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三秦演义>吉春《三秦演义》第二回 黄帝出生沮水畔 战胜蚩尤统中华

吉春《三秦演义》第二回 黄帝出生沮水畔 战胜蚩尤统中华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5-09 17:48:40      字数:6197

  第二回黄帝出生沮水畔战胜蚩尤统中华
  
  黄帝陵的桥山脚下,有一条河流,名叫沮河(音具)。传说这条河原名叫“祖河”。轩辕黄帝定居桥山后,这里起名叫“桥国”。先民们都居住在桥山半坡山腰,经常吃着祖河水,日子过的自由自在。
  祖河水年年旺盛,清澈透明,人吃了不生百病,浇过地年年五谷丰登。有位名叫姜尚的人,每天晚上都要去祖河洗脸。据说,用祖河水洗过脸,除不生眼病外,面貌永远是年轻的。有个名叫扑信的人,平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好吃赖做。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祖河水全部封冻了。扑信半夜耍赌回来,路过祖河发现姜尚打开冰窟窿正在祖河洗脸,越洗越痛快,觉得奇怪;他也听人说过,用祖河水洗脸能治百病,不如咱也洗一下。但由于他的鬼心眼太多,生怕把脸冻坏了。等姜尚洗完脸走了以后,扑信也悄悄蹲在冰窟窿边,用祖河水只洗了半个脸,就觉得水太冰,起身走了。第二天晚上,扑信又来赌场,宝官正在摇宝,押的单双宝。当宝官一摇筛子碗,刚放下宝碗,扑信用祖河水洗过的那只眼睛,一下子就能看透宝碗中的色子是单还是双。这天晚上扑信押单就是单,押双就是双。每宝都嬴,从未输过一回。所有耍赌的人都敬佩扑信押得准,走红运,岂不知,扑信用祖河水洗过那只眼睛能透视。这个秘密扑信发誓谁也不告诉。结果,每逢赌场,扑信总是大把大把往回赢钱,由一个穷困潦倒的叫花子,几年时间就变成了一个大财主。娶了几妻几妾还不满足,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抢了看守桥山陵园青山老人的女儿燕青。这下触怒了天宫王母娘娘。她命九天玄女拔下头上两根金簪,刺瞎了扑信两只眼睛。为了叫他悔过自新,只留下一条活命。从此以后,扑信再也耍不成赌博了。靠着他原来赢来的家业变卖度日。他平时柱着拐棍,逢人就说:祖河水是神水,它是黄帝先民的眼泪变的,千万不敢弄脏它。不然,老天要降罪的。
  《水经注》作者在写书时,考虑到“祖河”既然是黄帝先民眼泪形成的,不如改为“泪河”。后来又吸取了其他学者的建议,觉得“祖”字不雅,把祖字取掉“示”旁,加了个三滴水,变成“沮”字,这样既代表了先民们的眼泪,又代表了“祖河”。
  
  人类社会进入石器时代,历经母系和父系氏族社会之后,部落出现,至炎黄二帝时期,政治上实行军事首长制和禅让制。
  炎帝称神农氏,部族居姜水,故姓姜。姜水是岐水的一段。而岐水出于岐山,即从西岐山县东,流经武功县,注入渭河。与歧山邻县的宝鸡有姜城堡、清姜河和神农庙。约公元前2520年左右,炎帝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微。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姓,神农氏却无力征讨。
  约公元前2550年2月初2日,贤女附宝在陕北沮水河畔生下黄帝。他是少典氏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下来就神气灵异,襁褓中能言语,幼小伶俐,长大勤勉,成长后聪明通达。轩辕时时举兵,以征讨不来朝贡的诸侯。四方诸侯都来臣服于神农氏。
  
  有一次,黄帝和蚩尤发生了战争。蚩尤施展了他那惯用的弥天大雾战术。霎时间天地昏暗,分不清方向,军队无法前进。黄帝命应龙、力牧立即照着指南车所指方向迅速撤退。全军战士马不停蹄,翻山越岭,逃出弥雾阵,来到西龙山下(今黄陵店头川)。这时,正逢盛夏,太阳就像人们头上顶着一盆火。战士又渴又饿又累,兵乏马困,有人还昏倒在地。应龙和力牧率兵来到拐角山下,命令士兵原地休息。黄帝随后赶到。士兵们人人口干舌燥,到处找水。
  有的用石刀就地挖水,有的用石斧到处砍石头寻水。水,仍然没有找到。黄帝也着急的团团转。应龙、力牧都劝黄帝坐下歇息,他们另想办法。又一个时辰过去了,水仍然没有找到。
  黄帝呼一下站起来,他觉得刚才坐的这块石头特别冰凉,周身的汗水霎时全消失了,反而冷得浑身打颤。黄帝弯腰用了平生最大力气,双手将这块大石头搬起。谁料,石头刚刚搬开一条缝,一股清澈透明的涌泉水从石头逢里冒出来,哗哗哗流个不停。黄帝大喊:“有水了!”士兵一听有水了,赶忙前来帮助黄帝将这块石头搬开,水源更大了。士兵顾不得一切,有的用双手盛水喝,有的就地爬下喝。水越流越大,很快地解决了全军战士的口干舌燥。军队喝足了水,解了渴,反而觉得肚子也像吃饱了饭。人们都感到奇怪。但谁也解释不了。
