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三秦演义>吉春《三秦演义》第十五回 共懿孝王短命亡 夷烹齐侯厉暴君

吉春《三秦演义》第十五回 共懿孝王短命亡 夷烹齐侯厉暴君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5-23 11:22:47      字数:6977

  第十五回共懿孝王短命亡夷烹齐侯厉暴君
  
  公元前921年穆王崩逝,子共王繄扈继立。在位12年。
  有一年春天,周穆王的儿子周共王伊扈(hǜ护),带着一班亲信,到镐京附近的泾水边游玩。那天天气挺好,京城内外的许多贵族、平民都来到河边踏青,好不热闹。周共王身边有一个大臣,是密国的国君,人们称他密康公。这位密康公年纪很轻,相貌堂堂,是位有名的风流公子。他得意洋洋地乘在马车上,两眼不停地向周围张望。忽然他发现人群中有三个漂亮的姑娘,眼直直地盯着人家,连魂儿都飞上天了。
  密康公回到家里,正为这几个姑娘神魂颠倒,忽听得看门的禀报说有三个姑娘找主人有事。密康公一看,正是在泾水边见到的那三位漂亮姑娘。原来这几位小姑娘年轻不懂事,一见到密康公长得那么帅,就都爱上了他,于是就跟着马车进城,找到了密康公的家。
  密康公的母亲挺为儿子担扰。她对康公说:“这三个姑娘那么年轻,那么漂亮,就是天子都不一定有那么大的福分来消受。你这么个小小的诸侯,能有多大德行,敢独吞上天的这份厚礼?还不赶快把她们送到天子那儿去!”
  这事要搁在成王、康王的时候,密集公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把她们全留下来啊!可是这些年来,周天子的权威越来越弱,诸侯们开始骄横自大,对天子的号令常常阳奉阴违。这位密集公年轻好胜,哪肯白白地把三只送上门的小羊羔驱赶到周天子的大狼嘴里去呢?于是就把她们全留下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密集公平时结下了不少冤家。有人就给周共王打了小报告。周天子虽然比以前软弱,可是这么明目张胆地不把他放在眼里,对天子威信的打击也太大了。周共王一怒之下,就派兵灭了密国,把密康公满门抄斩。
  还有许多强大的诸侯,根本不怕天子的征伐。兄弟、叔侄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公元前909年共王崩逝以后,子懿王喜继立,在位25年。
  在这个时期里,不但周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而且外患也越来越严重,最大的威胁,仍然是西北的犬戎。
  犬戎在穆王手下吃过大亏,但不久就恢复了元气。而周王朝却越来越衰弱。
  公元前903年就(懿王七年),犬戎打到了泾水一带。
  公元前897年(懿王十三年),犬戎竟然兵犯岐山。岐山是周族的根据地,现在,周都虽然东迁,历代先王的陵墓仍然在岐山。犬戎打到岐山,岂不是故意往周人脸上抹黑吗?再加上犬戎到处烧杀抢掠,早已激起周人的义愤。所以,士兵们的战斗热情很高,他们歌唱道:
  “睡梦里也想把家回呀,
  一年到头归不了乡!
  为啥有家回不了?
  只为犬戎来攻杀。
  为啥坐立不宁无闲暇?
  只为犬戎来打仗。
  战事不止啊心烦恼,
  远征在外啊思故乡。
  战车隆隆赴战场,
  战马嘶鸣多雄壮。
  绷紧弓弦不松懈啊,
  只为犬戎太猖狂!”
