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三秦演义>吉春《三秦演义》第六十六回 日本遣唐留学生 曲江灞柳华清宫

吉春《三秦演义》第六十六回 日本遣唐留学生 曲江灞柳华清宫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7-22 11:12:20      字数:5699

  第六十六回日本遣唐留学生曲江灞柳华清宫
  
  讲一下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
  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肩负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角色是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从公元630年起到894年止,在264年间,日本一共派出19次遣唐使,实际到达中国的有15次。每次遣唐使人员大约有200至500人,同时还有10至20名留学生和30至70名留学僧。他们乘风破浪航海而来,风险很大。据日本学者统计,遣唐使船总共派出48艘,沉没12艘以上,没有重大伤亡事故的仅有一次。由此可见这些勇敢的使者对大唐文明的景仰渴望和舍生忘死的执着追求。
  遣唐使团活动大部分以长安为中心。唐朝廷对日本遣唐使团热情款待,负责食宿交通等一切费用。日本使者住在长安大明宫内的内客省(类似国宾馆)、鸿胪馆和礼宾院。他们的外交活动有四项。(1)进献贡物。主要有金银器、琥珀、玛瑙、珍珠、宝器等,称为“国信物”和“别贡物”。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和铜开珍”银币,可能就是贡物之一。唐朝廷回赐大量“答信物”。日本奈良市东大寺内正仓院至今保存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大刀等文物,不少就是“答信物”。(2)朝见皇帝。武则天称帝后曾友好接见和盛情款待过日本第8次遣唐使粟田真人,在《旧唐书》上有记载。(3)访求人才,动员赴日。如第10次遣唐使带回一名叫袁晋卿的人,精通音韵,任日本音博士,对汉字汉音在日本的传播及日本音韵学的发展贡献很大。又如第11次遣唐使偷偷将扬州律宗大师鉴真师徒请到日本,传播佛教文化。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大师创建的。(4)与其他国家使节进行广泛交往。
  日本留学生全留在长安的太学、国子监和四门学受业。他们总数约有200至300人。据日本学者长期研究,已查出149人的名字。他们在长安可享受特殊待遇,等同官僚贵族子弟。留学时间往往长达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一切费用由唐朝廷支付。717年入唐的阿倍仲麻吕(汉名晃衡)在长安太学学习,考中进士,一举成名。他与王维、李白结为诗友。753年他在回国途中遭遇风险,李白写了《哭晃卿衡》:“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情深意长。后来晃衡死里逃生,又回长安,被玄宗任为三品朝官,在中国待了54年。现在西安兴庆公园内建有他的纪念碑,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日本留学生人才济济,回国后都大有作为。以善书出名、在留学时就博得“秀才”美名的桔逸势,回国后成为一代文宗。在长安苦读17年的吉备真备,回国后位居右大臣,进入最高层领导核心。他还采用汉字楷体偏旁创造“片假名”,成为日文新体文字。此外,还有大和长冈,在长安学习刑名律令17年,成为日本法律权威。留学34年的高向玄理,回国后参与有名的大化革新,仿照唐制制定官制、田制、税制,发挥重大作用。
