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废园>45赖吉祥兔死狐悲

45赖吉祥兔死狐悲

作品名称:废园      作者:当阳山人      发布时间:2014-09-18 13:20:40      字数:3836

  45赖吉祥兔死狐悲
  
新一届河阴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换届以后,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欣起了新一轮的廉政风暴。全县的反腐倡廉工作先在民主评议最差、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教育系统开刀,阎书森执掌教育局六年多的时间,并没有给河阴市的教育质量带来实质性的提高,倒是他一个个标新立异的新举措,使河阴县的教育质量跌入最底谷。河阴市的高考成绩在地区排名中由原来的第一竟然连续成为倒数第一。
  教育事业的发展毕竟不同于其它行业,不可能像发展经济那样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其自身特殊规律的支配下,需要循序渐进地周期性地稳步提高。阎书森原来在一个乡镇当党委书记,通过大量吸引外资、竭力开采当地矿产资源,的确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当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入主教育局以后,阎书森也要按照发展地方经济的思维模式,率先在河阴市教育系统内部实现各项改革。
  但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改革,其结局的悲惨是必然的。阎书森强力推行的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末位淘汰制、校长竞聘制等名目众多、花样翻新的举措,并没有给河阴市的教育局面注入新的活力,倒是因为这些标新立异的改革,打击了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地动摇了全市教育的根基。通常衡量一个县(市)教育质量的指标是升入重点大学的人数,正像衡量一个乡镇教育质量的高低是看一个乡镇升入县重点高中的人数一样,在阎书森执掌教育局的这几年间,河阴市重点高中升学率在地区排名中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他把教育当成一项产业来发展,随着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越盖越高,学生收费越来越高,学生外流现象却越来越严重,教学质量却越来越低。
  政客搞教育,结果当然是一目了然的,很多地方的教育事业就是这样毁在了那些不懂教育的政客手里。在人们不断的抗议声中,市委市政府就在阎书森伙同几位中学校长以外出考察的名义到东南亚某国旅游的时候,撤去了他河阴市教育局长的职务,任命河阴市委办公室主任、曾经做过几年中学教师的章志君为教育局局长。
  消息一公开,便有教师和他们的家属在河阴市教育局门口悬挂条幅庆祝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燃放鞭炮热烈欢送阎书森调离教育局,甚至坊间还传说有出租车司机,得知阎书森被免职而免费营运一天,以示庆贺。
  没有过多久,阎书森就被河阴市纪检委“双规”,后来被立案审查异地关押。据说,阎书森是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被河阴市检察院秘密带走的。临河镇地处偏僻,消息闭塞,何太峰从同学那里最先得到消息,正和宋光辉、韩利民及其他的几个老师,兴高采烈地谈论阎局长的事情,赖吉祥从旁边经过,停下来听了一会儿。
  这些天来,赖吉祥正在家里忙于筹备女儿的婚事,消息一直闭塞,到现在他才从这里听说这件事,感到非常吃惊。听说阎书森已经被批捕,一瞬间,他大惊失色。但很快他脸上紧张的表情消失了,代之以一种努力装作淡然的神色,但这种神色,实在掩盖不住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他的脸色阴沉下来,不一会儿就借口有事,匆匆地回到他的办公室里。
  这大快人心的消息对于普通教师来说,如风过疏竹,雨打芭蕉,高兴一阵之后也就很快趋于平静了,但对于赖吉祥来说,那些天如坐针毡。就在河阴市检察院调查期间,赖吉祥主动出击,到检察院交待了一年前为了能当上教研中心主任和校长的职务,他向郑建功和阎书森行贿的所有事实和细节。为了减轻自已的罪责,他还主动承认,自己逢年过节给教育局领导和镇里的一些领导送过不少钱物。
  而河阴市其他乡镇的教研中心主任和市直属学校的校长,也有不少站出来主动检举揭发的阎书林局长索贿受贿的。但有一个姓谭的高中校长,就在检察院调查阎书森的问题期间,仍然要替上司遮遮掩掩,没想到却是欲盖弥彰。结果,检察院开始瞄上了他,暗地里开始审查他的问题。最后的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竟然发现谭校长是一条更大的漏网之鱼,他的问题比阎书森局长还要严重得多。
  谭校长作为一所县(市)级重点高中的校长,手中握有自主招生权,他还私刻了几个公章,招生、办理学籍、财务,给成绩差的考生提供一条龙服务。整个学校就变成了他私人的小金库,而全市的学生家长也成了他的提款机。学校有教师总结他当了几年高中校长,一直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吸烟基本靠送,吃喝基本靠请,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这个姓谭的校长一开始深信“坦白从严、抗拒从宽”的道理,抱了一副铁嘴钢牙,犹如一粒煮不烂砸不扁的铜豌豆,但没捱多久,他便如挤牙膏交待一些自己的问题。检察院顺藤摸瓜,查清他当了几年校长,竟然贪污受贿上百万元人民币,那胆子也忒大了些。
