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三秦演义>吉春《三秦演义》第七十回 黄袍加身释兵权 太宗重用杨家将

吉春《三秦演义》第七十回 黄袍加身释兵权 太宗重用杨家将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7-27 12:18:04      字数:5720

  第七十回黄袍加身释兵权太宗重用杨家将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是我国封建帝王中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毛泽东的诗词中有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宋祖”,便是指的宋太祖赵匡胤。祖籍是河北涿州,出身官僚家庭。祖父当过营、蓟、涿等州的刺史。父亲赵弘殷,是后唐的一名禁军军官。据说在公元927年农历二月十六日,他出生的这一天。家中“赤光满室,异香经散不落”,“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公元960(显德七年)旧历正月初一,后周宫庭里张灯结彩,大摆筵席,君臣们正欢度新年。正在这时,镇(今河北正定)、定(今河北定县)2州的边关突然来报,说北汉和契丹联合入侵。宰相范质和王溥一听,慌了手脚,急忙决定派赵匡胤率领禁军迎敌。赵匡胤立即调兵遣将,大造声势,象是真要去抵御大敌似的。其实,这只不过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按照赵匡胤等人设下的圈套而已。当大队人马行到大梁城北40里的陈桥驿时,天色已晚,便驻扎下来。夜时,赵匡胤的弟弟越匡义和谋士赵普,按照赵匡胤的预先部署,进行了紧张的活动。他们派人到将士中鼓动兵变,拥立赵匡胤当皇帝。将士们很快地议论开了。大家说:“现在皇上年幼力弱。未能亲理政事,我们为国出生冒死,有谁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再北征不迟。”赵匡义和赵普见将士们行动起来,立即派飞骑回京和留在汴梁的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秘密约定,待赵匡胤回师时作为内应。这天夜里,在陈桥驿的将士们都没有入睡,赵匡胤假装酒醉不醒,躺在床上。黎明时分,赵匡义、赵普和诸将闯进卧室,个个手拿兵器说:“诸将无主,我们愿立太慰(赵匡胤)做天子!”众将士一边叫喊着,一边团团围住正打着呵欠的赵匡胤,并把早准备好的龙袍强行披到赵匡胤身上,随后叩头便拜,高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说的来由。
  公元961年(建隆二年),太祖下令罢免了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和韩令坤等禁军将领的职务,派他们到外地做节度使。从此,不再设“殿前都点检”一职。有一次,宋太祖问心腹大臣赵普说:“唐末以来,几十年时间换了8姓皇帝,战乱不息,天下不安,原因何在?欲使国家长治久安,你有何良策?”赵普回答说:“战乱不息,天下不安,其原因在于将权重而君权轻。欲长治久安,并没什么良策,只有夺其权,收其兵,控其钱谷,……
宋太祖不等赵普说完,就连忙说:“不用再说了,我全明白了!”
  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宋太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宴请拥立他做皇帝的高级将领石守信等人。他乘着席间有了几分醉意,便说:“都是靠了你们,我才有今天;但做皇帝也很艰难,倒不如做节度使快活。当了皇帝,我没有一个晚上睡得安稳。”石守信等听了急忙追问:“这是为什么?”赵匡胤回答说:“皇帝的位置谁不想要?”石守信等都慌了,忙说:“如今天命已定,那个还敢有异心呢?”赵匡胤说:“都是靠了你们虽无异心,可你们的部属谁不想富贵呢?一旦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你不想当能行吗?”宋太祖句句紧逼,石守信等连忙跪下叩头,说:“臣等愚昧,不曾想到这么远。陛下看怎么办呢?”宋太祖放缓口气说:“人生短促,还是厚自娱乐为好。你们何不放下兵权,享受歌妓舞女,欢乐一世呢?这样,即可使儿孙免去贫乏之忧,又使君臣之间无所猜嫌,各自相安,共享荣华,该有多好!”第二天,石守信等将领都自动告病,要求解除兵权,于是,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一一被解除兵权。他们名义上是出守外地当节度使,其实地方的军事都已归各州统辖,节度使也成为无权的虚衔。史称“杯酒释兵权”。
