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三秦演义>吉春《三秦演义》第七十二回 安石变法光反对 李纲抗金二帝亡

吉春《三秦演义》第七十二回 安石变法光反对 李纲抗金二帝亡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7-29 19:11:51      字数:8582

  第七十二回安石变法光反对李纲抗金二帝亡
  
  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3月,宋仁宗死于福宁殿,由濮王赵允让的第三十二子宋仁宗的养子赵曙即位。宋英宗赵曙出生于公元1032年,治平二年(1065年),朝中发生一件“濮仪”之争。就是英宗位前,其亲生父濮王已死,继位后,尚书右仆射韩琦卡议尊崇其生父。英宗遂召集礼官讨论如何尊崇濮王的问题。宰相韩琦、参知政事欧阳修等认为,应尊其为“皇考”;但是天章阁侍司马光和谏官吕诲、薛纯仁、吕大方等主张尊其为“皇伯”。两派意见,各引经据典,争持不下,英宗回到宫,同高后一起去请示曹太后。曹太后听完英宗的禀报,紧锁眉头,想了半天才说:“官家过继仁宗先皇是一事实,濮王是官家的生父也是事实,不能因过继就不认生父。礼本之于情,废情而议礼,不足为法。”接着太后果断的说:“要官家称生父为‘皇伯’,我不赞成,还是称‘皇考’切合情理,就宣我的懿旨吧!”太后决定,仍没说服持反对意见的朝官。最后,英宗不顾众议,罢黜吕海、吕大防、薛纯仁等,流放远地州县。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正月,英宗死于福宁殿,由他的长子,20岁的赵顼(xu,读须)即位。
  宋神宗赵顼出生于公元1048年。宋神宗对王安石在宋仁宗时提出的改革时政的万言书,早有所闻,而且听说此人很有学识,任地方官时政绩也很突出。于是,便把王安石调到朝廷任翰林学士,作自己的得力助手;接着封王安石为相,主持变法。当然,他的这种作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太皇太后听说后,就不太赞成。她曾对神宗说:“王安石虽有才,但树敌太多,还是让他暂时在外地做官为好。”神宗回答说:“就现在的文武大臣而言,只有王安石才是真正能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神宗的弟弟怕太皇太后生气,就对哥哥说:“太皇太后之言,至言也,陛下不可不思之。”神宗听了怒道:“且我败坏天下也?汝自为之。”
  王安石新法主要的内容有青苗法,即由政府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贷钱给农民,谷熟后还官,以防止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农田水利法,派员分行诸路,相度农田水利,垦荒废,修沟渠,酌量升科,吏民同役,不准隐瞒逃避;这是一种以钱代役的制度,无壮丁的户也要出钱助役,从而减轻了农民壮丁过多,徭役过重的负担;市易法均输法,即主要是调节物价,防止富有者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的法令;方田均税法,即丈量土地,整顿赋税,防止隐瞒地产。这主要是针对大地主漏税而讲的;还有保甲法、保马法等,共计9条;前6条称为富国之法,后3条称为强兵之法。宋神宗看了新法内容,大为称赞,深信不疑,便颁布天下。新法实施后,打击了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和偷税、漏税的弊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强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发展了农田水利设施1万多处,使数万顷田地得到灌溉之利。到元丰年间,年谷屡登,积粟寨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
