和万户,并设有相应的长官;还分左、中、右三军,任命木黎为左军万户,纳牙阿为中军万户,博尔术为右军万户。成吉思汗规定,凡15岁以上、70岁以下的男子,统统编为士户,10人为一牌,设牌头,“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这就是说,他们平时是从事生产的牧民,战时则成了跃马挎弓的骑兵射手。
成吉思汗亲自控制一支精锐部队,即“怯薛“(护卫军)。他把“怯薛”的人数从550人增加到1万人,也按十、百、千、万户组织,由万户长、千户长统领,实行军事行政联合体制。他们平时负责大汗“斡耳朵”(帐殿)的保卫工作,大汗亲征时则参加战斗。
成吉思汗还建立了司法机构和初步的成文法。如他颂布的维护私有制的法律,规定编户成员不能擅自离开,违者处以死刑。此外,在掌印、狩猎、马匹、牲畜的管理和经营,军务的总管,军需的供应等方面也进行了整顿,制定了各种制度。在攻乃蛮部后,成吉思汗命被俘的乃蛮为掌印官维吾尔人塔塔阿用维吾尔文字写蒙古语,教蒙古奴隶主的子弟读书。
公元1209年秋,成吉思汗派兵进入西夏,击败了西夏军队,包围西夏京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西夏国王纳女请和,双方达成协议,规定西夏每年向蒙古纳贡。
公元1211年(金大安三年)3月,成吉思汗率领他的4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和者别、速不台、木华黎等将领发兵进攻金朝。发兵之前,他登上克鲁伦河畔的一座高山,对天祈祷道:“长生之天啊!金朝皇帝辱杀了我的祖先俺巴孩等人,假如允许我去复仇,就助我一臂之力吧!”就这样,蒙古军队在“复仇”情绪的鼓动下,越过大漠南下,发起了攻打金朝的战争。公元1212年,蒙古军队攻破宣德(今河北宣化)、兴德(今河北涿鹿)诸要塞;第二年秋,蒙、金双方激战于怀来(今河北怀来)。金将高琪大败,蒙军乘胜攻破紫荆关,夺长城,占南口、居庸关,进而围攻金朝中都。成吉思汗在围攻中都的同时,分兵3路深入中原腹地。他命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右路军沿太行山南下,抵黄河北岸再折向西北,大掠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原等地;令弟合撒儿率左路军攻占滦州(今河北滦县)、蓟州(今河北蓟县),进入了东北辽西地区;成吉思汗本人则和他的小儿子拖雷率主力军南下,攻破河间、济南、益都,前锋直达邳州(今江苏邳县)。公元1215年5月,蒙古军占领中都,金朝中都留守完颜福兴自杀。公元1216年,南下蒙军由于受到金朝军民的奋力抗击,被迫撤军北返。
成吉思汗击夏攻金,尝到掠夺的甜头,向外扩张之心越来越大。有一天,他把4个儿子叫到面前说:“世界广大,江河众多,你们去攻占外国,扩大自己的牧地吧。”后来,成吉思汗毫不掩饰地告诉他的儿子们:“要富贵,就去抢掠;要称王,就去攻占外国。”在这种以掠夺为荣的思想支配下,成吉思汗从公元1219年(宋宁宗嘉定十二年,金宣宗兴定三年)起,揭开西征国外的序幕。这年秋天,成吉思汗以西域杀死蒙古使者为借口,亲率大军20万西征,全真教的道士丘处机也奉召前往。他们首先侵入西域的花刺子模(今阿富汗、伊朗和苏联中亚部分等地)。花刺子模虽然拥有40万军队,又有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财富,但这个国家民族复杂,人心不齐,加上国王摩诃末独断专权,致使战斗力很弱,不堪一击。成吉思汗首先留下察合台、窝阔台攻讹答刺城,另派术赤率军队进攻锡尔河下游各城镇,派阿刺黑等进攻别纳客忒(te,读特)和忽毡(今苏联列宁阿巴德),自率主力进攻不花刺(今苏联布哈拉)。经过3天围城后,守城的将领见有破城的危险,无心坚守,乘夜突围逃跑,被成吉思汗追到阿姆河畔消灭。第二天,不花刺投降,城中坚守的400名士兵也被消灭;接着,成吉思汗进攻花刺子模的新都撤麻耳干(今苏联撤马耳罕)。