  日本留学僧总数大约3倍于留学生,多达数百。他们大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生活费用也由唐朝廷供给。他们之中许多人声名卓著。如玄防在长安学习法相宗17年,深得玄宗赏识,特敕给予三品待遇,回国后成为日本僧正,极为煊赫。道慈来长安学习三论宗,曾被选入宫内讲经,归国后被誉为“释门之秀”。灵仙在长安学法相宗23年,奉诏在长安礼泉寺译经,成为参与唐朝译经事业的唯一日僧。空海是日本佛教之“入唐八家”之一,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被惠果大师选为“法嗣”。他的诗文和书法也很好,唐诗人朱千乘称赞他“文字冠儒宗”。回国后开创日本的真言密宗,成为当时佛教大宗-之一。空海还采用汉字草体创造“平假名”,也成为日本新体文字。园载在天台山和长安求法40年,曾被召进宫读经,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尊称他为“上人”。最澄也是有名的留学僧,成为日本天台宗创始人,在日本宗教史上很有影响。法然垦在长安光明寺(现香积寺)跟从唐名僧善导大师学习净土宗,回国创建日本净土宗。现在净土宗是日本佛教中最盛的宗派,有上千万信徒。
  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归国时带回大批唐书。如玄防带回5000卷,可能是整部《开元大藏经》。圆仁带回800卷,其中550卷得于长安。空海带回460卷,有300卷得自长安。据日本9、世纪末编写的《日本见在书目录》,他们带回的中国书籍多达1.6万卷,约占唐朝藏书总数的1/4。
  唐朝开放性的国际政策以及长安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的先进与繁荣,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兴盛,但如果没有这些来唐日本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就没有日本移植唐文化的巨大成就。
  
  请看曲江池与灞桥柳。
  西安南郊的东、西曲江村,是唐代长安城东南的曲江池遗址所在地。在唐代,曲江池是著名的风景区。上自皇室贵族、达官显宦,下至市民雅士、才子佳人,都常到曲江池游宴享乐。每年三月三、七月十五和九月九重阳节,曲江池热闹非凡。碧波荡漾的湖面,笙歌画船,轩歌曼舞。殿阁起伏的池畔,红男绿女欢声笑语。特别是每逢科举发榜,朝廷都要在曲江池隆重宴请新及第的进士,长安城居民也都来观赏,一些权贵还趁此机会为女儿选择佳婿,盛况空前。宴罢,新科进士骑马游街,由曲江池沿黄渠赴雁塔登高题名,意得志遂。古代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曲江流饮”,大概就是由此得名。
  曲江池早在秦汉时就是风景名胜,但规模、名气都不及唐代。隋初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修大兴城(唐长安前身)时,利用这里原有的低凹地势,开凿了屈曲回旋的曲江池。唐玄宗开元中,又开凿了黄渠,引大峪水入曲江。秦岭充沛的山水出大峪沿黄渠流入曲江,池水剧增,湖面扩大,朝廷还在这里建起连绵起伏的楼台亭阁。曲江池成了长安城最大的风景区,得到不少大诗人的赞颂。如“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就是杜甫对曲江池景色的生动描绘。唐末,黄渠断流,曲江池水源枯竭,沿岸原先错落二致的建筑物早被安史之乱破坏,曲江池昔日的风彩荡然无存。到北宋时,这里已被辟为农田。
  《诗经》有:“思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典故。微风吹动着垂柳,轻柔的柳絮随风飘舞,正似人们分别时那依依不舍的神情。而且“柳”、“留”谐音,表达了挽留和惜別。所以,古往今来,灞河岸上的柳枝柳叶,默默地传递了多少主客之间的依依之情。此时此刻,人们往往黯然神伤,多才多情的文人,便在这里吟出了千古名句。如大诗人李白就有“年年柳色,灞桥伤别”的诗句。因此,灞桥又被称作“销魂桥”。
  早在春秋初年,与东方诸侯争雄的秦穆公,为向子孙显示称雄西方的王霸之业,将滋水改名霸水,即今灞河。汉代,在霸水上修建了木桥,位置在当时灞、浐水交汇处不远,即今灞桥西北10余里处。隋初营建大兴城时,将灞桥移至今桥以北,改为石桥。五代以后,长安不再是一国之都,失去了政治中地位,灞桥的交通地位也随之下降。虽然灞柳犹存,但昔日柳下话别、桥头相送的动人情景已不常见。宋元以后历代对灞桥有过多次修葺。今天,公路大桥与铁路大桥并肩横跨灞河,很是威风,但河岸的柳树,已为现代生活的高屋低宇、车水马龙所淹没。
  
  再讲唐代李武韦杨窦婚姻集团。