  公元964年(乾德二年)下令,从这一年起,各州郡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的必要开支外,所有钱帛,都要送到京师;第二年又重申,各州除留少数必要的费用外,全部送京师,不许扣留。中央政府还派出朝官分赴各地,收受民间租税。
  公元963年(乾德元年)正月,宋太祖首先派慕容延钊率领10州兵力,向南方湖北的南平(荆南)政权进攻。南平处于各割据势力包围之中,力量十分薄弱,有兵不过3万。为此,宋军一进江陵(今湖北江陵),南平统治者高继冲便随即投降。接着,宋军又攻取了湖南。
  公元964年(乾德二年)11月,宋太祖令节度使王全斌从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出兵,令节度使刘光从归州出兵,两路攻打后蜀。经过两个多月的交战,宋军三战三胜。第二年正月,宋军追到川东,后蜀将领王昭远只好束手就擒。随后,宋军进军成都,后蜀主孟昶投降。后蜀政权彻底瓦解。孟昶统治后蜀期间,奢侈腐败程度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每天没有山珍海味不吃,没有珠宝装饰不用,甚至连拉屎的大小便盆也是用宝石装饰而成。太祖看了,不无感慨地说:“象他这样的国主,如不灭亡,才真为怪事呢?”后蜀灭亡后,宋太祖于969年(开宝二年),开始向北进军。他首先派兵攻打北汉政权,但是由于辽军的支援,宋军没有成功,便继续挥兵向南,解决南方的割据问题。南汉统治者刘鋹(chǎng,读厂)残暴无能,国内宦官掌权,政治一片黑暗,是一种“兵不识旗鼓,人主不知存亡”的衰败局面。公元970年(开宝三年)9月,宋军在潘美带领下,势如破竹,4个月后,直逼南汉都城广州。这时刘鋹把金银珠宝和嫔妃宫女装载了十几只大船准备下海逃跑;宦官们也趁机抢夺财宝,南汉内部一片混乱。后来刘鋹眼见逃跑不掉,便一把火将广州的宫殿、府库全部烧毁;他本人最后被俘,南汉随之灭亡。
  公元974年(开宝七年)9月,宋太祖派曹彬带领10万大军,自荆南发战舰东下,直抵南唐金陵城下。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无作为的人,他听说宋军攻城,不去动员兵民抵抗,反倒匆忙派使者去向宋太祖苦苦求情。说南唐的君主“以小事大,如子事父,并没犯什么事,宋兵为什么要攻打南唐?”宋太祖听了大怒:“什么江南有罪无罪,岂不闻天下本来就是一家?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鼾(hān,读罕)睡!”一句话表明了他统一天下的决心。不久,金陵被破。据说,当时李煜正在静居寺听和尚讲经,听说宋军攻城,便仓惶匆忙光着膀子出城投降。
  南唐覆灭后,吴越自动献出国土,其他割据政权也相继归附汴京。南方基本统一后,宋太祖于公元976年(开宝九年)5月,再度出兵攻打北汉。但是,由于辽军的支援,宋军又一次遭到失败。这一年的10月,宋太祖病死在万寿殿。
  
  宋太宗赵匡(光)义(公元976年一公元997年)
  宋太宗赵匡(光)义出生于公元939年,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初,宋太宗集中兵力,亲自挂帅,分4路攻打北方,包围太原城。为了防止辽兵对北汉的支援,宋太宗拿出一部分兵力,首先攻打太原忻州(山西忻县)北面的石关岭一带,切断辽军援助北汉的必经之地。然后,自镇州进军,攻破隆州(山西祁县北),北上到达太原城下,迫使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至此,北宋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
