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三秦演义>吉春《三秦演义》第三十七回 幽而发愤著《史记》 藏之名山传后

吉春《三秦演义》第三十七回 幽而发愤著《史记》 藏之名山传后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6-06 20:19:08      字数:5861

  第三十七回幽而发愤著《史记》藏之名山传后世
  
  第二十五集特赦出狱
  
  82.建章宫
  朝会。太始元年夏六月六日。
  武帝:太常!
  太常:在。
  武帝:朕命你下诏,赦天下!
  太常:遵旨!
  武帝:壶遂、东方爱卿!
  壶遂:臣在。
  东方朔:臣在。
  武帝:司马迁乃旷世良才,直言保国,含冤受刑,朕很不安!今命二位爱卿,乘上朕的黄车,速到天牢,特赦司马迁出狱,升为中书令!
  壶遂:臣遵旨!
  东方朔:臣遵旨!
  武帝:且慢!
  壶遂:东方朔又跪,一惊,低头交语“莫非又变卦”。
  武帝:东方大人!
  东方朔:臣叩头哩。
  武帝:听说司马迁妻子长得美貌又多才贤惠,为他丈夫出狱筹过钱?
  东方朔偷眼望了一下武帝,见武帝高兴的神色。
  东方朔:圣上,是的!她为了丈夫出狱,四处奔走,变卖家产,还卖掉儿子啊!
  武帝:难得她对丈夫一片忠心!内侍!
  内侍:在。
  武帝:朕命你速取库银五十万两,用传车送到太史府去,是朕奖给司马迁妻子的,让她获其饶,享清福吧!
  内侍:遵旨!
  武帝:壶遂、东方爱卿!
  壶遂:臣在。
  东方朔:臣在。
  武帝:快去天牢,特赦司马迁出狱,升为中书令!
  壶遂:臣领旨!
  东方朔:臣领旨!
  武帝:且慢。二位爱卿将中书令接出狱后,直接送回太史府去,让他好好歇息两个月吧!
  壶遂:臣领旨!
  东方朔:臣领旨!
  武帝:快去吧!
  
  83.永巷狱中
  漆黑的铁门大开,黄顶车直入监狱院内。
  王温舒、阿宝及几个狱吏,急忙从门外跑回院内,低头哈腰。
  王温舒:壶大人、东方大人!不知二位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望大人恕罪!
  东方朔:罢了!装什么洋蒜?
  壶遂:王温舒,快快打开蚕室,我们要面喻圣旨!
  王温舒:是。阿宝,快开门!
  壶遂、东方朔进了蚕室,惊呀地望着面容憔悴、骨瘦如柴、脱掉胡须的司马迁。
  壶遂:司马迁领旨!
  秦医官将昏迷发呆的司马迁扶起,整了下破烂衣衫,让司马迁半跪着。
  壶遂宣读圣旨:查司马迁一贯忠心耿耿,为大汉江山勤勤恳恳,只因直言保国,含冤下狱,朕乃不安!今命壶遂、东方朔二位大人,乘坐朕的黄车,速往狱中,特赦司马迁出狱,提升为中书令!钦此
  司马迁黯然神伤,只是“啊!”了一声,算是领旨了。
  王温舒、阿宝一听圣旨,吓得出了几身冷汗。王温舒、阿宝跪在司马迁面前求饶。
  王温舒:中书大人,下官多有得罪,求大人饶命!
  阿宝:中书大人,下官多有得罪,求大人饶命!
  东方朔:滚开,滚开!找你们那失庞的李娘娘求情去吧!
  王温舒、阿宝仍然跪着,低下了头。
  壶遂、东方朔和秦狱医,抱扶司马迁坐上黄车子,正欲驾马。
  司马迁:秦医官,狗皮褥子?
  东方朔:什么狗皮褥子?
  秦医官:是樊哙孙子送的狗皮褥子,让太史大人暖和身子的!忘在蚕室了,叫我去取。
  秦医官下车,到蚕室,取回狗皮褥子,上车,铺在司马迁的背后。
  
