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三秦演义》第四十六回 南方政权吴孙权 火烧赤壁破曹船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6-14 17:59:28 字数:4887
第四十六回南方政权吴孙权火烧赤壁破曹船
吴(公元222年一公元265年)
大帝孙权(公元222年一公元251年)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现浙江富阳县)人,出生于公元182年,公元222年袭王位,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同年迁都建业(今南京),国号吴。?孙权称帝后,十分关心南方经济的发展。他将为自己驾车的八头牛,改充耕牛,用以奖励农耕。针对江南人口稀少,生产落后,大片土地尚未开发的情况,他于公元226年(黄武五年),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大规模屯田。吴国的屯田领导机构与屯田组织形式,与曹魏屯田基本相似。其中规模较大的军屯在庐江(今安徽潜山)。孙权派大将军诸葛恪(kè,读客)率领1万多人在那里种稻,当年收谷180万斛,较大的民屯在毗陵(今江苏武进)。由于大规模的屯田,有利于荒地的开垦,从而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秦汉时,江南不少地方,种田还是使用“火耕水耨”的落后耕作方法。到孙权时,便开始推行了两牛一犁的耕作方式,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有的精耕细作的稻田,亩产达五、六斛(每斛10斗)之多,有些地区的水稻每年能收割两季。
孙吴政权,主要是在江东吴郡顾、张、朱、陆四大姓的土著地主和从江北南渡的世族大家张昭、周瑜、鲁肃等人联合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为了尽力争取吴郡世族,孙权把他哥哥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顾雍的长子顾邵,一个嫁给陆逊,使孙家与江东名族顾、陆两家结成姻亲。这些世族大家,不仅在经济上有雄厚的实力,而且在政治上占有很大的势力。如顾、张、朱、陆四大姓,作郡吏的计有1000多人。仅陆氏一家,就出现了两相、五侯、十多个将军。为了进一步保证世族大家特权利益,孙权还实行了“领兵制”和“复客制”。“领兵制”,是各将帅可以长期统治自己管辖的士兵,而且父死子继。如大将军陆逊有兵5000人,死后由他的儿子陆抗率领。“复客制”,是将领不仅世袭领兵,而且政府还赐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屯田客或农民作为私属。这些人对国家不出租役。如吕蒙做庐州太守时,孙权赐给他屯田客600户,官属30人;吕蒙死后,又加其看守陵墓户300家。总之,“领兵制”和“复客制”的实行,既保证了世族大家的经济利益,也为巩固孙吴政权增强了政治力量。
公元234年(嘉禾三年)8月,孙权派诸葛恪率领大军对山越人进行围剿。经过3年多时间的征讨,10万山越人才被迫投降,出山定居,充作生产奴隶,青壮年男子被编入军队补充了吴国的兵源。
由于屯田制的实行和对山越人的征服,使吴国经济上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造船业的发展,更是值得称道的。当时吴国建造的舰船长20多丈,高出水面三丈,上下五层,可乘五六百人,大者可载千余人。造船业的发达,为开发沿海地带和国际交往创造了方便条件。当时,吴国的过洋舰队已驶往过扶南(今柬埔寨)、杜邑(今越南南方)以及北方的辽东等地。吴人在海上行船时,发现了夷洲(今台湾省)、和亶州(今日本列岛)。公元230年(黄龙二年)春,孙权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1万多人的船队,出海寻访夷洲和亶州。船队在海上航行多日没有找到亶州,却到达了夷洲。随后,便有数千夷洲人随船来到大陆。夷洲,为隋代以前的名称,隋时改为流球,到明代万历年间以后,始称台湾。夷人,就是今日高山族的祖先。高山族,是因后来移居高山峻岭而得名的。夷人经营农业,种植五谷,在生活习俗上,夷人妇女善编织,织物上面缀珍珠,穿起来光彩夺目;男女都剃去头发,女人不穿耳孔,戴耳饰。平时,他们各谋营业,遇有急难,首领则用大杵撞击放在院中的一大空木,声如大鼓,可以传出四五里远。人们听到鼓声,便立即携带弓、矢、矛、赶去集合。以上这些,都是在三国时期或更早以前人们著录的见闻。这说明很早以前,台湾岛上的高山族同大陆上的居民就开始来往了;而大陆人大规模地到达台湾,吴将卫温、诸葛直带兵航海到夷洲则是第一次。