  宋太宗灭北汉后,便乘胜攻打辽国,企图收复五代时被契丹占领的幽云16州。战争开始,宋军进展十分顺利,很快逼进幽州。但是,由于宋军长期连续作战,兵将没有好好地休整,精力疲乏,结果遭到大败,宋太宗乘驴车南逃。
  第二年三月,辽发兵攻雁门(今山西代县北)。紧急战报传到代州时,代州刺史杨业带着数百名轻骑兵,突然杀出,一举杀死辽国附马萧多罗,活捉了将军李重海,取得了胜利。
  杨业与杨家将
  杨家将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是老幼妇孺皆知的,而在陕北的神木、府谷一带,有关“天波杨府”的传说更是脍炙人口。杨家将的第一代杨业,即小说中的杨老令公,是五代时后汉并州太原人。其父杨信是后汉的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杨业即生于麟州,在这里长大,后来又与府州(今陕西府谷)折氏即小说中所谓佘(折)太君结为夫妇。因此神府一带人民把杨家将视为桑梓先贤,并非毫无根据。杨业成年后成为北汉名将,屡立战功,官至建雄军节度使,人号为“杨无敌”。但他并非只是个蛮勇武夫,而是深明大义的人。当宋太宗北伐时,他看到统一是大势所趋,说服北汉主刘继元降宋,受到宋太宗的器重,授职代州刺史兼三交兵马都部署,委以抗击契丹贵族的边防重任。他英勇善战,曾在雁门关等处大败辽军。契丹人一见他的族旗,即望风披靡。杨业不但善战,而且治军极严,与士兵同甘苦。在雁北高原的寒冬,人们多穿着毛皮毡袍,他却身着夹袄,露地里研究军情,傍不设火。侍者都几乎冻僵,而他却怡然无寒色。由于他待下推诚,爱兵如子,将士都愿意随他死战。
  986年(北宋雍熙三年),宋军三路伐辽。杨业作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潘美的副手在西路作战,连克云、应等四州,直抵桑干河。但这时中路宋军大败,辽军移师猛攻潘、杨所部。杨业认为敌锋正盛,不宜迎战,却受到嫉妒他的将领嘲讽。潘美命他出战,杨业请派伏兵在陈家谷口接应,潘美答应了。但当杨业抵挡不住辽军攻势而退至陈家谷口时,潘美却违约先行退走,结果杨业被敌军包围,苦战竟日,部下阵亡殆尽,力竭负伤,堕马被俘,他拒不降辽,绝食三日,壮烈殉国!
  杨业共有七个儿子,名为杨延玉、延朗、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杨延玉随父战死陈家谷口,其余六子在杨业死后继续活跃在疆场。其中以杨延昭(即杨延朗,父死后改名)战功最著。他在太宗、真宗两朝历任莫州刺史、宁边军部署、保州防御使等边防要职,坚持抗辽30余年,屡建功勋。999年,辽军南侵,杨延昭坚守遂城,击败辽军。次年又在羊山设伏大败契丹人。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时,杨延昭不仅站在寇准一边力主抵抗,而且上疏真宗,要求趁契丹人深入千里,锐气渐消之机,从背后断其归路,乘胜攻取幽、易诸州,完成光复大业。但真宗立意妥协,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并与辽订立了澶渊之盟。此后杨延昭又戍边9年,直到在任上逝世。
  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北宋名将。他在仁宗、英宗时期南征北战,随狄青平侬智高,随范仲淹在陕西抗击西夏,最后又回到抗辽前线。他与父、祖一样立志收复北方国土,曾上“取幽燕策”,但同样未被采纳,终于赉志以没。
  杨家祖孙三代为将,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军(杨文广就是以镇压张海起义起家的),但他们的戎马生涯主要是在抗击契丹、党项贵族的前线度过的。他们的爱国主义与前仆后继的精神,受到了人民的敬仰与纪念。杨家将的故事就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心情。
  
  李继迁起兵
  今陕北米脂、横山两县间有个李继迁寨,它是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的家乡。也许真的是地灵人杰吧,在李自成之前600多年,著名党项族领袖、为西夏王朝的创建奠定了基础的李继迁也出生在这里。
