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三秦演义》第六十九回 朱温灭唐建后梁 五代十国乱纷纷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7-25 11:46:26 字数:8478
第六十九回朱温灭唐建后梁五代十国乱纷纷
看朱温怎样灭唐。
朱温,宋州砀山(安徽砀山)人,其父朱诚为穷儒生,在乡间教授五经。朱温排行第三,少年丧父,与其母到萧县刘崇家为佣,不务正业,欺凌弱小。黄巢起义时,26岁的朱温与其兄朱存前往参加,打仗勇猛,屡立战功。朱存战死,朱温随黄巢攻克长安,擢为大将军。在保卫长安的战斗中,他独当一面,是常胜将军,但缺粮使他丧失信心。在唐进士谢瞳的怂恿下,朱温从小善投机冒险的本性暴露出来,于882年叛变降唐。僖宗皇帝闻讯,惊喜万分,以手加额,连叫:“天赐我也!”封朱温为同(陕西大荔)、华(陕西华县)节度使,赐名“朱全忠”。他成了黄巢死敌,参加收复长安有功,被授宣武军(开封)节度使。继而他在河南与李克用等军阀合力打败黄巢,解陈州之围。陈州刺史赵攀感激涕零,伏在朱温马前跪拜迎接。朱温乘势扩大实力,先袭击李克用,后吞并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又连续打败山东、河北四镇节度使朱瑾、朱瑄、王瑢和刘仁恭,成为最大的军阀之一。
此时关中也连兵不息,混战不休。僖宗朝廷虽回到长安,但无力控制各地藩镇,已名存实亡。掌握禁军的大宦官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争夺盐利而大动干戈,王重荣围攻长安。邠宁、凤翔节度使的军队也赶来凑热闹。长安再度成为战场,又遭浩劫。
唐昭宗继位后,大宦官郭全海勾结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挟持昭宗迁往凤翔。李茂贞野心勃勃,“甲兵雄盛,凌弱王室,颇有问鼎之志”。宰相崔胤便勾结朱温,请他进攻凤翔。朱温率7万雄兵于903年西征关中,一路攻破同州、华州、咸阳、武功、邠州等地,直抵岐山。几经大战,打败李茂贞,夺回昭宗。然后他在长安先诛杀500宦官,基本消灭了宦官集团,后杀死崔胤等朝臣,大权独揽。904,为了便于控制昭宗,逼昭宗迁都洛阳。命长安居民按户迁居,逐宅拆毁房屋。长安城变成一片废墟,当时诗人描述长安:“岂知万顷繁华地,强半今为瓦砾堆。”关中难民怨声载道:“国贼崔胤,召朱温倾覆社稷,使我等沦落及此,天呀!天呀!”
同年,朱温杀昭宗,扶立一个13岁的小皇帝,是为哀帝。905年为了进一步篡夺帝位,他把朝廷大臣几乎杀光,投尸黄河。2年后,终于废杀哀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以汴梁(开封)为都,史称后梁。持续289年的大唐王朝至此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随着朱温灭唐迁都,关中在周、秦,汉、唐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长安从此衰落。
公元912年(乾化二年)6月,朱全忠病势垂危,准备把皇位传给朱友文,亲生儿子朱友珪从妻子张氏口中得到消息后,恼恨万分,于是,便买通禁军将校,在夜静更深时,带兵入宫,杀死朱全忠。不久,朱友珪在洛阳继位。朱友珪出生年月不详,仅当了8个月皇帝便被杀身亡。朱友贞即位。
末帝朱友贞出生于公元888年,公元913年即位。公元920年(贞明六年)7月,陈州人母乙和董乙在陈州发动了反抗后梁暴政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失败,母乙、董乙和其他首领80多人被俘,解送大梁,惨遭杀害。
