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三秦演义》第三十九回 元成哀平孺子婴 王莽篡位绿林起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6-07 20:28:38 字数:7979
第三十九回元成哀平孺子婴王莽篡位绿林起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一公元前33年)。
汉元帝刘奭出生于公元前76年,公元前49年即位,当时27岁,由大司马史高、太傅萧望之、少傅(6)周堪三人辅政。一次,弘恭、石显对汉元帝说:“萧望之、周堪等人经常欺骗皇上,毁谤大臣,离间皇亲,建议皇上把他们都交廷尉。(7)”元帝由于才即位不久,还不知道廷尉是干什么的,也不好意思问什么是廷尉,就糊里糊涂批准了。过了一会儿,汉元帝有事要找萧望之和周堪商量。弘恭、石显回答说:“他们已经关在监狱里了。”元帝大吃了一惊,连忙追问:“是谁把他们关在监狱里的?”弘恭石显磕头说:“不是皇上下令把他们交给廷尉的吗?”元帝这才明白,又要下令把他们赶快放出来。弘恭、石显二人不同意,便找来大司马史高,共同参见元帝说:“皇上刚即位,就把刚下狱的人放出来,官复原职,会被人家议论,有失皇帝的威信;不如先免了他们的官职,其他的事以后再说吧。”元帝听了,又不明不白地下了一道诏书,让萧望之、周堪去做平民。不久,萧望之被迫自杀,周堪病死。后来,弘恭也死了,石显做中书令,掌握了大权,朝内就更乱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8)第3次到长安,要求和汉朝结亲,汉元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下令挑选才貌出众的宫女,以嫁公主的礼节嫁给呼韩邪单于。
这个消息一传出,有个叫王昭君的宫女自动向管理掖廷(皇宫中宫嫔所住的房舍)的官吏提出,愿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担当起和亲使者的责任。掖廷令即把王昭君报给皇上。汉元帝从宫女图中看到的王昭君只是一般模样,并不出众,就决定把王昭君嫁给匈奴。谁知到了结婚的那一天,昭君淡扫娥眉,薄施粉黛,她光彩竟使所有汉宫女黯然失色。汉元帝看到昭君如此美貌超众,不由大吃一惊,悔不该她嫁给匈奴,但话已经说了出去,后悔也来不及了。新郎呼韩邪单于更是高兴异常,从心眼里感谢元帝。在婚礼上,元帝强作笑容赠送了好多彩礼给昭君作嫁妆,并颁发诏书,把年号“建昭”改为“竟宁”,以象征汉、匈两族长久安宁,友好和平。
汉元帝认为是毛延寿害得他把一个美人儿送给了匈奴。于是以贪污勒索的罪名,把毛延寿杀了。石显趁着皇帝糊涂,独揽大权,能捞则捞,大饱私囊,大肆挥霍,不计后果。据记载,齐三官作工的只有4人,一年花费上万;主作金银器的蜀广汉官作坊,每年花费500万,蜀三宫官,每年花费5000万’东西织室每年耗费也有同样的数目;诸官所蓄养的供宫廷驱使的奴婢达10人,每年廪给费达五、六万,还有上万匹游猎用的马,都要用人吃的粟米喂养,为怕这些马吃多了粮谷上火,就派专人牵出来遛达消食。所有这些惊人的开支,造成了汉王朝财政上的极度空虚。公元前39年,黄河决堤,由于没有钱修缮,结果造成河水横溢,以致泛滥成灾。东郡京房向元帝上书指出:“自从您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天降霜,冬天打雷,草木春天凋零而秋天繁荣,水旱虫螟,饥荒瘟疫,盗贼横行,罪犯满街,《春秋》所记的各种灾异全都出现了。您觉得当前是太平治世,还是乱世?”元帝也只好无可奈何地承认:“真是乱极了。”
公元前33年(竟宁元年)五月,汉元帝刘奭病死在未央宫。太子刘骜(9)即位。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年一公元前7年)。
