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胡杨林的风>四 秦耀祖成亲

四 秦耀祖成亲

作品名称:胡杨林的风      作者:张哲      发布时间:2025-11-02 08:56:05      字数:3192

  刚刚进入人民公社不久,又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时代。食堂化席卷了整个中国,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交到了大队,人们每天都在人民大食堂同吃一锅饭,终于再一次进入了大集体的生活。
  上级提出的一个目标,我国的钢铁产量要超上英国,在仅仅十五年内,所以为了追求钢铁的产量,全民开始炼钢。家家户户可以炼钢的材料、工具,甚至是生活用品都拿来炼钢去了。胡玉明作为大队铁匠铺的铁匠,也成为大炼钢的主力,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再去掏耗子洞去了。
  粮食交给集体,家里没了存量,不过,胡玉明家院子里的泥瓮里还藏着一百多斤小麦。埋在院子里,上面是渣土以及石头泥块的,所以任谁也想不到那里埋着粮食。
  好在秦耀东已经学会了掏耗子洞,稍有闲暇他就到地里去找耗子洞。继父没时间和他一起去,他也不能扛一把铁锹大张旗鼓的去地里挖耗子洞了。胡玉明没时间再去掏耗子洞了,就给秦耀东在铁匠铺打了一把小铁铲子,就比家里烧灶火用的火铲稍微大一点,铁把子不长。所以每天晚上,天擦黑,秦耀东穿着继父的一件大夹袄,把小铁铲子塞到夹袄袖子里,开始去地里掏耗子洞。一个小孩,什么时候离开村子都没人注意,更不会有人在意他去干什么了。
  到了地里,天就黑了,还是能看清地垄。秦耀东自己开始挖耗子洞,这次他不会连土带麦穗一起收留了,而是把麦穗揉碎,装进夹袄兜里。等他再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万家灯火。可是家家户户的煤油灯照不出几米远的光亮,整个村子都是漆黑的,所以从来没有人发现秦耀东去干了什么。
  进了大跃进,又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很多地方又流传了一九四二年黄河决堤河南闹灾荒时的言语,“人吃人,狗吃狗,耗子啃尽房檐土”。其实没那么残酷,倒是野菜度日成为常事。
  那时候农村的夜晚,家家户户点煤油灯,可是没有供应量也不大,所以人们都早早睡觉了。家家户户孩子生一大片,与没有夜生活也许是有关系的。在胡玉明家,粮食还是有的,每天夜里两点多,郭玉环就会起了床穿好衣服,抓几把小麦洗净,熬几碗小麦稀粥,半夜里一家人喝一碗小麦稀粥垫饥。所以说,那几年,是秦耀东的勤劳没让家里人挨饿。
  胡玉明家人没有挨饿,并不是全村人都没有挨饿,还是有很多人家揭不开锅的。所以,那几年,闺女长到十六七岁就找婆家的比比皆是。
  一九六二年,秦耀祖也到了虚十八岁,也到了该定亲的年龄。
  郭玉环当初和张友庆出了口外,来到了当时的响马沟大队,并没有一家亲戚。到后来,张友庆去世,郭玉环又嫁给秦仲平,还是村里独一户,还是没有亲戚。秦仲平去世,郭玉环再次嫁给胡玉明,虽然在建国大队里胡玉明还有两个堂叔伯兄弟,但是因为胡玉明的成份不好,他和几个堂叔伯兄弟也很少走动,所以胡玉明和郭玉环在村子里还是很孤,即使不受欺负,但是遇事也没有几个帮忙的。
  到了秦耀祖该成家的年龄,小伙子有绕麻绳的技术,很小的时候就给家里挣一个人的工分,所以到胡玉明家给秦耀祖说媒的挺多。
  “铁匠铺王春家的二姑娘十六岁了,王春想把他家二姑娘嫁给咱家耀祖,彩礼一百六十元,订了婚就来咱家,到了结婚年龄再结婚。”晚上回到家,胡玉明对郭玉环说道。
  “不要!”郭玉环断然说道,“我想很久了,咱家在村子里太孤了,你那几个当家子兄弟也指不上。王春家在村里也没啥亲戚,娶他家闺女还是改变不了现状,到后来孩子们在村里还是挺孤。我看上老胡家了,你看看胡家那一大家子有没有大姑娘?要家里人性好的,咱家耀祖人太实诚,不能受气!”
  “老胡家?!”胡玉明陷入了沉思,老胡家弟兄八个,只有前四个兄弟家的孩子和他家耀祖有年龄相仿的,后面四个兄弟家里孩子们都还小。至于说人性,胡老二胡凤礼和胡老四胡凤山哥俩人性还不错,打交道共事都说得过去。但是有和他家耀祖同龄大小姑娘的,那就只能是胡凤山家的二姑娘胡月娥了。
  “你看胡凤礼家二姑娘胡月娥怎么样?”郭玉环也想了一阵儿问胡玉明道。
