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三秦演义》第四十七回 八王之乱张鲁权 马腾马超加法正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6-17 11:04:24 字数:4588
第四十七回八王之乱张鲁权马腾马超加法正
杨骏和贾后之乱
杨骏字文长,弘农华阴的豪门世族,祖先在汉朝历任显官,号称“四世三公”。其女杨芷及侄女杨艳先后被晋武帝司马炎册封为皇后。杨艳还是晋惠帝的生母。杨家因此倍受恩宠。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均位居三公,把持要职,权倾天下,时人有“三杨”之称。
惠帝即位后,杨骏辅政,独揽大权,刚愎自用,排斥贤能,引起朝野怨愤。当时惠帝皇后贾南风有政治野心,欲干预朝政,但多遭杨骏抑止。杨、贾争权夺利的冲突愈演愈烈。杨骏终于在贾后掀起的大乱中惨遭灭族之祸,株连杨太后及亲党数千人。
贾后名南风,平阳(山西临汾)人。其父贾允是有名的士族,多方活动,使女儿争当上太子司马衷妃。公元290年,太子继位,是为晋惠帝,贾南风立为皇后。她凶险多权诈,惠帝又庸弱无能。因此贾后便野心勃勃,多树亲党,形成阴谋集团。为让贾氏家族垄断政权,她挑起一系列宫廷政变,酿成天下大乱,史称“贾后之乱”。由于有8个诸侯王卷入,展开激烈内战,自相残杀,故又称“八王之乱”。
291年,贾后密召镇守荆州的楚王玮入京,率禁军围攻杨骏府第,一举诛除杨党。这时贾后还不敢贸然执政,先用有威望的汝南王亮及名臣卫瓘辅政。继而她再唆使楚王玮发动政变,诛杀汝南王亮和卫瓘。事后,又以“矫诏(伪造圣旨)擅杀”的罪名杀掉楚王玮,从而夺得大权。贾后使用毒辣伎俩,发动政变如同儿戏,引起朝臣的普遍不满。她以无情的专政控制局势,并重用族兄、内侄、从舅等亲属以及死党董猛、赵粲、贾午、张华等群小。这批人专横跋扈、恃贵骄纵,更引起天下怨恨。当时洛阳流行童谣:“南风烈烈吹黄沙,遥望鲁国郁磋峨,前至三月灭汝家。”贾后不得已于296年又召赵王伦入京参预朝政,以平息民怒。
300年,赵王伦在谋士孙秀策划下,用计诱使贾后废杀太子,然后以替太子报仇为名,发动政变,与齐王冏合力诛灭贾后及其党羽。贾后虽死,但内乱一发而不可止。次年赵王伦废除惠帝,自立为帝。齐王冏又与镇守邺城的成都王颖、镇守关中的河间王颇联兵讨伐。双方大战60天,死近10万人。赵王伦被杀,惠帝复位。此后,诸王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反复冲突,混战不休。内战越打越大。303年诸王在洛阳大战,兵力多达40万。战场也从洛阳延展到关中长安。
镇守长安的河间王颇成为挑动事变的中心人物。他先联合长沙王又在洛阳攻击掌权的齐王冏。当长沙王取胜掌权后,他又联合成都王颖攻击长沙王乂,并派部将张方率关中兵助战。结果战败,损失数万人。他又勾结东海王越与禁军将领朱默密谋,发动宫廷政变,逮捕长沙王,并派张方把长沙主解到关中,用火烤死。此后三王三分政权。东海王越奉惠帝都洛阳;成都王颖为皇太弟,居邺城,遥控朝政,河间王颧为太宰,居长安。但颖、越二王又相攻伐,颖胜越败,惠帝被俘到邺城,张方率关中兵坐收渔利,抢占洛阳,继而用武力逼迫元气大伤的成都王颖和惠帝共至长安。从而司马顒把大权争夺到手,坐镇长安挟惠帝以令天下。
305年,东海王越东山再起,勾引鲜卑骑兵助战,大举西征关中。经过一年激战,306年攻克长安,“大掠长安,杀二万余人”。司马顒败逃太白山。惠帝被东海王接回洛阳。以后东海王又以司空官职骗召司马顒离开关中入朝,于途中杀害。随即又毒死惠帝,扶立傀儡晋怀帝,总握朝权。由贾后之乱引起的这场延续16年的大内战始告结束。这一场浩劫,黄河流域,特别是洛阳与长安遭受严重破坏。关中一片残破,荒无人烟,八主之乱实质是西晋门阀政治的必然恶果。垄断地方的士家大族是社会动乱、国家分裂的主要因素,因此西晋政局始终风雨飘摇,国无宁日,直至灭亡。
原始道教的独立王国
-汉中张鲁政权
