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三秦演义》第五十七回 明皇贵妃恩爱情 禄山叛乱马嵬痛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6-26 12:28:52 字数:6627
第五十七回明皇贵妃恩爱情禄山叛乱马嵬痛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12年一公元755年)
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出生于公元685年,公元713年(开元元年)7月3日,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崔湜、雍州长史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军将军李慈等,应太平公主召,来公主府密谋,决定第二天发动政变,推翻唐玄宗,拥立太平公主当皇帝。但是这个阴谋很快被唐玄宗发觉。唐玄宗连夜密布诏令,命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兵部尚书郭元振、将军王毛仲,取马厩中闲期马匹以及家丁300多人,从武德门入虔化门,出其不意地在皇宫北门内杀死常元楷和李慈,活捉萧至忠、岑羲等人。太平公主发现形势不妙,急忙逃进圣善寺,最后被赐死;随同太平公主死的还有她的儿子及其党羽10余人。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一次主裁减中央散官300多人;过了两年,因费用不足,又停减光禄鸿胪寺、司农寺以及羽林军等年支杂物400多万。在这个基础上,唐玄宗定额官员编制开元时期编写的《唐六典》,是当时的行政法。其中明文规定:各级机关组织建制、职权范围及人员编制,规定文职官员15200人,武职官员6900人,吏员67000人。文教科技3700人,勤杂人员56000人。为了提高官员的素质,唐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考核,凡是考试不合格的立即罢免。公元716年(开元四年),唐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还亲自加以复试。结果有45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
玄宗在执政初期,可以称得上是“任人唯贤”的。他先后重用了姚崇、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人。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因废太子事,加上李林甫造谣中伤,唐玄宗罢免了宰相张九龄的职务,改任李林甫为中书令(相当宰相)。李林甫“口密腹剑”,在任相位的十几年中,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唐玄宗后期的宦官增至3000多人。仅紫(三品以上)、绯(四至五品),就有1000余人。宦官杨思勖屡次率兵出击南方少数民族,杀戮残酷,其中一次就杀死无辜百姓6万多人。唐玄宗给他辅国大将军(正二品)的称号,后来又加骠骑大将军(从一品)的称号,进爵虢(guó,音国)国公。按唐朝旧制规定,宦官品级最高不超过三品,而杨思勖竟从一品,一直封至国公,宦官地位明显的提高了。另一个叫高力士的宦官在宫中侍卫,比杨思勖更受宠信。开元末年,下边进奏文表,都得先经高力士阅示,小事直接处理,大事才告诉玄宗。玄宗说:“高力士值班,我睡得安稳。”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人取得将相高位,都是走的高力士的后门。