  赖吉祥坦白地承认,他没有那个谭校长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临河这块穷乡僻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里,最多也就是学生转学、休学什么的,开个证明,或转个学籍什么的,他可以多少收取一些小意思,但那也得看清对象。农村里穷苦人多,挣钱比吃屎还要艰难,他们往往把钱看得比命还金贵。你要多收他几个钱,他会嚷得全天下皆知。他还交待说,前些天学校里有个学生想从普通班转进重点班,家长给他和班主任以及主要任课教师各送了一箱饮料。结果孩子在重点班的学习成绩还不如普通班,家长不乐意,满校园乱嚷嚷,连学生都知道要想进重点班得给老师饮料。不得已,他要老师们主动把饮料给退了回去。
  赖吉祥因为主动交待有功,被警告了一番,继续做他的校长兼临河镇教研中心主任一职。但阎书森的事情一直没有结案,像悬着的一块石头,沉重地压在赖吉祥的心头。事情过去了一年多,阎书森却被无罪释放,赖吉祥很是后悔,怪自己当初不该对阎书森落井下石。他提心吊胆过了一些日子,但令赖吉祥庆幸的是,阎书森出来后扬眉吐气,招摇过市。没有过多久,又被检察院关了进去。后来,听说阎书森在看守所里神经失常,神志不清。
  赖吉祥当了临河镇的教研中心主任,拉拢郑建功做了教育支部的书记作陪衬。阎书森的事情这么一闹腾,郑建功的支部书记也很快被免职,赖吉祥早已嫌恶郑建功碍手碍脚,终于如愿以偿。现在他大权独揽,意气风发。
  临近学年末,往往是学校动荡的日子。三年的聘期已到,下学年又要重新聘任。虽然现在仅仅是一种形式,但对于别有用心的校长来说,不失是一个充分运用自己权力、排斥异己的好机会。对于赖吉祥来说,连任两届临河镇初级中学的校长,又是临河镇教育的最高行政长官,临河镇初中甚至整个临河镇的教育系统都成了他的领地、他的王国、他的家园。
  “以校为家”,在过去是对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的赞颂,但现在倒成了是一种耐人寻味的讽刺。就像“小姐”这种称呼,过去曾经是一个多么高雅的称谓,现在良家女子甚至一般女子也绝不会愿意别人称呼她为“小姐”。这类词汇语义的演变,也是与时俱进的。
  赖吉祥以校为家,他是学校的校长,当然也是学校这个家的家长,学校的一切,包括人、财、物等他都可以随意支配。老师们敢怒不敢言,便在私下里猜测他每年要贪污不少钱财。不然,凭他一个人的工资,连一家四口人的基本生活都维护不了,更不用说两个女儿还自费读了中专和大专。还有人说他已经在县城买了一套价格不菲的商品房,当然这些事情,教师们只是在心里想,或在私底下悄悄议论。
  上学年学校的考试成绩不大好,令赖吉祥大为光火,原定的分发奖金的事情,一分不发,甚至连毕业班节假日、星期天的补课费也不再发放。当韩利民委婉地和他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一口拒绝了。而令赖吉祥更为恼火的是,几个结婚成家的女老师的工作调离,竟然背着他事先没有征求他的同意,虽然他百般阻挠,但有两个教师通过关系最终也没有留下来,一个通过县教育局纪检书记打了招呼,另一个是乡里的副乡长写了条子。
  还有一个年轻女教师,原来曾经是赖吉祥的学生,结婚后想调到夫家那边去。她先是送给赖吉祥两条香烟,但赖吉祥不肯签字盖章。赖吉祥让女儿把香烟退还给她,说是现在他不抽烟了。那女教师让他盖上印章同意放行,他推说只要接收单位盖好了,他一定会盖。那边说只有这边同意放行,那边才能接收,两边的教研中心主任互相推诿。那女老师没有办法,有老于世故的人给她出谋划策。那女老师就拿二千元钱现金,用信封装了送给赖吉祥,调动的事情很快就办妥了。
  而另外一个女老师却没有这么幸运。她已经怀孕了好几个月,年龄已过三十,很不容易找了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也是外地一个小学的老师。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婚姻,几年来都想解决两地分居,相聚在一起。各方面的路子都已走通,但临到最后阶段,不知道哪一个关节出了问题,她的调令被教育局人事科退了回来。赖吉祥一肚子的火气没处发泄,正好拿她当了出气筒。说学校里这学年的课程已经安排完毕,她要回来的话,只能教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八个班级的体育课。
  一个大肚子孕妇,带领学生上体育课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她自己不方便不用说,还要担心腹中胎儿的安全,连校外的群众都看不下去了。那女老师忍辱含垢干了几个月,休了产假,后来干脆舍弃这份不值得她留恋的职业,辞职回家相夫教子。
  但没有过多久,赖吉祥也开始隐隐感觉到,几年来他一个人呼风唤雨、唯我独尊的日子也不太好过起来。
  临河镇和紧邻的大河口乡合并后,新组建成立的临河镇党委书记赵天魁,对临河镇东区连年来落后的教育局面十分不满。他得知临河初中连续几年考取县重点高中的人数都是光秃秃的鸭蛋一个,有心想提高本镇的教育质量,竭力要撤换赖吉祥。但这时候,教师工资实行市财政统筹后,教师的人事任免权已经不在乡(镇)里。他几次向河阴县教育局提出建议,却久久不见动静,心中便有许多不快。他刚上任时正值第二十几个教师节庆祝大会,承诺以后每年乡里会给学校老师几百块钱的生活补贴,但这个承诺只给了一次,以后便再也不肯兑现半分钱。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