汉成帝即位后,更加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外制于外家奸佞,内惑于淫后妖妃,结果民怨沸腾,暴乱四起,把大汉王朝推上了崩溃边缘。汉成帝封他的大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兼尚书令;接着于同一天中,又封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五个舅舅为侯,史称“王氏五侯”。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夺取宦官石显的大权。公元前22年8月,王凤死去,由王音、王商、王根先后为大司马大将军。成帝的母亲王政君是元帝之后,史称元后,成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皇太后有8个弟兄,惟幼弟王曼早死,未及封侯,后来,被追封为新都侯。王曼的大儿子早死,小儿子王莽袭位。王氏家庭依仗权势被封侯者达10人之多。他们强占土地,横行暴敛,家财成亿,膏田满野,“僮奴以千百数”,整置酒歌舞。成帝舅舅红阳侯王立,在郡南占草田几万亩,农民开出的熟地也被圈了进去,转手卖了一万万钱。一天,成帝来到阳阿公主家里,公主为了讨皇帝欢心,便叫出几个容貌出众的歌女为其唱歌、跳舞,以助酒兴;并轮杯把盏,伺侯皇上。成帝看见其中有一个赵飞燕的歌女长得特别漂亮,便向阳阿公主要了带到宫中,日夜陪着他,淫欢作乐。赵飞燕有个妹妹叫赵合德,长得更是姿性浓醉。立赵飞燕为皇后,封赵合德为昭仪(女官名,比皇后差一级)。公元前29年(建始四年)东郡(山东茌平)侯毋辟领导的暴动;公元前22年(阳朔三年)颍川郡(河南禹县)铁官徒(10)申屠圣领导的暴动;公元前18年(鸿嘉三年)广汉郡(四川梓潼)郑躬和山阳县(今山东金乡县)铁官徒苏令的暴动等。其中苏令领导的暴动经历19个郡国,杀太守,诛郡尉,夺取兵器,规模最大。汉王朝派遣高级官吏,调动各地军队,围攻多年才得以平定。
公元前7年(绥和二年)三月,本来身强力壮的汉成帝,终因长期与赵家姊妹淫过度而死。
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一公元前1年)。
成帝无子,立元帝庶孙、定陶王刘康之子刘欣为太子,继位哀帝。公元前3年(建平四年)8月,谏议大夫鲍宣向哀帝上书指出:现有“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七亡”是:水灾、旱灾不断;捐税加重;贪官污吏勒索;豪强欺压;徭役不顾农忙;外部落侵入;盗贼抢劫。“七死”是:酷吏残杀百姓死;监狱里折磨囚犯死;官府逼得好人死;强盗图财害命死;怨仇相报,互相残杀死;荒年老百姓饿死;瘟疫让老百姓病死。鲍宣在上书中说:“老百姓面临‘七亡’‘七死’之难,作为天下父母的皇帝怎么忍心不救呢?”可是昏庸的汉哀帝只顾个人贪欢玩乐,哪里还管老百姓的死活呢?不久,鲍宣因得罪丞相孔光,被发配充军到外地。公元前3年,关东人民几千人借祭祀西王母为名,发动骚乱,波及26个郡国,闹了3个多月,才被平息下去。公元前1年(元寿二年),长安附近的人民放火烧了武帝的陵邑,火光之亮,可照见未央宫。哀帝便和董贤及其妻、妹形影不离,寻欢作乐。一次,哀帝在和董贤一块吃酒的时候,竟然直接提出要把大汉江山让给董贤。
公元前1年(元寿二年)六月,年仅26岁的汉哀帝,终因酒色过度死在未央宫。
汉平帝刘衍(公元1年一公元5年)。
哀帝没有儿子,由73岁的王太后与她的侄儿王莽共谋,迎接汉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的儿子,当时只有9岁的刘衍即位,是为汉平帝。由于平帝幼小,王太后替他临朝,由大司马王莽管理朝政。王太后下诏书,封王莽为太傅,尊为安汉公。王莽奏请王太后给汉平帝选个姑娘。王莽恐怕多女争妍,自己女儿选不上,就假意对王太后说:“我自己没有德行,我女儿也没有才貌;再说,报名的有一半都是咱王家一族的女子,这就太不妥当了。请首先把我自己女儿的名字勾去。”王太后真的以为王莽不愿意让外戚的女儿做皇后,就下了一道诏书:“王家的女子不得入选。”这道诏书一下去,满朝文武都为王莽的女儿打抱不平。他们一起恳求王太后立安汉公的女儿为皇后,朝内外每天推荐王莽女儿的上书有1000多起。王太后根据大家的意见,便决定选王莽女儿做皇后。王太后赐九锡加封王莽。这九锡是:最讲究的车马;象王袍那样的衣;乐器;朱红色的门户;有屋檐的台阶;300名卫兵;先斩后奏的刀斧;表示征伐的弓箭;祭祀用的香酒。公元5年(元始五年)12月8日,大臣们为汉平帝上寿。王莽按照当时的仪式,亲自献上一杯下了毒药的椒酒。汉平帝喝了,第二天就病倒了。第三天病得更厉害。王莽要做周公,就想起周公的故事来了。原来周武王病的时候,周公情愿代替他死,写了一篇祷告文藏在前殿的箱子里,加上封条,表示暗暗地祷告上天让他替死,又过了两天,汉平帝便死了。
汉孺子婴(公元6年一公元8年)。
汉平帝死后,没有儿子,王莽便在汉宣帝玄孙中挑选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做帝位继承人。这就是西汉最后的一个小皇帝刘婴。公元8年,刘婴被王莽强行废去帝位,西汉至此灭亡。
