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三秦演义>吉春《三秦演义》第十六回 共和做了假天子 宣王勤政吉甫战

吉春《三秦演义》第十六回 共和做了假天子 宣王勤政吉甫战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5-23 18:55:25      字数:7154

  第十六回共和做了假天子宣王勤政吉甫战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后的第二年),召公、周公和其他大臣一起商量,就让共伯和暂时代理天子的职权,其他大臣也共同执政。这个新的政权宣告成立,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
  公元前828年(共和十四年),暴君周厉王在彘死了。消息传到镐京,朝中的大臣们觉得该立一个正式的天子了。共伯和做了十四年假“天子”,巴不得当个真天子。
  可是召伯虎和周公早就暗暗设好了圈套。
  一天大臣们上朝议事,召伯虎说:“近来连年干旱,百姓苦不堪言。何不召卜人来问一卦,看看上天为什么如此动怒,连降灾祸?”
  遇上重大的疑难问题,就叫卜人占卜问卦,这是当时的老规矩了,没有人会反对。于是召伯虎把预先选定的卜人找来了。
  那卜人对大臣们说:“从卦象上看,乃是汾王的鬼魂在作崇。”
  周公假意吃惊道:“汾王得罪天下人民,乃是自作自受,上天怎么能允许他作怪呢?”
  卜人答道:“天神说,汾王虽然昏暴,放逐在外十四年,也就抵偿了他自己的罪过。怎能因为汾王一人作恶,就使周王子孙永远失去王位呢?”
  周公道:“可是太子已死,还有什么人可以立为天子呢?”
  卜人说:“天神说了,太子至今仍在人间,应当立他为天子。”
  这时召伯虎站了出来,把当年救太子的事儿,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大臣们对太子本没有恶感,当然愿意扶立他。共伯和也挺乖巧,他见大臣们都拥护太子,就亲自到召伯虎家里把太子靖接回来,他自己回到封国去当“土皇帝”了。
  公元前828年靖当了天子,号称周宣王。周宣王十多年来生活在王宫外面,对民间的疾苦比较了解。再加上他身边辅佐的大臣,象周公、召伯虎、毛公、尹吉甫、仲山甫、方叔等,不但忠心耿耿,而且敢于劝谏,所以宣王的时候,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宣王的妻子姜王后多年跟随宣王,历尽艰辛,不仅俭朴勤奋,而且非常贤慧。
  古时候的规矩,天子和大臣商议国事,都在大清早。所以天子天不亮就得起床,天蒙蒙亮坐进大殿,接见文武大臣,这就叫“早朝”。
  有一回宣王和后宫的美女们寻欢作乐到深夜还没有睡觉,结果误了第二天的早朝。姜王后听说这件事后,就按宫中的处罚罪人的规矩,脱去王后的衣服,来到专门禁闭犯罪宫女的“永巷”,同时,派心腹管家去对宣王说:“传娘娘的话:由于她没有能整顿好宫廷中的纪律,致使王上贪恋女色,违反了朝廷的制度,影响了国家大事。娘娘现已等候在永巷,请王上依法治罪!
  宣王一听,羞愧难当,便说:“这实在都是我自己的过错,哪能怨娘娘呢?你快去请娘娘回宫,告诉她,我今后决不再犯了!”
