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三秦演义》第七回 最近三年陕祭祖 三秦媒体详记载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5-15 16:51:18 字数:6486
第七回最近三年陕祭祖三秦媒体详记载
《三秦都市报》
万余海内外华人公祭人文始祖
稿件时间:2012-04-05
祭文
惟公元二零一二年四月四日,壬辰龙年,清明佳节。中华儿女,谨以敦诚敦敬之礼,恭祭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曰:
吾祖轩辕,厚德无量。初创文明,靖康八荒。修文六合,天下安祥。鸿勋远祚千古,懿德永垂万方。后昆前仆后继,人间正道沧桑;民族同心同德,华夏声威远扬。今逢盛世,修德振邦。大国崛起,鼎革图强。人本为策,“十二五”续写盛世华章;科学发展,“十八大”再绘民富国强。社会和谐,民生大昌。一国两制,紫荆莲花并芳。两岸同根,携手复兴康庄。五十六族永和,十三亿人共襄。神州安定,寰宇瞩望。锦绣中华,龙凤呈祥!
桥山沮水,华胄共仰。昭告我祖,佑我家邦。祭礼大成,伏惟尚飨!
黄帝谣
天浩瀚,地苍茫,大中华,国运昌。岁壬辰,金龙翔,桥山春,古柏苍。颂轩辕,献心香。
轩辕黄帝,伟业煌煌。肇启文明,光耀家邦。慎终追远,万古流芳。教稼穑,五谷长,筑宫室,居有房。造司南,辨八方,制舟车,行通畅。衣食足,民安康,沧海平,天地祥。
吾祖轩辕,惠泽八方,悠悠华夏,民族隆昌。浩浩九州,邦国盛强。刻契兴,文字倡,观天象,创历法。举贤能,整纲纪,定法度,序伦常。龙族兴,国力强,江河永,日月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海峡两岸,骨肉情长。同祖同宗,共荣共襄。血浓于水,再写华章,民族复兴,我辈担当。
光耀先祖,雄风远扬。
壬辰清明,桥山凝翠,沮水荡波,祭旗猎猎,鼓乐悠扬。在全球炎黄子孙的殷切关注下,4月4日上午,来自海内外的1万多名中华儿女代表来到陕西省黄陵县桥山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地参加壬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追念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伟大功德。
有一种追思代代相传
年年清明祭先祖,今年祭祖情更浓。每年的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不远千里万里穿过沮水桥,来到轩辕庙前,追思共同的人文先祖。这一天,伴着优雅的颂乐声,他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在这里,缓步拾阶而上,伫立千年古柏前,追思先祖。一一走过轩辕庙内历代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碑文,追远怀祖之情澎湃于胸。
“五千年文明,追念炎黄先祖,自古为厚德载物;九万里河岳,回瞻华夏子孙,从来是自强不息”。轩辕庙前醒目的对联,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凝聚的一致心愿,也道出了炎黄子孙开拓创新的共同心声。
“古柏千丛迎赤子,心香一炷祭轩辕”。盛大的祭祖队伍来了,湖南等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们来了,港澳代表来了,台湾同胞代表也来了,来自五大洲的炎黄子孙们不分男女、地域、老幼肃立在轩辕大殿前,共同缅怀这位为我们带来文明的先人。
9时50分,主持公祭典礼的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娄勤俭郑重宣布:壬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开始。现场击鼓34咚,代表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崇敬先祖的共同心声;鸣钟9响,象征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最高礼数。
有一种称呼叫炎黄子孙
钟鼓声回荡之后,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女士,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先后敬献了花篮。随后,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代表陕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国务院侨办,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国家机关,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延安市、黄陵县代表,一一敬献了花篮。
一个个花篮代表了一颗颗华夏儿女之心,表达了社会各界中华儿女对始祖黄帝饱含深情的祭典之情。乡土之思、爱国之情、同胞之谊在这里油然而生,在这里汇聚凝固。
陕西省省长赵正永恭读祭文之后,全体参祭人员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黄帝谣》在稚嫩声中咏诵,雄浑祭祀古曲回荡,仿唐乐舞翩翩跳起,我们用最优美的舞曲告祭先祖今天的幸福生活。
歌舞声中,一条黄色的巨龙从轩辕殿的穹顶腾空而起,在太阳的光辉中飞向蓝天。人们仰望苍穹,感受炎黄子孙从遥远的黄帝时代走来,历经千年沧桑的传承不衰。站在黄陵下,面向轩辕始祖,中华儿女豪情地说:“我们是龙的传人。”
有一种亲情血浓于水
“诚朝圣地人文祖,心寄神州儿女情。”台湾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创会理事长许文彬在公祭现场说,“自从2000年清明节第一次率团来陕西参加公祭黄帝陵典礼,今年已是第五次组团来陕。身为龙的传人,海峡两岸人民是同祖同源,血浓于水,应该常来常往,相携相扶,为民族复兴大业共同努力。”同样来自台湾的杨耀星感慨万千地说:“饮水思源,这次与我同来的还有很多台湾朋友,就是想以这种形式表达我们身为中华儿女不能忘掉根源。”在黄帝像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海外华人虔诚跪拜,“作为一个血管里奔涌着源承黄帝血脉之鲜血的子孙,理应永不忘祖。”
“祖先在这儿,两岸就是不可分割的”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这样说,清明祭祀轩辕黄帝的活动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就亲率大军到黄陵桥山祭祀轩辕黄帝。从唐朝起,黄帝陵成为官方清明祭祀之所,每年清明时官方都有派人祭祀。1912年,孙中山先生也派人在清明祭祀黄帝。即使是在1937年抗日高潮时期,国共两党也同时派人联合祭祀黄帝陵,以示中华民族的团结合作。本报记者文锦
《三秦都市报》
将清明节祭祀黄帝陵上升为国家大典
稿件时间:2013-03-09
此次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说:“祭礼不古不今、不中不西,庄严感和神圣性明显不足,且因修建祭祀场所举行公祭活动耗资巨大、劳民伤财,失去了‘宁简勿奢’的本意。”他认为,作为礼仪之邦,我们急需重建国家礼仪。为此,建议将清明公祭黄帝陵确定为国家礼仪。
清明扫墓从周代开始
刘宽忍介绍,这一习俗由来久远,大约始自周代。刘宽忍从人性和文化的角度解读认为:清明节不仅在纪念追思亲人的活动中培植感恩之心,强化亲情和家庭责任,而且也通过追慕先祖功德,激励后人不断上进,投身社会建功立业以回报亲恩,慎终追远,明德归厚。
公祭黄帝陵成为民族盛典
近年来,陕西连续举办清明节黄帝陵公祭活动。如今,公祭黄帝陵已成为最具广泛影响和民族感召力的民族盛典,也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统战工作平台。
根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华人有规模的“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在十几年来中,已逾百万人次。
