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小说南明>三、弘图谋议

三、弘图谋议

作品名称:小说南明      作者:孤亭      发布时间:2013-11-08 22:52:52      字数:4002

  
  其实高弘图所说的国本之事在史可法看来确是刻不容缓当务之急。北京既已沦落,崇祯帝及太子、诸皇子皆陷,南京方面重立新君登大宝已是必然,这一条是无需多商讨的了,现在所要商榷的是立谁为主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史可法思之已久,虽未征求过其他大臣们的意见,但已然有了人选,那就是福王朱由崧。对福王朱由崧史可法是没有好感的,也深知朱由崧并不是个贤明之人,朱由崧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但按礼法、伦序立朱由崧为新主都有不可辩驳的理由。
  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钧爱子老福王朱常洵的长子,明熹宗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堂兄弟。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大军攻陷洛阳后,诛杀老福王朱常洵,朱由崧携福王妃邹氏在大臣的护卫下逃离洛阳,避难于潞王朱常淓的怀庆府。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部攻占怀庆时,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淓一起逃难至淮安。
  从礼法、伦序上说朱由崧即是神宗的直系外孙,还是崇祯皇帝的堂兄,在现存的大明宗室各王中血统与崇祯最近。现崇祯既崩,其亦无子嗣尚在明庭,拥立朱由崧是不二之选。况且这也是有祖制可寻的。前朝武宗皇帝大行后也无子嗣,世宗皇帝就是以堂兄弟的身份继承大统的。
  这些内在关系、缘由史可法想到了,以高弘图、姜曰广、吕大器等为首的东林、复社官员也想到了。祭祀散后高弘图、姜曰广、吕大器等人就相约晚上在高弘图府邸会谈此事。
  戌时的暮鼓已敲响了有半个时辰,一弯新月如美女含泪的妙目凄凄的照射着南京城。夜色中一顶顶官轿无声的汇集到大通街的高弘图府邸。年逾六旬的高弘图面带笑容殷勤的将张慎言、姜曰广、吴伟业、左懋第、吕大器、陈子龙、周燫、夏允彝等东林复社的同道迎进了客厅。
  高弘图,字研文,山东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其虽是齐党出身,但因敢于直言上谏,在士林中颇有声名。在天启、崇祯年间两次皆因上疏反对阉党专权而被罢官,此后一直就被东林复社视为主将。
  一众在客厅内依序就坐后,一旁的丫鬟奉上瓜果、茶点。张慎言、姜曰广、左懋第、吕大器等人彼此寒暄了几句,皆发悲国之叹。作为主人的高弘图就进入正题了。
  “先帝大行,国家正值动乱之秋。我辈皆为朝中栋梁,理应戮力同心,清宵小,绝奸邪,匡扶社稷,中兴我朝。现今当务之事就是选一宗室贤者为主,重构神器,以安社稷黎明。”
  “研文兄所言极是,立国之事刻不容缓。只是人选问题确实是需费周张。若能得明主,我辈竭尽辅之,必可重振朝纲,中兴之望可不远矣。”听了高弘图的开场白后,姜曰广正色接道。
  姜曰广,字居之,江西新建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等职,为官清正,素有廉名。天启年间奉使朝鲜,不携明朝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为士林敬仰,亦因反对阉党专权而被罢官。崇祯十五年,起任詹事府詹事,兼掌南京翰林院。