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长得俊美,绝世无双。但李瑁是玄宗的儿子,武惠妃的亲生子。56岁的父皇要同22岁的儿媳结下情侣,显然悖于伦理。为了遮人耳目,玄宗暗嘱杨玉环先自己申请做女道士,由玄宗批准,并赐号太真,移居南宫,南宫遂改名为太真宫。玄宗夺了儿媳,为了安慰儿子,又娶了个姓韦的姑娘给李瑁做妃子。至公元745年(天宝四年)8月,玄宗才敢公开封太真为贵妃。这一对老翁少妇,冬夜漫漫,仍苦其短,日上三午,犹恋床第。从此,这个曾在兴庆宫盖起了勤政楼借以自勉的皇帝,再也不早朝了。杨贵妃入宫以后,玄宗对她宠爱无比,视为心肝、宝贝,其它任何人都得不到皇帝对杨贵妃如此的宠爱。
一年仲夏,玄宗携贵妃观赏太液池中的白莲。玄宗爱白莲,更爱贵妃。遂指贵妃说:“莲花虽美,有形无神,又怎能比得上吾这解语之花啊!”自此,“解语之花”就传为后世赞美佳丽的成语了。玄宗这样专宠贵妃,对于贵妃所好,当然是有求必应,无不满足。据史载:专供杨贵妃个人役使的织绣工就有700多人。官僚贵族也投其所好,争着向贵妃进献食品,每次多到几千盘,每盘价值相当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贵妃生在南国,喜吃鲜荔枝。荔枝易腐烂,荔枝四五天,色味俱变。为快速贡奉鲜荔枝,玄宗便命令从岭南开往长安的数千里贡道,沿途设有驿站,备有快马传送,荔枝运到长安,色味不变。杨贵妃如此受宠,导致全家“一荣俱荣”。她有三位姐姐与三个哥哥,自此也封位进爵。其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二姐被封为虢国夫人,三姐被封秦国夫人;从兄杨銛(Xiān,音先)被封为位当四品的朝中高官;杨錡娶了公主,封为驸马;杨国忠官至宰相,兼40多职,权倾天下。杨家兄弟姐妹的车骑,每家一队,各衣一色,逶迤数十里;到了骊山,各家合欢,往来穿梭,犹如万花竞放,遍山锦绣。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真是心心相印、生死与共,被后人传为美谈。有一天,玄宗临幸华清宫,住在长生殿。这天晚上,正值七月七日佳节。夜阑更深,贵妃好端端忽然自己抽泣起来。玄宗不知何故,温存劝慰,久久贵妃才道出了心事。她说:“妾遥望牛郎、织女二星,不由地慕其夫妻之长久,妾恐自身比不上他们。”稍停顿后又说:“妾观前史,每见时过境迁,秋叶凋残,怎能不为之伤感呢?”贵妃的衷情深深地打动了唐玄宗,遂相互盟誓,以表至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南宫搏在《杨贵妃》书中有详细描绘:
每年的七月七日,宫廷中总会有一个宴会的,自杨贵妃入宫之后,七月七日的宴会,规模多数是较大的,今年,皇帝命各自乞巧行乐,不举行集中宴会,外面的人也不召入宫。
飞霜殿有一个小型的乞巧宴会,那就是皇帝和贵妃的,有一班乐妓奏乐,饭后,张野狐、贺怀智、李龟年、马仙期等著名乐工,入内奏了一曲,领取乞巧节的赏赐之后就退出了。
谢阿蛮陪侍着,但她忽然收敛了,很斯文和守规矩——杨贵妃知道阿蛮有伤心事,她的情人陈方强已别婚,瞒着她,而她和一位皇子的恋爱,又毫无真实发展,因此而郁郁不欢。
当燃香过半,宫人分取了乞巧果品之后,阿蛮也告退了。皇帝喜静态,但他又是长期热闹了的,今日的静,使他有了闷郁之感,入室之后,他坦率地说出:
“今夜有些闷!”他伸出双臂,“应该多找一些人的。”“你还是一样!”杨贵妃笑了起来:“很好,下个月你七十大寿时,我们热闹一番作雅赏!”她说他,双手捧住皇帝的面孔,“真看不出,你七十岁了,从体力看,你好象比太子还要强一些!”
“那是实情!”皇帝撩起袖子,一弯手臂。“你摸摸,我依然是皮肉结实的!”
她抚着他的手臂,悠悠地说:“但愿牛郎织女保佑你,到八十岁时也如今日,到九十岁时也是一个样子——”她,偎依着皇帝:“三郎,这是我的自私,你明白吗?”
“这是你的自私?”
“是的,你健朗,长命,我好有个依靠呀!我比你年纪小许多,只有你长命,我才有福享,三郎,再有二十年,我心满意足了,照你现在的身体,再有二十年,一定不成问题的。三郎,你不忌讳我这样说吧——我不相信一个人能活到一百岁的!”她娓娓道来,手指则轻柔地摩挲着他的面颊。
“为你,我一定好好保养,活九十一岁吧!”