公元915年(贞明元年)3月,杨师厚死后,梁末帝才如释重负,在宫中设宴庆贺。这时,亲信直岩献策说:“魏博势强难制,不如趁杨师厚新死,军中无主,把它分为两镇,削其权势,免除威胁。”末帝从其计,下诏:分魏博六州为天雄、昭德两镇,任命德伦为天雄节度使,张筠为昭德节度使;并分魏博将士、府库财物一半分给昭德。末帝恐将士不服,又另派大将刘寻阝(xún,读寻)率兵6万渡河,准备弹压。魏州将士不愿离乡背井,在贺德伦一再催促下,随行者无不怨声载道,连营聚哭,并说:“朝廷疑忌我们的强盛,设计分而治之。我六州历代藩镇,兵士都未出过远门,一旦骨肉离别,活着还不如死了!”于是,他们聚众哗变,不仅赶走了刘寻阝派来的监护部队,还杀死贺德论亲兵500多人,并劫持贺德伦请求降晋,乞求救援。晋王李存勖得知这一消息,喜出望外,乘机亲自率兵达魏州,当众捕杀兵变头目等8人,慑服乱兵,收“银枪效节都(杨师厚仿牙兵制所建)近8000人为亲军;并下令整肃军纪,严惩暴掠。
魏博失守后,晋军于公元917年(贞明三年)冬,乘黄河冰冻,渡河占领杨刘城。公元923年(龙德三年)4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是为庄宗,国号唐,史称后唐。
庄宗李存勖出生于885年。幼好音乐,喜好演戏、看戏;当了皇帝后,也不能弃,并常在戏中扮演角色自称“李天下”。提起他自称李天下,还有一段可笑的故事。有一次,他上台演戏,自己刚刚连叫两声“李天下”,被一个伶人猛地上去打了他两个耳光。庄宗莫明其妙,抓住那个伶人责问。那个伶人说:“治理(理,李同音)天下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两声,那个人是谁呢?”庄宗听了,觉得有理,不仅挨了打不生气,并从此更加宠爱伶人。
公元926年(同光四年),李克用的干儿子李嗣源发动兵变,南下夺取了政权。此时,庄宗已众叛亲离,被他宠爱的伶人出身的将领郭门高(郭从谦)所杀,李嗣源即位。
后唐明宗李嗣源,出生于公元867年,在位8年,革除了不少弊政,如罢逐伶人,杀了罪大恶极的伶官郭门高。伶人势力从此衰弱;他斩贪官孔谦,没收他的财产,废除其苛敛之法;不久又处死盗掘唐陵的温韬和贿赂显贵的段凝,又命令诸道杀尽宦官;他还禁止献鹰犬奇玩之类,精简宫廷人员,规定留后宫100人,宦官30人,教坊100人,鹰坊20人,御厨50人,并遣散美貌宫女归家,只用老旧宫人。
公元933年(长兴四年)十一月,明宗病危,数日不曾召见臣下,李从荣便怀疑明宗已死,又担心没有继位的希望,便性急莽撞,带兵入宫。枢密使朱弘昭、冯贝斌闻变,以讨逆为名,攻杀李从荣。此时,明宗正在弥留之际,听说后,悲愤难忍,旋即死去。第五子宋王李从厚即皇帝位。
闵帝李从厚,出生于公元914年,公元933年即位,至公元934年被杀,李从珂回军洛阳即位。
末帝李从珂,出生于公元886年。公元936年(清泰三年)5月,末帝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石敬瑭不听,并在晋阳起兵叛乱,勾结契丹主耶律德光攻打后唐。末帝派大将张敬达围攻晋阳,讨伐石敬瑭。畏敌如虎的张敬达只知饮酒悲歌,坐以待毙,根本不敢领兵亲自出战。结果在石敬瑭和契丹联合进军威胁下,后唐叛将如潮,降兵如毛;末帝一筹莫展,在洛阳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至此覆灭。
后晋英武明义皇帝石敬瑭出生于公元892年,936年即位。对契丹感激涕零。在一次宴会上,石敬瑭举觞向契丹主祝寿,并跪着说:“儿愿献燕云16州给父皇帝,以表谢忱!并签定了后晋每年向契丹进贡帛30万匹的协议书,临别时,契丹主告诫石敬瑭说:“父子之恩世代永不相忘。不久,石敬瑭以儿皇帝的身份,捧着16州的地图,奉送给他的契丹的“父皇帝”。这16州是:幽(今北京),蓟(今天津市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邱)、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市密云)、顺(今北京市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guī,读规。今河北怀来)、儒(今北京市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