腐败的花刺子模统治者,毫无抵抗的勇气,乖乖地开门投降;昏庸无能的摩诃末,面对成吉思汗的入侵也毫无应付能力,决定采取逃奔哥疾宁(今阿富汗加尼兹)的建议,纠集残兵进行抵抗;他的儿子札兰丁反对,力主以坚守阿姆河遏止蒙古兵南下,反而遭到摩诃末的训斥。成吉思汗为了生擒摩诃末,派者别和速不台追击。摩诃末被迫逃到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一个小岛上,于这一年的12月死去,札兰丁继承花刺子模沙(沙,是中亚回教国家国王、汗的意思),继续与蒙古军对抗。后来,由于花刺子模统治集团发生内讧,一些将士准备谋杀札兰丁,札兰丁只好带着300人逃走,进入哥疾宁,收集残余力量,图谋反攻。公元1221年4月,成吉思汗再次发起进攻,札兰丁走投无路,在忻都(今印度)申河(今印度河)被蒙军打败。公元1222年初,蒙军侵入谷儿只(今苏联格鲁吉亚),击败谷儿只王阔儿吉?刺沙,随即逾越太和岭(今高加索岭),侵入阿兰部(今苏联俄罗斯境内)。第二年五月,蒙古军与斡罗思和钦察联军激战于迦勒河(今乌克兰境内)。结果,联军大败,蒙古军长驱直入斡罗境内。第三年,成吉思汗与丘处机同时返回本土,结束西征。
公元1227年(宋理宗宝庆三年、金哀宗正大四年)7月,成吉思汗卒于清水县行营(今甘肃省清水县),结束了自己一生的戎马生涯,死时秘不发丧。死后三天,西夏投降。成吉思汗死后,由他的小儿子拖雷监国。公元1229年,根据成吉思汗的遗嘱,拥其第三个儿子窝阔台即蒙古大汗位。
元太宗窝阔台出生于1186年,即位后,决心遵照先父成吉思汗的遗愿,消灭金朝,统一北方。公元1231年(宋理宗绍定四年、金哀宗正大十八年)4月,窝阔台兵分三路,大举攻金。公元1234年(宋理宗瑞平元年,金哀宗天兴三年)正月,宋、蒙联合攻破蔡州,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
公元1235年,在忽里勒台上,窝阔台决定派遣成吉思汗4个儿子的长子、长孙率军西征。他们是:术赤的长子斡儿答和次子拨都、察合台的长子拜答儿、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拖雷的长子蒙哥等,以拨都为统帅,由老将速不台任先锋;蒙古军队万户以下军官的长子也都从军西征。历史上把这次西征叫做“长子西征”。
公元1236年春,蒙古军队抵达亦的勒河中游,击败不里阿耳人。第二年春,蒙古军队进击钦察。当时钦察人在“有胆勇”的领袖八赤蛮领导下,进行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他们出没于亦的勒河两岸的森林中,使蒙古军队受到不少损失,后来八赤蛮被俘身死。蒙古军在击败了钦察、波亦塔斯、毛而杜诸部族后,进入斡里思的也烈赞公国。拨都命令也烈赞王献出所有财产的十分之一。也烈赞王不允,求援于兀刺的迷儿公国,遭到拒绝,结果也列赞全境被屠。公元1238年初,蒙古军队攻入打耳班,再入南斡罗思(今苏联俄罗斯),火烧莫斯科。公元1241年,拨都又兵分两路,分别侵入孛烈儿(今波兰)和马札儿(匈牙利)。蒙古军在黑格尼茨(波兰西部)一役,大败孛烈儿、捏迷思(今德意志)联军,欧洲为之振动。公元1242年4月,拨都闻息窝阔台已死,只好率军东返。后来,即公元1243年,拔都在亦的勒河下游的东岸,建筑了萨莱城。
郝鼎臣连中三元
郝鼎臣,字巨卿,号北山,韩城北原干谷村人,生于公元1190年(金明昌元年)。
郝鼎臣19岁时,赴京兆府应试,三登魁甲,连中会元、解元、状元“三元”,天子惊为奇才,授职参议,兼管京兆儒学。
公元1229年(金哀宗正大六年),郝鼎臣辞官返韩,为母守孝在家。
公元1230年(金哀宗正大七年),元军由山西渡河到韩,郝鼎臣不事二主,为金尽忠,奔赴金朝都城开封护驾,行至途中,被元军识破身份,掳至山西,他趁机逃走,又奔赴开封,这时元军已占领开封,金帝逃亡,不知去向?他眼看百姓惧于兵火,扶老携幼,四处逃命,干戈满地,断垣残屋,凄惨万分。郝鼎臣吟诗述怀:
大道分明有杀机,干戈未定竟何之?