新王莽(公元9年一公元22年)。
公元9年(始建国元年元月),王莽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改汉为新。王莽一上台,就针对西汉末年存在的土地兼并严重的蓄奴、买卖奴婢等社会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王莽上台后,首先实行“王田”,“私属”。他宣布天下的土地都归朝廷所有,叫作“王田”,不许买卖。他依照古代井田制,规定一家男子不满8口,占地超过一井(900亩)的,要分余田给本族或乡邻;原来无地的,按男性每人授田100亩。他下令将奴婢改叫“私属”,也不准买卖。从表面上看,王莽实行“王田”、“私属”,是要解决土地和奴婢问题,可实际上,新制中只规定了那些家中男性不足8人,土地超过900亩的中小地主分出多余土地,而对那些男性远在8人以上,并占有大量土地和奴婢的贵族、官僚、大地主,根本没有涉及;又因这种王田制是仿照奴隶时代井田制而来的,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是倒退的,因而也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三年后,王莽不得不收回成命,取消“王田”、“私属”的办法。为了加强市场和工商税务的管理,在公元10年(始建国2年)2月,王莽推行“五均”、“六管”政策。所谓“五均”,是指在长安和全国其他城市,即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宛(河南南阳)等地设立五均官和五均司市师,负责管理市场,调节物价;所谓“六管”(亦称“筦”),就是指由朝廷管理的盐、铁、酒、铸钱、名山大泽、五均赊贷等六种副业;五均赊贷,就是由五均官向贫民贷款和征收税款。从表面来看,“五均六管”好象是有益于民众,实际上是王莽集团对民众的一次变相搜刮。王莽所用五均六管官,都是些大富商,如薛子仲、张长叔等人,都有资产数千数万,他们与各地权贵结合在一起,打着官府的旗号,乘机贱买贵卖,攫取暴利;对老百姓则是严格限价,压制正常交易,严重损害了中小工商业者和农民的利益。改革币制:这是王莽在经济改革中做的最荒唐的一件事,造成了全国的金融混乱。公元7年(居摄2年),王莽还在当“摄皇帝”时,就另铸大钱、契刀和错刀三种新币,与汉五铢钱(11)并行;公元9年(始建国元年),王莽又废契刀、错刀和五铢钱,另铸小钱,重一铢,与大钱同时使用;第二年,他再次改革币制,把钱总称为“宝货”,分为金、银、龟、贝、钱、布等六类28品。由于多次改币,品种复杂,比值也极不合理,使货币失去了价值尺度的职能;又由于每次改币都是以劣顶优,虽然币面价值不变,但实际价值大减,使王莽集团借此掠夺了大量财富,使中小工商者纷纷破产。由于币制混乱,盗铸的很多,所以因盗铸及连坐而全家被囚送到长安罚作官奴的达10万人以上。公元23年(地皇(12)4年),绿林军在取得昆阳(13)大捷之后,乘胜直捣长安,长安城内的民众纷纷响应,群起攻打未央宫。王莽狼狈避入渐台,被商人杜吴杀死,仅仅维持了15年的新莽王朝,从此覆灭了。
更始帝刘玄(公元23年一公元24年)。
刘玄,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出生年月不详,公元23年称帝,公元25年于长安兵败投降被杀,在位3年。为更始帝。他是新朝王莽末年农民起义军拥推出来的一个皇帝。
建世刘盆子(公元24年一公元25年)。
刘盆子,出生于公元10年,卒年不详,原是个放牛娃,亦为汉宗室后裔。公元25年称帝,公元27年初下台,在位2年,年号建世。这是新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拥推出来的又一个皇帝。
绿林、赤眉征战关中
绿林起义的爆发,源于王莽篡政。《汉书》载:王莽是西汉第八代皇帝宣帝刘询的儿子汉元帝刘奭(shi)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是西汉后期外戚专权的始作俑者。王政君出身世家,其祖父王贺,是武帝时的绣衣御史。父亲王禁是廷尉史,生四女八子。四女依次为长女王君侠、次女王政君、三女王政力、四女王政弟。八子依次为王凤、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王凤、王崇、王政君为同母李夫人所生。王政君初嫁东平王刘宇,尚未过门,刘宇去世。王禁很忧心,叫卜者看相,卜者看后说此女今后大富大贵。王禁很高兴,请老师教授琴棋书画,十八岁那年送入掖廷为宫女。当时皇太子刘奭的爱妃司马良娣病死不久,宣帝就命挑选五名宫女供太子选择。刘奭无心选妃,在母后的一再逼迫下,随手一指,选出一个嫔妃,这个嫔妃就是王政君。王政君侍奉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刘骜(ao),宣帝封为皇太孙。宣帝死后,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立王政君为皇后,刘骜为太子。王政君的父亲王禁位“特进”,叔父王弘为长乐卫尉。
