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三秦演义》第二十一回 秦灭六国统天下 徐福东海去求仙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5-28 11:11:37 字数:7409
第二十一回秦灭六国统天下徐福东海去求仙
秦始皇赢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帝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替秦在赵国当质子的时候,看到吕不韦的姬妾,很喜欢,便娶了她,生下始皇帝,他是秦昭王四十八年一月出生在邯郸,生下来取名叫政,因出生赵地便姓赵氏。
始皇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父嗣立为秦王,这时候,秦的疆土己经兼并了巴蜀、汉中、越、宛,拥有郑,设置了南郡;北方收取上郡以东,拥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方一直到荣阳,灭了二周,设置三川郡。吕不韦为宰相,封禄十万户,号日文信侯,招揽宾客游士,想要吞并天下。以李斯为舍人。蒙鹜、王齿奇、麂公等人为将军。始皇年纪幼小,又刚即位不久,国家大事便委由大臣处理。
晋阳造反,元年,将军蒙鹜救平乱事。
二年,康公率领军队攻打魏卷,斩首三万多人。
三年,蒙鹜进击韩国,攻取十三城,王齿奇在此时死了。
十月,将军蒙鹜攻魏氏的田昜和有诡,这一年大饿荒。
四年,攻下田昜和有透。
三月,罢兵。秦王在赵作人质的儿子回秦国,赵国的太子回归赵国。
十月庚寅,大群蝗虫从东方飞来,把天都遮蔽了,天下瘟疫流行,老百姓只要向政府纳粟一千石,就封爵一级。
五年,将军蒙鹜进军魏国,平定酸枣,攻占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等地,共取二十座城他,设置东郡。
这二年冬天居然打雷。
六年,韩、魏、赵、卫、楚五国联合攻打秦国,取下寿陵,秦国派出军队,五国才罢兵,秦国便攻拔卫地,进逼东郡,卫国的国王名叫角,只好率领他的部属,迁居野王,凭恃山险以保住魏国的河内。
七年,天上出现彗星,先是在东方,后来转往北方,五月,又出现在西方。将军蒙鹜由于攻打龙、孤、庆都而战死了。于是调回军队去攻打极地.这时彗星再度出现西方。
十六日,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后过世。
八年,王的弟弟是长安君成蟜,率领军队进击赵国,却自己造起反来,死在屯留,手下的军吏全被斩死,把该地的百姓迁往临眺。讨伐成蟜的秦将壁死后,屯留的蒲高鸟,又率着他的部卒造反,鞭戮他的尸首,(从钱大听说。)同时黄河泛滥,河里的鱼大量流到平地上来,秦国的人民便都轻车重马迁徙到东方就食。
此时嫪毒受封为长信侯,赐给山阳之地,让他居住,而且所有的宫室、马车、衣服、苑囿,畋猎,一概任凭嫪毒的意思,凡事无论大小,都取决于他,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本国。
九年,彗星出现,有时光芒照遍整个天空,秦派兵攻打魏的垣城和蒲阳。
四月,始皇宿于雍。己酉,举行成人加冠的典礼,佩戴宝剑,长信侯嫪毒阴谋造反被发觉,他假造始皇和太后的印信,发动县里的军队以及侍卫、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进攻蕲年宫作乱。始皇知道这件事,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起兵攻打嫪毒,在咸阳作战,杀死反卒数百人,昌平君、昌文君都拜受爵位,所有参预这次战役的宦者,也都升官一级。嫪毒等打败逃走了,遂下令国中,有人活捉到嫪毒的赏钱百万,杀死的五十万,因而嫪毒、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全被悬首、车裂示众,并且夷灭他们的宗族。谬毒的门下宾客,罪轻的也罚劳役三年,至于夺去官爵流放到四川去的,有四千多家,命令他们居住在房陵。
四月,虽然是孟夏,竟有因天寒而被冻死的人。秦将杨端和攻打魏国的衍氏。
彗星出现西方,又出现北方,从北斗附近向南移动,有八十天之久。
十年,相国吕不韦牵连嫪毒的案件,免去官职。
封桓齣为将军,齐国赵国的使者来到秦国,秦王设宴款待他们。
齐国人茅焦游说秦王道:“秦国正要以天下为事业,而大王却为了缪毒事件,而有流放母亲的罪名,我恐怕诸侯听到这事,会因此而背叛秦国啊!”
