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三秦演义》第三十八回 霍光废贺立宣帝 迁女拥护孙上书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6-07 20:06:23 字数:4898
第三十八回霍光废贺立宣帝迁女拥护孙上书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
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1月,71岁的汉武帝死在五柞宫。他的少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昭帝。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臣辅政。
汉昭帝刘弗陵八岁即位,在位仅十三年,在二十一岁的青年时期病死。他没有后嗣。主持朝政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倡议推立故昌邑王刘髆之子刘贺继位。
霍光在诸王中提出这一人选是颇为奇怪的。刘髆是李夫人的儿子。李广利、刘屈氂当年就是因为策划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而被武帝识破其有篡位阴谋而灭族的。刘髆早死,其王位由长子刘贺继承。
霍光招刘贺入京的方式也是极为奇怪的。名义上是让他进京当皇帝,但采用的是武装征招的方式,“乘七乘传诣长安邸。”由宗王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等陪伴,实际形同武装押送。半夜朝命宣到,日中即起行离国,下午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实际在途中刘贺已失去行动自由。(“大奴善以衣载女子入侍王,郎中令龚遂入问王。即责善,交卫士长行法。”)
这个新皇帝仅在位二十七天,实际是在皇宫中被软禁了二十七天。仅二十七天,霍光就指责其“淫乱不孝”,召集群臣廷议,向孝昭皇后奏废贺“归昌邑”,但已撤销其王国,改为山阳郡。
消除了昌邑王刘贺这一政治隐患之后,霍光尊立卫太子唯一的遗孙刘病已为宣帝。(这位新皇帝的命运也是颇为奇特的。他是卫太子家族中唯一存活的遗孤,被狱吏丙吉所救,自幼变换姓名而匿藏生长于民间,至霍光主政时方得复出。于昭帝夭死后被立为皇帝。)
“大将军更尊立武帝曾孙是为孝宣帝。即位,(大将军)心内(仍)忌废帝刘贺。元康二年霍光遣使者赐山阳太守张敝玺书曰:‘谨备盗贼,察往来宾客。毋下所赐书。’”即要当地官员密切监视刘贺。为此,张敞给朝廷写了一个详细的汇报,表明刘贺已无能作为,“上由此知贺不足忌。”
在改弦易辙的昭帝一朝,在朝主政者中以霍光为一方,以桑弘羊、田千秋等武帝旧臣为另一方;前者是卫氏集团中人,后者是追随武帝多年深受信任的重臣。
清洗桑弘羊、上官桀以及燕王,实际是霍光走向大权独揽的一次政变。通过这次政变,卫太子之孙得以继大统成为宣帝。通过彻底为卫霍集团昭雪平反,霍光主持了昭宣两朝的大政。这些后继事件都可以视为巫蛊事件的余波。
但直得注意的是,在霍氏柄政的宣帝时代,霍光继续推行屯田、开拓西域打击匈奴右翼的路线,并最终实现了武帝所经营而未能完成的这一战略目标。
翦伯赞先生在分析“巫蛊之祸”前后的历史过程时指出:“历史动向向我们昭示,汉武帝作为早期的专制皇帝,实际上是在探索统治经验,既要尽可能地发展秦始皇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又要力图不蹈亡秦覆辙。由此开启了昭宣两代的国家安定和中兴局面,表明汉武帝的探索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霍光是很有能力的大臣,他协助汉昭帝遵循汉武帝“轮台诏书”的精神,对武帝时期一些不适宜的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对盐铁专卖问题上的一次论战。当时有个大臣,即御史大夫桑弘羊,在武帝身边干了几十年,许多重大财政措施多出于他的手中。因此,以他为代表的一些大臣,坚持主张继续保留旧有的一些财政措施。为了使一些不适应的政策得以调整,霍光建议昭帝把各地的贤良、学士们找来共同讨论。于是在公元前83年(始元4年)2月,霍光以昭帝名义组织了一次“盐铁会议”。会上霍光没有出席,由他的代言人,当时的丞相田千秋主持会议。桑弘羊是主张原政策不变的主要发言人,从各地请来的贤良学士们,则利用这次机会提出异议和桑弘羊等人展开辩论。盐铁会议的结果,肯定了汉武帝时期的基本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在当前百姓久经征战、贫困不堪的情况下,对政策进行一些调整,也是必要的。