  宣王勤于政事,又挺能干,把父亲当时搞的那套坏办法全给改了。周王朝的国力,慢慢地恢复了一些。因此,人们就称这段时期为“宣王中兴”。
  西戎在厉王派卫巫监视人民的第三年,乘周朝内部混乱,占领了西犬丘,把大骆家庭的人全杀害了。
  宣王既然要使周朝“中兴”,就不能不加强西北的防务。这时有人建议他重用秦仲。
  秦仲就是那位善于养马的非子的曾孙。因为封在秦地,就以秦为氏。秦人处在戎狄的包围之中,世世代代不停息的战争,养成了他们悍勇善战的习性。秦仲是一个勇猛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秦的领地逐渐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大骆家族,和秦仲本是同族,再加上戎人占据犬丘,对邻近的秦地也是严重的威胁,所以秦仲发誓要杀败戎人,夺回西犬丘。宣王为了鼓励秦仲勇于杀敌,就把他从“附庸”提拔为大夫。秦仲连续向戎人进攻。戎人的战斗力也不弱,彼此互相攻杀,争夺非常激烈。在一次战斗中,秦仲死了。
  宣王把秦仲的五个儿子召到京城,安慰、勉励了一番,赏给他们许多东西,又拨给他们七千精兵。戎人杀了一个秦仲,却招来了五个勇猛不亚于秦仲的冤家对头。经不住这五头猛虎的轮番进攻,戎人大败而回。于是宣王封五兄弟的大哥为西垂大夫,统辖原来的秦地以及原属于大骆家放族的全部土地,建都西犬丘。秦人的势力从此强盛起来。
  西垂大夫后来被称为秦庄公。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世父对父亲说:“戎人杀死了我爷爷,我要是不能杀死戎人的王,决不再回都城!”他把太子的地位让给弟弟,自己带了一队兵马,到处找戎人打仗。
  宣王重用秦氏父子,使西北得到暂时的安宁之后,就着手对付犬戎了。
  犬戎当时占领了距镐京西北一百多里的焦获(在今陕西省泾阳北),又打到泾阳(即今陕西省泾阳县境内)城外。泾阳离镐京只有几十里,泾阳一旦失守,京师就危在旦夕了。宣王起用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大臣——尹吉甫。尹吉甫回家和妻、子告别,他的大儿子伯奇缠着父亲一定要跟着出征。
  尹吉甫说:“你还年轻,缺少经验,战场上情况千变万化,非同儿戏。你留在家中好好服侍母亲,领着你弟弟伯邽(guǖ龟)好好读书、练武。再过两年,一定带你去。”
  伯奇这才放开父亲,含泪送父亲出征。这次出征,挑选的都是精兵良将,将士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士气格外旺盛。一队队熊腰虎背的战士,驾驭着高大雄骏的战马,高唱战歌,奔赴战场。
  大军赶到泾阳,用战车排列成严整的方阵。主帅尹吉甫身先士卒,率领由勇士驾驭的十辆战车,首先向敌人冲去。绣着朱雀图案的帅旗在天空中飘扬。全军将士紧随主帅扑向敌军。
  犬戎一路上抢劫了不少东西,将士们都急着回家享受,根本无心恋战,刚一交锋就开始崩溃了。尹吉甫挥师猛追。犬戎只好把沿路抢来的妇女、财物都扔下,飞快逃窜。尹吉甫一直打到犬戎的老巢——“太原”(今甘肃省西部),缴获了许多武器、战马,夺回了被犬戎抢去的男女壮丁和财物。
  尹吉甫乘着宣王赏给他的用四匹骏马拉的漂亮马车,得意洋洋地回家去了。他哪儿知道,在自己家里一幕悲剧就要发生了。
  尹吉甫回到家里,家人们都兴奋地出来迎接,妻子却愁眉紧锁。这个女人并不是吉甫的原配。他的第一位夫人,就是伯奇的生母,早已病故。现在这位妻子,是次子伯邽的生母,年轻风流,很能讨尹老头子的欢喜。回到内室,他再三问妻子发生了什么事,妻子却不吭气,只是一个劲地淌眼泪。
  吉甫想了想,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敢情是你和奇儿呕气了。虽说你比他大不了几岁,可名分上你总是母亲,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尽管教训他。话又说回来,你是后母,老跟他闹别扭,传出去名声不好听啊!”
  没想到妻子哭得更伤心了。她说:“我这会儿也说不清楚。明天一早,您待在花园里的那个平台上,就全会明白的。”
  吉甫只好闷闷不乐地睡觉去了。第二天一大早,尹吉甫就来到花园的平台上坐下。
  他的妻子见丈夫去了花园,就把两只剪掉毒针的黄蜂藏在自己的大袖子里,又叫人去喊伯奇到花园里来。她自己摇摇摆摆地在离平台远远的地方散步。过了一会儿,伯奇果然来了。他刚到后母跟着,后母就把袖子一扬。伯奇听见后母袖管里嗡嗡直响,大吃一惊,说:“母亲,快抖袖子,黄蜂飞进去了!”
  那女人也故作惊慌,忙说:“啊呀,你快帮我捉出来!”
  伯奇急得什么也不顾了,就把手伸到后母的大袖管里去捉黄蜂,他后母就“哎呀!哎呀!”的直叫唤。
  尹吉甫远远的看不清楚,以为是儿子在调戏自己的妻子,不由得火冒三丈。他拔出宝剑,冲着伯奇杀去。伯奇也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只好拔腿就跑。尹吉甫就在后面追。伯奇跑出城外,他静下心来,明白了全是后母捣的鬼。因为他是长子,尹吉甫的爵位、封邑、财产,都要归他继承,后母为了让亲生儿子伯邽得到继承权,就使出了这个毒计。他只好在郊外到处流浪。亏得一些好心人见他这么年轻就无家可归,挺可怜他,给些吃的,总算没有饿死。
  伯奇把自己的痛苦遭遇,编到歌子里,忧伤的时候,就唱出来解闷:
  快乐的小鸟呵,
  也很高高兴兴地飞回来。
  我犯了什么罪过呵,
  却落得有家难投到处流落?