秦王于是把太后从雍迎回咸阳,仍然让她住在甘泉宫。
同时全面搜索国内任职的宾客,要将他们悉数驱逐出境。
李斯上书秦王,劝止这道逐客的命令。并且乘机游说始皇,请他先攻取韩国,以恐吓其他国家。
因此派遣李斯去攻打韩国,韩王十分忧虑,便和韩非研商如何削弱秦国的力量。
大梁有个叫蔚缭的,来到秦国,游说秦王道:“以秦国的强大,比起诸侯来,就像是各郡县的君主一样,怕的是各国联合起来,出其不意的来攻打秦国,这也就是智伯、夫差、湣王所以丧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吝惜钱财宝物,拿它们去贿赂各国有权势的大臣,破坏他们的计谋,不过花费三十万金,各国诸侯就可一网打尽了。”
秦王听从他的谋略,每次见到尉缭总是以最上等的礼节待他,自己的衣服饮食,和尉缭相等。
尉缭私下道:“秦王的相貌,鼻如黄蜂,又狭又高,眼睛细长,胸同鹜鸟,声如豺狼,这种人刻薄寡恩,心似虎狼,困穷的时候很容易对人谦卑,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吞食人,我只不过是个平民,见到我的时候,常常表现出谦卑的样子,如果真的让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人便都成了他的俘虏了,这种人不可和他长久共处。”
于是打算逃离秦国,始皇发觉了,一定要挽留他,任命他为秦国的尉,完全采用他的计策。
这时李斯掌握国家的大权。
十一年,王翦、桓齿奇、杨端和进攻邺城,取下九个城。王翦便攻打阏与、橑阳,把所有军队合并成一军,由王翦率领,过了十八天,将军中俸禄在斗食以下而又没有功劳的遣回,十人中只推择二人从军,集中精锐,终于攻下邺、安阳,命桓齿奇为将。
十二年,文信侯吕不韦饮鸩而死。他的门下宾客偷偷地把他埋葬在洛阳附近的北芒山,宾客中有临丧哀哭的,如果是三晋之人,也被驱逐出境,如果是秦人而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夺去官爵流放到房陵,五百石以下没有临丧哀哭的,也迁徙房陵,但可保存官爵。
从此以后,掌理国家大事而不依循常法,象缪毒、吕不韦这样,整门籍没的,都比照这个办法处置。
秋天,赦免被流放到四川去的缪毒门下舍人。
在这期间,天下闹起大旱灾,从六月起,一直到八月才下雨。
十三年,桓齿奇攻打赵国的平阳,杀死赵将扈辄,消灭敌军十万人,赵王逃往河南。
正月,彗星在东方出现。
十月,桓齿奇再度攻赵。
十四年,秦军在平阳附近攻打赵军,取下宜安,大败赵军,杀了他们的将军,桓齿奇平定了平阳、武城。
这时韩非出使秦国,秦采纳李斯的计策,羁留韩非,韩非死在云阳,韩王请求为臣。
十五年,大举出兵,一支攻到邺,一支攻到太原,取下狼孟,这年地震。
十六年九月,发兵接收韩国的南阳,派遣内史腾摄理该地政令。开始命令男子报写年龄。
同时魏献秦雍州新丰县一带土地,秦设置为丽邑。
十七年,内史腾进攻韩国,掳获韩王安,把韩国整个纳入秦国版图,改设为郡,叫做颖川。这年地震。华阳太后死了,人民大饥荒。
十八年,大举攻打赵国,王翦率领上地的军队,攻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围困邯郸城。羌瘣攻赵。(从《会注考证》说。)
十九年,王翦、羌瘣完全平定赵国,取得赵国的土地,在平阳掳获了赵王迁。(东阳当作平阳,从《正义》、《会注考证说。)又引兵想要进击燕国,驻扎在中山。
秦王来到邯郸,许多和秦王当年生在赵国时母家有仇的人,都被活埋了。
然后秦王从太原、上郡返回秦国,始皇的母亲皇太后在此时过世。
赵国的公子嘉,率领着自己的宗族数百人逃到代,自立为代王,与东方的燕国合兵,驻扎在上谷。
这年又闹大饥荒。
二十年,燕国的太子丹,忧虑秦国的大军进逼国境,派遣荆柯前往秦国刺杀秦王,被秦王发觉了,肢解他的身体以示众,并且命令王翦、辛胜进军燕国。燕国代国共同发兵袭击秦军,燕国的军队反被秦的人马在易水西方打得大败。