  第二十七集幽而发愤
  
  88.太史府书房
  彻夜,雁鱼灯一直亮着。杨清玉陪伴着司马迁在写《史记》。司马迁看了看刚写好的《酷吏列传》满意地笑了。
  司马迁:夫人,这《酷吏列传》将张汤、杜周之流揭露得很彻底吧?
  杨清玉:老爷,揭露得太好了!出了咱们的气!
  司马迁:你又感情用事了。这篇列传是实事实录,这帮酷吏作恶太多,罄竹难书啊!
  杨清玉:老爷,你不蹲天牢,还不一定能感受到酷吏的残忍呀?
  司马迁:是呀,亲身体验,真实的写照!
  杨清玉:老爷,你歇上一会儿,我给你熬小米粥去,你最爱喝的。
  杨清玉去熬粥。司马迁又继续写《游侠列传》,他哭了!
  杨清玉端一碗热呼呼的小米粥,放在旁边桌上,摧丈夫吃饭。此时,天快亮了。
  杨清玉:老爷,你趁热喝吧!
  司马迁:夫人,郭大哥为我杀了杜周,身背那么重的钱袋子,被乱箭射死!心疼人啊!
  杨清玉:老爷,你落泪了。
  司马迁:我要含泪写好他的列传,让郭大哥在九泉之下也能得到一点安慰。
  杨清玉:好,你快写吧,不,你先吃饭吧。
  司马迁:一想起郭大哥,我就悲伤,吃不下饭!
  司马迁在疾书,在凝思。
  幻化。第五集郭解携母到夏阳的一个片断故事……
  幻去。
  司马迁又在疾书《高祖本纪》。杨清玉观看。
  杨清玉:老爷,你写刘邦的雄才大略就行了,不要写:“好说大话,贪酒好色”吧!
  司马迁:为什么!
  杨清玉:刘邦是开国皇帝,武帝的老爷爷,小心招祸!
  司马迁:怕什么!这是樊他广说的,实事实录!你忘了家父的遗训?
  杨清玉:没有忘啊!
  司马迁: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齐国的太史,在大夫崔杼杀了齐庄公后,便在史册上直书“崔抒弑其君”。崔抒要他改变这种写法,齐太史坚决不同意,崔杼便将他杀了;齐太史的两个弟弟继续这样写,又被崔杼杀了;齐太史的另一个弟弟,同时还有另一位太史,又抱了一捆竹简,照样这样写。崔杼杀不胜杀,只好由太史去写,不敢再杀太史了!
  杨清玉:这太感人了!这就是家父说的,“怕死不当太史,当太史不怕死!”
  司马迁:对!对!
  杨清玉:好,好,那你如实写吧!
  镜头叠出。春夏秋冬,轮番交替。
  桃花谢了,荷花开了,菊花争艳,梅花傲斗雪霜!
  司马迁在疾书……
  竹简放了一堆,又一堆……
  杨清玉、司子临、司马观在削竹……
  司马英在抄写……
  《高祖本纪》、《孝景本纪》……
  一日清晨,司马迁正在写《货殖列传》,司马英翻出来一把竹简,拿给爹爹审定。
  司马英:爹爹,你看这能用吗?
  司马迁一瞧:英,这史料太贵重了!你看,这是巴蜀一个叫“清”的寡妇,继承祖业,办了个朱砂矿,发家致富,家产多得无法记数,她用钱保护自己不受侵犯,连秦始皇都以宾客之礼接见她哩!始皇还专门为她建造了一座“女怀情台”!
  司马英拍手:太好了,我们妇女中出了个英雄,大富豪!爹爹,您快把它写上吧!
  司马迁:好,我马上写!
  司马迁又写《陈涉世家》,将他带回到那大泽乡去……
  幻出。
  
  89.大泽乡
  野草青青,一片沼泽。
  陈胜:吴广,二世征发咱们到渔阳服苦役,现在误了日期。误日期是要杀头的!等死,不如起义推翻暴秦!
  吴广:对,咱们起义!
  陈胜:大伙不服从怎么办?
  吴广:你当头目,我去喑地里在帛上写个“陈胜王”,放到鱼腹中,叫咱们士兵去吃鱼,他们一发现这字,就当天书哩!
  陈胜:好,你去办!
  “陈胜王”被士兵从鱼肚子中取出,传开了。
  陈胜:吴广,你再去古庙旁提个灯笼去,夜里摇晃,学那狐狸叫!
  吴广去了:强大的楚国将要复兴,暴秦快要灭亡,陈胜要称王!
  士兵昏睡中听了,更加相信了。
  于是陈胜和吴广杀了押送的秦军班头,揭杆而起义了!
  
  第二十八集南山受辱
  
  90.翠花山
  翠花湖旁,竹林片片。半山腰,冰洞、风洞隐约可望。
  司马临和母亲杨清玉,手执砍刀和绳子,走在翠花湖畔。
  他们身旁,擦过一个肯柴老头,满脸麻子,瞪着一双鼠眼。
  杨清玉看了一眼,觉得有点面熟,一时想不起是谁。
  那老头往下走,嘴里骂道:羞先人哩!跟了个无行之人,守空房哩!快改嫁吧!
  杨清玉听见了,心里不是滋味,脸由红变白,欲回敬几句,但克制住了!
  司马临也听见了,正欲撵回去揍那老头几下,被母亲拉住了胳膊。
  司马临:老家伙想死啦!
  杨清玉:临儿,别胡闹!这儿人生地不熟的,免得出事。你爹还等着用竹简哩!咱们快砍竹去!
  司马临砍了一片竹。
  杨清玉一边砍竹,一边回忆那老头的姓名,但就是想不起来,想着,砍着,一不小心,砍刀滑向脚面,脚被砍破了,鲜血渗出袜子。
  司马临见母亲蹲下,急忙跑到杨清玉身边。
  司马临:妈,脚面砍破了,我给你包扎!
  司马临扯下一块衣角布,给母亲包伤。
  杨清玉:唉!把人气得,眼花了,砍在脚上!临儿,你砍了那么多,够了,咱们快削枝叶,天不早了。
  司马临:妈,您歇歇吧,我一个人削,一会儿就完了。
  杨清玉:临儿,叫妈削,你捆。
  司马临:捆不了两下子,让我来吧。
  杨清玉:快削吧,捆好就下山。
  司子临削着,捆着,背了一大捆。杨清玉拿着砍刀……
  