  我难道不尊敬父亲?
  我难道不依恋母亲?
  上天既然让我出生,
  为什么又让我这样不幸?
  我象一棵芦苇呵,随风飘曳(yè夜);
  我象一只小船呵,顺水流荡。
  风呵水呵告诉我,
  我该飘向什么地方?
  这首歌作得哀切动人,很快就流传开来。尹吉甫本来就是个有见识的人,一怒之下赶走儿子之后,仔细想想,心中也起了疑心。听到这首歌,他就明白了儿子受了委屈以后作的,心里十分难过。他暗暗找来奴仆询问,才查明是妻子搞的鬼。于是找个借口,把这个恶毒的女人杀了,又把伯奇接了回来。后来伯奇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也成为一个能干的大臣。
  尹吉甫初战告捷,宣王为了巩固战果,又派大将南仲到北方彻底扫荡残敌。
  那已是深秋季节了。南仲率领军队,开向北方的茫茫草原,一路追击、扫荡犬戎的残部,然后又在北方修筑起坚固的城堡。大军在北方度过了寒冷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只留下一些镇守城堡的部队,就满载战利品,凯旋京师了。
  西方、北方的战火刚刚平息,宣王的目光又注视起南方来了。尹吉甫遵照王命,率领大军,到南方去炫耀军威。
  他威胁南淮夷说:“如果不赶快进贡布匹、丝织品和奴隶,就要挥兵讨伐。”
  南淮夷被迫如数交纳了贡品。
  可是淮夷、徐戎的各个部落,不甘忍受周人的长期欺凌,他们把征收赋税的周朝官吏全都杀死了。宣王得到这个消息,亲自率领国家王家军队分兵三路向南方杀去。
  一路进攻楚国和蛮族部落,主帅方叔是周天子的近亲,又是元老重臣,作战老谋深算,在与犬戎的战斗中就立过功。楚人知道宣王实力强大,不敢硬碰,就躲进了深山。方叔乘机俘获了大量男女奴隶。
  另一路进攻从淮水南岸到江汉之间淮夷各方国、部落,由大臣召伯虎率领。这一路作战也很顺利。
  宣王自己则和卿士南仲、太师皇父、程伯休父带领主力大军,直逼淮水北岸,把徐戎打得一败涂地。
  宣王接连获得胜利,逐渐得意忘形起来。他为了渲染“中兴”气象,就模仿武王、成王,分封诸侯。他的舅舅申伯被封在谢(今河南省南阳);弟弟友被封在镐京附近的棫(yǜ玉)林,国号叫郑(在今陕西省华县)。不久,镐京的新王宫建成了,比被烧毁的厉王的宫殿更有气派。宣王一高兴,就在东都成周大会诸侯,还举行了大规模的田猎。
  然而由于宣王连年派大军出征,刚刚积蓄起来的一点家底又折腾得差不多了。士兵们没完没了地征战,早已疲乏不堪,军队的士气渐渐低落了。接连不断的侵略战争,终于使他陷入了困境。
  公元前795年(宣王三十三年),周军又前往太原去攻击犬戎,结果大败而归。宣王觉得失了面子。
  公元前790年(宣王三十八年),宣王又出兵去攻打镐京东边的条戎、奔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一带)。因为那里与晋国接壤,宣王就命令晋侯出兵助战。当时晋国的国君是穆侯。他的妻子是齐国的姜氏,刚好怀了孕。王命如山,穆侯顾不得照顾年轻的妻子,赶快调集了军队,去与王家军队会合。没想到条戎和奔戎非常厉害,一下子就把周人和晋人都打败了。晋穆侯大败而回,刚好姜夫人生下了太子。穆侯思念着报这次兵败之仇,就给太子取名叫“仇”。