公元937年(天福二年)4月,石敬瑭东巡汴京,准备迁都。但到6月间,天雄节度使范延光起兵反晋,洛阳巡检使张从宾继而响应,接连攻占洛阳、汜水直奔大梁。经过1年多,战乱才告平息。次年10月,石敬瑭下诏东迁,定都大梁,形势才逐渐稳定。
公元937年6月到8月,石敬瑭曾两次派人出使契丹,请求加封尊号,均被契丹主拒绝。公元938年(天福三年)10月,石敬瑭为了取得封号,首先给契丹主和太后加尊号,并派宰相冯道和右仆射刘煦分别为太后与契丹主册礼使,并备厚礼去契丹,奉表称臣。耶律德光大悦,便加封后晋石敬瑭尊号“英武明义皇帝”;然后,又下诏令兵部尚书王权前往契丹谢赐号。公元942年(天福七年)6月,因病死去,立其侄儿齐王石重贵做皇帝。
后晋皇帝石重贵公元914年生。公元943年(天福八年),中原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水灾、蝗虫并至;漫天的飞蝗,把禾苗和树叶啃得精光。后晋政府入不敷出,下令搜刮民间粮食。恒州(今河北正定)由于天灾特别严重,朝廷曾免予搜刮;但是,顺国节度使杜威硬照样搜刮,勒索100万斛,向朝廷只报30万斛,其余全入了私囊。他仍不肯罢休,又用借的名义,向民众勒索100万斛,待第二年春高价出售,赚200万缗。官吏如狼似虎,把农民逼得走投无路,饿死和逃散的不计其数。
公元945年(开元二年)初,两军在河北发生了几次战斗互有胜负。2月,赵延寿领契丹兵攻陷祁州(今河北安国),刺史沈兵自杀;3月,后晋都招讨使杜威攻下泰州(今河北清苑)、满城、遂城(今河北徐水西)。耶律德光听到晋军北进的消息,率8万余骑从古北口南下,寻求决战。杜威本无将才,连忙放弃泰州,逐步撤退;走到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南)的白团卫村,被契丹军追上团团围住。后晋军安下营寨,插好鹿角(军事上的防御设备,形似鹿角),准备扼守。当时东北风大起,耶律德光命骑兵下马,拔掉鹿角,顺风点火,冲杀进去。他号令道:“晋军只有此数,消灭了这支人马,便可以直取大梁。”晋军见形势危急,都愤怒叫喊道:“招讨使为什么不出兵反击,让弟兄们白白牺牲!”众将也都擦拳磨掌,要求出战。杜威只是不死不活地说:“等风小一些,再慢慢地看吧!”马步都监李守贞说:“敌众我寡,风沙之内,分不清多少,只要力战,便能取胜;若等风停,全军必定覆没。”另一员大将药无福说:“敌兵欺我逆风,正好出其不意,来一个迎头痛击。”于是,晋军不待主帅发令,便出营反击。符彦卿、药无福等率领骑兵在前,李守贞等率步兵在后,大举进攻,喊杀之声,震天动地。契丹军措手不及,纷纷败退,连契丹最精锐的号为“铁鹤”的骑兵也被晋军冲得丢下武器,四散奔逃。这一仗,契丹兵败如山倒,耶律德光原先坐一辆大车,速度很慢,逃了10多里后,见追兵已近,便赶忙换上一头骆驼,慌慌张张地逃回幽州。
公元946年(开运三年)11月,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与杜威统帅的晋军在恒州相持。杜威也想学石敬瑭做“儿皇帝,”便私通契丹。耶律德光高兴,就欺骗他说,等灭晋之后,立其为中原皇帝。杜威得了一句空话,便信以为真,首先逼众将在投降表上签名,然后传下命令,叫全军出营列队。军士只当是出城交战,十分高兴;不料,杜威接着下令,让其解除武装,投降契丹。军士失望,悲号痛哭,声震原野。