  当时反对变法最顽固的大臣就是谏议大夫司马光。司马光从私人关系讲,是王安石的朋友,但在政治与王安石是劲敌。司马光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他说:“治理天下好比住房子,房子坏了就修补一下,不是大坏,就不要另造新的,他曾一连给王安石写了3封信,指责王安石“生事”(惹事生非)、“征利”(与民争利)、“拒谏”(拒绝劝告)、“执拗”(王安石“拗相公”的绰号由此而来);司马光还攻击新法“使人人愁苦不堪,父子、兄弟、夫妻离散”。王安石则回信反驳说:“推行先王的制度,兴利除弊,不能说是惹事生非;为国家理财,不能说是与民争利;批驳错误的言论,斥责妖诈邪恶的坏人,不能说是拒绝劝谏。“(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反对变法的另一个大官僚,就是三朝元老韩琦。他曾气势汹汹地指责推行青苗法不仅有害于富户,而且一遇到天灾就会影响政府收入。起初,宋神宗并不听信这一套,而且罢免了一批反对新法的官员;但是后来,由于反对派的呼声日增,神宗皇帝也渐渐产生了动摇。为此,王安石气得要求辞职,神宗也只好让王安石暂时离开东京,到江宁府去休养。
  公元1070年(熙宁三年)12月,宋神宗又提任王安石为宰相,继续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司马光见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在实行变法的第二年春天,朝廷拟举行考试招纳人才,司马光便乘此机会,将王安石提出的“三不足”,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等思想,作为奇谈怪论列入考题中,让考生批驳。试题送给神宗审批时,神宗便将这一道题删掉了,不仅下令重新命题,而且于这一年的9月,贬降司马光到永庆军(今陕西西安)当地方官;过了两年后,司马光便辞官不做,退居洛阳,绝口不谈政事,专心编纂《资治通鉴》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
  反对变法的人物除司马光以外,还有文彦博、吕诲、苏轼等人。后来,宫廷中的许多人物,也卷入了反对变法的行列。他们说新法扰乱了天下,弄得人心惶惶,连华山山崩、彗星出现,以及天旱不下雨等自然现象,也都说成是新法的罪过。其中有个叫郑侠的大臣,还要以头颅担保,说:“罢去新法,赶走王安石,10天之内,准会下雨;如不灵验,情愿受斩。”在一片对新法的舆论声中,宋神宗又有些惶恐动摇了。从此,王安石又分别于公元1074年至公元1076年(熙宁七年至九年)被罢相,最后退居到江宁的“半山园”(钟山西南),去过休闲的晚年生活。
  公元1078年至1085年(元丰年间),宋神宗对造成冗员众多的旧官制作了如下的改革:一是三省仿《唐六典》制度,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复审,尚书省执行。三省分班奏事,权归中书;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副相参知政事改称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二是尚书省六部和所属机构的官员都实际任事。凡是只领空名而不干事的官职,一概撤销;撤销的官员按规定的“阶”(级)领取俸禄,称“寄禄官”。三是合并机构。如三司并入户部,审刑院并入刑部,礼议院并入礼部等等。
  宋神宗规定乡村民户以10户组成一保,50户为一大保,500户为一都保,由地方大户充当保长、大保长和都保正;并规定主户(占有土地户)和客户(佃户)有两个丁以上的,都要抽1人为保丁。保丁在农忙时从事生产,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平时负责巡逻、放哨,遇有“盗贼”,知情不报,同保人都要连坐治罪。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3月,宋神宗病死在福中殿,由其第六子赵煦即位,