寒枝欲发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
郝鼎臣抱着金兵反攻,战败元军的信念,等待金帝返回都城。他埋姓隐名,以算卦为生,流落开封10多年。
元太宗七年,郝鼎臣见金室衰弱难起,便返回韩城。他亡国之恨在胸,借酒消愁,作诗述忠,独叹生不逢时,郁郁而死,遗下《幽愤室诗稿》。
呜呼哀哉!郝鼎臣“治国安邦之志,拯救万民之心”未能如愿,惜哉!
公元1241(宋理宗淳祐元年)11月,窝阔台暴死,皇后乃马真氏称制,摄理国政4年。在公元1246年春召开的忽里勒台上,窝阔台的长子贵由被推为大汗。
元定宗贵由出生于公元1206年,手足有挛病。在位期间,除整饬宫禁外,常不理事,是个无所作为的皇帝。公元1248年初,贵由率护卫军西行,到叶密立养病。3月,病死在横相乙儿之地(今新疆青河东南)。定宗死后,由皇后翰兀立海迷失抱太孙失烈门摄政。
公元1251年(宋理宗淳祐十一年),到会的东西道诸王、诸将在拔都的坚持下,推尊蒙哥正式即位。
元宪宗蒙哥出生于公元1208年,蒙哥即位后的第二年,决定派其弟旭烈兀带兵继续西征,抽调了1000多名中国的工匠,其中包括著名的火器专家郭侃。公元1256年,旭烈兀进兵木刺夷(在今伊朗),国主兀鲁兀望风投降。
公元1258年(宋理宗宝祐六年),蒙古分兵3路大举攻宋。蒙哥亲率蒙军主力进攻四川,命宗王塔察儿统东路军攻荆襄、两淮。蒙哥见中原诸侯、士人归心忽必烈,关中、河南财富又多为蕃府所得,甚为猜疑,便夺去了忽必烈的兵权,不让他领兵出征;并派遣大臣阿兰塔儿等到陕西主管政务,寻求研究关中、河南钱谷,免去忽必烈抽设置的宣抚、经略诸司。同年7月,蒙哥入川,与原在四川掌管军事的蒙古帅细璘,汉军万户刘黑马、巩昌总帅汪德臣等合兵,沿嘉陵江而下,计划分三路会师鄂州,顺流东取临安。蒙哥在攻占成都后,于公元1259年2月,进围合州(今四川合川)。知州王坚与副将张钰,凭借前任四川安抚使余玠所修筑的钓鱼城天险,拒绝招降,顽强抵抗,从2月至7月,多次挫败了蒙军的进攻。蒙哥连攻5个月不克,塔察儿所统东路军也无功撤回,蒙哥不得已,改命忽必烈统率。忽必烈会东路诸王、将领于邢州。至汝南时,他令告诸王不得随意杀掠,并令杨惟中、郝经等宣抚使迅速进军。这时,蒙哥坚持强攻,不接纳改变进军路线的建议,又不听诸将的劝阻,并亲自上阵督战,结果为宋军炮石重伤,不久病死在钓鱼山下(今四川合川县东),蒙军主力被迫北撤。蒙哥死后,忽必烈即位。
元世祖忽必烈出生于公元1215年,1260年即位。公元1271年(宋度宗咸淳七年,至元八年)11月,在进攻南宋取得了巨大胜利后,忽必烈公开废弃“蒙古”国的称号,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
忽必烈得知李显叛乱的消息,立即派人杀了王文统,并命诸王合必赤总督河南、河北、山东各地的蒙古军,河北、山东各地的蒙古军、汉军,围攻济南。困守在济南的李显无计可施,被迫投大明湖自杀,由于水浅未死,被俘杀死。?