  一些大臣好心劝周宣王不要再轻易用兵,他却疑心大臣们是在嘲笑他,所以更想打个漂亮仗,捞回面子。可是王家常备军经过多次征战,兵力大减,宣王只好下令抽调南方诸侯的精锐部队,编成“南国之师”。
  公元前789年(宣王三十九年),周军又一次出征。周宣王已经须发斑白了。他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御驾亲征。出征的主力是南国之师和宣王的贴身卫队。他还派人通知晋国也出兵。
  这次征伐的目标,是姜氏之戎,也就是西申。申人原来在甘肃一带活动,后来逐渐东移,居住在陕西、山西之间。他们虽然也是戎人,但历来与中原关系密切,文化互相融合,尤其同周族的姬姓贵族,经常通婚。他们中有一支后来迁到东方,称为东申。宣王的母亲,就是东申国君的女儿。宣五的大儿媳,也就是太子宫涅的妻子,则是西申国君的女儿。这一回不知为了什么,儿女亲家之间闹翻了脸,宣王亲自征讨他们来了。
  宣王的大军渡过风陵渡,顺着汾水北上。西申在吕梁山东麓的千亩(今山西省介休东南)摆开了迎战的阵势。宣王不等晋国的援军开到,就下令决战。可早年百战百胜的名将们,死的死,老的老,手下的南国精兵们,只习惯水战,山林战,这次同擅长骑射的戎人交锋,就吃了亏。打了没多长时间,周军全线崩溃。宣王冲出申人的重围,向南逃窜。申人的骑兵紧追不舍。
  这时,忽见前方烟尘滚滚,旌旗飘扬,原来是晋国的援兵赶来了。申人和周军大战一场,早已筋疲力尽,哪能抵挡得住这生龙活虎的生力军?晋人大胜了一场,双方各自收兵。宣王这次脱险,多亏了晋穆侯,所以重重地赏赐了他。晋穆侯这回高高兴兴地回国,正赶上姜夫人生下第二个儿子。穆侯为了纪念这次胜仗,给孩子取名叫“成师”。
  宣王经过多年的征战,把老本吞蚀尽了,辛辛苦苦拼凑起来的南国之师,也全完了。宣王急红了眼,就派出许多官吏,到太原一带清查户口,当时叫做“料民”。清查的目的,是好按户摊派赋税,抽丁当兵。
  老百姓们打了那么多年仗,谁还愿意为宣王卖命?大家伙儿一起哄,就把派去的官吏全赶跑了。这一下,雄心勃勃的周宣王算是威风扫地了。自周昭王以来,鲁国公室内部就经常互残杀。宣王时,鲁国的国君是武公。武公的大儿子名叫括,是正夫人生的。还有个儿子叫戏,是武公的妾生的。按嫡长子继承的规矩,当然是得立括做太子。可是括生来愚笨,不会说话,相貌也不太漂亮。戏呢,长得一表人才,能言善辩,很得武公的欢心。他母亲又是武公的爱妾,成天给武公吹枕头风,要立戏当太子。鲁国的贵族,有支持括的,可也有帮戏说话的,弄得武公左右为难,立太子的事只好搁下。
  在宣王的新王宫落成那年,各路诸侯进京祝贺。鲁武公心想,如果请天子发句话,立下太子,谁还敢再说什么呢?于是把括和戏都带上,一起到了京城。周天子和鲁国国君是至亲,宣王待武公挺客气,还请了几个大臣做陪,设便宴招待武公。
  武公凑到宣王跟前,轻声说:“臣年岁已大,却至今没有立太子。臣已把长子括、次子戏都带来了,如果王上能替臣从中选定太子,那就是鲁国的万幸了!”
  宣王一听这话,就看其中的奥妙,长子继位,理所应当,怎么还带了两个儿子来让我选,分明武公是有意立次子。于是,他微微笑道:“既然二位公子都来京城,何不请来一同叙谈叙谈?”