  这时,突然又传来了军情紧急报告,说是蚩尤军队又追赶来了。来势凶猛,看样子要和黄帝军队在西龙山下决一死战。黄帝问明了情况,命令应龙、力牧集合军队,把蚩尤军队引向东川,那里没有水源。黄帝和风后亲自带领了一支精悍军队,翻山埋伏,截断蚩尤军队的退路。应龙和力牧对蚩尤军队采取边打、边退,诱敌深入的战法,引进东川。这时,正当中午,火毒太阳,晒得遍地生烟,扬起的尘土就像火星乱溅。蚩尤军队汗流浃背,咽喉就像冒火一般,又渴又饿,早已失去战斗力。黄帝军队由于喝足了拐角山下涌泉水,又觉得肚子像吃饱了饭,人人精神焕发,个个斗志昂扬。两军刚一交战,不到一个时辰,蚩尤军队就溃不成军,纷纷倒下。蚩尤发现不利,即命军队后退,企图逃跑。谁知,黄帝带兵早已断了他的退路。激战不到两个时辰,除过蚩尤带少数军队逃跑外,其余全军覆没。
  轩辕率领四方诸侯军队,乘胜追击,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战争在涿鹿(河北涿鹿)打得特别激烈。蚩尤氏凶猛异常,个个铜头铁额,威风骄悍。黄帝调集了各部落的军队,组成一个大兵团。双方一交战,打得天昏地暗,鬼神哭喊。在一时难以分清胜败的时候,黄帝使用了精锐武器,放出久经训练的熊罴貔貅貙虎六种猛兽,张牙舞爪,咆哮怒吼,一齐扑向蚩尤阵营,见人狠狠咬。蚩尤部队的士兵吓得魂飞魄落,乱作一团。蚩尤见势不妙,马上请了天上的风伯雨师,刹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阻挡了猛兽的进攻。在这危险关头,黄帝用指南车请来了天上的仙女,拨开云雾,使风雨停止,结果打败了蚩尤,将其肝脑涂地。四方诸侯都尊轩辕为天子,以取代神农氏,这就是黄帝。
  
  约公元前2490年后,天下有不顺从命令的,黄帝便去征伐,平定之后,即便离去。披荆斩棘,开山通道,没有过过一天安适的日子。东边到达勃海,登上丸山和东岳泰山;西边到达崆峒,登上鸡头山;南边到达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与诸侯在釜山合符;而建都于涿鹿山广平山下的平地。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居所;环绕着军队构营以自卫。百官都用云命名,军队称云师。设立左右大监,以监察万国。万国协合,而鬼神山川的祭祀封禅之礼,黄帝亲临主持的居多数。获得宝鼎。用蓍草推算历数,预测未来的节气朔望。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理人民。顺应天地四时的纲纪,阴阳五行的故常(《大戴礼?五帝德》)、死生的道理、和存亡的大限。种植百谷草木,德化及于鸟兽昆虫,遍布于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有土德的瑞征,所以称为黄帝。
  黄帝创立“姬、酉、祁、巳、滕、箴、任、苟、僖、佶、儇、依”等12姓,后衍为“百姓”。
  黄帝命仓颉造了千万字,唯独造不出“够”字,黄帝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五谷粮油,马牛鸡犬猪、衣裳鞋帽,再多都不够,而多余的话,哪怕是半句,也叫人够受。”
  黄帝命大挠作甲子(天干地支),天干10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黄帝命容成造历,一年365天,四时八节,春夏秋冬,24节气。
  黄帝命隶首作算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共10个数字,并且进位个、十、百、千、万。
  黄帝命正妃嫘祖养蚕,煮茧抽丝。
  黄帝命伶伦制音律,听凤、凰各鸣3声又合鸣1声而为7声音。
  黄帝命胡曹造衣、伯余造裳,共鼓造舟,常先蒙鼓,王亥驯马,亲自造指南车等等。
  《法经》主要讲“治国必须依靠严格的法律”,全文分“道法”、“国次”、“君正”、“六分”、“四度”、“论”、“亡论”、“论约”、“名理”9节;
  《十大经》主要“以黄帝与大臣对话的形式来叙述政治策略和军事战略”,“唯余一人,兼有天下”,全文分“观”、“五正”、“果童”、“正乱”、“姓争”、“雌雄节”、“兵容”、“成法”、“三禁”、“本伐”、“前道”、“行守”、“顺道”、“所周”14节;
  《称》主要讲“统治都施政,行法必须权衡度量,区分轻重缓急,不要走向极端,过了度,就会招致失败,以致亡国”;