  听了姜曰广慷慨激昂的陈述,张慎言、吴伟业、左懋第、吕大器、陈子龙、周燫、夏允彝等都沉默不语。其实这个问题他们在心里也反复思量过,只是谁都不愿先说出来。今夜他们私议如此军国大事,已是有违人臣礼节,若是在承平时个个都是大逆之罪。
  时间慢慢的流逝着,坐中诸君神色凝重。客厅内静的出奇,彼此间呼吸之气皆可闻。终于年轻气盛的陈子龙耐不住性子了,率先打破了这沉默的局面。
  “诸位前辈,卧子不才,姑且先行抛砖引玉。事急矣,立国之论可无需再议。现所议者是立谁为君,若按礼法、伦序则必是福藩。可福藩不贤,逆迹斑斑,世所共知,若拥立登大宝,祸不远矣。山河本已破碎,我等如弃贤明,拥奸邪,则上负国恩,下愧黎庶。”
  “好,卧子直言不讳,我辈清流就要这种敢当天下的气量。”听了陈子龙的开篇表述,高弘图在一旁兴奋的击掌赞道:“福藩素有恶名,岂有人主之范。虽说依礼当立,但值此国破非常之时,祖宗之制亦不可法。卧子所言与我意相同,弃福藩另立明主,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不错,若照人品而论,福藩确不当立。”
  “对,立福藩为帝,必致奸小横行,朝纲大乱。如因此亡国,我等皆是误国之臣,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大行皇帝及列祖列宗。”
  “弃福藩虽有违前朝祖制,但当此非常之时必要行非常之事。”
  一时间张慎言、吴伟业、左懋第、周燫、夏允彝等人纷纷赞同道。慷慨陈词间仿佛福王已是窃国逆首,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看着弃福王的意见已被众人所采纳,高弘图、姜曰广、吕大器三人都相视一笑。今夜他们的目的就是统一东林、复社的意见,以便明日庭议时争取更多的支持。
  其实在坐的朝中大佬们皆知道说福王不贤而不能立,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他们不愿拥立福王的真正原因是东林一派对福王及老福王朱常洵心存芥蒂。
  东林与福藩的恩怨可谓久矣。万历年间老福王朱常洵的生母郑贵妃颇得万历帝宠爱,乃至于万历帝竟萌生了废长子朱常洛而立朱常洵之念。期间以东林党人为首的朝中诸大臣俱上书抗争,因此而被斥责、杖打、罢官、降职、削籍、下狱问罪者比比皆是。这场长达十五年的史称争国本的立储风波最终以东林朝臣们表面上胜利告一段落。但在随后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等明宫三大案皆与老福王及其母郑贵妃有莫大关联。遥想万历年间正是东林党人的前赴后继、据理力争,老福王最终都未登上皇位。倘使现拥立福藩登位,他日若是翻起旧账,必对东林复社的一干人等打压报复。高弘图、姜曰广、吕大器等人所虑的私心正是如此。
  “既然诸公皆曰福藩不可立,那谁可当立。”看着群情激昂,高弘图满意的笑了,今夜私议的第一个目的已达到,他便又顺势推出第二个议题。
  “研文兄成竹在胸,心中怕早有说属了吧。在座诸位皆非外人,不妨直言也让我等参详参详。”张慎言接过话题,又将皮球踢给了高弘图。
  “好,国朝养士三百年,我等本应仗义直言。我属意潞王朱常淓。潞王且素有贤明,待人谦逊,有人主之风,拥其登位定可重振寰宇。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高弘图此言一出满座都惊诧不已,虽说福王不应当立,可宗室之内还有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此二人都是神宗的儿子,而潞王朱常淓的生父第一代潞王朱翊镠虽说是神宗皇帝的同母弟弟,但依礼法神宗的儿子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孙子朱由崧俱健在,是怎么也轮不上他继承大统的。