  宋哲宗赵煦出生于公元1077年,公元1085年5月司马光便高高兴兴地回到了东京开封,被封为门下侍郎,第二年,又升为尚书左仆射(左丞相);吕公著为尚书左丞,第二年升为右仆射(右丞相)。高太、司马光等首先罢废保甲、保马,接着罢市易、青苗,停止助役钱,罢免役法,恢复旧的差役法等。仅在1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把推行了16年的新法几乎全部废止了。
  公元1093年9月,高太后死去,10月,17岁的哲宗开始亲政。12月,礼部侍郎杨畏上书,请哲宗继承神宗的法制,称赞王安石改革的成就,并建议召回变法派章惇、吕惠卿、李清臣、邓润甫等人回朝执政。哲宗很以为然。于是,在第二年2月,宋哲宗起用李清臣为中书侍郎、邓润甫为尚书右丞。3月,在考试进士策问的时候,李清臣出题指责罢除新法,苏辙曾上书攻击。哲宗听后大怒。罢苏辙门下侍郎,任汝州知府。随后,宋哲宗又罢免了左相吕大防,除知永兴军,起用曾布为翰林学士承旨,张商英为右正言;接着,张商英奏请哲宗恢复神宗政事,并建议改年号。4月,哲宗下诏,改元惇九年为绍圣元年,表示决心继承神宗遗志,推行新法。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7月,御吏中丞黄履、张商英等上书,指出司马光变更先朝之法,实属叛道逆理,哲宗便追夺司马光吕公著死后所赠谥号,拆毁所立的碑志。第二年8月,哲宗又下诏:“吕大防等永远不得引用及恩赦。”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宋哲宗贬司马光、吕公著等死人的官职,把吕大防、刘挚、苏辙、梁寿等贬官流放到岭南;文彦博由太师降为太子少保。保守派先后被贬官的达30余人。
  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正月,宋哲宗病死,由宋神宗第八子端王赵佶即位。
  宋徽宗赵佶,出生于公元1082年,改年号为崇宁,意思是崇法熙宁;先后罢去了韩忠彦、曾布的相位,起用蔡京入朝为右相。蔡京任宰相后,既打击保守派,又打击变法派。他首先定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吕大防、韩忠彦、苏辙、范祖禹、龚夬、任伯雨以及曾布等120人为元祐奸党,又将元符末年向后执政时主张维持新法和恢复旧法的官僚,分为正邪两类,其中定出邪类500多人,都予以指责。后来他又将元祐等党人合为一籍,共309人,刻石朝堂。他还指责章惇黄履、吕嘉问等10余人为“党人”、“为臣不忠”,也和元祐党人一样对待,予以贬逐。张商英曾被徽宗起用为尚书左丞,但因与蔡京议论不合,被指责写过《嘉禾颂》称颂司马光,列入元祐党籍,降职出朝。蔡卞被起用为枢密院事,因主张坚持王安石新法与蔡京不合,也被排挤出朝。
  仁宗时,孔丘后裔孔道辅任兖州知府时,曾在邹县东北处建立孟庙;徽宗时,赐钱300万重修孟庙,并设举事官一员管理孟庙孟林,全仿孔庙制;公元1122年(宣和4年),又用钱200万在邹县南门处,新建孟庙。孟庙的规模,仅次于孔庙。孟轲的地位也被抬高,仅次于孔丘。
  温州道士林灵素入朝对徽宗说:“天有九霄,最高是神霄。神霄玉清王是上帝长子,号为长生大帝君;陛下就是长生大帝下凡”。徽宗听后大喜,便在其出生的福宁殿东建玉清神霄宫,铸神霄九鼎;在皇宫附近建上清宝宫。从此,林灵素就在宫中聚道士讲道,徽宗在旁设帐听讲。此后,这些道士又给徽宗上号为教主道君皇帝。徽宗还根据蔡京的建议,汇集古今道教事,编成道史,并在科举制中设立道学,道士可以考试做道官。根据这一规定,全国各地都要修道观。徽宗规定,每一道观,给田地上千顷,道士领取俸禄。
  前面已经提到,徽宗崇法熙宁,好象是继续推行新法,其实,有的被自行废除,有的却变成了他们敲诈勒索民众的手段。如免役法的恢复,起初,基本还是依据哲宗绍圣年间的作法。可是不久名存实亡,利用不断增加各种名目雇役钱的方法,任意勒索。如巩州(29)的役钱,元丰时每年400贯,后增加到近3万贯。官僚的土地,可以舍入寺庙或作坟地为名,免交役钱,又如在“方田均税”的名义下,地主的土地霸占“方”越少,农民的税越“均”越多。虔州的王瑞金,把方田200亩改为方田20亩;虔州的会昌把租税从27文增加到1450文。