  战士们虽然斗志高昂,可是,周天子却实在软弱无能,贵族们又只顾着争权夺利。结果不但没能把犬戎赶出去,反而让敌人越来越深入了。
  公元前895年(懿王十五年),懿王干脆把国都迁到犬丘(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
  
  公元前884年,懿王崩逝后,共王的弟弟辟方,是懿王的叔叔。他精明能干,乘着懿王死的时候,自已当了周天子,号称周孝王。在位15年。
  周孝王上台以后,又迁回了镐京。他当时迫在眉睫(jié捷)的大事,就是抵御犬戎的入侵。可是王家的军队,战斗力早已衰弱。孝王不得不重用申国的国君申侯,派他率本国兵马去对付犬戎。
  这申国又叫西申,位于今天的陕西、山西之间。国君姓姜,他们本来也属于西方的少数民族。但他们经常与周族的姬姓贵族通婚,所以与周王朝的关系比较好。申国是个大国,兵力又强,在西北的戎人部落中颇有威望。有申侯在西北抵挡,周王朝总算得到了短暂的安宁。
  孝王要抵御犬戎,不能不恢复王朝的实力。而要加强军事力量,又不能不驯养大批的战马。于是,孝王选定了渭水与汧(qiān千)水(在今陕西省西部)之间的一片大摹,作为国家的养马场。又找来一个叫非子的人,负责管理。
  这位非子是什么人呢?大家一定还记得,殷朝有一个大将叫飞廉,是有名的飞毛腿。他的后代,有一个名叫造父的,就是驯养八骏、为周穆王赶车的驭手。造父的祖先,是飞廉的小儿子季胜,飞廉还有一个大儿子,名叫恶来,力大无穷,据说曾经手撕猛虎,掌劈犀牛,也是殷纣王手下的一员勇将,后来死于牧野之战中。以后,恶来的玄孙大骆,就定居在西犬丘(在今甘肃省天水西南),成为一个很有势力的落落首领。大骆娶了申侯的女儿为妻。这位申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成,被指定为大骆的继承人。大骆另外还有一个儿子,却不是申夫人生的,他就是非子。非子虽然不象造父那样善于驭马,却善于养马、驯马。非子自从接受了孝王交给的管教牧马场的任务以后,格外精心,没过多久,这时的马不但数量猛增,而且一匹匹都膘肥臀(tún屯)圆,雄骏非凡。非子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孝王就取消了成的继承资格,改选能干的非子当了大骆的继承人。
  对大骆来说,成和非子都是自己的儿子,让谁继承都没有什么关系。
  成的外公申侯可跳了起来,他直截了当地对孝王说:“要不是我们拼命跟戎人打仗,西方如今能这么安宁吗?要是取消了成的继承权,今后西方要有什么麻烦事儿,您就瞧着办吧!”
  一个诸侯敢这么要挟天子,天子能饶了他吗?可是孝王居然就忍气吞声地自认倒霉,收回了成命,把西犬丘附近一小块叫秦的地方(在今甘肃省张家川东)封给了非子。那秦地当时荒凉偏僻,人口又少,周围多是戎狄部落。所以非子也不算是诸侯,只能依附于附近的大国,当个“附庸”。尽管这样,非子还是挺感谢孝王的恩情,所以他家世世代代都为周王朝卖命,成为西方戎人的眼中钉。
  
  公元前869年,孝王当初抢了自己的侄子的王位,王公贵族和大臣们都不服气。孝王一死,他们就重新拥立孝王的侄子、懿王的太子燮(xìe泄)当了天子,他就是周夷王,在位12年。
  夷王对周王朝的内忧外患,感触挺深。自己如今有了实权,就想好好整顿一番。恰巧,他上台不久,就碰上了一个显示威风的好机会。
  当时在东方有许多诸侯国,最强大的是齐国。齐国的始祖是大名鼎鼎的太公吕尚,那里本来十分荒辟,但太公经营得法,大力发展煮盐、捕鱼和海上贸易,成了东方最富裕的国家。齐国的国君,也就常常借势欺负邻近的小国,得罪了不少人。在夷王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是哀公不辰。这位齐侯非常荒淫,成天只知道野游、打猎。
  齐国附近有一个小国叫纪(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南纪台村),国君和齐国一样,都是姜姓贵族。齐国常常欺负他们。
  纪侯气不过,乘着到镐京去祝贺夷王登基的机会,悄悄地对夷王说:“王上如今重登宝座,万民同庆,唯有齐侯口出怨言,还勾结一帮小人,企图另立孝王的儿子。他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这段话正好戳痛了夷王的心病。齐侯竟敢支持孝王的儿子,当然就是他夷王的死对头。再说他正想找个机会镇一镇骄横的诸侯。要是能治一下齐侯,那可是“杀鸡给猴看”,看哪个还敢不听话?