于是在霍光的建议下,汉昭帝对有些政策作了些适当的调整,如罢免了专卖的酒官,在部分地区也停止了铁器专卖。盐铁会议结束了,但斗争并没有停止。左将军上官桀拉拢桑弘羊,勾结燕王刘旦,企图除掉霍光,废去昭帝,立燕王刘旦为皇帝。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霍光的女婿)、长公主和丁外人(长公主的情夫)也参与了这场叛乱。燕王刘旦还不断派人给长公主、上官桀父子送去金银财宝,叫他们赶快想办法先干掉霍光。于是,他就利用霍光出去检阅御林军的机会,竟冒充燕王刘旦告发霍光。他们派了个心腹,以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昭帝,信中意思是说,霍光狂妄自大,不尊重皇帝,检阅御林军乘坐同皇帝一样的车马,担心他有逆反阴谋,燕王刘旦愿意到宫来保护皇帝。汉昭帝看信后,若无其事地把它扔到了一边。上官桀等了半天,见没动静,就到宫中探问。汉昭帝笑了笑,没有理他。第二天,霍光听说燕王刘旦上书告发他,吓得不敢上朝,躲在偏殿的画室里等待发落。
汉昭帝临朝,就吩咐内侍召霍光进来。霍光进去后,战战兢兢地自己摘下帽子,跪在地上说;“臣该万死!”汉昭帝却笑着说:“大将军尽管戴上帽子,我知道有人成心要害你。”霍光又是高兴又是奇怪,问道:“皇上又是怎样知道的呢?”汉昭帝说:“大将军检阅御林军在附近地方,调动校尉也是最近的事情,总计不到10天时间,燕王远在北方,他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就是知道了,马上派人来上书也不会这样快呀?很显然,燕王的信是假的,是有人谋害大将军。我虽然年轻,也不见得会受人如此愚弄。”这时候,汉昭帝才14岁。霍光和大臣们听了,没有一个不佩服昭帝聪明的。不久,汉昭帝派丞相田千秋逮捕了燕王的使者,诛杀了上官桀、上官安、丁外人等。长公主和燕王刘旦闻讯自杀。
面对汉武帝末年造成“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实际情况,复行汉初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坚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根据霍光的意见,汉昭帝多次下诏,减免赋税、田租,把苑囿的土地贷给农民,削减运往京城的粮食数量,禁止严刑暴政。这些缓和政策实行的结果,使许多流离人口渐渐回归乡里,使农业生产又恢复了生机。为了进一步减轻人民的负担,公元前74年2月,霍光又建议汉昭帝下诏书,让大臣们酌量减轻人头税。诏书说:“天下的根本大事在于种地和养蚕。几年来,由于鼓励节约,减少官差,撤消不必要的官员,使耕地、种桑树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是老百姓还有困难,我觉得心里不安。因此,我主张减少人头税”。主管人头税的大臣虽然对此不满意,但这是皇帝的旨意,不敢不办,遂减少人头税十分之三。人头税的减少,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当然也受到人们的欢迎、拥护。但这个群众心目中的“老皇帝”,在刚刚减少人头税后不到两个月,即在同年4月,便病死在未央宫,年仅21岁。
刘贺,汉武帝的孙子。公元前74年4月即位,同月被废,在位27天。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
这儿插一段司马迁女儿支持霍光政变拥立宣帝和司马迁外孙杨恽公布《史记》的记载。
司马迁女儿
《同州府志?列女传》载:“杨夫人者,汉太史司马迁女,丞相安平侯杨敞之妻也。汉昭帝崩,昌邑王贺即帝位,淫乱。大将军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贺更立帝。议已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敞。敞惊愕不知所言,汗出夹背,徒曰唯唯而已。延年出更衣,遽从东厢谓敞曰:‘此国之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九卿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矣。’延年从更衣还,敞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请奉大将军教令,其废昌邑王,立宣帝。居月余,敞薨,益封三千五百户。君子谓夫人可知事之机者矣。”
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云:“女适杨敞,案恽为敞幼子,则敞传与延年参语之夫人,必公女也。废立之是非,姑置不论,以一女子,而明决如此,洵不愧为公女矣。”
据班固《汉书》记载“恽母司马迁女也”的话来考证,《同州府志》和《太史公行年考》的说法是可信的。