  公元1102年(崇宁元年),宋徽宗下令在杭州设置造作局,命童贯主管,每天要几千名工匠,为皇室造作牙角、金玉、竹藤、织绣等各种奢侈品;3年后,又下令苏州设应奉局,命朱面力(miǎn,读免)主管,搜集各种花石、树木用船只运至京师。这些运送花石的船队,每10船组成一队为一纲,称“花石纲”。有的一只船用的役夫就达几千人;一块石头,从开采到运到京师,需费用达30万贯钱。两广、两湖、福建、四川等地的官员,也仿照苏、杭的做法,收集奇花异竹及各种果木。为使这些尽快运至京师,使其色质不变,他们征派大量民夫,毁桥梁、凿城郭,江河中船只不断,陆地上役夫快步运输。徽宗为了享受,又依据《周礼》的记载,兴建“明堂”(祭祀的堂殿),说是复三代之制。明堂建筑规模相当宏大。修建中,每天使役工匠上万人建朱九成宫;又用铜22万斤铸造九鼎,黄金镶边。九鼎铸成后,徽宗又作《九鼎记》,演奏新制的乐曲祝贺。尔后,徽宗还下令用花石纲运来的花石树木在皇宫北建廷福五位(区)。为了取悦徽宗,这5位官员各以豪华、宏大、宽广竟展才能,互不效仿,内设殿阁亭台,凿池修泉,满布嘉花名木,怪石岩壑,珍禽异兽。稍后,徽宗又下令延福第六位,在城外修濠建桥,名景龙江,夹江植奇花珍木。在龙江以南,还仿照余抗凤凰山式样,用人工筑大土山,名万寿山,最高一峰高90尺,山周第10余里,用数万石块堆积,全是由各地限期运来的。在山上建造亭馆楼台,穷极奢丽。每逢节日,宋徽宗便聚集百官,大摆酒宴,表演各种乐舞、百戏、杂剧,尽情享乐。蔡京府第,园内本已树木如云,最为宽广,又在宅西毁民房数百间,建造西园。居民被迫起离,悲愁泪下。人们说:“东园如云,西园如雨(泪下如雨)”。据说,当时蔡京享用很是过分,做一碗羹要杀鹌鹑数百只。一次,他留讲义司官员吃饭,单是蟹黄馒头一项,就用钱1300多贯;有客在蔡京家饮酒,蔡京叫库吏取出江西官员送来的黄盹(zhū,读谆)10瓶,尚存80瓶。其家姬妾成群,佣人上千;在厨房,甚至有专管切葱丝的婢钱。宦官童贯和蔡京一样,家中金币宝玉,堆积如山有“私家所藏,多于府库”之称。蔡京、童贯还都占有大量田地,残酷地剥削农民。当时有民谣说:“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充分反映出广大群众对宋王朝统治集团的仇恨。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11月,农民在方腊的领导下,爆发了起义,一举攻下清溪县。12月,起义军乘胜攻占了睦州、歙州、杭州,第二年的二月,又攻下了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浙江衢县)、处州(今浙江丽水),共6州52县。为了扑灭农民起义的烈火,于公元1121年3月,宋徽宗派童贯率领15万大军,分兵两路南下浙江,镇压起义。经过激烈战斗,最后起义军首领方腊等30余人被俘。屠杀起义军百余万屠杀平民200万。在山东还有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等36人聚众起义。他们就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梁山泊108条好汉故事的来源。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10月,金军分兵两路南下攻宋。西路军由金国大臣完颜宗翰统帅。从西京(今山西大同)直攻太原。这一路金兵在太原遭到宋军的痛击,一时无力向南推进;东路金兵在金国大臣完颜宗望的统帅,由平州(今河北邢台)、相州(今河南安阳)等地,向南推进。黄河北岸的宋军不战而逃,守河的士兵慌忙放火烧毁桥梁,弃甲逃奔,使北宋朝廷陷入一片慌乱之中。宋徽宗十分惊慌。徽宗苏醒后,见大宋江山危在旦夕,无可挽回,便根据李纲的建议,急忙索要纸笔写道:“太子可即位,余(我)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12月,太子赵桓即位。