  唐初到开元盛世,活跃在长安的最高统治集团,大体上是以李唐皇室与武、韦、杨、窦五家联姻为纽带,组成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婚姻集团。除武氏之外,他们都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中最显赫的名门望族,以李、武为核心,韦、杨、窦为粘合剂,控制唐王朝最高权力长达百年。
  山西武家,本不甚显,只因武则天当了高宗皇后,又从皇后当上女皇,便与李唐皇室水土和为泥,结成牢固的婚姻和政治关系,一直保持到盛唐。以后陆续出过驸马5人,皇妃1人,宰相5人。
  长安韦家即京兆韦氏,关陇著姓,唐人谚云:“城南韦杜,离天尺五。”出过皇后1人,驸马5人,王妃1人,宰相2人。
  华阴杨家即史书上常说的弘农杨氏,关陇勋贵,是隋王朝皇族。李唐皇室和华阴杨氏两家祖先渊源很深:李虎为西魏最早受封的八柱国大将军之一,杨忠为西魏最早受封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均为西魏最高官品。隋朝时两家婚姻关系就相当密切,入唐后关系更深,杨家出过皇妃1人,驸马5人,王妃3人,三品以上高官20人(其中宰相11人)。
  出自代北(内蒙)的窦家,是拓跋鲜卑名门大姓,自西魏、北周至隋唐,一直与皇室联姻。在唐代出过皇后1人,皇妃1人,驸马7人,王妃1人,宰相6人。
  这五家中,李、武、杨三家联姻最密切。从唐高祖说起。这位唐朝开国皇帝的皇后就出自代北窦家。嫡子李世民、李元吉均娶华阴杨氏之女,世民所娶即隋炀帝之女,元吉所娶也是隋宗室女。高祖桂阳、安平两公主分别嫁华阴杨师道、杨思敬叔侄,襄阳和永嘉公主嫁代北窦诞和窦奉节。唐太宗的皇后虽出自拓跋显贵长孙氏,但他又娶华阴杨氏女(隋场帝女)为妃,为诸公主所选附马是太宗母亲窦皇后的曾侄孙窦怀哲、太宗妹夫窦诞的侄子窦逆,及长安韦家的韦思安、韦正矩。高宗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女儿太平公主再嫁之夫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侄子,三嫁之夫武饮暨是武则天的从侄。中宗废赵皇后娶长安韦氏之女为后,诸公主出嫁长安韦灌等韦姓3人、武延基武崇训等武姓4人及华阴杨慎交。武姓儿位驸马都是武则天的侄或侄孙。睿宗窦德妃,与高祖窦皇后同出于窦氏三祖房,是玄宗的生母。玄宗杨妃(不是杨玉环,是另一位杨氏)又出自华阴杨家。玄宗还有一位宠妃出自武则天本家,即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玄宗还将三位公主出嫁窦、杨两家,其中永昌公主所嫁窦愕,是睿宗窦德妃的侄子,常山公主所嫁窦泽,也是这位窦德妃的本家。而杨玉环脱离玄宗子寿王之妃的身份,做玄宗宠妃后,代替杨玉环为寿王妃的,是长安韦昭训之女,仍不出李、武、韦、杨、窦婚姻集团。玄宗长子李琼,也娶了一位窦姓王妃。
  这样,李、武、韦、杨、窦几家交织成盘根错节的婚姻裙带关系。出自这几家的宰相,往往就是皇帝的姻亲。像高祖的宰相窦抗,同时就是高祖的儿女亲家。武则天的宰相武承嗣,本来就是武则天的侄子,同时又是武则天的驸马。最有趣的还是华阴杨氏与李唐皇室的婚姻关系:杨恭仁是唐高祖的宰相;弟杨师道是太宗的宰相,同时又是太宗的妹夫,侄杨思敬也是太宗的妹夫,侄孙杨执柔是武则天的宰相,曾孙杨慎交是中宗的驸马,玄孙、杨慎交之子杨洞是玄宗的驸马,所以杨慎交同是玄宗的儿女亲家。更有趣的是,杨恭仁的堂姊妹杨氏,还是武则天的生母,就是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稚虽不显贵,所娶继妻杨氏却是隋朝宗室之女。看来武则天能被太宗选为才人,又被高宗立为皇后,虽是凭她自己的美貌和才干,毕竟也沽了李、杨两家世亲的光。杨恭仁还有一位堂侄叫杨知庆,就是玄宗杨妃的生父,这位杨妃是肃宗的生母,也是武则天的外家。而有名的杨贵妃,虽不是武则天外家杨家的近属,也是能沾上华阴杨氏边的远亲。这样说来,玄宗为儿子寿王选杨玉环为妃,恐怕不单出于她本人的美貌,也是与其家世有关了。
  
  看看华清宫与杨贵妃。
  公元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宠妃武惠妃薨,后宫三千,无一人能引起这位风流皇帝的兴趣。这时,玄宗子寿王之妃杨玉环正芳龄二十,“资质丰艳”,“绝世无双”,玄宗一见赞叹不已。为将她纳为私有,玄宗处心积虑,先命杨玉环自乞为女道士,号太真,脱离了寿王府。后又将玉环纳入宫中。745年(天宝四载),61岁的唐玄宗正式册封27岁的杨玉环为贵妃。