张鲁字公棋,沛国丰(江苏丰县)人。祖父张陵被后世道家尊奉为教主,是原始道教之一五斗米道的创始人。东汉时期,张陵客居四川,组织五斗米道,建立了24个据点,势力还扩展到关中咸阳。他以给人看病为名进行传道,入道者出五斗米为活动经费,所以名“五斗米道”,又称“米道”。大首领称“五斗米师”,各级首领分别号“祭酒”、“治头”、“大祭酒”。张陵死后,儿子张衡继承他的事业。张衡死后,儿子张鲁又继之。五斗米道经过祖孙三代传道,信徒越来越多。益州牧刘焉还曾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公元184年,巴郡(四川北部)五斗米道首领张修发动起义。191年,张鲁与张修联合,率领部众攻杀汉中太守苏固,消灭赵篙、陈调等汉中豪族武装,夺取汉中。接着,张鲁袭杀张修,火并他的部众。张鲁反叛激怒了上任不久的益州牧刘璋,诛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派遣将领庞羲攻张鲁,但几次被张鲁击败。刘璋又任庞羲为巴郡太守,却被张鲁出兵袭取。经过这一番争夺,张鲁的势力不可摇撼,就在汉中与巴郡建立了五斗米道教政权,自号“师君”,形成独立王国。
这个政权不同于一般封建割据政权,很有特色。比如实行政教合一,不置长吏,以道教各级祭酒主管行政。教民诚信不欺诈,有病者自省思过,有犯法者原谅三次,再不改正便施以刑罚。再比如广建义舍,备有义米和肉,招待过往的穷人,免费供给食宿。又如严禁商人屯货居奇,哄抬物价,如有违犯,就要惩罚,还严禁酿酒饮酒。这些独特的政治、经济措施不仅深受当地民众欢迎,还吸引了大量外地流民。仅关中民众从子午谷投奔到汉中来的就多达数万家。在天下大乱之世,张鲁雄踞巴郡和汉中长达30年。东汉朝廷一时无力征讨,便招抚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215年,曹操总算腾出手来,调军10万,远征汉中。曹军从陈仓出散关,勇将张郃率5000兵为先锋,锐不可挡,直抵阳平关。张鲁打算投降,弟弟张卫不肯,率数方人坚守阳平关。曹军长驱直入,破关斩卫,张鲁逃奔巴中南山。他的部下欲烧宝货仓库,张鲁以国家所有为由,坚决制止,封藏而去。曹操亲至南郑,听闻此事,深为赞赏,就派人说服张鲁来降,拜为镇南将军,封为万户侯,还与张鲁结为儿女亲家,极尽礼遇。
父子英雄马腾、马超
马腾字寿成,东汉名将马援之后,关中右扶风茂陵人。其父马子硕曾在天水任县尉,后失官,留居陇西,与羌人杂住,娶羌女,所生之子,即为马腾。马腾身高8尺有余,体格魁伟,长相非凡,性情贤厚,深受当地人尊敬。东汉末年凉州氏羌起义,马腾应募从军,镇压起义,因军功累迁凉州军司马。公元187年与韩遂结为兄弟,共同造反,割据凉州。
以后马、韩向东挺进关中,势不可挡。东汉朝廷招抚马、韩,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屯关中,韩遂为镇西将军,还守金城(兰州)。马腾在关中安境保民,深得人心。他曾派其子马超帮助朝廷平息平阳(山西临汾)郭援、高斡之乱。马超勇猛绝伦,与马腾并称英雄。曹操当时挟汉献帝以令诸侯,控制朝廷。他极力笼络马家父子,以卫尉(九卿之一)征召马腾入朝,摧升马超为偏将军,继领部众。但是,211年韩遂与马超乘曹操赤壁之败,再次反叛,联合关陇实力派侯选、程银、杨秋、李堪、梁兴、成宜、马玩、张横诸部,拥兵10万,东出潼关,对曹操构成威胁。曹操亲率大将夏侯渊、张部、徐晃等西征。双方在潼关列阵大战。马超曾想利用阵前会面突袭曹操,但慑于虎将许褚在旁护卫,未敢轻举妄动。曹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挫其锐气。然后用离间计,挑起韩马不和,在渭南一举击溃关西联军。韩遂兵败被部下所杀,马超退到陇西羌人区。曹操夺取关中后率军东归,诛杀马腾及亲族200人。
马超怀着灭族之恨又卷土重来,率领羌兵攻杀凉州刺史韦康,击败曹军大将夏侯渊。但马超只有韩信、吕布之勇,缺少谋略,被韦康部将杨阜、姜叙所骗,遭到里应外合的反攻,兵败投奔汉中张鲁。张鲁未能重用他,部下还对他怀有妒忌迫害之心。马超听说刘备正在成都围攻刘璋,便写信请降。刘备大喜过望,说:“我得此虎将相助,可以稳取益州了!”刻不容缓地派人迎接马超,并资助兵马、粮草。马超威风凛凛来到成都城下,成都军民万分震怖,刘璋立即开城出降。