  宋钦宗赵桓出生于公元1100年,即位后,广大军民纷纷起来揭露蔡京、童贯集团的罪恶。太学生领导人陈东等人上书,蔡京、王黼(fǔ,读斧)、童贯、梁师成、李彦、朱面力、蔡攸等人流放;在流放中被杀掉。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又一次南侵,逼近黄河北岸。此时朝廷主战、主逃争论不休。有的认为钦宗应南流大江,或西奔关中;有的认为应采取进攻政策,钦宗应该亲征。最后主战派占了优势,宋钦宗在广大官兵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下诏亲征。他命李纲为兵部侍郎,兼亲征行营使;命吴敏负责枢密院呈,为亲征行营副使;以开封府尹聂昌为行军参谋官。正在这时,投降派又一次策动钦宗弃城南逃避敌。主战派李纲听说后,便上殿当着投降派的面对钦宗说;“今日之计,莫如整顿士兵,声言出战,团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钦宗问:“谁能领兵?”李纲说:“这是白时中、李邦彦的职责。”白时中厉声说:“难道李纲不能出战吗?”李纲说:“倘若让我治理军队,愿以死相报!”钦宗随即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副宰相),领兵守城。李纲受命后,第二天早晨入朝,忽见到皇帝乘舆都已陈列,禁卫六军也已准备出发,是一种准备逃跑的阵势,就大声对军士说:“你们愿意死守,还是愿意护从出巡(逃跑)!”将士齐声说:“愿意死守!”李纲遂入见钦宗,说:“六军父母妻子都在城中,岂肯舍去。万一中道散归,谁还能保卫陛下?而且敌军已经逼近,他们知道皇帝的乘舆还没有走出多远,如加以快马急追,如何抵御?”钦宗听说,不敢再走。于是,李纲便传旨说:“皇帝已经决定不走,再有敢言走者斩!”随后,钦宗在李纲的陪同下,登上宣德门,向楼门前的百官将士们宣布:“决策固守,不让金兵攻入城内。”将士们听了无不感激流涕,高呼万岁。随后,钦宗罢免了白时中,用李邦彦、张邦昌为相,同知枢密院事蔡懋为尚书左丞。李纲受命后,急组织军民进行防守的准备:京城四壁,用百步分兵法备御,每壁用正兵1200人,编马步军前后左右4万人,中军8000人,分别由将官统领;又派前军守卫城外的粮仓,装备了各种防守的武器、工具。这时完颜宗望的大兵已到达东京城下,其中一支金兵用小船数10只沿河而下,进攻宣泽门。李纲以敢死队2000人,布列城下,用长勾搭敌船,投石攻打,又在中流排置杈木,搬运蔡京家的山石,堵塞门道。宋军在水中斩杀金兵百余人。金兵攻城不下,无奈退去。
  就在李纲和北宋军民奋勇抗金,情绪日高的时候,宋钦宗却答应了求和的要求,派李梲、郑望之去金营议和。宋钦宗答应给金军黄金500万两,白银5000万两,牛、马各万头,缎百万匹;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山川土地;还派康王赵构,丞相张邦昌出使金营作人质;末了,还答应大宋皇帝尊称大金皇帝为伯父。这时,北宋老将钟师道率领河北、河东两路兵马也来援救东京。金兵畏惧李纲、钟师道。钦宗为讨好金军,罢免了李纲的相位。钦宗的倒行逆施,激怒了京都的朝野百姓。太学生1000多人在陈东领导下,又赶到宫门上书请愿,要求钦宗罢免奸臣李邦彦、张邦昌,重用李纲、钟师道,由他们分别防守京地内外。京都百姓得息后,也积极声援,集众数万包围了皇宫。正当群情激愤的时候,恰好李邦彦来上朝,被百姓拦住,历数其罪,痛加责问,并用砖瓦投打。李邦彦吓得抱头鼠窜。众百姓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不肯散去,“登闻鼓”(有急事奏闻用的)都被敲破了,还打死了几十名宦官,口号震天,京师殿宇几乎都为之颤动。钦宗害怕惹出事来,被迫答应再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丞、京城四壁防御吏。军民又要求见钟师道,钦宗又立即召见钟师道与百姓见面,百姓方才退走。李纲复职后,即日下令,能杀敌者赏,军士奋跃。金军惧怕北宋军民,眼看割地赔款之利,又见北宋援军不断来到,便乘势退军。这样经过宋朝军民的一再斗争。终于挫败了投降派逃跑的阴谋,北宋首都东京暂时得到了保全。