公元17年,南方荆州闹饥荒,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泽地区挖野荸荠充饥。人多野荸荠少,引起了争夺。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有两个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出来给农民调解,受到农民的拥护。大家就公推他们当首领。
王匡、王凤就把这批饥民组织起来起义,一下子就聚集了好几百人,还有一些逃亡的犯人也来投奔他们。
王匡他们占领了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为根据地,攻占附近的乡村。不到几个月工夫,这支起义军发展到七八千人。
王莽派了两万官兵去围剿绿林军,被绿林军打得大败而逃。绿林军趁势攻下了几座县城,打开监狱,放出囚犯;把官家粮仓里的粮食,一部分分给当地穷人,大部分搬到绿林山。投奔绿林山的穷人越来越多,起义军增加到五万多。
第二年,绿林山上不幸发生了疫病,五万人差不多死了一半。还有一半只好离开绿林山,后来分作三路人马———新市兵、平林(在今湖北随县东北)兵和下江(长江在湖北西部以下叫下江)兵。这三路人马各自占领一块地盘,队伍又强大起来了。
当南方的绿林军在荆州一带打击官兵的时候,东方的起义军也壮大起来。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县)有个姓日的老大娘,儿子是县里的一个公差,因为没肯依县官的命令毒打没钱付税的穷人,被县官杀害了。这一来激起了公愤。有上百个穷苦农民起来替吕母的儿子报仇,杀了县官,跟着吕母逃到黄海,一有机会就上岸打官兵。
这时候,另一个起义领袖樊崇带领几百个人占领了泰山。吕母死后,她手下的人投奔樊崇起义军。不到一年工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在青州和徐州之间来往打击官府、地主。
樊崇的起义军很讲纪律,规定谁杀死老百姓就要被处死,谁伤害老百姓就要受罚。所以,百姓能拥护他们。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师王匡(和绿林军中的王匡是两个人)和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大军去镇压樊崇起义军。樊崇作好准备,跟官兵大战。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樊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涂上红颜色,作为识别的记号。这样,樊崇的起义军得了一个别名,叫“赤眉军。”
王莽的军队和赤眉军打了一仗。结果,官兵打了败仗,逃散了一大半。太师王匡的大腿被樊崇扎了一枪,逃了回去;将军廉丹在乱军之中被杀了。赤眉军越打越强,发展到了十多万人。
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分别在南方和东方打败王莽军的消息一传开,别地方的农民也都活跃起来。黄河两岸的大平原上大大小小起义军有几十路。有一批没落的贵族和地主、豪强也乘机起兵,反对王莽。
绿林军的几支队伍没有统一的指挥。将士们认为人马多了,必须有个首领,才能统一号令。一些贵族地主出身的将军,利用当时有些人的正统观念,认为一定要找一个姓刘的人当首领,才能符合人心。
绿林军里姓刘的人很多,该谁谁做首领呢?春陵兵想推刘縯,可是新市和平林兵的将领怕刘縯势力太大,一定要立一个破落的贵族刘玄做皇帝。刘縯又提出等消灭了王莽、收服赤眉军以后,再立皇帝,也遭到反对。刘縯觉得自己力量不够,也只好同意了。