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心消灭南宋,统一全国。他采用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把攻击目标直指襄阳。这是南宋防御蒙古最主要的据点。公元1268年,忽必烈命阿术、刘整督师,围困隔汉水相望的襄、樊重镇。襄、樊军民坚守6年,到公元1273年(至元十年)初,蒙军攻下两城,襄、樊失守后,等于打开了南宋的北大门。第二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督诸军,分两路大举南进。一路以合答为主帅,刘整为先锋,进攻淮西、淮东,直下扬州;一路由伯颜、阿术率领,吕文焕为先锋,沿汉水入长江,沿江而下,直趋南宋都城临安。长江两岸的宋军毫无斗志,纷纷不战而降。公元1275年秋,伯颜从建康、镇江一线分兵3路包围南宋都城临安。元军进逼临安,谢太后(理宗后)下诏勤王,可是各地官员响应的很少,只有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文天祥和郢州守将张世杰率兵入卫临安。由于投降派陈宜中的主和、逃跑,临安难以维持。在公元1276年(至元十三年,南宋恭帝显(德祐二年)正月,元军进入临安。谢太后抱着4岁的赵显投降,南宋宣告灭亡。
公元1288年(至元二十年),忽必烈命皇孙铁穆耳率军镇压哈丹,哈丹逃往高丽。公元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74岁高龄的忽必烈决定亲征叛乱,海都吓得急忙逃遁,忽必烈遂命伯颜负责西北军事。
公元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正月,80岁的元世祖忽必烈去世了,因皇太子真金先死,由皇孙铁穆耳于上都即位。
元成宗出生于公元1265年,即位后5年多的时间里,对六部官员尚“未知其人为谁”。公元1297(大德元年),元朝属国缅甸阿散哥作乱,杀死国王及其世子僧合巴的,独次子窟麻剌哥撤八逃出,到大都求援。成宗命云南平章政事薛绰尔,发兵2万人征讨。薛绰尔奏报军情时说,缅绒阿散哥敢于作乱,主要因有八百媳妇(土司名,今泰国北部等地)为援,如要平叛,应再补发兵力。成宗又发兵2万,由节制刘深率领,远征八百媳妇。
何谓八百媳妇?相传在中国的西南,缅旬的西部,有一蛮部,因酋长娶有八百个妻子,各居一寨,因而得名叫八百媳妇。节制刘深主动奉命南征,名义上是征讨八百媳妇,实际上是他看中了一个叫蛇节的妇女,蛇节是水西土官的妻子,生得美貌无双,闻名遐迩,且武艺超群,喜穿红衣,人称“红娘子”。土官听说刘深要强占自己的妻子,恐怕抵挡不过,就连结苗族首领宋隆济,共抗元军,宋隆济下令让水西土官,携妻子到自己寨中来避。隆济见蛇节果然貌比西施,武艺出众,就以密谈军事为名,夜间召入伴宿,水西土官因求靠隆济也不敢声张什么。隆济得到拥抱娇娃,十分欢悦,随即点苗兵数千,攻破杨黄寨,进逼贵州,知府怀德力战败死。节制刘深闻报,赶来援救,恰好路遇他朝思暮想的红娘子。刘深拚力死战,恨不得一把将红娘子抢抱过来,以饱云雨之乐,谁知红娘子出阵后刚刚打了照面,回马便走。刘深哪里肯舍,下令中军:“如有生擒蛇节的,赏金1000两。”各军力追,蛇节已不知去向,刘深却被隆济军打得狼狈逃归。败耗传到大都,元成宗又命刘国杰、杨赛因不花为正副元帅,率领四川、云南、湖广各路兵马,再次分路进讨诸蛮。此时,宋隆济已自称王。蛇节为了做妃,便唆使隆济以水西土官违命为由,杀死其丈夫。从此,她便名正言顺地做了宋隆济的妃子。当他们听说元刘国杰、杨赛因不花领大兵又前来征剿时,蛇节立即抖搂精神,与隆济协力合战迎敌,结果被元兵杀败。刘国杰早已料到隆济战败时,必走墨特川,后归老营,便命杨赛因不花率军绕道,伏兵截住去路。当隆济、蛇节刚退到墨特川,就被杨军阻击。隆济投入水中逃生,蛇节因不会泅水,只好下马乞降,尔后被杀。随后,隆济也被俘获,奏诏就地正法。