建议重建国家礼仪
“2008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赋予了清明节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现在,建议重建国家礼仪,是尊重历史,传承历史,而不是什么新的创造。”刘宽忍介绍,在世界上很多民族和国家,都设有国家节日和礼仪,以此对祖先、先烈进行祭祀。
“如果能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重建国家礼仪,除继续在国庆日祭祀先烈外,还应该明确在清明节祭祀黄帝陵,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大典,必将有力强化民众敬天法祖、孝亲敬恩的心理意识,培育良好风尚、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和谐、世风清明。”
将清明定为“民族扫墓日”
清明节扫墓祭祖,自唐代开始已经由民间习俗确定为国家礼制并历代沿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习俗。“建议把清明节确定为‘民族扫墓日’,符合在全社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良好风尚、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刘宽忍说。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高峰赵蕾
央视网
陕西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
央视网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6日17:52|进入复兴论坛|来源:CNTV综合|手机看新闻
清明节在黄帝陵公祭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盛事。记者从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获悉,2014年(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继续由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陕西省政府联合承办,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当今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的精神风貌。清明公祭黄帝系列活动从4月1日起一直持续到10日结束,开展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黄帝手植柏克隆二代展示”等9项系列活动。
典礼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两岸交流为宗旨,彰显中华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突现黄帝陵祭祀活动深厚淳朴的民俗特征,今年告祭乐舞由礼祭、云祭、龙祭和序礼四部分组成,在彰显“庄严、肃穆、宏丽、高雅”的同时,又把黄陵县传承久远的公祭仪仗礼仪,即旗帜、鼓乐、面花、时果融入其中,体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理念和浓浓的民风民俗,展示中华祭祀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宣示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强。
清明扫墓祭祖习俗大约始自周代,自唐代起被确定为国家礼仪并历代沿革。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年颁布诏书:“士庶之家,宜许之墓,编入五礼,永为例程。”有学者表示,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能够突出民族认同、国家统一、文明传承、自强创新的主题,着力昭示中华民族同根共祖、复兴发展的理念。
此前,在陕西省政府召开的2014(甲午)年清明公祭黄帝活动筹备工作专题会上,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泽林指出,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清明节在黄帝陵公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盛事,是极具传统文化和精神感召力的民族盛典,表达着中华儿女对始祖的感恩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尚。陕西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以积极的态度主动作为,精益求精,尽最大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充分弘扬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中华儿女的创新能力和时代精神,展示陕西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建设成就。
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开拓者。“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自西汉以来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誉为“中华第一陵”。祭祀黄帝历史悠久,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祭拜黄帝陵;唐、宋、元历代均有祭祀、修葺、保护黄帝陵的历史记载;明、清两代在桥山祭祀黄帝陵成为国家政治制度。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即派员前往桥山祭祀黄帝陵。1935年,民国政府将清明节定为“民族扫墓节”,每年清明节均派代表致祭黄帝陵。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1937年,在国共两党进行谈判期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中国国民党特派委员张继、顾祝同;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派代表林伯渠,携带毛泽东撰写的祭文到黄帝陵致祭。这是国共两党首次共祭黄帝陵,对唤起全国民众抗战起到了巨大作用。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阳举教授表示,黄帝祭祀传承着同根共祖的理念,发挥着促进民族认同和团结的作用。在中华各民族一体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流融会,通过祭祀黄帝,把华夏共祖的观念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促进了华夏各族的相互认同和凝聚团结。
陕西传媒网-三秦都市报
甲午年公祭轩辕黄帝将举行九项活动
2014-03-24来源:陕西传媒网-三秦都市报
导读:2014年(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于4月5日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今年清明公祭黄帝系列活动将开展九大系列活动。
2014年(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于4月5日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祭祀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陕西省政府联合承办,将以隆重的仪式,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当今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的精神风貌。