  公元前867年(夷王三年),诸侯们带着贡品,纷纷来到了京城。夷王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各路诸侯。大家正吃得热闹时,忽见宫廷的卫士们抬进一个大鼎,搁在殿堂正中,鼎下烈火熊熊,鼎中热水滚沸。诸侯们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一下子安静下来。
  不一会儿,只听得夷王厉声喝道:“齐侯不辰身为皇亲贵族,竟敢图谋不轨。此风不刹,王法何在!给我拿下烹(pēng砰)了!”
  话音未落,只见几个凶神恶煞般的卫士如饿虎扑羊,上前把吓得发呆的齐侯举起来投进了滚沸的大鼎之中!
  满朝文武、各路诸侯吓得鸦雀无声,簌簌(sǜ速)发抖。
  夷王这才笑咪咪地对大伙说:“不辰的下场是罪有应得。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决不会学他的坏样,是不是?”
  夷王烹了齐侯不辰以后,下令立不辰的异母兄弟公子静当齐侯,称为齐胡公。哀公不辰虽然荒淫贪玩,却并没有企图谋反。齐人对这件案子都感到奇怪,后来才慢慢打听出原来是纪侯使的坏。齐人一方面可怜哀公死得冤枉,一方面恨透了纪侯。从此,齐、纪两国干戈不休。
  新立的齐胡公深知齐人都同情哀公,恐怕遭到人们的报复,就把国都迁到薄姑(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北)。过了不久,哀公不辰的同母兄弟公子山打着为哥哥报仇的旗号,得到了国内贵族的支持,向薄姑发动了进攻。齐国有一个大夫叫驺(zōu马繻rǘ)的,曾经受过胡公的欺负,他借此机会把胡公杀了。
  胡公死后,公子山自立为齐侯,叫献公,他把胡公的亲属、子女都赶走,又把国都迁回了营丘。夷王听说这个消息,勃然大怒。可要派出大军去征伐东方的大国,又怕京城空虚,被西戎钻了空子。夷王只好把气往肚子里咽。这么一来,更加暴露了周天子的外强中干,诸侯再也不理天子的号令了。
  诸侯中闹事最凶的,要算鄂(è饿)侯驭方了。鄂国属于姞(jí吉)姓贵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贵族世家。殷朝末年时,国都在今河南省的沁阳附近。可是周武王灭殷以后,把自己的儿子于叔封在鄂,鄂侯只好带着自己的族人迁到了现在河南省的南阳一带。历代周王不断向南方用兵,在淮水、长江、汉水一带逐渐建立了许多姬姓方国。而在南阳又兴起了强大的楚国,鄂国夹在当中,没法往外发展,几头受气。夷王有一镒到淮南讨伐一些舒族的方国,鄂侯驭方就亲自率军助战,又送了许多美酒,还小心翼翼地陪夷王吃喝玩乐。
  鄂侯驭方早就恨透了夷王,如今见周王朝力量这么衰弱,就鼓动东南的各淮夷族部落,同时袭击周王朝封在东方、南方的一些诸侯国,连打了许多胜仗,一直打到了东都成周。
  那时王家军队战斗力已经很弱,西六师和成周八师一起出动,也抵挡不住。夷王不得不向姬姓贵族们求救。因为起兵的姓和夷族贵族侵犯了许多姬姓诸侯的利益,所以那些诸侯就同周王联合,终于击败了鄂、夷联军。
  这时,楚国国君熊渠也乘乱扩充地盘,又抢到了大片土地。按当时的规矩,天子才可以称王。
  熊渠却扬言:“既然中原人都把我们看作蛮夷之邦,我们也就不必理会他们那套规矩了!”
  于是他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大儿子康是句旦王,二儿子红是鄂王,小儿子执疵()是越章王。
  周夷王尽管抱负挺大,却既没能解除内忧,也没有能减轻外患。
  公元前863年(夷王七年),夷王派虢(国)公带着王家军队去讨伐被穆王迁到太原的人部落,周军在俞泉大胜,抢到了一千多匹马马。可惜夷王没能高兴多久,就呜呼哀哉了。
  
  公元前857年夷王崩逝后,子厉王胡继立,在位16年。
  周夷王的儿子周厉王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周王朝在成康时代积累起来的一点儿家底,在昭王、穆王手里,早就抖落得差不多了。诸侯们不按时缴贡品,大臣、贵族们也不肯好好缴赋税。他们的封地本来都是由天子赏赐的,这会儿却都成了个人的私产,只顾自己尽情享乐,哪肯拿出半点儿来孝敬周天子?