  不一会儿,武公的两位公子来到殿上。公子括紧张得手足无措,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公子戏呢,却举止大方,对答如流,相貌也十分讨人喜欢。宣王便对武公说:“按老规矩,括是长子,应该立他为太子。不过鲁国是王朝的东方屏障,国君德才兼备,方能胜任。戏虽是次子,要论聪明才干,似乎比哥哥更强些。我看可以立戏为太子。”
  武公听了喜出望外,赶紧跪下谢恩。
  后来武公死了,戏就做了国君,号懿公。括的儿子伯御虽然年轻,却不象父亲那么懦弱无能,颇有野心。括怕他惹事,就强压着不许他出头。可是等括一死,伯御就联合其他贵族,把懿公杀了,鲁人又立伯御当了国君。周宣王听说鲁人竟把自己立下的国君杀了,觉得大伤面子。于是派军队却打鲁国,杀了伯御,让戏的亲弟弟公子称做了鲁国的国君,号鲁孝公。
  由于宣王随意践踏先王的法度,不少封国的诸侯更不把先王的法度当回事了。卫国的公子和仗着父亲宠爱,收买了国中武士,领着他们袭击新立的国君——自己的哥哥。他哥哥被逼得跑到父亲陵墓的墓道里自杀了。公子和于是成了卫武公。
  晋穆侯死的时候,有一个儿子叫殇(shāng商)叔,抢先当上了国君。仇是太子,反而被逼得逃出晋国,后来太子仇打回晋国,重新当上了国君。
  闹得最凶的要数齐国了。当年周夷王冤烹哀公而立胡公。齐人不服气,杀了胡公,立哀公的弟弟山为献公。到了宣王的时候,献公的孙子厉公当政。这位厉公是个暴君,激起了齐人的反抗。逃亡在外的胡公的儿子,乘机回到齐国,齐人愿意立他为国君,跟着他去打厉公。不巧的是,厉公虽然被杀死了,胡公的儿子也在战斗中牺牲了。齐人只好再立厉公的儿子公子赤当了国君。公子赤继位以后,又到外搜捕当时跟着胡公的儿子进攻厉公的人,一口气杀了七十多个人。
  整个周王朝笼罩在一片众叛亲离、相互猜忌、自相残杀的阴影之中。
  宣王到了晚年,越来越刚愎(bì必)自用,弄得朝廷中的大臣们都同他疏远了。
  宣王的妃子中,有一个非常漂亮,能歌善舞,宣王很喜欢她。当时在朝廷上有一个大臣,叫杜伯。这位杜伯风流潇洒,很有风度,被宣王的那个妃子看上了,那个妃子几次勾引,但都遭到杜伯的拒绝,于是她恼羞成怒,跑到宣王面前,硬赖杜伯想调戏他。
  宣王见心爱的妃子来告状,也不管是真是假,把杜伯抓了起来。
  杜伯有个好朋友叫左儒,见好朋友遭了冤枉,就在宣王跟前为杜伯说情,宣王本来就怒气未消,现在左儒又来说情,一怒之下,便下令将杜伯杀了。左儒见宣王如此昏暴,回到家里也就愤然自杀了。
  宣王自己也明白对不起杜伯和左儒,心里挺烦闷。时间长了,他老是疑神疑鬼,精神恍惚,时常梦见杜伯血淋淋地站在他面前。
  一天,宣王把宫廷里的巫师找来,问这是怎么回事儿。
  巫师说:“这是杜伯的鬼魂来索命了!”
  宣王吓了一大跳,忙问:“那有什么办法把鬼魂赶跑呢?”
  巫师说:“当初杀杜伯是谁先出的主意?”
  宣王哪能说是自己呢?昧着良心说:“是司工錡给出的主意。”
  巫师答道:“那何不杀了司工錡,向杜伯谢罪?”
  宣王一听找个替死鬼也行,就下令把司工錡杀了。可这么干是不是太对不起司工錡了吗?所以杀死司工錡后,并没有解除宣王的不安。不久,他又常常梦见司工錡跑来斥骂他了。这一下宣王也不敢再找巫师了。他对太师皇父说:“巫师说杀了司工錡,杜伯的鬼魂就不会来索命。现在杜伯不来了,可司工錡又来索命了,怎么办才好呢?”
  皇父说:“巫师为大王出这种坏主意,干脆把巫师也杀了吧。”
  结果巫师的鬼魂又出现在宣王的梦中。从此宣王坐卧不安,茶饭不香,精神失常,稍一闭眼,就看见无数冤死的鬼魂向他扑来。
  有一天,宣王自己觉得精神好一点了,就带着大臣们上圃田(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去打猎。宣王望着那一堆堆鲜血淋漓的死鸟、死兽,登时神经错乱,两眼发直,看见人群中忽然出现一辆马车,车上面站着三个人。中间那个人白衣白帽,正是冤死的杜伯。左边那个是司工錡,右边那个是巫师,都是穿红衣,戴红帽,手中拿着红弓箭。
  宣王喝道:“你们想干什么?还不滚开!”
  那马车却理也不理,迎面弛来。只见杜伯一手张弓,一手搭箭,箭如流星,射向宣王的心窝。宣王惊叫一声,手捂着胸口跌倒了。卫士们见宣王犯了病,忙把医师找来。一查,宣王已经没气了。在位46年。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