耶律德光进入中原后,因为早已许了赵延寿当皇帝,这时又答应了杜威做皇帝,为了欺骗人心,他索性叫这两个人都穿上赭黄袍,招摇过市,就象演戏似地,由他们尽兴表演,耶律德光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向晋军士卒表明,他无意占据中原,更不想做中原的皇帝,以缓和晋与契丹的矛盾。
杜威投降后,后晋无可用之兵,耶律德光便长驱直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地到了大梁。出帝石重贵上降表,自称“孙男臣重贵”;太后李氏也上降表,自称“新妇李氏妾”,至此,后晋灭亡。出帝一家,遂被押往北方,去过俘虏的生活。石重贵公元964年病死,终年51岁。
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十二年)2月,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乘机在太原称帝,同年6月,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后汉高祖刘知远出生于公元895年,即位后,只做了一年的皇帝,就因病死去了,时年54岁。由他的儿子周王刘承祐即位。
隐帝刘承祐出生于公元931年,即位后,朝廷内部的冲突十分尖锐。先是护国节度使兼中书令李守贞占据河中造反;接着,赵延寿的旧部赵思绾占据永兴,联合凤翔节度使王景举起叛旗。郭威从公元948年(乾祐元年)8月用兵,至公元949年(乾祐二年)夏,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平定了叛乱。赵思绾在长安被斩,李守贞和王景崇均自焚而亡。
公元950年(乾祐三年)11月,隐帝在殿上埋伏甲士,一举杀死了杨邠、史弘肇等人;接着,又派人杀死了他们的党羽。大将郭威领兵在外,因受史弘肇的牵连,其在大梁的家属全部被害;随后,隐帝又秘密派遣使者去澶州(今河南濮阳南)杀郭威。郭威闻讯后,被迫起兵,派亲将郭崇威为先锋,自统大军随后,杀奔大梁而来。隐帝惊恐万状,连忙开府库慰劳军士(每个士卒20缗),令其迎敌;禁军得到了赏赐,刚出城门,便纷纷弃戈投降。隐帝逃到赵村一个百姓家中时,被乱兵杀死。
公元950年12月,兵到澶州后,将士数千人哗变,一起对郭威说:“皇帝应该由你自己做,我们因掠京师,已与刘氏结了仇,不能再让刘家做皇帝了!”他们说着,便撕裂黄旗披在郭威身上,前护后拥,立其做了皇帝。公元951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正月,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后周太祖郭威出生于公元904年,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父亲郭简做过刺史,在战乱中被杀,不久,母亲也相继死去。郭威从小依靠姨母韩氏提携抚育。18岁那年,他应募做军卒,仗着一身勇力,加上学了一些兵法,便一步一步爬了上去。他即位称帝时,年已48岁。30年的军旅生活,给他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常以前代的兴衰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
郭威即位后,很注意节俭。他曾对宰相王峻说:“我是穷人出身,了解民间疾苦。在动乱年代,我碰到机会当了皇帝,怎敢厚自奉养坑害百姓啊?”因此,他下诏“:乘舆服饰,不得过于华丽;宫中应用的器物,力求朴素,各地不得贡献奇巧纤华的物品,也不准进献奇禽异兽鹰犬之类。他把宫中原有用玉器和金银、珠宝装饰的饮食用具数十件,在殿上全部当众打碎,并告诫群臣说:“听说后汉隐帝天天和嬖宠游戏,珍元不离身,此事不远,应当引为前车之鉴!”