  偏偏这位周厉王,又奢侈荒淫,好大喜功。他建造宫殿,收集珍宝,开销本来就够大了,正好碰上淮夷来攻打成周。厉王派大将虢仲带兵去征伐。这位虢仲没什么本事,吃了一通败仗回来,还赔进去不少钱,这么一来,国库里就什么也没有了。
  公元前845年(厉王十三年)当时朝廷里有个大臣叫荣夷公。这人脑子挺灵,捞钱的点子特别多!他给厉王出了两个点子,一是催各地诸侯国赶快进贡,二是实行“专利”政策。
  什么叫“专利”呢?当时,绝大部分的耕田都归天子和大小贵族所有,人们只好上山开荒、打猎、采药、伐木,下河捕鱼摸虾。现在这些“利”都要被“专”起来,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河中的鱼虾,地里的花草、果木、药材,都属于周天子所有了。这么一来,把人们所有的活路都给断了!
  大臣芮良夫对厉王说:“您可千万别听荣夷公的!天地间生出万物,是让人人都能有条活路。要是把这些活路都给堵死了,周家的天下也就要完了!”
  厉五光知道要钱,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硬是强行推行“专利”政策,甚至下令:凡是胆敢抗拒的,一律严加惩办。诸侯国离得远,京城内外的老百姓和小商人、小贵族们可就苦了。荣夷公和他手下那帮办事的,又从中拼命地捞钱,人民的负担,当然就更重了。京城内外一片骂声,有的人还编出了一首歌谣:
  有的人吃饱饭高枕无忧,
  有的人从早到晚没命奔走。
  有的人不知人间有何疾苦,
  有的人衣食无着全家悲愁。
  有的人寻欢作乐指手划脚,
  有的人终年忙碌又有什么好处?
  当时在朝中执政的,有一个是召公的后裔,叫召伯虎。他对厉王说:“老百姓本来就没有什么活路了,再加上那么残暴的法令、刑罚,他们已实在忍受不了了。这么下去可要出大乱子啊!希望您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江山,让人民有一点喘息的余地!”
  对召伯虎的这一番劝告,昏庸残暴的周厉王,既不能理解,也不能容忍。
  那会儿人们挺迷信,什么事都要靠巫师求神问鬼,那些巫师遍布城乡,消息特别灵通。他们又专会搬弄是非,散布谣言。那时,周厉王宫中正好有一个从卫国(今河南省淇县)来的巫师,这人坏主意最多,深得厉王的宠爱。
  厉王把卫巫找来,对他说:“现在有些不知好歹的坏蛋,不安分守己,遵守法令,专在底下胡说八道,诽谤朝政。我现在让你代我监视臣民。无论是谁,胆敢非议朝政,你都要向我报告!”
  卫巫一听,便让他的徒弟们混到各种公众场合,查清那些发牢骚的人的姓名、身份,立即上报。这帮坏家伙趁机敲诈勒索,又把跟自己有私仇的人都列入黑名单。厉王拿到名单,就派兵去抓,抓来也不讯问,推出去就杀头。在这些日子里,镐京城阴风惨惨,一片杀气。有许多吃冤枉官司的,糊里糊涂被抓走,又糊里糊涂地掉了脑袋,临死也不知犯了哪门子的法。
  卫巫手下的那帮暗探的耳目也确实灵通。你今天不论在哪儿发了句牢骚,明天准送你上断头台。渐渐地谁也不敢说活了,京城的大街上,即使在白天也寂静无声,就象一座大坟场。卫巫的黑名单,一开始每天能罗列一大批,越往后就越少。厉王觉得奇怪,就找卫巫来问。
  卫巫说:“不是小臣不尽心,实在是大王威震天下,再也没有人敢诽谤朝政了!”
  厉王重重地赏赐了卫巫,又把召伯虎找来,得意地对他说:“你不是说老百姓怨声载道吗?现在你再去听听看!我有办法弭(mǐ米,止息的意思)谤了!今后谁也不敢不服从我的命令了!”