“活九十一岁——配九五至尊;自然,能活一百岁更加好!三郎,我们上楼去,向牛女双星祈福!”她说着,挽了皇帝走,上长生院的楼。
这是好天良夜,他们在楼上廊间看着星河。织女,牵牛双星似乎可见。
杨贵妃虔诚地双手合一,喃喃向天而祷。
大唐皇帝笑了,搂住她坐下来,轻轻地说:
“人寿在天,亦在人为,牛郎织女只管姻缘不管寿夭的,其实,他们自己一年一会,也自可怜!”
“三郎,我不以为他们可怜,千年万年,年年能相会一夜,又有什么不好,他们才不可怜哩!”
“你这样说,也有道理,”他搂紧她一些,再说:“在人间——哦,‘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他念出两句诗,再说:“玉环,我们起来,向双星祈祷;人寿难期,但愿我和你生生世世,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
“三郎!”她激动地叫着,站直了,至诚地向天上的双星说:“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妻!”
于是,李隆基携着她的手走到栏杆边,依着柱说:
“现在,我觉得只有我们两人在一起,也很可爱,比人多更好。”他稍顿,又说:“玉环,你放心,我的体力,相信再十年是一定可以的,李林甫死后,我忙一些,我想,到明年,国忠可以承当大任了,国忠很能干,但经验不足,也缺少威望,再培养他一年,大约可以了吧!”李隆基平和地说下去:“我自己也会收敛着,好好保养身体——”
她又偎依,至情流露地说:
“三郎,为我——为我而珍重!”
于是,他们在偎依中,默默地过了一些时,皇帝说:
“国忠有才干,可惜读书不多,对大政方针,有时欠顿领悟,譬如对安禄山,他总是有疑心,以为安禄山兵权太重,手下蕃将太多,会反——他不明白,天下承平已久,要反,谈何容易,第一人心不附,再者,安禄山文化低,武夫而已,没有文书者,又何能争天下……”
她伸出手,轻轻地掩住他的嘴:
“我们在一起,不要论天下事,你听,下面蟋蟀鸣声,比贺怀智琵琶独奏还要好听!”
于是皇帝吻着她的手心,倾听着蟋蟀的鸣叫。
夜将半,她再向牛女双星说:“生生世世,永为夫妻!”
感情在欲的境界之外升华,他们都想望着永恒。
“杨贵妃醉酒”一节:
天宝十三载,夏天,六月初一日,杨贵妃三十六岁生日,唐明皇在兴庆宫举行盛大的宴会。
杨贵妃于午时初刻出现在宴会中——这是她一生中做生日最辉煌的一次,皇帝亲自陪了她出现,……杨贵妃是早已获得“半后服用”的特诏的,……三十六岁的她,依然保持着明艳,……好象一朵花开到最盛的时候。
杨贵妃斟满了一杯酒,向皇帝致敬。
虢国夫人和谢阿蛮联合着使贵妃饮酒,她已微醺了,但还没有发觉,皇帝看了出来,拉过虢国夫人说:
“不可把贵妃灌醉,她生日,别煞风景!”
“让她醉了,今夜,我和阿蛮陪你!”虢国夫人柳眉双扬,轻俏地说。
皇帝的心情起了一阵荡漾,但是,随即收敛了,他想到杨玉环午间催自己去睡的故事,从而想到了自己的年纪,他握住杨花花的手,低声说:
“今天,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且休。”
虢国夫人睨了他一眼,再俏声说:
“过了今夜,机会就难得了——”她稍顿,转而说:“那末,让贵妃和阿蛮对舞,我陪着你,答应我!”
皇帝看虢国夫人面孔上也是被酒的红晕,他笑着点头,而虢国夫人自行斟出两杯酒,敬贵妃姐姐,再请舞。
“花花,你喝过多少杯酒了?怎么老是找题目让我饮酒?”杨贵妃在醺醺中说,“舞,不行,我好久没舞——”
“腰腿硬了吗?”杨怡逗着姐姐,“要阿蛮伴着你,舞一支霓裳中序慢调,慢调,总行的吧?”