公元23年,绿林军各路将士就正式立刘玄做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所以刘玄又称更始帝。更始帝拜王匡、王凤为上公,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其他将领也各有各的封号。打那时候起,绿林军又称为汉军。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赤眉军于天凤五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东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与政府军对抗。几年之间发展到数万人,其中主要由农民组成,大多不识字,因此以口头传令为主。组织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从事和卒史等名称,大多延用汉朝乡官的名称。
随着赤眉军的发展,在地皇三年(22年)王莽派出王匡及廉丹率约十万军队进攻赤眉军,但惨遭挫败,赤眉军发展到十万人以上,势力扩及青州、徐州、兖州和豫州各地。
公元23年,绿林军在重创新莽的南阳守军之后,在宛(今河南南阳),建立以西汉宗室刘玄为首的更始政权,接着又在昆阳(今河南叶县)击溃王莽的精锐主力,取得昆阳大捷。反莽的声势大振。这时新朝内部离心离德,密谋发动政变,王莽惶惶不可终日。时绿林军分兵两路讨伐王莽。一路由统帅王匡率领进军洛阳,一路由西屏大将军申屠建、李松率领,西叩武关。两路大军进展神速。正当申屠建胜利进军之际,析县人邓晔、于匡起兵响应,夺取析县(今河南西峡)、丹水(河南浙川西)、湖县,打通武关,迎接绿林军。王莽慌了手脚,拜将军9人,都以虎为号,号称“九虎”,统帅精兵数万加强东线防务。但王莽不放心他们,把九虎的妻子儿女扣押宫中作为人质。因此,九虎斗志不高,刚领兵抵达华阴一线,就一败涂地,有的自杀,有的逃亡,仅剩3人率残兵退保京师。
关中各地纷起反莽。面对严重的形势,王莽无计可施,便率群巨驾临南郊,设坛哭求上天。王莽捶胸顿足,几次气尽复苏。九月,京师长安已处于重重包围之中。在这紧急关头,王莽遣使赦免狱中囚徒,发给兵器,强令宣誓效忠。但这群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渡过渭桥时,都四散逃走了。
十月一日,起义军攻入长安宣平门,同王莽死党展开血战。至黄昏时分,占领京城。城中官员儿乎逃跑一空。次日,京中少年与起义军会合,放火焚烧宫门,用利斧劈开敬德殿小门,大呼:“反虏王莽,何不出降?”大火继续延烧,宫人妇女吓得东奔西窜。王莽在天文郎手执的“威斗”之下,自言自语的说:“天生德于我,汉兵能把我怎么样?”第三天一早,群臣就把王莽扶出前殿,出西白虎门,乘车逃往渐台,妄想凭借池水苟延性命。起义军攻入殿中,大呼:“反虏王莽安在?”宫中一美人出房答道:“在渐台。”起义军追至渐台,双方以弓弩对射,莽党徒矢尽援绝。接着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商人杜吴乘机杀死王莽。
公元24年二月,刘玄由洛阳进驻长安。从此,绿林军建立的更始政权成为全国政治中心。被任命为更始政权的官员,大都是参出身卑微的绿林将帅,采取的措施与封建王朝以保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的政策虽有所不同,但他们很快腐化,连刘玄自己日夜与妇人饮宴后庭,不过问政事,派侍中坐帐中代答奏章。人民大失所望,关中离心,四方怨叛。此时曾在洛阳归依刘玄的樊崇赤眉军,不满更始政权的腐化,决计进军长安。当年冬天,樊崇、谢宣分别领兵由武关、陆浑关西进。公元25年正月,两军会师弘农,连战皆捷,力量迅猛壮大。这时,绿林军在黄河以南全线崩溃,赤眉军乘机整编,万人组成一营,共30营,进军华阴。这时樊祟接受建议,军行至郑(华县),拥立5岁的西汉景王后代刘盆子为帝,任命徐宣为丞相,自为御史大夫,设立坛场,举行登基大典。当时,更始政权内部矛盾重重,意见不一。原绿林起义的部分首领公然反对刘玄。赤眉大军借机挺进高陵,与更始叛将张卬等联合,共攻长安东都门。更始皇帝刘玄单骑逃走,被高陵地方官扣押,只得乞降。百姓听到消息,纷纷返归长安,一时市内熙熙攘攘,大有起色。但终以关中豪强地主隐匿粮食,负隅顽抗,加上赤眉领导集团之间互不服气,不能团结一致,以至争抢剽窃,丧失人心。曾向西进攻,受到陇西隗嚣豪强武装的阻击和追杀,不得不向东转退出关中,终于在豫西一带遭刘秀的伏击,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