  91.太史府书房
  儿女们睡去。深液,杨清玉来到书房,见司马迁在写《今上本纪》就悄悄坐在丈夫身后,忧伤地想着。
  司马迁正凝望着那明亮的彩色雁鱼灯出神,自言自语地说话。
  司马迁:雁鱼灯呀雁鱼灯,你从天黑陪我到天明,将那烟气吸入自己的腹中,给我留下一片光明!你多像我的贤妻啊!
  杨清玉“哇!”地一声哭了!司马迁这才发现妻子在身后,转过身扶住杨清玉。
  司马迁:贤妻,您怎么了?为何这么伤心?
  杨清玉:白天,我和临儿到南山砍竹,碰见个麻脸鼠眼老头,骂我守寡……
  司马迁:噢!原来是这样。您看清那个老的面目了?
  杨清玉:看清了,觉得有点面熟,想不起姓名!
  司马迁:麻脸鼠眼,对,一定是他!
  杨清玉:谁?
  司马迁:那个阿宝贼!
  杨清玉:噢!就是他,就是用皮鞭抽打您的那个狱吏!
  司马迁:他已被削职为民了!是个可怜的叭儿狗!
  杨清玉:他还可怜?他是个酷吏,和杜周一样!您把这坏蛋写进酷吏列传,让他也遗臭万书!
  司马迁一笑:阿宝在酷吏中,算个小卒,他想后世留个臭名,还不够资格哩!
  杨清玉也一笑:对,让他当个无名鬼!
  司马迁:贤妻,太委曲你了!当时,在狱中,我曾自杀过。
  杨清玉惊怕:你还自杀过?
  司马迁:是的。一想到受宫刑那极耻大辱,我浑身都在颤抖啊!但是,一想到《史记》未就,没有完成父亲的遗命,我便觉得受宫刑算不了什么!我忍辱负重,完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写出一部上自黄帝、下至武帝三千年的中华民族统一的历史啊!只是,苦了我的贤妻啊!
  杨清玉哭着倒在丈夫怀内:夫君!不要再说了,我什么都能忍受,我一辈子陪伴你,不离开你,直到完成《史记》,直到生命熄灭!
  司马迁:好,好,我等的就是贤妻这句话啊!
  两人相抱而哭,又相视而笑。
  司马迁:英,您看,这雁鱼灯造型多美!大雁欲飞又回首,真像贤妻的美丽容貌!
  杨清玉:您呀,嘴真会说!
  司马迁:不光会说,更会写呢!来,贤妻您研墨,我写。
  杨清玉:好。
  杨清玉坐在司马迁身旁,又研开了墨。
  一会儿,司马迁好似想起了什么。
  司马迁:英,我想和您商量个事?
  想清玉:您说吧。
  司马迁:我想把您那五十万银子捐献出去,再办所太学,使更多的子弟接受教育!您觉得怎么样?同意吗?
  杨清玉:好,为妻同意!
  司马迁高兴得笑了!
  