太祖郭威在关中打仗时,见唐朝各个皇帝的坟墓,都曾被人盗掘,深感厚葬百害无益。后来,郭威临死之前,对他的儿子柴荣说:“朕若不起,汝速治山陵,毋令灵柩久留殿内。陵所务从俭素,不得劳役百姓,不得多用工匠,勿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不必用石人、石兽,租用纸衣为殓,瓦柁为椁。入宫后,可募近陵人民30户,蠲免征徭,令他守视。陵前只立一石,飧刻数语,可云‘周天子平生好俭,遗令用纸衣瓦棺,嗣主不敢违,’如此说法便了事。汝若违我遗言,我死后有知,必不福你!’寥寥数语,难能可贵。
公元951年(广顺元年)正月,郭威刚即位,就下令废除后汉窃盗1钱以上处死的苛法,照后晋天福元年以前的法律办事;规定除谋反叛逆以外,不得杀戮亲族。
莱州刺史叶仁鲁是郭威的老部下,因贪赃15000匹绢和1000缗钱,被处死。临刑前,郭威派人告诉仁鲁:“你触犯国家法律,我没有办法救你,只能抚恤你的母亲。”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王殷,向民间榨取了好多钱财。他实际上是个河北王,郭威曾派人对他说:“邺都仓库储藏很丰,卿家要用,就要多少拿多少,何必怕没有钱!”但王殷仍我行我素,郭威乘他入朝的机会把他杀了。
公元954年(显德元年)2月,太祖死于滋德殿,由他的义子晋王柴荣即位。
周世宗柴荣出生于公元921年,父亲柴守礼是个破落地主,其姑母早年嫁给了同乡郭威。因郭威没儿子,便收养了柴荣。在他即位的头一年,便派大臣李觳到澶、郓、齐一带,征发6万民工堵塞决口,仅1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完工。事隔6年,黄河又在原武(今河南原阳)决口,周世宗又派大臣吴千祚,征发2万民工前往修堤塞口。
公元957年(显德四年)4月,世宗下诏疏浚汴水,向北流入五丈河(今开封北);两年后,又下令进一步疏通。黄河和淮河之间的航线完全淤塞。周世宗柴荣从显德二年起,便命宁武节度合武行德,初步加以疏通;显德五年,又疏浚汴水沟通黄淮之间的全部航线,2年后,又在汴梁城外,引汴水通蔡水,沟通了京城与陈(今河南淮阳)、颍(今安徽阜阳)之间的水道交通。这是在汴水以西,大体上与汴水平行的一条水道。后来,北宋每年从东南运进大批粮食,靠的就是世宗时期开辟的这条水上通道。
世宗即位后,任用李穀、王溥、范质等人做宰相,魏仁浦为枢密使外,汲取太祖纵容王峻、王殷专权的教训,决定大权独揽,亲裁政事,执掌赏罚。他对大臣们说:“我决不能因发怒就刑人,也不能因高兴就赏人。”有一次,他发觉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额外多收税,当即下令赐死,当时有的为之讲情,说孟汉卿有罪,但不一定非要处死。柴荣却说:“这我也知道。但他明知故犯,处理就要罪加一等。我就是要用他做典型,教育其他官吏,不许坑害民众。”再如修永福殿时,他令宦官孙延希管理工程。后来,周世宗工地检查,见有些工役削木片当莱匙,用瓦盛饭,大为恼火,立即处斩了孙延希。公元955年(显德二年),为保证新官素质,他下诏在翰林学士和两省(门下省、中书省)官吏荐举地方官吏时,规定试用后,如发现有贪污不法者,连推荐官吏一并治罪。公元957年(显德四年)5月,周世宗下令,由御史张湜等注释删节,由王溥、范质等把关审定,重治法律。经过删繁就简,制定出《刑统》21卷,第二年,颁布《大周刑统》,使全国有了统一遵守的法令。他即位的第二年,就颁布了处理逃亡户土地的法令,允许农民申请耕种无主的土地,缴纳田租根据逃亡户主返回时间的长短发还不同数量的土地。他还规定,逃亡户主凡3年以内回来的,可以收回土地的二分之一,5年以内回来的可以收回三分之一,5年以上回来的,除坟地外,一律不能回收;规定中,还对因被契丹掳去而离开土地的农民,放宽了收回土地的年限:5年内回来的,可以收回三分之二,10年内回来的可以收回一半,15年内回来的可收回三分之一。
公元958年,他根据唐代元稹的《均田表》,令人制均田图”,颁发各州县,均定田租。这些,不但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也打击了豪强,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周世宗于955年5月,下令在全国禁佛。他规定:凡出家的人必须经家长同意,不能私自出家当僧尼;除在官府注册寺院的僧尼外,其他一律还俗。这一年,先后共废除寺院30336所,还俗僧尼无以数计。周世宗还下令寺院,除钟磬钹铎之类留用外,所有铜佛像,一律送官府收买,用作铸钱原料。