  公元1126(靖康元年)2月,金军东路统帅完颜宗望刚刚北返,进攻太原的金军西路统帅完颜宗翰又撕毁和约,进兵南侵。这对宋朝廷内的投降派是一个迎头痛击。因此,钦宗又被迫免去了李邦彦、张邦昌等人的职位,用吴敏和反对割让三镇的中书侍郎徐处仁做宰相,用李纲作知枢密院事,许翰同知枢密院事,准备迎战。同年8月,金朝太宗帝再度发兵南侵,以完颜宗翰为左副元帅,宗颜宗望为右副元帅,仍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完颜宗翰猛攻太原,太原被围8个多月,城中粮绝,军民先食牛马,后食草根、树皮、弓弦,坚持抵抗。九月初,太原城破,军民在副总管王禀率领下进行巷战,后兵败,投汾水自尽。通判方笈(jí,读及)等36人被杀,知府张孝纯被迫降金。
  金军攻破太原后,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在九月下旬联合出兵,继续南下侵入中山(今河北正定)钦宗闻讯惊慌失措,急派康王赵构作使臣,王云为副使,到完颜宗望军中求和。11月中旬,赵构走到磁州(今河北磁县),磁州知州宗泽正在修筑城防,加强战备,准备抗金。城中百姓抗敌情绪高涨,听说赵构和王云去金求和,便大骂王云是卖国贼,一气之下把他打死;对赵构,百姓还算客气些,告诉他金军已经渡河,劝其不要再往前走,赵构只好留下。金军渡过黄河后,金将完颜宗望派使臣到宋朝,提出以黄河为界,河东、河北全部归金。钦宗表示“一一听命”,并立即派耿南仲到完颜宗望处割让河东地,派聂昌到完颜宗翰处割让河北地。河北、河东人民听到割地的信息后,气愤异常,立即掀起反投降反割地的怒潮。结果,聂昌被杀死,耿南仲被吓跑。11月下旬,金军先头部队到达东京。宋朝廷乱成一团,钦宗赶忙派何粟到金营求和。何粟胆战心惊,吓得连马都上不去。当何粟到达金营后,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对他说:“我们不想灭宋,只要赵佶(徽宗)亲自来商议割地,我们就退兵。”何粟唯唯听命,回报钦宗。11月末,宋钦宗来到金营,跪倒在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面前,双手献上投降表,降表中有这样几句:“既烦汗马之劳,敢缓牵关之请”,“上皇(徽宗)负罪以播迁,微臣(钦宗)捐躯而听命”。12月初,金营放回钦宗。接着,金军入城,检视府库,拘收文籍,把92个内藏库中积攒170余年的金银财宝全部查封,又索取出黄金100万锭、白银500万锭、帛缎1000万匹,犒赏金兵。宋钦宗按照金军旨意,一面下令大括民间金银,一面分遣朝臣到河北、河东,命令各州县开城降金。但是,各州县人民坚守乡园,不肯出降。由于人民的反抗,金军凭着钦宗的命令,仅仅得到石州(今山西离石)一城。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正月,金军又要钦宗再到金营,说是等金银交足后再放回。钦宗去后被拘留,遂下诏朝廷增派大员24人,进行根括(彻底搜括),挖掘宗室、国戚、内侍、僧道、技术(医卜等人)、娼优等家藏金。8天中,共得金20.8万两,银600万两,帛100万匹。宗颜宗翰、完颜宗望嫌数量太少,杀死根括官梅执礼等4人;其余官吏,背上各打50皮鞭。金军除索取金银财帛之外,又拿走皇帝宝玺、仪仗、天下州府图、乐器、祭器,以及各种珍宝、古器等不计其数,掳走百工、技艺、妇女、内侍、僧道、医卜、娼优和后妃、亲王等贵族3000多人,连徽宗、钦宗一起被押送金营。此后,金朝下令废掉徽宗、钦宗二帝,并随军掳走当奴隶。当徽、钦二帝被带到会宁府参拜金主后,徽宗改封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至此,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1127年的5月,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又称应天府)即位,重建赵宋王朝;不久,又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