  党项是羌族的一支。自唐末其首领拓拔思恭助唐镇压黄巢起义,受封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后,党项人便据有今无定河流域的银(今榆林县鱼河堡)、夏(今横山县西毛乌素沙漠中)、绥(今绥德县)、肴(今靖边县西北、内蒙与陕西边界一带)四州。962年,党项对宋称臣,李继迁就于第二年作为宋朝臣民出生在银州境内。
  党项称臣后,北宋政府并不满足,企图完全占领这片地方。982年李继迁之兄、党项族首领李继捧率部落投宋,迁居东京,宋军占领了党项地区,胁迫居民内迁。李继迁这时20岁,住在银州,在不满宋朝压迫、拒绝内迁的党项人和银州张浦等部分汉人拥护下,这位血气方刚的贵族青年决计抗宋自立。他说:“我们祖上居住于此三百年,如果迁入京师,生死任人宰割,我们就完了!”但是当时力量弱小的李继迁还无法与宋军直接决战,于是他率领部众逃到北方大漠中的地斤泽(今内蒙伊金霍洛旗西南),举起了抗宋的旗帜。
  李继迁起兵后,即联络北方各党项部落,力图收复陕北故土。983年他进攻霞芦川(今佳县)、夏州三岔口,均被宋军击败,又率兵2万攻打宋朝兵力薄弱的宥州,再次失利。次年,宋知夏州尹宪与都巡检使曹光实乘胜率军北上,攻陷李继迁的立足之地地斤泽,焚烧党项部落400余帐,李继迁遭到重大挫折,母亲与妻子都被宋军俘虏。
  但是,李继迁没有被接二连三的失败所屈服,他以坚毅的性格,屡踣屡起。地斤泽大败后,他率少数人逃到夏州以北的黄羊平(今内蒙乌审旗以北,毛乌素沙漠深处),取得当地党项族野利部落的支持,又站稳了脚跟。这时,银州党项人酋长拓拔遇派人请李继迁收复银州,愿为响应。李继迁再次举兵南下。这次他吸取以往教训,没有硬攻,而设计向宋将曹光实诈降。曹光实受骗,率百余骑出城前往葭芦川与李继迁会见,被李继迁埋伏的党项兵全部歼灭。李继迁趁机袭取银州。取得了起兵三年来的首次胜利。
  但是这时宋军力量仍很强大,李继迁的创业之路仍然艰险。985年,李继迁攻陷会州,宋军田仁朗、李继隆部前来讨伐。李继迁再次大败,党项酋长折罗遇、折罗乞埋与折遇包均败死,李继迁退走放弃银州,宋军乘胜追击,党项诸部又一次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挽回败局,李继迁采取了附辽抗宋的策略,取得辽朝支持,辽朝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宋朝针锋相对,也于988年授前已迁居京师的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起用他据守故地,对抗李继迁。两兄弟分别以宋辽双方的节度使名义、进行了你死我活的决战。989-990年,李继捧几次击败弟弟,李继迁在安庆泽一战中箭而逃。但不久李继迁用诈降之计打败李继捧,于991年占领银、绥二州,宋朝被迫授他为银州观察使,赐名赵保吉,第一次承认了他的势力。
  993年,由于宋朝禁止边境贸易,企图迫使党项人就范,再次引起战争。994年李继迁最后击败了他那当了宋朝代理人的哥哥李继捧。此后又经过了几年战斗,党项与宋互有胜负。997年宋真宗即位后,终于向李继迁妥协,封他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把夏、银、绥、肴、静五州之地交给他管理。至此,李继迁奋斗15年,终于收复了党项故地。
  1001年起,李继迁开始以无定河流域为基地向西扩张。1002年攻陷灵州(今宁夏吴忠市),次年改灵州为西平府,并把党项族的统治中心移到这里,从此西夏政权的基础基本建立。
  这一年,李继迁继续向西攻打甘肃河西地区的回鹊与吐蕃部落,击败了受宋朝支持的吐蕃酋长播罗支。播罗支也玩弄李继迁多次用过的诡计,诈降李继迁后又向他突然袭击。李继迁大败,负伤逃回西平府,于次年正月死去,终年42岁。
  李继迁一生中大半都在反宋战争中度过,经历无数艰难与失败,终于为党项人在西北的统治打开了局面。他临终曾遗嘱其继承人向宋朝进表归附,但他开创的事业在他身后继续发展,到1038年,他的孙子李元昊终于正式建立了西夏王朝。李继迁对于党项,犹如阿保机对于契丹、阿骨打对于女真、努尔哈赤对于满族一样,是一个对本民族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