公元958年(显德元年)2月,北汉主刘崇乘世宗新立,勾结辽国,大举入侵。当时辽国出骑兵1万多人,北汉出兵3万多人,联合向潞州进攻。皇帝决定亲征,这一举动受到许多朝臣的反对,其中反对最突出的是宰相冯道。冯道原是五代时期一个不倒翁式的大官僚。世宗当时对他说:“北汉主刘崇看我年轻新立,想吞并天下,我一定亲自出征,我怎敢偷安呢?”冯道带有轻蔑的口吻说:“不知道陛下能比唐太宗吗?”世宗怀有必胜的信心说:“此汉兵尽乌合之众,我兵力强大,破刘崇比泰山压卵,怎么不会胜利?”冯道又冷冰冰地说:“陛下应平心自问:你能做泰山吗?”周世宗颇鄙视冯道的为人,未听其言,立即率兵出征。同年3月,两军在高平(今山西高平)交战。
北汉军屯兵高平南,周军屯兵泽州(今山西晋城)东北。北汉主刘崇率领中军坐阵,派大将张元徽领左军在东,辽将杨衮为右翼在西,阵容严整。周军虽然人少将寡,但世宗柴荣却勇气百倍,态度坚定,大有一举灭敌之势。他命白重赞、李重进军在西,命樊爱能、何徽率右军屯东,命向训、中彦超率精骑在中央,周世宗本人则骑马上阵督战,派张永德率亲军护卫。刘崇见周军人少,很有轻敌之心。辽将杨衮提醒他说周军确是劲敌,不可忽视。刘崇却不高兴地说:“机会不可错过,请将军不必多言,看我破敌!”杨衮见他不识时务,很不满意,就此按兵不动,袖手旁观。两军交战不久,周将樊爱能、何徽就溃败了,带着几千骑兵向南逃跑。世宗见形势危急,就亲自率军督战,亲军将领赵匡胤见樊、何二将不战而逃,十分气恼,便和张永德各领2000人上阵冲杀。由于后周将士上下一条心,拼死决战,北汉军支持不住大败而去,辽军也随之退回代州。
公元955年(显德二年),公元957年,(显德四年)2月,周世宗两次发动攻势,至3月中旬,周世宗第三次亲自南下,用了近1年的时间,占领了淮南的东部。南唐主李煜(22)怕周军渡江,派使臣带金1000两,银10万两,罗绮2000匹去见世宗,愿献淮南寿、濠、泗、楚、光、海6州和江北4州土地,并表示向周称臣。周世宗本就无意长期占领江南,见唐投降,随即同意罢兵。在这场战争中,后周得淮南江北14州、60县,与南唐划长江为界。
公元959年(显德六年)4月,周世宗又亲自率兵北伐契丹。他令义武节度使孙行友守定州西山路,防止北汉救辽;令韩通为陆路都部署,令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世宗自乘龙舟,沿流北进。不久,宁州(今河北青县境)刺史王洪投降,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守将终廷辉、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南)辽莫州刺史刘楚信、瀛州刺史高彦晕等皆先后投降。在短短的42天中,周世宗兵不血刃,便取得了燕南之地。这年5月,正当周世宗准备挥兵直取幽州的时候,却患了重病,只好停止前进,在瓦桥关设雄州(今河北雄县)令陈思让把守;在益津关设霸州(今河北霸县),令韩令坤把守。周世宗率大军南归大梁。同年6月,周世宗自知不起,布置后事,命魏仁浦以枢密使兼任宰相,命宰相王溥、范质兼枢密院事,又任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兼任宰相,以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6月18日,周世宗逝世,由他7岁的儿子、梁王宗训即位。
后周恭帝柴宗训出生于公元953年,恭帝万万没有想到,在公元960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倍受周世宗信赖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却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发动政变,废掉恭帝,自称皇帝,后周灭亡,宋朝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