  杨贵妃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祖、父皆是唐基层官吏、早年丧亲,随叔父长大。她天生丽质,心性聪颖,又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进宫后很快赢得玄宗欢心。白居易:《长恨歌》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氏一门也跟着飞黄腾达。杨贵妃的两位从兄封官授爵,三个姊姊以国夫人封号,赐第京师,自由出入宫禁。另一位从兄杨国忠直升上宰相高位,身兼40余职。杨氏家族一时势倾朝野。
  历史上能将绝世的美貌、善解人意的灵性和出众的艺术才华兼得的女性,并不多见,杨贵妃正是藉此赢得唐玄宗长达十多年的专宠。“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玄宗从此一心沉溺于声色,整日和杨贵妃及其家族游宴歌舞,极尽奢华。杨贵妃生于蜀地,特别爱吃荔枝,玄宗便下令将岭南出产的新鲜荔枝十万火急用驿车运送长安。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支来。”实际上,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也盛产荔枝,一说杨贵妃吃的新鲜荔枝是从这里运出。苏轼《荔支叹》诗云:“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阬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支龙眼来。……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涪州的荔枝入陕后,取道今西乡县穿越秦岭的子午道,运往长安,所以人称子午道为荔枝道。
  今陕西临撞骊山脚下的华清宫,即是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年冬季避寒之地,这里是有名的温泉,适宜沐浴,秦始皇曾在此修建汤池,汉武帝又扩大规模,修成离宫别馆。贞观时,在此建汤泉宫,高宗时改名温泉宫,玄宗天宝六载扩建,定名华清宫,宫内温汤称华清池。扩建后的华清宫依骊山而建,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群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宏伟华美,温泉浴池都用白玉石砌成。每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王公大臣及杨家五宅,东离长安,浩浩荡荡,出游华清宫,直至年终才回。“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就是《长恨歌》对杨贵妃沐浴温泉的写照。
  755年(天宝十四载),安史乱起,鼙鼓动地,玄宗西行途中妥,禁卫军于马嵬(今陕西兴平马嵬坡)发动兵变。在马嵬坡佛堂前的梨花树下,玄宗被迫将年仅38岁的杨贵妃赐死。今马嵬坡有传说的杨贵妃之墓。
  不能说唐玄宗对杨贵妃毫无感情。玄宗酷爱艺术,杨贵妃是宫廷妇女中最出色的音乐舞蹈艺术家。她的《霓裳羽衣舞》飘若成仙,流传千古。她创作并演奏的《凉州词》婉转凄清。她还善跳胡旋等舞。吹笛、击磐、弹琵琶也是她的擅长。这些都不能不使酷爱艺术的唐玄宗动心。白居易说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存地愿为连理枝”,反映了晚唐人对两人关系的看法。但归根结底,杨贵妃始终未能真正摆脱玩物的地位,始终是玄宗手上的一朵名花。她的天生丽质和艺术天赋,并未给过她真正的女性尊严。
  封建历史不公正地让杨贵妃承担了唐亡的全部责任,数百年来,“女祸”这个罪名比她的艺术天赋更家喻户晓。实际上她虽做玄宗宠妃十数年,虽然杨氏兄妹倚仗她而骄横跋扈,权倾内外,她自己却从不是一个热心政治的女性。“长恨歌》把她从历史上的悲剧人物,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人物。但直到清初洪异的传奇“长生殿”,才真正改变了千秋功罪,将杨贵妃从“女祸”的罪名下解脱出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