今年清明公祭黄帝系列活动将开展九大系列活动,主要包括4月1日至10日,由省市县旅游部门组织开展圣地旅游推介活动;4月2日至5日,在西安举行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4月4日至6日,在西安举行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4月5日上午在黄帝陵轩辕庙古柏院举行“黄帝手植柏克隆二代展示”活动;4月5日上午在黄陵县桥山举行“炎黄子孙林种植”活动;4月5日上午在黄帝陵祭祀广场、轩辕庙和印池广场分别举行少儿腰鼓、黄陵面花、陕西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清明当天(11:00-18:00)黄帝陵景区免费开放,民众可分期分批登桥山拜谒黄帝陵。
在今年祭祀典礼中,告祭乐舞将融入民俗礼仪,在彰显“庄严、肃穆、宏丽、高雅”的同时,将黄陵县传承已久的公祭仪仗礼仪,即旗帜、鼓乐、面花、时果融入其中,体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理念和浓浓的民风民俗,展示中华祭祀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公祭典礼结束后,将依照当地民俗将典礼的鲜花、水果、面花等贡品,分送参祭代表和谒陵群众。
已连续两年率团来陕参加公祭活动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今年将率新党新一届全委会委员参加公祭,并续种“思源林”。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十三亿苗裔继往开来践行中国梦九万里神州慎终追远再铸民族魂
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隆重举行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2014年04月06日06:02
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新党主席郁慕明,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正永,陕西省政协主席马中平,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叶克冬,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谭天星,陕西省委副书记孙清云,国家有关部委和兄弟省市区领导及海内外来宾参加公祭典礼,省长娄勤俭恭读祭文,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泽林主持
四月五日上午,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桥山隆重举行。记者宋红梅摄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讯(记者杜朋举赵波)桥山凝翠迎赤子,沮水荡波映华人。4月5日上午,备受瞩目的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桥山隆重举行,海内外万余名中华儿女代表齐聚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地参加公祭典礼,追思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伟大功德。
根在黄陵,五千年古柏参天绿;泽流赤县,九万里春潮动地来。上午9时许,在优雅的颂乐声中,前来参加公祭典礼的各方宾客至诚至敬,穿过轩辕桥,登上龙尾道,进入轩辕庙,心怀追忆地浏览黄帝古柏、碑亭和历代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祭文。气势宏伟的轩辕大殿前,象征民族大团结的56面黄色龙旗迎风招展,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热血洗俗尘,满腹衷肠朝始祖;黄龙腾紫气,五洲赤子献丹心。9时50分,象征着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对先祖无限崇敬之情的34咚鼓声,和象征中华民族最高礼数的9响钟鸣,准时在桥山沮水间交织回荡。主持公祭典礼的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泽林郑重宣布: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开始。
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先后敬献了花篮。
随后,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正永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和陕西各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叶克冬、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谭天星代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黎昌晋、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杭桂林、甘肃省副省长张广智代表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代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全国劳动模范、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电力工窦铁成,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马泗村党委副书记李欣蓉,中国科协第五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四军医大学教研室主任苗丹民代表社会各界;香港大公报总编辑贾西平、香港恒基兆业集团高级顾问王联章代表港澳同胞;新党主席郁慕明率新党代表杨静宇、杨世光、戴德成、张胜丰敬献花篮;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刘锦庭,驻美中华总会馆总董吴耀庭,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瑞士华商会会长邓予立代表海外侨胞;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黄陵县委书记呼世杰代表延安、黄陵守陵儿女,分别敬献了花篮。
陕西省省长娄勤俭恭读祭文。之后,全体参祭人员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
接着举行的乐舞告祭,以气势宏大的场面和美轮美奂的舞蹈,表达了血脉同根的天下炎黄华裔四海苗裔同心、共襄国运昌盛的感恩追思情怀。一条十余米长的金色巨龙盘旋腾空、直飞云霄,将公祭典礼推向高潮。
公祭礼毕,人们怀着对人文初祖的无比敬仰之情,依次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
省政协主席马中平,省委副书记孙清云,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和武警陕西省总队的负责人,西安市委、市政府,延安市委、市政府,黄陵县委、县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和陕西各界代表参加了公祭大典。
(责任编辑: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