  第三十集史记玉成
  
  96.太史府
  初冬。梅花含苞待放。司马迁又熬了一天一夜。清晨。他如释重负地从书房走到厅堂,跪在父亲司马谈的遗像前,报告着。杨清玉、司马英、司马临、司马观随后也跪在司马迁身后。
  司马迁:儿子司马迁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曲折含冤,忍辱发奋,您期望的《史记》大业,今天终于完成了!共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分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礼拜毕,杨田农报说东方大人过府来了。
  东方朔:中书令,我看你们今天都特别高兴,大概有什么喜事吧!
  司马英:滑稽伯,我爹爹将《史记》全部写完啦!我也全部抄完啦!
  东方朔:真的?
  司马迁:你看,这客厅内堆放了半屋子哩。
  东方朔:贤弟,我真佩服你的毅力啊!《史记》完成,这是天大的喜事,应当好好庆贺啊!
  司马迁:仁兄,你是不是想喝酒了?
  杨清玉:他是个馋猫,还能不想?我拿家乡的“龙门酒”去,你们今天好好畅饮畅饮!
  东方朔:好,好,还是大妹子善解人意!
  杨清玉端上了酒菜,司马迁和东方朔边饮边谈。
  东方朔:这第一杯酒,先敬贤弟,劳苦功高,完成《史记》!
  司马迁:仁兄,第一杯酒,应当我敬你,不是仁兄保荐,愚弟能继父任太史令吗?当不成太史令,写《史记》不成了一句空话,”来来来,先敬仁兄一杯!
  东方朔:不行,不行,我受之有愧啊!这样吧,咱们同乐一杯怎样?
  司马迁:那就从命了。
  杯酒下肚。
  司马迁:仁兄,喝酒要讲个条件!
  东方朔:什么条件?
  司马迁:仁兄喝完了这“龙门酒”,要看这《史记》草册,斧正斧正。
  东方朔:我才疏学浅,不配看这大著,原来是说着玩哩,贤弟你倒铭记在心,把那话当真啦。
  司马迁:仁兄,你的天才,哪个不知?
  东方朔:贤弟,为兄比起你来,还差两截!
  司马迁:差两截?
  东方朔:你十岁能诵古文,当上了“神童”!我十二岁才开始读书,不是差两岁吗!
  司马迁:请你过目《史记》,愚弟是真诚地想听意见的!
  东方朔:贤弟一定让看,那我只看《今上本纪》一篇。
  司马迁:好。英,你把《今上本纪》拿来。
  司马英拿来一捆竹简,交给东方朔过目。
  东方朔展竹在念:“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司马迁:这一段怎样?
  东方朔拍案而起:好,好,多么如实而中肯!圣上是“中子”,对,他是景帝的十三个儿子中的第九子,可谓中子。按理说,皇位应当是长子首先继承,还轮不上他哩,只是王太后眉眼特别亲罢了!
  司马迁:这只是实录而已。仁兄,你不能光吹捧,还要批改哩!
  东方朔:我看,将这儿“初即位”改为“即位后”就确切多了!
  司马迁:孝武皇帝即位后,尤敬鬼神之祀”,好,好。
  东方朔:圣上一直敬重鬼神,至今仍迷信鬼神之事,蛊诬案就是证据!
  司马迁:对,很对。仁兄一字值千金啊!
  东方朔仰天大笑而去。
  司马迁想起了在监狱待斩的任安朋友。
  司马迁:英,您再研点墨,我要给任安写个信,了却他的心愿吧。
  杨清玉:好,应该写个回信。
  
  97.死囚牢
  任安手捧着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看着,看着,惊呀,大喜,大喊。
  任安:“如今你遭到无法揣测的罪过,再一个月就是十二月了”!啊,我要在冬月被杀头了!他们父子交战,我能支持谁呢?结果落了个“有二心”?天理何在?
  仰天长叹,又低头读信。
  任安:“加强自我修养,是有智慧的象征;乐于施舍,是行仁德的开端;索取与给予得当,是守道义的标志;如何对待耻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勇敢的标准;树立好的名声,是品行的最高准则。一个人具备了这五条,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进入君子的行列。”仁兄,你讲得多么中肯啊!我们都追求跨入君子之林,你是实现了!可是我!唉,一切都完了!
  低头叹息,又仰天狂呼。
  任安:“从黄帝写起,下至今上,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一百三十篇,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太史公书”。仁兄,你的鸿篇巨制《史记》完成了!愚弟在狱中向你祝贺!仁兄,你能听见吗?
  这狂呼,惊天动地!
  突然,书信被人夺去……
  
  98.太史府
  全家人紧张的忙碌着,捆包《史记》竹简。
  司马迁:英,你把《史记》正册带走,藏于名山(华山)之中。记住!我的女儿!你要象保藏“赵氏孤儿”那样保存好《史记》,你又要象“沉香救母”那样将《史记》公布于世!
  司马英跪着:女儿牢记父亲的嘱托,保证象保藏“赵氏孤儿”那样保存好《史记》!保证象“沉香救母”那样,劈开华山,使《史记》问世!
  司马迁:好!好,爹爹拜托女儿了!爹爹一生的心血,就完全注入在这《史记》之中!
  司马英:爹爹,您和妈妈保重!女儿走了!
  杨清玉:英,叫妈再看你一眼吧!
  母女相抱,热泪满面,告别。
  杨田农赶着大车,载着《史记》竹简,载着司马英,载着司马临、司马观,载着杨恽,向东方驶去……
  
  99.长安街上(黑夜)
  王温舒、章赣等人,率领一伙士兵,举着火把,急速地向南边太史府跑去……
  
  100.太史府
  大大燃烧太史府,越烧越大,火光冲天!
  大火中推出《史记》版本……光照环宇!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