马超入蜀后,一心一意效忠刘备。刘备也极为喜爱马超,拜为左将军。221年刘备称帝,又擢马超为镖骑将军,与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并列为蜀汉五虎上将。刘备在诏命中以“信著北土,威武并昭”称誉马超,可谓恰如其分。次年,马超病死,时年47岁。刘备深为痛惜,重用马超从弟马岱和马超之子马承,并以马超之女许配宗室刘理。
马超葬于汉中勉县,墓祠至今尚存,与定军山遥遥相望,祠内有冯玉祥所立石碑,上书:“一世英名基事汉,一遍遗迹痛仇曹”,表达后世人对马超的敬仰与缅怀。
蜀汉开国功臣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郧县人。祖父法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但保持隐士的清节高名,不肯为官,多次被朝廷征召,全都辞谢不就,被当地孺士文人尊称为“玄德先生”。其父法衍曾任东汉朝官。法正在家学的熏陶下,饱学多才,满腹经伦。
法正初见刘备,一看便知他有雄才大略,必是英主。回蜀与张松密谋,有拥戴刘备之心。此时恰逢曹操要攻汉中张鲁,威胁益州。张松便乘机说服刘璋请刘备入蜀助守,于是再次派法正出使荆州。法正当面向刘备献策,约定里应外合,夺取益州。刘备早有图蜀之心,得此良机,大喜过望,立即率领数万荆州兵入蜀,攻占东川并进围成都。
成都城坚粮足,有精兵数万,刘备攻击数十日,无法攻克。法正便在城内大肆活动,向刘璋陈述利害,说服他放弃抵抗。这时西北虎将马超也被刘备请来助攻,于是刘璋开城投降。刘备得了益州,初步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夺取荆、益二州三分天下的战略设想,对法正感激之至,极为信赖,委以蜀郡太守重任,让他外治京畿,内为谋主,言听计从。
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在刘备围城时,曾经打算出城请降。刘备因此卑薄许靖不肯重用。法正进谏说:“许靖是大名士,如若不礼遇他,天下之人会认为主公贱贤。”于是刘备厚待许靖,深得蜀人之心。217年,法正为刘备分析形势,指出曹操轻取汉中却不乘胜进攻益州,反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主力北还,这不是曹操愚蠢,而是实力不足,有内顾之忧,力劝刘备不要失掉天赐良机,攻夺汉中。充分利用汉中的富庶,广积粮食,这样上可扫平天下,中可蚕食雍(关中)、凉(甘肃),下可凭险固守。这一番透彻的议论,正合刘备之意。刘备亲率诸将进兵汉中,法正随行,运筹帷娓。218年,刘备攻阳平关,遭曹将夏侯渊、张郃的顽强抵抗。次年,按法正的谋划,刘备自南平渡河水,抢占战略要地定军山(陕西勉县东南).法正精心布阵,让刘备先攻张郃,在走马谷火烧都围,诱使夏侯渊来援,再命老将黄忠率伏兵利用山势居高临下击鼓攻击。结果大破曹军,阵斩夏侯渊,顺利攻取汉中。曹操损兵折将失地,打听到是法正为刘备出谋划计,便叹息地说:“我本来就知道刘备没有如此眼光和智谋,一定是有人教他。”
法正帮助刘备占据益州和汉中,为刘备的霸业奠定基础。刘备势力达到顶峰。220年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称帝。刘备在成都自称汉中王,任命法正为尚书令。这一职务在东汉时便是事实上掌握中枢政治的最高官职,到三国时期,更是“总典纲纪,无所不统”,权力极大。由此可见,法正的身分、地位与丞相诸葛亮不相上下。他俩虽然好尚不同,但以公义相取,互为相知。诸葛亮每每被法正超人的智慧所惊异。可惜,法正任尚书令第二年便过早地去世,时年仅45岁。刘备失此良佐,痛心疾首,号哭累日。221年刘备称帝,次年为替关羽报仇,倾全国之兵东攻孙权。群臣劝谏,但刘备全然不听,一意孤行,结果在夷陵之战惨败于东吴陆逊之手,几乎全军覆没,狼狈退回白帝城。诸葛亮深为叹惜,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制止主上,不让东征,即使东征,也必然不会导致如此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