火烧赤壁
刘备把军队驻扎在樊口〖在湖北省鄂城西北〗,单等着东吴的消息.听说周瑜的战船到了,刘备马上派使者去慰劳。周瑜对使者道了谢,让他向刘备转达自己的意思.他说:”我本应该去拜见刘豫州,可是重任在身,不能轻易地离开队伍.如果刘豫州能够劳驾来一趟,那就太好了。”
刘备听了使者的报告,马上坐小船去会见周瑜。周瑜见刘备这么诚恳,也挺敬重他.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了半天话。刘备问:”都督这次带了多少人来?”周瑜伸出手指比划着说:”三万。”刘备皱了皱眉头说:”可惜少了一点儿。”周瑜乐了,挺起胸脯,很有把握地说:”这就足够了.用兵不在多,要靠计谋。您看着我怎么打败曹操吧!”刘备见周瑜这么有胆量,连声称赞了几句。他们俩又安排了一下合作抗曹的事,刘备才告辞回去。
周瑜继续进兵,把战船开到了赤壁〖在湖北省嘉鱼县东北〗。恰好曹操的大军也到了赤壁.两军在大江南北遥遥相对。
这时候,曹操的士兵因为乍到南方,不服水土,果然有好些已经闹起病来了。曹操只想快点儿打败对手,就派出一支水军过江试探了一下,一交战就给打败了。他只好让军队沿北岸扎营,战船也一字儿摆开,严密地防守着,准备跟东吴的水军决战。
北方的士兵不习惯坐船.江面上又时常刮大风,更叫大伙儿受不了了。将军们、士兵们,十有八九都晕船,动不动就”哇哇”地直吐,吃什么吐什么,有的干脆连饭也吃不下,别说在船上打仗了。曹操急得让大家赶紧想办法.有人就献计说:”咱们把船三五只、十来只连在一起,用铁锁链拴住,上面钉上木板,合成一只大方船,好象陆地一样.那么着,多大的风浪也不怕。船一稳,人就不晕了。”曹操觉着这个主意不错,就下令连夜打造铁链,砍树锯木板.没过几天,这些东西准备齐了。将士们按照曹操的命令,把战船一只一只连在一起.这个办法还真灵,晕船呕吐的人马上就减少了。
曹操正在得意,没想到东吴的人已经看出了毛病.老将黄盖悄悄地找到周瑜说:”现在兵力敌众我寡,总这么僵着,对咱们就太不利了。我看曹操已经把船都锁在了一块儿,一只挨一只,还头尾相接,要是用火攻,看他还能往哪儿跑!”周瑜抓住黄盖的手高兴地说:”您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要用火攻,有些事还得先商量商量,千万不能走了风声.”黄盖点点头,两个人又悄悄地说起来。
这一天,有人从江南捎来一封信给曹操.曹操打开信一看,原来是黄盖写的。信上说,”我黄盖受孙氏厚恩,一向忠心耿耿.但是现在也不能不认清形势.拿东吴这么一点儿人马来跟您对抗,谁强谁弱,相差多远,将士们心里都很清楚,只有周瑜、鲁肃两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硬要逞能,又愚蠢,又可笑.我真没法儿跟他们说理.我想投靠您,归顺朝廷.等交锋的时候,我愿意做为前部,为您效劳。”
曹操把这封信看了又看,忽然笑出声来,用眼睛紧盯着送信的人说:”真是这么着吗?你们想来个假投降,是不是?”送信的人倒沉得住气,说:“黄将军因为反对周瑜,受了毒打.他一心想要归顺丞相,您可不要多疑,错过了机会.”曹操想了想说:”如果他真心投降,朝廷一定会重加封赏.你回去对黄盖说,有消息马上报告我。”
曹操还不放心,又派人过江去探听.派去的人回来说,黄盖真地跟周瑜翻了脸了。他劝周瑜投降,周瑜不但不听,还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正在营里养伤呐.东吴的将士议论纷纷,都怪周瑜不懂事,做得太过分了。曹操听了报告,才认定黄盖是真投降.他万万没想到,周瑜、黄盖早就定下计策,安排好了专为骗他的。
黄盖按照周瑜的命令,准备了十艘大船.船上装满干草、芦苇,灌上膏油;外面再盖上布,船头插上旗子。冬至这天,江上忽然刮起了一阵阵的东南风.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说今天晚上,他要带着粮船到曹营来投降。
黄昏的时候,风越刮越大.黄盖让士兵们在每艘大船后面拉上几只小船,人都躲在小船里。一切都准备好了,他下令出发.船一艘接着一艘离了岸。到了江心,船上拉起风帆,顺着风势别提多快了。一眨巴眼儿的工夫,就瞧见了曹操的军营。
曹军的将士们听说黄盖来降,都站在大船上,眼巴巴地朝南边看.有的看见了,先嚷起来:”瞧,那就是黄盖的船!””这下子可有周瑜的好看了!”