二十一年,王贲攻打蓟城,增调更多的士卒前往王翦的部队,于是击破燕太子的军队,取下燕国的蓟城,获得太子丹的首级,燕王逃到东方,收拾辽东而称王,王翦老病辞官还乡,新郑造反,昌平君迁居郢,天降大雪,有二尺五寸厚。
二十二年,王贲进攻魏国,挖掘河沟,用大水去淹灌魏国的首都大梁,大梁的城墙被水冲坏了,魏王只好请求投降,于是把魏国整个占领。
二十三年,秦王再度征召王翦,一定要他出任官职,派他率军攻击楚国,取下陈以南一直到平舆的地方,俘虏了楚王。
秦王出游,到达邹和陈。
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起兵反秦。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打荆楚,大败楚军,昌平君战死,项燕也因而自杀。
二十五年,发动大军,命令王贲领军进攻燕国的辽东,掳得燕王喜,又回兵攻打代国,掳得代王嘉,王翦也平定了楚国以及江南地方,降服越地的君长,设立会稽郡。
五月,为了庆祝平定韩、赵、魏、燕、楚五国,天下欢乐,特准置酒群饮。
二十六年,齐王建和他的丞相后胜,发兵守住西方的边界,不和秦国来往,秦遂派将军王贲从燕的南方攻打齐国,虏获了齐王建。
秦刚吞并天下,便下令丞相、御史,说:“前些时候韩王献出土地,奉上国玺,请求作我秦国的藩臣,不久背弃约言,与赵、魏联合起来反叛我秦国,所以派兵讨伐他,俘虏他的君王,寡人认为这件事已圆满解决,大概可以停止战争了。没想到赵王派遗他的丞相李牧来约盟,因此归还他在我国作人质的儿子,不久又背弃盟约,在太原反叛我,所以派兵讨伐他,虏获了赵王;而赵公子嘉又自立为代王,所以也派兵消灭他.魏王起初立约臣服我秦国,不久和韩、赵阴谋袭击秦,所以秦国又兴兵讨伐他,而把他打败了。楚王献给我青阳以西的土地,不多时违背誓约,攻打我国南郡,因此发兵讨伐,虏获他们的君王,平定了荆楚之地。燕王昏庸淫乱,他的太子名叫丹,暗地里命令荆柯来刺杀我,所以兵吏又去讨伐他,灭了他的国家。齐王采用相国后胜的计策,断绝秦的邦交,想要作乱,我的军队又去讨伐他,俘掳了齐王,平定齐地,寡人凭着这区区不足道之身,兴兵诛讨暴乱,仰赖祖先宗庙的威灵,使得六国的君王都称臣认罪,天下到此完全平定了,如今要是不改名号,实在无法称扬我的功业,传之后世,希望你们讨论一下帝王的称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都说:“从前五帝的疆土有千里,外面是侯服、夷服,诸侯有的称臣入贡,有的却不臣服,在上的天子无法控制他们,如今陛下您兴正义的大军,诛杀暴乱的贼子,平定天下,分国家为若干郡县,法律政令统一,这是上古以来从不曾有的功绩,连五帝都赶不上呀!臣等谨与博士商讨结果:“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尊贵,巨等冒死呈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天子之命称为制,天子之令称为诏,天子自称叫朕。”
始皇说:“去掉泰字,留用皇字,再采行上古帝王的名号,叫作皇帝,其他就依照你们的建议。”
于是即以天子之命说:“可”。
同时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又颁布命令说:“我听说远古的时候帝王只有号,没有溢,到中古既有号,死了以后又根据生前的事绩取一个溢,这么一来是做儿子的批评父亲,做臣子的议论君主,实在不应该,我认为不可如此做,从现在起废除溢法,我叫始皇帝,后代子孙就用数目计算,从二世、三世一直到千千万万世,传到无穷尽。”
始皇又推演金木水火土五德终始相次的顺序,认为周是得到火德而统治天下,秦是代替周的火德而兴起,依照周所不能胜过秦算起来,现在应属水德的开始。
于是改建亥之月为正月,开始让群臣在十月入朝庆贺,衣服、旎旌、节旗都以黑色为贵,数目以六作标准,符信、法冠都是六寸,车广六尺,六尺叫步,乘马六匹,把黄河改名德水,作为水德的治天下。(从《考证》说)因为水是阴性,主刑杀,所以刚强坚毅,乖戾深刻,一切亊务都依法办理,苛刻而没有仁爱恩惠和道义,以为这样才配合五德之数,因此急急于用法,犯罪的人拘禁很久也不释放。