司马迁外孙杨恽
《汉书?司马迁传》载:“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汉书?杨敞传》载:“敞子恽,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雄诸儒。”
杨恽是今陕西华阴县人,父亲杨敞当过宰相,母亲是司马迁的女儿,他哥哥叫杨忠。杨恽从小好学,爱读外祖父司马迁的《史记》,长大后便上书汉宣帝,使《史记》公布于世。这是他最大的功绩!后来,杨恽告发霍光的子孙谋反,汉宣帝任命他为中郎将,封为平通侯。杨恽性格很直爽,很象外祖父司马迁。他曾极力革除用金钱买官的弊病。杨恽由于得罪过宣帝的亲信、太仆戴长乐,戴便向宣帝谗言,说他诽谤汉朝和秦朝一样,迟早要灭亡。汉宣帝便革了杨恽的职,只是看在过去的功劳上没有杀他。杨恽被免官后,给他的好朋友孙会宗写信,发泄不满情绪。正好在公元前54年,发生了日蚀,有人上告杨恽不思悔改,将老天爷都惹怒了。汉宣帝下令审问杨恽,吓得孙会宗把杨恽写的信交了出来。宣帝看了大怒,立即下令腰斩了杨恽,并把他的全家流放到酒泉。
汉宣帝刘询出生于公元前90年,公元前74年即位。他即位后,给百石以下的官吏,增加了十分之五俸禄,但对于官吏的选拔比较严格,尤其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吏,实行奖优罚劣,考核监督更为严格。如规定对二千石郡级官吏中业绩突出的即下诏勉励,甚至授以侯爵;对名不副实者,深加追究,甚至撤职、判刑。所以,宣帝时期的官吏和以往比较起来,都更为谨慎,十分留意自己管辖郡县人口的增加,桑田水利的管理和牲畜的饲养。如大司农(2)朱邑,是庐江人。他曾做过桐乡长官,对老百姓很是关心爱护,经常下去访问当地的父老子弟,深受桐乡老百姓的尊敬。后来,他做了北海太守时,被评为第一个好太守。汉宣帝见他工作有成绩,就调他到朝中任职,拜为大司农。又如龚遂,有一年,渤海遭受了饥荒,抢劫事件屡屡发生,郡守和各县大小官吏都感到束手无策。丞相和御史知道后,便推荐龚遂去做渤海太守。龚遂说:“如果皇帝能信任我,我就有办法把这个地方治理好。”汉宣帝答应了,并赐给他不少黄金。龚遂到任后,经过充分调查,首先把那些有贪污行为和残酷虐民的官吏撤职查办,并且马上命令各县停止剿匪,开仓救民,命令中还说:“凡手拿农具的,都是安分守已的老百姓,官吏不得难为他们;凡是拿凶器杀人的,才是强人,可以治罪。”这么一来,贪污的和残酷的县官撤了职,作贼行凶的人被迫停止了作案,贫民百姓得到了粮食,渤海的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龚遂在渤海做了4年太守,功绩很大。据说他任职期间,老百姓家家都有积蓄,社会太平无事,连监狱都变成了仓库。汉宣帝知道了龚遂把渤海管理得这么好,就提拔他为水衡都尉(3)。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1月,乘许皇后产前有病,霍光的夫人霍显买通了女医淳于衍,让她借给皇后看病之机,毒死了许皇后;尔后,霍光取得汉宣帝的同意,便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送入宫中,第二年立为皇后。就这样,女儿为皇后,外孙女是皇太后,自己是大司马、大将军,又当了国丈,甚是显赫威风,成了朝中一霸。但是好景不长,就在霍成君被立为皇后的当年,霍光死了。霍禹、霍山、霍云看到霍家实力一天天被削弱,很是不安,便找皇太后一块商议,最后决定谋反。他们让太后置酒把丞相杀掉,然后废掉太子,立霍山为帝。后来事情败露,汉宣帝便下诏逮捕霍家的家族和亲属。结果,范明友、霍山、霍云服毒自杀,霍显被杀头,霍禹被腰斩;接着,女儿、孙女儿、女婿、孙女婿,连同跟霍家谋反有牵连的几十家全都处了死刑,霍皇后也被废掉,至此霍家势力全被消灭。左冯翊(4)萧望之得宠,升为御史大夫(5),把韩延寿调到长安,接替萧望之的原来职务。韩延寿上任后,除了在都城继续实行礼治外,还经常到临近各县视察,推行礼治,效果也很显著。他所管辖的24个县,也变得秩序良好,社会太平。萧望之眼见韩延寿把长安治理得比自己任职时好,产生了嫉恨之心,便诬告韩延寿在东海太守时贪污公款1000多万。韩延寿与其针锋相对,也对萧望之亏空公家100多万钱的事揭发出来。可汉宣帝不去查办萧望之,反倒派人单查韩延寿。办案人为了巴结讨好萧望之,就歪曲事实真相,说韩诬告萧望之,并把韩延寿定成死罪。临刑前,韩延寿心灰意冷地告诫3个儿子:“从令以后你们要以我为戒,千万别再做官了。”韩延寿的3个儿子葬了父亲以后,随即都辞去了职。此外,汉宣帝还先后杀害了廉洁奉公的大臣赵广臣、杨恽等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公元前49年(黄龙元年)12月,宣帝病死在未央宫。太子刘奭(si音四)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