  《道原》主要讲“道”的本原、性质和作用,说明道是无名无形,无为而无不为,“万物得之而生,百事得之以成”,只有圣人才能“抱道执度,天下可一”,完成统一中国大业。
  《黄帝内经》(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是一部医学宝典,包括《素向》和《灵枢》,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构成“天人合一”。书中有“阴阳五行”、“无极太极”、“内藏外象”、“五运六气”、“子午流柱”、“七情六欲”、“十九病机”、“四诊八纲”、“精气神”、“脉之沉迟数,药之寒热温平”等等。
  《黄帝外经》37篇,失传了。
  《素女经》一书,是黄帝和素女关于房中术的对话。黄帝执弟子之礼,前往请阴阳交合之道,素女向黄帝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心,而脓男女之性。其书第一段说:“黄帝问素女曰:‘吾气衰而不和,心内不乐,身常恐危,将如之何?’素女曰:‘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尔。夫女之胜于男,犹水之胜火,知行之如破釜鼎能和五味,以成羹嚯,能知阴阳之道,悉成五乐。不知之者,身命将天,何得欢乐,可不慎哉。’”也就是说,讲求正确的性交很重要,如果方法不对,会使身体衰弱,甚至丧失性命,对此一定要慎重。
  黄帝统一中国后,原始社会出现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民主选举部落酋长),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男有分(职业),女有归(婚姻不失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子己(各尽所能)。是故谋闭而不兴(没有欺诈),盗窃乱贼而不作(没有盗窃掠夺),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的原始共产社会景象。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到了姓的只有十四个。黄帝住在轩辕之丘,娶西陵氏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孩子,他们的后代都曾掌有天下:一个是玄嚣,就是青阳,青阳降为诸侯,住在长江;另一个是昌意,降为诸侯,住在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儿名叫昌仆的为妻,生高阳,高阳有大德于民。
  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定居在桥山。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黄帝便和大臣力牧、大鸿、共鼓等商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教化桥山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离开树枝和洞穴搬进新屋;又把桥山改名为桥国。桥山群民住进房屋后,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兽来伤害他们了。可是,在那时候人们并不懂得毁坏森林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们经常乱砍乱伐树木,没有几年,桥山周围的树林全被砍光了。就连黄帝曾多次下令禁止砍伐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也被砍伐得一棵不剩。就在这时候,一场暴雨袭来,山洪突然暴发,洪水像猛兽一般从山下猛冲下来,把几十人和黄帝得力的大臣共鼓、狄货都卷走了。黄帝悲痛万分。
  雨过天晴,黄帝亲自带领大臣们上山查看,发现凡是树林被砍光了的山峁,不仅挡不住水,连地上的草也冲得一干二净了。黄帝看见满山遍野都是洪水过后留下的沟沟洼洼,心情十分沉重,他对群民说:“今后再也不能乱砍树木了。如果再乱砍下去,桥国就没有树林了,野兽也没处藏身了。到那时,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当时有位大臣建议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黄帝说:“不可!如果那里树木也叫我们砍完,那时候我们还能往哪里搬呢?再遭洪水,我们又哪里跑?”众臣觉得黄帝说得有理,都问他该怎么办?