  召伯虎见厉王这么执迷不悟,不由得叹口气道:“一条大河发了洪水,如果你老是靠加高堤坝去堵,万一洪水冲破了堤防,那就会一泻千里,人死财亡。堵老百姓的嘴,比堵洪水还要危险。所以会治水的人,总是要对洪水引导疏通,会治国的人,也要善于引导人民说出心里话。要是把他们的嘴都堵住,国家还会长久太平下去吗?”
  厉王和他信用的那帮小人根本不会理这一套,可是,人民却并不畏惧。沉默不但没有使他们胆怯、消沉,反而使他们把满腔仇恨积蓄起来,就好象壅塞的洪水,待爆的火山。
  公元前843年(厉王十五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民起义爆发了!参加起义的有奴隶、平民和受压迫的破产小贵族、下级士兵。由于起义的中心在镐京城内外以及近郊,这些地方当时称为“国”,所以后人称这次起义为“国人暴动”。
  原来,周厉王还嫌靠“专利”法搜刮的财物不够挥霍,他就把那些平日就狐假虎威的管家、领工们派到四下去搜查,把人们家中剩下的最后一口粮食也抢过来。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了!
  城郊的人们首先奋起痛打那些抢粮的狗腿子。人们追着,打着,一直涌进了镐京城。这就象一把火落在一大堆干柴上,镐京城里轰地燃起了熊熊烈火。城里的平民、奴隶、手工业工匠、小商人、小贵族,全部都闹腾起来了!大伙儿前呼后涌,冲向那个暴君居住的宫殿。
  这一天,厉王正在宫中,忽然看见荣夷公气喘吁吁地闯了进来,结结巴巴地说:“大……大王,祸……事来了!老……老百姓要闹……闹事啦!”
  话音未落,另一个亲信也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一边跑一边嚷:“大王!大王!他……他们……成千上万的人都朝王宫冲过来了!他们说要找你讨还血债哩!”
  厉王顿时变以脸色,赶紧召集大臣,要调军队。
  荣夷公苦笑着说:“咱们的军队,当兵的全是那些国人,平时在家干活,打仗时就集中起来。现在他们也造反了,哪里还有什么兵啊!王上,要走就得快走。落到他们手里可就没命了!”
  厉王忙叫身边的卫士准备马车,收拾珍宝。没过一会儿,只听得宫门那儿一阵阵雷鸣般的呼叫声,声浪越逼越近,一个军官奔进来说:“坏了!那此从夷族、蛮族战俘挑出来的卫士,也跟国一起造反了,他们马上就要打到这里来了!”
  厉王慌慌忙忙地从王宫边上的小门溜出去了,没命地往北逃,一直跑到离镐京有一千里路的彘(zhì志)地(在今山西省霍县),才停下脚来。
  起义群众看到王宫里装饰得那么富丽堂皇,还摆着许多金银财宝。那都是从人民身上搜刮来的血汗啊!愤怒的群众一气之下,把王宫烧了,又赶到东宫去抓太子靖。可是太子靖也不见了。
  这时有人报告说,太子跑到召伯虎的家里去了。群众呼啦一下,把召伯虎的宅子给围得水泄不通。
  召伯虎正在安慰年幼的太子。召伯虎硬着头皮爬上围墙,对起义群众说:“咱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何苦跟我过不去呢?”
  人们答道:“你交出太子,没你的事。要是不肯交,我们可要攻进去了!”
  召伯虎想:要是我把太子交出去,人们一定会以为我怨恨天子不肯听我的话,所以才故意报复。身为大臣而怨恨天子,这是不忠。太子有难求我而不救他,这是不义。我召伯虎怎能做不忠不义的人呐?
  召伯虎咬一咬牙,让自己的儿子与太子换过衣服,就把假太子送出去了。不一会,只听得一声呐喊,“太子”就倒在血泊之中了。而太子靖从此就住在召伯虎的家里。除了召公一家,外面没人知道这件事。
  起义群众没有经验,没有组织,出了气,报了仇,就慢慢地散伙了。这时朝廷的大司马(主管军事的大臣)共伯和,乘机领着手下的军队开进城里,镇压起义的群众,成了镐京城里的主人。周、召二公逃亡在彘地的周厉王,在那儿组织了一个小朝廷。可他只能统治汾水边上的一小块地方,所以当时人们都叫他“汾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