杨贵妃被激,不服气了,他命人去取舞鞋,再转向皇帝:
“我舞一支霓裳舞,你为我击鼓!”
皇帝还未接口,谢阿蛮已上前来向贵妃行礼,跪着为贵妃换鞋,娟美和文郁二人,连忙协助。
“阿蛮,我的舞鞋怎么由你带在身边?”
“贵妃万寿,本是备而不用的,现在却备而有用了。”阿蛮笑说。
于是,大唐皇帝击鼓,贵妃起舞,破调是繁音,快舞,在薄醉中的杨贵妃舞转着,稍微有些不稳,谢阿蛮相伴,小心地照顾着,一曲既罢时,虢国夫人又来敬酒了。
过三十六岁生日的杨贵妃,终于醉了,她在夜宴中一舞之后,又连饮了两怀酒,就不能支持,靠在垫上,把衣襟也拉开了。李隆基过去看她,坐在旁边相伴,发现贵妃的内衣已汗湿,他轻轻地以巾为她揩试颈项,她合着眼皮抬了一下,向皇帝眯眯地说:
“三郎,我的心跳得很快——”
“哦,你歇歇,我着他们做醒酒汤来!”
她紧紧捏住了皇帝的手,喘着说:
“我好久没饮这多酒,今天可真的不行了,三郎,先给我一枚酸果……
杨怡悄悄地立在旁边,她听皇帝和贵妃之间的细语,心中有着惘惘的感伤,她从他们之间的小语发现,双方都是有情的,而且是情深的,但皇帝对自己,却浮浅得多了,皇帝与自己,只是欲的结合。
她想到自己在繁华场中,也有几个情夫,然而象皇帝对贵妃那样的却没有。她检讨着,为何自己不曾被爱,被人真正的爱。
——她想:“是因为我自己的浮动吗?”
现在,杨贵妃含着酸果,吸取酸性的汁水,皇帝挨得她很近,温柔和体贴地——不知在什么时候,皇帝手上有了一柄妇人用的小扇,轻轻地为她扇着。
歌舞依然继续着,杨贵妃徐徐地坐直了,她发现自己中酒相当深,吸了一口气,低声说:“三郎,我真的醉了,不该舞的——我先回去,让花花在此陪你,——我,要睡……”
“我和你回去!”皇帝不加思索地说出,并且命人备车。
杨怡后退了几步,抬手命谢阿蛮过来,嘱咐她送贵妃,同时又告诫她不可再胡闹了。
宫苑中的宴会虽然仍在进行,但因为皇帝和贵妃同时离去,情绪便立刻降低了。
皇帝回到正霜殿的长生院,亲自给玉环喝了一小杯醒酒汤,让她和衣躺下——他知道此时若让她多动,必然会呕吐的。
谢阿蛮小心地为贵妃除了舞鞋,转身要出去,皇帝叫住她,阿蛮扮了一个鬼脸,怯怯地伸出右手:
“我该挨打,你打手吧,是虢国夫人和我商量了使贵妃醉一次,贵妃好酒量,我们先怂恿那几位老妃子每人敬贵妃一杯寿酒,又请六宫代表各自敬一杯……”
玄宗晚年,迷恋在酒色之中,政事全委托宰相去办。先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宰相。他执政期间,政治败坏;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继任宰相,政局更加昏暗。杨国忠没有什么真本事,全是凭裙带关系起家的。有一年,关中雨多成灾,唐玄宗虑雨伤庄稼,可杨国忠却选取最好的禾苗进献,说雨水虽然多,但不会淹涝成灾,使唐玄宗信以为真。扶风(今陕西凤翔)太守房管报告灾情,杨国忠不但不去救灾,还派御史去查办。从此,天下再没有敢报灾的了。
安禄山是营州(今辽宁锦州)杂胡(父是胡人,母是突厥人)。他凭借一套善于钻营的权术,在天宝年间当上平卢(24)、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一人兼管三镇,实力雄厚,统兵18万人。他很善于骗取唐玄宗的信任。如他身体肥胖,肚子下垂过膝,自称腹重300余斤。有一次,他进京朝见,唐玄宗问他:“你肚了里有什么东西,这么大?”他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心而已。”唐玄宗听了非常高兴。安禄山见机行事,拜杨贵妃为干娘,与杨贵妃勾搭成奸,自由出入宫中。