公元1307年(大德十一年)正月,元成宗死,年43岁。因皇太子德寿早死,卜鲁罕与左丞相阿忽台等人相勾结,欲立镇守河西的安西王阿难答为帝,并准备于3月3日举事称帝。右丞相哈刺哈孙得息后,则秘密遣使,北迎出镇朔漠的怀宁王海山,南迎被卜鲁罕排挤出京的海山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入都定夺。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母亲到大都后,立即派李孟与哈刺哈孙密秘策划。3月2日,也就是安西王阿难答准备称帝的前一天,爱育黎拔力八达率卫士入宫,诈称怀宁王使者到来,请安西王、左丞相入宫议事。安西王阿难答有些怀疑惧怕,阿忽台则给他壮胆说:“有我在此,不要怕!”当他们一到宫中,就被诸王秃刺擒获。5月,海山至大都,大会诸王,处死卜鲁军、阿难答和阿忽台等,宣布即帝位。
元武宗海山出生于公元1281年,虽然无治国之才,但在酒色上却很下功夫。他每于宫中宴饮,便召集一班妃嫔,恒歌酣舞,彻夜图欢。有时还与左右近臣,蹴鞠球作为娱乐。更为荒唐的是他还规定,陪他娱乐的伶宫、乐工,不仅可以大加封爵,就是犯了罪,刑部也不得逮问。
公元1311年(至大四年)正月,武宗终因淫乱无度,死于玉德殿,由皇太弟爱肓黎拔力八达总揽大政。同年5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即位。
元仁宗出生于公元1285年,勤勉好学,聪明恭俭,受汉化影响较深。他一上台,就撤销了专门理财的尚书省,杀掉佞臣乐实、三宝奴等人,重新起用一些有治国才能的老臣。前平章程鹏飞、董士选,前太子少傅李谦、少保张闾等人,被仁宗召入朝中议政。平章政事李孟,原是仁宗在东宫当太子时的老师。仁宗常对他说:“你是我的老师,我如有不对的地方,全靠你忠心辅佐。”李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遂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全力辅政。在他的支持下,仁宗积极采取措施,节滥费,汰冗员,力图改革朝政和吏治。如严禁近侍擅传圣旨。公元1313年(皇庆二年)仁宗下诏恢复自宋朝灭亡以来中断了几十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具体负责科举取士;仁宗又将《贞观政要》、《大学衍义》、及《资治通鉴》、《农桑集要》等书悉令刊布,颁行学宫,激励人人奋发学习,立治国才学。故在元朝皇庆、延祐年间,社会学术风气盛行。公元1320年(延祐七年)正月,仁宗驾崩于光天宫,由太子硕德八刺即位于大明殿。
元英宗出生于1303年。英宗坚决地说:“朕意已决,卿就为我擒拿此贼吧!”拜住领旨后,不到一天工夫,便于神不知鬼不觉之中,已将选矢列门、亦列失八、黑驴等人一齐拿到。英宗又恐太后干扰,没有通过刑官,就直接授命拜住迅速处斩了这批奸党。铁木迭儿与太皇太后弘吉刺氏在朝中本来就因不得人心而忧虑重重,现在又闻听自己的党羽被诛,便积忧成病,遂于公元1322年(至治二年)秋先后去世。英宗摆脱了掣肘,更加信任拜住,决心革除朝政的弊端。他首先召集有治国经验的退职老臣,给他们以优厚的俸禄,请他们到总管政务的中书省当参谋;在诸大臣的建议下,英宗推行助役法,规定拥田百亩者以三亩入官,作为补尝一般农民徭役的助役费。第二年,他正式颁布《大元通制》法典,要求各级官吏,都要按照国家法律程序行事,改变那种政令不一,罪同罚异的混乱现象。
公元1323年(至治三年)7月,由于拜住揭发了铁木迭儿生前贪脏巨金的旧案,追夺了其官爵封赠,并查抄家产,计金珠玉帛价值数万,致使铁木迭儿的余党人人自危,朝惧夜惊,便又干起如何谋害英宗的勾当。恰在这时,朝廷有个御史大夫铁木失,原是铁木迭儿的走狗,曾拜称铁木迭儿为义父,自称干儿。当他看到铁木迭儿一家封赠被夺、家产被抄,铁木迭儿的儿子销南又被免职,便恨不得立即将英宗,拜住两人害死。同年8月的一天,英宗自上都南归,驻跸(bi,读毕,泛指帝王出行时的车驾)南坡(今蒙古正蓝旗东北)。这天夜间,铁失密令阿克苏卫兵守住行帐,他本人则率领奸党持刀而入,先杀死拜住,后闯帝寝。此时,英宗刚躺下入睡,闻声惊起,正待披衣下床,便被铁失一刀杀死,9月,铁失和也先铁木儿迎立忽必烈的孙子、晋王甘麻刺的长子也孙铁木儿即位。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出生于公元1293年,即位后首先加封对他拥立有功的人,命也先铁木儿为中书右丞相,倒剌沙为中书平章政事。