丞相王绾等对始皇说:“各国刚消灭的时候,燕国、齐国、楚国因为地方太远,未尝设立王,没有人去镇压,请封立几个儿子,希望陛下能应允。”
始皇把这个建议交给群臣商讨,群臣都赞成,认为是便宜之计。
廷尉李斯建议说:“周文王、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及同姓诸侯很多,然而到了后来彼此疏远,互相攻击,好像仇家一般,诸侯彼此你打我杀,周天子都无法禁止,现在仰赖陛下的神明睿智统一全国,分别设置为郡县,诸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地赏赐,这样很容易管理,天下没有二心,这才是安定国家的方法,设置诸侯并不适当。”
始皇说:“前些日子,天下困苦,战争不止,就是因为有诸侯王存在的关系,幸好凭恃着祖先的威灵,国家才安定下来,再度分封诸侯,是自己树立敌人,要求得安宁,岂不是困难吗。廷尉的建议很对。”
于是把天下分成三十六郡,每郡设有郡守、丞尉、监御史,改称老百姓为黔首,赐人民饮酒,没收天下的兵器,聚集在咸阳,把它熔化掉,铸成钟一类的乐器,又造了十二座铜人,每一个有千石重,放置在宫廷里。(从《札记》说)
同时划定法律制度,长度重量容量的标准,车辆道路的大小,废除各国不同的文字,采用统一的隶书。
秦的版图:东到东海以及朝锱鲜,西到临洮、羌中,南到日南郡的北户,(从《集解》说)北方据守黄河作关塞,依傍着阴山一直到辽东。
把国内十二万户权豪富贵的大家,迁居到咸阳,各先祖的庙陵以及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河的南岸,秦国进军六国时,每攻灭一个国家,便模仿该国的宫室制度,在咸阳北阪附近仿造,(从叶昌炽说)
南方面临着渭水,从雍门向东一直到径水、渭水交会之处,东西八百里,离宫别馆林立,又架木为桥成为道上之道,周围建筑楼阁宫殿,彼此相连,把从诸侯国掳来的美女钟鼓填置其间。
二十七年,始皇到陇西、北地巡行,一直走到鸡头山,回程经过回中,在渭水南方修建信宫,不久又把信宫改名极庙,象征天极。从极庙打穿道路直通郦山,又建盖甘泉宫的正殿,在驰道外筑垣墙,从咸阳一直连到此地。
这一年,普赐天下民爵一等,又命令开辟天子巡行天下的大道。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到东方的郡县去巡狩,登邹峰山,在山上树立石碑,和鲁地的读书人商议刻写石碑来歌颂秦的功德,并且讨论有关封禅以及望祭名山大川的事宜,于是爬上泰山,树立起石碑,筑了土坛祭祀天神,下山的时候,忽然风雨大至,只好停息在树下,因此封这树为五大夫,又在梁父山除地为掸,祭祷一番,刻写碑石,碑文写道;
“皇帝登临天子之位,制订昌明大法,臣下也修持整伤百官之事。二十六年,并有天下,诸侯无不称臣降服,然后亲自巡狩远方,(黎民二字衍,从《志疑》、《考证》说。)登上这座泰山,遍游东方最高的山峰。随从的众臣,心怀录功,因此推究他的丰功伟业,恭敬地歌烦大秦皇帝的功德。治国之道,依时顺行,各种物产适宜生长,一切制度俱有常法,合乎大义,美好安宁,足以垂示后世,子孙们当承继帝业,顺此教化,切忌妄加变更。我大秦皇帝神明圣达,已经绥平海内,依旧不敢懈怠政治,早起晚睡,建设国家,为百姓谋求长远的福利,又专心一志推崇政教,训民以常道,导民以通达,无论远方近处没有不是怡然顺理,奉行他的旨意,贵贱分别,层次清楚,男女都依礼行事,这种美政将留传给后代子孙,这种教化的力量可以感动无穷尽的事物,希望子孙们遵守我大秦皇帝遗留下的诏令,永远顺从伟大的告诫。”
然后沿着勃海东行,经过黄县、睡县,攀上成山的极处,登临之罘的峰岭,又树立石碑赞美秦的德业。遂前往南方,爬上琅邪山,非常喜欢这个地方,逗留了三个月,因此下令迁徙三万户人民居住在琅邪台的山下,免除他们十二年的摇役,又作琅邪台,树石碑,刻写碑文歌烦秦的恩德,彰明政府甚得天下之意。(从胡怀深、庄适说。)刻文写道:
“二十六年,皇帝初登基,务力于端正平治一切法律制度,以及万物的纲纪,来彰明人际之间的大道,使父慈子孝,天下合乐相处,他圣达智慧,仁民重义,一切道理无不明白知晓,东临六国,抚平天下,减省士卒,予民休息,大业已经奠定完成,乃巡行国土,抵达海隅,这全是皇帝的助劳。他孜孜不倦努力于农桑之事,重视农业,抑制奸巧的商人,老百姓富裕安康,因此整国的人民都专心一意顺从天子的心志,各种器物的度量相同,(从《考证》、《札记》说。)书写的文字统一,凡是日月所照临的地方,车船所行驶的处所,都能完成皇帝的使命,政令举措没有不深得人民的心意,而且顺应四时的变化,颁布当行的事宜。我大秦皇帝匡正整饬不好的习俗,经历大河,跋涉山川,忧怜百姓的生活,早晚不敢懈怠,排除疑难,确定律令,让全国人民都能知道如何避免触犯刑法,分派官长掌理各地政教,治理地方常求简单平易,一切措施必务在适宜,无一不是整齐分明。皇帝以他的神明亲临下土,巡察四方,使得天下尊卑贵贱各阶级的人,都固守本位,不会超越应有的层次,奸诈邪恶的人都不是秦法所能纵容,因此百姓专力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事情不分大小,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不敢怠慢荒忽,不论是远近偏僻地方的人也都致力于敬肃壮重、正直忠诚,各有经常不变的专门职业。皇帝的德泽广被到极远的地方,诛讨造反作乱的人,为天下除去祸害,兴起利益,为人民招来福扯,减去摇役,让百姓顺应四时节候,努力生产,因此各地物产富饶,繁殖茂盛,他的子民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拿着武器去打仗,亲人们可以长相保养,一辈子不会遭遇强盗窃贼,欢欢喜喜遵奉朝廷的教化,每个人都能了解政府的律令。六合以内的地方,到处是皇帝的领土,西边到流沙,南边穷止于北户,东方则拥有东海,北方越过了大夏,只要人们足迹所能到达之处,没有不俯首称臣,他的功劳胜过五帝,连牛马都分享到他的恩惠,人人在自己的故里过着安定的生活。秦王兼有天下,建立皇帝的名号,于是前往安抚东方的百姓,到达琅邪,爵为列侯的武城侯王离、通武侯王贲,爵为伦侯的建成侯赵亥、昌武侯成、武信侯冯毋择,以及皿相隗状、王绾,卿士李斯、王戊,五大夫赵安、杨樛从,随从始皇在临海之地,共同商议说:‘从前的帝王国土不过千里大,诸侯分别固守自己的疆域,有的朝贡入献,有的却不肯来,互相侵掠,强暴混乱,残杀个没完,然而还是刻铜器、勒石碑,自我记载功业,上古的五帝三王知道异时异地则教化不同,法律制度不能彰明,因此假借鬼神的威灵,欺服远方的人民,实质与名号不相配合,所以无法长久,人还未死,诸侯就背叛他,法令不能推行,现在我们的皇帝统一海内,分为若干郡县,天下和平,宗庙昭明,履行大道,广布恩德,大大的成就了皇帝的尊号,所以众臣们共同颂扬他的功勋德业,把它刻在铜石上面,作为永远的表记。’”
刻碑文之事已经完毕,齐地徐福等人上呈书信,说海里有三座神山,叫蓬来、方丈、灜洲,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希望能斋戒沐率领童男童女前往觅寻,于是始皇就派遣徐福带着数千个童男童女,到东海中访求仙人。
始皇从东方返回京城,经过彭城,亲自吃斋守戒,到泅水边祈祷,想要把当年落入泅水的周朝宝鼎打捞上来,命令好几千人潜入水底去找,结果一无所获。想前往衡山,(从《正义》说。)因此经过南郡,渡过长江,抵达湘山,祭拜湘君庙,不料遇到大风,差点不能渡河。
始皇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
博士回答:“听说是帝尧的女儿,嫁给舜,死了葬在这个地方。”
于是始皇非常生气,派了三千个刑犯,把湘山的树木砍个精光,使整座山光秃秃的连一株草也没有,然后从南郡经由武关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