他见唐朝政治腐败,武备松驰,认为有机可乘,就借口固边,用汉人严庄、高尚做谋士,用胡将32人代替汉将,唐玄宗也毫不疑惑地准奏。他收养同罗、奚、契丹等8000多人,称“曳落河”(壮士),作为军队的骨干,积极准备叛乱。?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同部将史思明,在范阳(北京)发动叛乱。他以诛杨国忠为名,率兵15万,号称20万,南下进攻唐朝。等消息传到长安,玄宗才派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到东京洛阳募兵6万防守,又派大将军高仙芝带5万人马屯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迎战。因为这些军队都是仓促招募,未经训练,当然无法抵挡安禄山的进攻,使其很快地渡过黄河,占领了东京洛阳。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1月,安禄山在洛阳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燕”;不久,安禄山攻潼关,唐将哥舒翰兵败;接着禄山又逼长安。由于潼关失守,使长安顿时乱作一团,官僚地主纷纷逃避山林,皇宫时原嫔妃、太监也都哭叫着四散逃奔,连唐玄宗也只好带着杨贵妃、杨国忠和一些皇亲大臣出走四川。当唐玄宗走到马嵬驿的时候,禁军战士哗变,杀死杨国忠,强迫唐玄宗除掉杨贵妃。唐玄宗无可奈何,忍痛割爱,派人赐杨贵妃自缢身亡。唐玄宗便逃往四川成都,安禄山遂占领了长安。
杨贵妃袜子
据唐李肇《国事补》、冯贽《记事珠》、宋人乐史《杨太真外传》等记载及关中西部民间传说,皆传唐代杨贵妃生前就喜欢穿著彩绵之袜,安史之乱杨贵妃被迫自缢于马嵬的一棵梨树之下,在她死时,遗下一只锦袜,被当地一个开店的女媪拾到,毕竟是个女老板,有点“经营意识”,这位女老板便利用人的猎奇心理,借助于杨贵妃本人的传奇色彩做起了这样的锦袜生意:过客每一借玩,付与百钱,店老板因此而成了暴发户。对于这个传闻,后人已经进行过考证,结果是“果有其事”。如宋人王茂在他的《野客丛书》一书中说:李肇《国史补》注言杨贵妃死于马嵬梨树下,店媪得锦袜一只,过客借玩,每出百元,由此致富,作者王茂始疑其附会,因谈刘禹锡《马嵬行》有曰“履綦无复有,文祖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邮童爱踪迹,私手解盘结,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乃知当时果有其事。
杨贵妃在日本的情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吟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杨贵妃”在马嵬坡被杀后,并没有死,而是秘密从扬州由日本驻大唐副使藤原刷雄引渡到日本,在赖户内海山口荻町登陆(一说在久津登陆),距当时日本都城平城京(夸良)不远,这是公元757年(日本天平胜宝9年或天平宝字元年)的事。
在日本,有关杨贵妃死于日本的材料,的确有一些,伪真自然无法鉴定,但存在久远则是事实。其所谓遗迹而使人感到兴趣的是“杨贵妃在日本有两个墓,一在荻町的长寿寺;二在久津,两墓皆为石塔,但形状不同,我亲至墓地察看,所见的只是杨贵妃二墓照片。此外,又有杨贵妃的像(不知是玉是铜)亦传有二:一在山口的荻町长寿寺,据说是杨贵妃死后,日本人所琢;一在京都,为唐使运往,而两像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