公元1328年(致和元年)7月,泰定帝病死在上都,丞相倒剌沙在宗室月脱脱、王禅的支持下,于当年8月,立年仅9岁的泰定子阿速吉巴为帝。
元顺帝阿速吉巴出生于公元1320年,按照当时元朝正统作法,泰定帝死后,位应该由阿速吉巴继承。但是,由于大臣们争相夺权,致使斗争非常激烈。当元顺帝阿速吉巴在上都即位的时候,留守大都的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欲立武宗之子为帝。燕铁木儿原是平定海都叛乱的功臣土哈之孙,武宗时因受宠提拔。元顺帝即位后,燕铁木儿为了实现废立,便仗着控制宿卫的有利条件,逮捕中书平章政事乌伯都刺,强行召集百官,威胁道:“皇位正统应属武宗之子,敢有不顺者斩!”当时武宗长子和世涑封周王于漠北,次子图贴睦尔被封怀王于江陵。漠北太远,燕铁木儿立即派前河南省行参政事明里董阿等人去江陵迎接图贴睦尔来京即位。9月,图贴睦尔即位于大明殿,改元天历,这就是元文宗。
文宗宣布,待长兄和世涑归来时让位。他称帝后,立即封燕铁木儿为太平王,兼中书右丞相、知枢密院事。这时和世涑也准备从漠北开始南下。当上都方面得知大都谋立武宗之子的消息后,即派王禅率军入击居庸关,大都方面也派燕铁木儿迎战;而辽东、关陕、川蜀等地则先后起兵响应上都,遂使两都之战发展成为大规模内战。大都政权控制了南方各省的财富,实力占据优势。双方经过多次激战,上都方面败北,倒刺沙被迫奉皇帝玉玺投降,尔后被杀,王禅兵败后,被赐死,幼帝阿速吉巴逃亡后不知去向。公元1329年(天历二年)正月,周王在和林以北即位。
元明宗和世涑出生于公元1300年,即位后,于同年4月,立弟怀王(即元文宗)为皇太子),8月,文宗以皇太子的身份迎接明宗于忽察都之地(今河北张北),两下相见,握手言欢,明宗格外欢喜,大置宴席,招待兄弟文宗,但没过几天,明宗即中毒暴死,是文宗及燕铁木儿等一伙早已策划好的阴谋,元文宗再次重登皇位。
元文宗出生于公元1304年,与燕铁木儿合谋毒死他的亲哥登上皇帝位。燕铁木儿自恃有功,被封为太平王,大权独揽,肆无忌惮,挥霍浪费,荒淫无度。公然娶泰定帝后为妻,还纳宗室之女40余人为妾。
公元1332年(至顺三年)八月,文宗死,燕铁木儿请皇后立皇太子燕帖古思为帝,皇后不从,改立明宗第二子懿璘质班即位。
元宁宗懿璘质班出生于公元1326年,公元1332年十月即位,十一月死去,在位43天。明宗的长子继位。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出生于公元1320年,即位后,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演越激烈。由于右丞相伯颜(蒙古蔑儿乞部人)曾支持妥欢帖睦尔入继皇帝位,所以顺宗对他特别倚重。伯颜掌权后,怂恿顺宗渐渐剥夺了燕铁木儿之子右丞相唐其势的权力,唐其势愤愤不平地说:“天下本是我家的天下,伯颜是什么人,竟敢位居我之上?”于是便伙同叔父撤敦之弟答里策划废黜顺帝,改立文宗之子燕帖古思为帝。
这事被郯王彻秃发觉,向顺帝密报,顺帝遂命伯颜防备。公元1335年(至元元年)6月,唐其势伏兵东郊,自率勇士入宫阙。伯颜令完者贴木儿等率众迎战,并下令:“生擒唐其势者,赏万金,立即升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卫士听说后,个个奋勇当先,捉住唐其势拖入宫中,其弟塔海也被卫士射倒在马下,擒将过去,一同等顺帝发落。顺帝下令斩其首。塔刺海年少胆怯,躲入皇后(他的姐姐)裙子下避匿,伯颜竟不顾皇帝的面子,从皇后裙下将其牵出,亲自用剑刺死,随后,伯颜又牵皇后出宫,请顺帝割情正法。皇后哭泣哀求:“陛下救我,陛下救我!”顺帝到了这般地步,也无可奈何地说:“你兄弟叛逆,我也不能救了!”未等说完,伯颜已将皇后交予卫士,以后用毒酒药死。