忽然有人高叫了一声:“船来得这么快,装的可别不是粮食吧?”一句话提醒了曹操.他急忙下令说:”快让来船停住,不准它前来.弓箭手赶快准备!”
可是哪儿还来得及呀!东吴的船已经冲过来了,猛地各艘船上同时起了火.火焰冲天,“呼呼”地烧着;火乘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船象飞起来似地到了曹军的链锁船旁边,一处起火,立刻烧到了别的船,不大一会儿工夫,成了一片火海。木板给烧得”哗啪哗啪”地直响,铁链都烧断了。
这时候,火船后面那些小船上的东吴将士,一齐跳上大船,一连串儿地射出带火的箭。结果,不但水寨的船被烧,连岸上的营寨也都起了火。火光把半个天都照红了,曹营将士哪儿还顾得上迎战,往四下里逃的逃、散的散,烧死的,踩死的,淹死的不知有多少,真惨极了!
曹操到这时候才后悔不该把战船锁上,更不该轻信了黄盖的诈降.可这已经晚了。他只好由几员大将保护着,拚命往北逃.火乘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
黄盖带着东吴的将士冲到曹军的船上,正往前追,没提防乱箭飞过来,射中了肩膀.他身子晃了晃,一个跟头栽到大江里。幸亏韩当的水军从后面赶上来,把他救了.韩当看见黄盖这么大年纪,还不顾死活地冲杀;又想着他为了诈降受了苦刑,心疼得直掉眼泪。他急忙命人给黄盖换了衣服,送回大营去医治。这时候,周瑜亲自带着大军,从南岸接应来了.他下令往北追赶,说什么也别放走了曹操。
曹操和剩下的将士们逃到了华容道,好多人没有马骑,只好跟着步行,华容道是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儿,尽是些大大小小的泥坑,天又偏偏刮起风下起雨来,人和马陷在泥坑里,都摔倒了,曹操让士兵从附近背些干草来,垫在路上,人马这才能走过去.士兵们都怕掉在后头,一个一个争着往前挤,那些受伤的、有病的、体弱的,不小心被人挤倒,就给踩死了,大伙儿跟着曹操逃到江陵,才算松了口气。
三气周瑜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小说虚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无此事,并且周瑜气量也非常宽宏,与演义描写的完全不同。
第五十七回----三气周瑜
这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者便可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
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
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鲁肃将实情告诉了周瑜,周瑜说∶“你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便要鲁肃再去见刘备,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备,但刘备要把荆州交还东吴。并解释说∶“我不过以此为名,要刘备无所防备罢了。我军以攻取西川为名借道荆州,便可乘势杀了刘备,夺取荆州。”
鲁肃再到荆州,说周瑜将率兵攻取西川以换荆州。刘备忙谢说∶“我很感激,雄师到时,一定远迎犒劳。”鲁肃暗喜,辞别而去。
周瑜引水陆大军五万,往荆州出发,快到荆州时,见城上插两面白旗,并无一人。周瑜将船靠岸,领二十名骑兵到城下察看。
忽听到一声梆子响,城上一齐竖起刀枪。赵云站在城楼上喊叫∶“孔明军师已知都督的计策,所以留我在此守候。”探马又来报,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从四面杀来。周瑜大叫一声,旧疮复裂,从马上坠了下来,众将急忙将他救回。
周瑜被救回船,军士报告说刘备、孔明在前面山顶上饮酒取乐,周瑜更加愤怒,咬牙切齿说∶“你道我取不得西川,我偏要去取。”便令船队上行,到巴丘时,探子报说∶“上流有刘封、关平两人领军截住水路。”
周瑜正要出战,孔明忽然差人送信来。劝他不要去取西川,如曹军乘虚而攻江南,江南就不保了。周瑜读完信,口吐鲜血,他知道自已活不长了,便上书孙权,推荐鲁肃代替他的职位。死前叹了口气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死时才三十六岁。孙权得知周瑜病故,放声大哭。按周瑜遗嘱,命鲁肃为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