  黄帝说:“我愿和大家一齐上山栽树种草,用不了几年,满山就会长满林草,既不怕洪水,又能招来野兽,那时桥国群民才能有吃有穿”。说罢,黄帝就自己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都学黄帝的样子,纷纷栽树种草。不几年,桥国的山山峁峁林草茂密,一片葱绿。人们都很感激黄帝。从此,植树造林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一直沿续下来。
  黄帝在乘龙经桥国上空时,还特意让巨龙停下来,为了再看一眼自己亲手栽下的那棵柏树。临行时,又随手把群民送给他的干肉块扔下来,落在自己栽种的柏树上。传说现在黄帝手植柏树干上长的24个疙瘩,就是那时黄帝扔下的肉块变的。
  那时,桥山顶上没有树木,是光秃秃的一片。群民在黄帝陵前祭供的食物,常被飞禽走兽抢食一空。看到这种情况。群民心里很不安。有位名叫青山的老人,便在黄帝陵冢周围栽种了很多树,想用树的树叶把陵墓遮挡起来,青山老人整天挖树、栽树,忙个不停。时间一长,被九天玄女发现了,她回到天宫便把此事禀告玉皇大帝。玉帝说:“青山老人对黄帝一片赤心,天宫早已知晓,只是他独自一人栽树,何年何月,才能栽满桥山?”说罢命九天玄女把王母娘娘收藏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籽,撒在桥山上,第二年春天整个桥山沟沟岔岔,山山峁峁,都长出了绿盈盈的柏树苗。青山老人见满山长出了树苗苗,高兴的不得了,他整天在山上给树苗培土、除草。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一棵棵柏树长得根深叶茂,整个桥山变成葱绿一片。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青山老人已年过百岁,虽然胳膊腿已不灵活,但每天仍然坚持上山护林。就在这时候,桥山来了一个名叫拾怪的恶霸,他凭着自己有十个儿子,暗偷明抢,胡作非为,无恶不作。拾怪发现桥山柏树长得又粗又大,便起了歹心。他带领两个儿子明目张胆地上山砍树。青山老人发觉后,急忙起来阻止。拾怪父子三人蛮不讲理地说:“满山遍野都是树,我们砍几棵有何不可!”青山老人说:“祖陵地上的树,谁也不许砍!”拾怪根本不听这一套,继续指挥儿子砍树。青山老人上前把树身紧紧抱住。拾怪挥起一拳,就把青山老人打倒在地。年迈之人,哪经得起这样的拳打,眼看着青山老人两眼一闭死去了。这时候,正好陈抟老祖从桥山上空经过,见拾怪打死了护林老人青山,急忙返回天宫,告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从南天门上往下一看,不由得怒从心起,随手拔下头上两支金箸,往下一抛。拾怪的两个儿子随即惨叫一声,便倒在血泊中了。原来两支金簪在空中变成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拾怪两个儿子的胸前。拾怪不知宝剑的来由,以为有人在暗算他们父子,一气之下,便放火烧山。桥山上顿时烧成焦蛋。再说,王母娘娘发现现桥山树林起火,立即请龙王降雨。霎时大雨倾盆,很快就把烈火扑灭了,桥山柏树经过这场灾难,不但没有绝种,反而变得更加繁茂。所以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桥山古柏,棵棵都是神树;谁要乱砍,全家都要遭殃”。
  有个名叫赖顺的人,偏偏不相信。此人好吃懒做,一贯靠偷人为生,有年冬天,雪下得有三尺深,赖顺冻得实在受不住了,便偷偷跑上桥山,把桥山上的柏树枝偷砍了一担,挑回家里当柴烧。谁知点火以后,只冒浓烟,不起火焰。赖顺用口越吹,浓烟越大,最后把他呛得跌倒在地,两眼直翻,口吐鲜血,气断身亡。邻居们闻讯赶来一看,原来赖顺烧了桥山柏树枝,怪不得落了个如此下场。
  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随便砍伐桥山的古柏了。就是有的孩子偶尔把落在地上的枯树枝拾回来当柴烧,都会受到家中老人的严厉责骂,非叫孩子把拾回的枯树枝送回桥山不可。桥山古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保护到今天,康熙年间,有一位县令想知道桥山到底有多少棵古柏,曾令人普查了七七四十九天,结果没有数清,只好作罢。1939年,中部县的县长卢仁山调集一个民团,把桥山划地为段,编列号次,命士兵按树贴号,错者罚大洋五块,打40军棍。历经19天详细普查,才得查清桥山共有古柏61286棵,并将这一普查结果正式载入了黄陵县志。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