  “研文兄所议确实别有新意,可现今神宗皇帝的子嗣俱健在,岂能有舍本求末之举。”静坐的吕大器急忙起身来反对道。
  “是呀,就算不立福藩,仍可在惠、桂二藩中则一贤者,研文兄,因何发此议。”左懋第也在一边附和着吕大器。
  “研文先生,此论误国也。”性急的陈子龙更是忽的一声立起,激动间连手中端得茶杯都未及时放下,杯中的茶水随着身体的晃动泼洒了他一身。“遥想当年东林诸前辈前赴后继犯颜抗谏,所争的就是国本纲常。如今我辈即便再不才,又岂能行如此有乱伦序的忤逆之事。”慷慨畅言间陈子龙已有了对高弘图斥责之意。
  “诸君请稍安勿躁,非是仆标新立异有意要行这有违伦常礼法之事。个中缘由待仆细细将缘由道来。惠、桂二藩远在广西,离南京路途尚远,如迎立则会耽误时日。潞王虽是神宗之侄,但素有贤名,且近在淮安,迎之即可不日到南京。虽依礼不当立,可一旦我东林复社诸位竭力同心,迎立其登大宝之位,其必对我等信任有加。到那时朝政俱在我辈正人君子之手。凭我等东林复社的铁骨铮铮,除宵小、罢奸佞,匡扶社稷。想九泉之下列祖列宗亦不会怪罪我等。正是有此种想法仆才不顾个人得失持此议,个中情由望诸公谅解。”
  听了高弘图如此辩解客厅里一下又沉寂起来。张慎言、吴伟业、左懋第、吕大器、陈子龙等人又都在内心中反复考量着。如从新朝今后的政局出发,立潞王为主确实可以便于东林复社党人掌控朝局。且这等拥立之功非同小可,一旦事成在座的每个人都将会前程似锦。资格老得如高弘图、张慎言、姜曰广、左懋第、吕大器可入阁拜相,年轻点的如陈子龙、吴伟业、周燫、夏允彝等亦能执掌有司,独当一面。想到这一层就连刚才还情绪激昂的斥责高弘图的陈子龙都怦然心动。陈子龙一向都梦想有朝一日能够登帝阙,入阁拜相,独挡一面,施展平生所学,经世济国,成不朽功业,奈何官场倾轧,性情耿直的陈子龙又不会左右逢源,故一直郁郁不得志。
  “研文兄所论确是老成谋国之言,可这等军国大事岂是我等竭力想成就可成的。此刻南京官场上最有权势的是史道邻,他若也有此意事尚可成。”谈话间张慎言已有赞同之意了。
  “事虽难,但只要我等协力促成,尚有可为。”见在座诸人都不坚决反对了,高弘图很是高兴,“仆心中已有谋划,尚需诸公鼎力相助。此议诸公如都不反对,那么就荣辱与共,有进无退,力促此事。”
  此时已在心中将利害关系计较好了的张慎言、姜曰广、左懋第、吕大器、陈子龙等人具站起身来,“我等忠心为国,虽违祖制,但当此非常之时应行非常之事。协力同心,公贞体国之心可昭日月。
  “好诸君既与仆同进退,共荣辱,事可成矣。想史道邻乃我东林先烈左光斗门生,亦出东林,待将其中利害陈述清楚也定会与我等同心。”
  “就是,他史道邻也算是我东林嫡系,只要我等同心一体,料想他也不会过分的驳斥我等众议。只是此等废嫡立庶之举士林之间恐有非议。”吴伟业既憧憬着拥立之功又不无担心的说道。
  “吴梅村所言甚是,对此仆也有计较,钱牧斋现寓居杭州,他是我复社领袖,向来为士林所瞩目,如由他出面,士林中人必不会非议。前日仆已修书与他,让他速来南京共商此事。南京官场众人,黄幼玄、刘宪章那由仆和居之兄亲自出面,他二人也是我东林一脉,想来定不会过多反对。至于其他官员还请卧子、梅村、彝仲诸位多加游说制造舆论,如此布置诸位认为如何?”
  “理应如此”众人皆以为然。
  “好,今日即是大行皇帝大祭之日,亦是我新朝初立谋划之时。事若成,我东林复社将独掌朝局,重整朝纲,力挽狂澜,我等诸位皆是中兴之臣。大祭之日禁酒色,仆就以茶代酒与诸君同饮,还望诸君不忘今日所议,明日庭论时与我同进退。”
  送走张慎言、姜曰广、吕大器、陈子龙等众人已是子时末了。兴奋的高弘图躺在榻上已是夜不能寐,恍惚间他好像看到了潞王朱常淓正在举行着登基大典,自己也已入阁拜相,朝廷重臣皆是东林复社党人。而在他的纵横捭阖下大明朝的军队已擒杀李闯逆首,光复帝都。这一夜高弘图始终都是笑着的,他笑得很美,很天真单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