伯颜杀唐其势后,居功自傲,“虐害天下,渐有奸谋”,走上了燕铁木儿的老路。他独掌国政,假传诏旨,陷害彻彻秃。顺帝知道后,虽然心中不乐,也不敢轻易加罪于伯颜。后来伯颜自己也没有料到,一个堂堂位高权重的丞相,竟被他的侄儿脱脱参奏,削职罢官,在流放南岭途中忧郁死去。
伯颜死后,脱脱大义灭亲,协助皇帝放逐丞相伯颜有功,遂被封为知枢密院事。后来,在脱脱南下镇压农民起义的当儿,顺帝又听信了哈麻、雪雪兄弟的谗言,将脱脱罢官,接着又被哈麻假传圣旨,赐鸩酒将其毒死;最后哈麻、雪雪两人也被杖死。
公元1333年(元统元年),京畿(ji,读机,京都附近的地方)大雨,平地水深1丈多,饥民超过40万。第二年,江浙遭灾,饥民多至50万。公元1344年(至正四年),黄河连续决堤3次,饥民遍野,惨不忍睹。
公元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4月,宰相脱脱命治河专家贾鲁任工部尚书兼河防使,征集15万民夫,2万军队疏理河道,想将河水重新通回故道,东流入海。但在“开河”过程中,由于民工的工食钱被克扣,又受兵士监督和鞭打酷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起义。这次起义的爆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民起义领袖刘福通,趁“开河”劳役繁重,民怨沸腾之机,凿了一个独眼石人,埋在将开挖的河道中。石人背上刻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等字样,又传民谣:“休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有一天,河工们掘土时,挖出个石头人,几万民众争相围观,议论纷纷。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处于一触即发之中。
公元1351年的五月,韩山童等召集白莲教3000教徒,在白鹿庄斩白马、乌牛祭天地,举行起义。他们发布文告,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第八代子孙,应当继承皇位,刘福通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代,应该辅佐宋朝皇帝的子孙,恢复大宋天下。他们公开打出旗号,上面写着:“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公元1335年2月,刘福通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从砀山夹河接到亳州,正式建立北方红巾军的宋政权,立韩林儿为帝,号曰:“小明王”,改年号龙凤。之所以称其为“小明王”,是表示:光明已经到来,黑暗势力即将驱逐。这是元末农民起义过程中拥推出来的又一个临时性的“宋政权”。从公元1357年(至正十七年)6月,到公元1358年(至正十八年)5月,刘福通两次攻打汴梁,元军汴梁将竹贞逃跑,刘福通率军占领汴梁,并定为宋政权的都城。这时,“小明王”韩林儿也被从安丰迁来。正当红巾军节节取得胜利的时候,也就是同年7月,元顺帝令察罕帖木儿进军洛阳,令孛罗帖木儿进攻曹州,切断汴梁与山东的联系。11月,曹州陷落,红巾军首领武宰相仇知枢牺牲。公元1357年(至正十九年,宋龙风五年)初,察罕贴木儿移军虎牢,分兵南路出汴南,攻归、亳、陈、蔡等州;分兵北路出汴东,置战船于黄河内,派兵据守黄陵渡;又发陕西、山西各路元军包围汴梁。8月,元军破汴梁,刘福通保护韩林儿冲出重围,逃奔安丰。公元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宋龙凤九年)2月,元军进攻安丰。刘福通顽强抵抗,城里粮食断绝,军民饥饿不堪,刘福通力战,后来牺牲。随后,朱元璋率起义军来救,击败了元军,救出了小明王。公元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宋龙凤十二年)12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当走到瓜步(今江苏六合县东南)时,朱元璋将小明王沉死在长江中,宣告了被起义军拥推起来的宋政权的灭亡。
公元1683年8月2日,朱元璋派大将徐达率军攻进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北逃应昌。至此,元朝灭亡。
吉言:我于1992年8月6日在参加“历史文献与民族文化”国际研讨会时,瞻仰了成吉思汗陵,与法国龙乐恒博士合影,骑马于草原,感受到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知道了“鄂尔多斯”是“宫殿众多”的意思,“伊金霍洛”是“君主的圣地”,得了一把精致华丽的“苏力德”(战神)刀,成吉思汗灵柩是1954年从青海省塔尔素迎送回伊金霍洛陵园的,当时中央拨款80万元,重修成现在规模的成吉思汗陵。
宋元时代的西安
唐代末年,朱温协迫唐昭宗东迁到洛阳,同时尽行拆毁长安城的宫室庐舍,收取材木,利用渭河和黄河,顺流而下,运到洛阳。长安城两代帝都,二百年繁华,一旦化为丘墟。
昭宗东迁是在天佑元年。同年在长安设佑国军,由韩建任节度使。韩建到位后即着手收拾长安城的一片废市荒街。战乱后的长安城人口锐减,当时人称“百万人家无一户”,隋唐盛世规模宏大的长安城已显得过于空廓寥落。因此,韩建干脆废掉原来的外郭城和宫城,只保留并重修皇城作为新城的外垣。
韩建改建新城,南面保留了唐皇城东西两侧的安上门和含光门,东面保留了景风门,西面保留了顺义门,北面新开了玄武门,一共五座城门,唐皇城的其他城门都被封闭不用。新城的5座城门中东西两门是相对的,南面的两座城门却都不和北面的玄武门相对。每个城门各建有三重门楼,这显然是和当时的战争动乱有关的。此外,从隋始建大兴城起,管辖京城内外的大兴(后改万年、咸宁)、长安两县就一直分别设在城内东西两侧,到这时也分别迁到新城的东、西门外,另外专门修筑了两座小城,作为县治,而把大城仅仅作为佑国军城。韩建这样做可能也和当时的战乱形势有关,在遇到战事时这两个小城可以起到佑护大城的作用。
从唐代到元末,长安城的建置名称屡有变化。唐末的佑国军,后相继改为永平军(梁)、晋昌军(晋)、永兴军(汉、周、宋)京兆府(金)、安西路(元)和奉元路(元)等。韩建改建后的新城,一直沿用到元代中期。大约在元成宗贞元二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年之间这段时期内,南垣西侧的含光门又被封死。这样城东南西北四面就只各剩有一座城门了。元代除封闭了含光门外,还重新增筑了城墙,并把城垣的四角改成了向外突出的圆形墩台。这种建筑形制,与传统的方形城角相悖,显然是受到蒙古人带来的其他文化的影响。这次改修后的城垣,一直沿用到明初。
五代至元末,城内官署民居市厘参差分布,已没有什么特别区分。虽然五代以后城中人口已远不能与隋唐相比,但城内的寺观祠庙却仍然连亮林立。韩建改建新城时就把一些寺观从城外移到了城内,以后城内又有许多新的兴建。后周时永兴军城仅佛寺就不下六七十所,北宋时城中佛寺道观总数又在此之上,元代各种寺观祠庙合在一起,起码也要在40所上下。不过到了元代,佛寺道观已经相对减少了许多,而一些民间淫祀则逐渐增加。如元代奉元城中已有城陛庙、西岳庙等。在奉元城中,还为在关中修建郑国渠的水工郑国设有“秦郑国祠”供奉,隋大兴城规划施工的实际负责人宇文恺也被设立“安平公祠”(宇文恺受封安平郡公)供奉,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们为城市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