  “我还正想着呢,胡家能和咱家耀祖年龄相仿的就是胡凤礼家的胡月娥了。”胡玉明说道,“老大胡凤义家六个儿子,他家有一个闺女才八九岁吧,离成家还早着呢。剩下胡家弟兄几个更没有大一点的闺女了。”
  “那咋办?你找人还是我找人去给耀祖说媒去?”郭玉环又问道。
  “你找吧,你每天给人们扎针治病,比我熟悉。我若找人,让王春知道,以后不太好相处,毕竟都在铁匠铺干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找人去说媒,我也能有点说辞。”胡玉明想了想说道。
  “那好,那我就找人去给耀祖说媒。毕竟你是一家之主,你能出面最好。”郭玉环说道。
  “你找胡凤山吧,那个人挺不错,他给自己亲侄女说媒,有啥事也好应付。”胡玉明又说道。
  “嗯,我也觉得胡凤山人不错,他家孩子得的霍乱子都是我给扎针治好的。”郭玉环想了想说道。
  就这样,郭玉环去找了胡凤山,说明了情况。胡凤山也觉得秦耀祖这个小伙子不错,就去二哥胡凤礼家说媒去了。
  “我不嫁秦耀祖,我没文化,他也没上过学,我嫁给他家里的账都算不清。”听说四伯来给她说的对象是秦耀祖,胡月娥立即反驳道。她没文化,却是想找一个有文化的,哪怕是初小毕业也行。
  “月娥,你可别瞧不起秦耀祖,那孩子没上过学,但不代表没文化。你看小伙子绕麻绳打交道游刃有余,套绳(牛马套车用的绳子)需要多少麻,大绳(牛车马车拉庄稼用的绳子)需要多少麻,算的比他上过学的师傅都利索;尤其是还会省麻,经常给队里的人送一根井绳什么的。那小伙子聪明着呢。”胡凤山说道。
  “哎,胡玉明家不错,一家五口人,三个人耍手艺,家境不错,我也觉得不错。”胡月娥的父亲胡凤礼也说道。
  “反正我想找个有文化的。”胡月娥执着地说道。
  “月娥,你看咱家啥情况!你姐刚生孩子就没了,你外甥女还被送回来了,你两个弟弟都等着吃饭呢,家里哪有粮食?你去了胡玉明家,有吃有喝,还能给咱家省一个人的口粮。现在这年月,还有你挑的吗?过了年你就十八了,你看咱家有媒人来吗?这年月,胡玉明家就是好人家,你看胡玉明,对郭玉环带来的那三个孩子就像亲生的,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这样的家庭如果传出想订媳妇,村里有多少大闺女想上赶着嫁给他家呢。”胡月娥的母亲纪桂珍苦口婆心地说道。
  胡月娥的姐姐胡月娇嫁到外地了,刚生下孩子就去世了,纪桂珍担心女婿再娶外孙女受气,就让女婿把外孙女给她们送回来了,家里花销一下子就大了。她们夫妻俩正想着给二女儿找对象呢,没想到胡玉明家找他弟弟做媒人来说媒了,这么好的人家错过了可不好找了。
  “随你们吧!”胡月娥思忖一番,也只能答应了。村里有文化的人不多,有文化的也许还看不上她呢。姐夫倒是有文化,长相还好,可是姐姐还不是嫁过去几年人就没了,信命吧!她说完就去哄外甥女去了。
  有了准信,胡玉明就开始张罗给秦耀祖盖房子。食堂化已经解散了,“同吃一锅饭”因为三年自然灾害彻底解散了。这年月盖房子不缺材料,不缺人干活,就缺粮食。小队倒是支持年轻人成家,只要是申请结婚盖房子,都会多分一些口粮。
  这两年秦耀东还是只要有时间就去掏耗子洞,家里还有一些余粮。借助小队多分的口粮,掺和着耗子洞掏出来的粮食,胡玉明去磨坊都磨成了面,麦麸也都磨碎了,和白面掺和到一起。
  一九六二年寒冬腊月,胡玉明带着秦耀祖和秦耀东上山刨石头,都没敢找人帮忙,就怕粮食不够吃。隔年春夏之交抹泥坯也是胡玉明和秦耀祖爷俩干的,秦耀东在公社中学上学去了。直到五一左右盖房,村里能干活的人都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从用石头砌房子根基到压栈起房,三间房子彻底盖好了。
  一九六三年冬季,秦耀祖迎娶了胡月娥。三个儿子终于有一个儿子成家了,郭玉环兴奋了好几天。只是秦耀祖的几个姑姑都没能来,秦耀东给奶奶和姑姑写了信,也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份亲情难道就此就断了?可是谁又能回口里找他们呢?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自那以后,秦耀祖弟兄三人相继成家都没有和自己的奶奶姑姑取得联系,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这是后话。
  秦耀祖没扯婚证就结婚典礼了。秦耀东高小毕业考上了初中,可是他在初中还没有毕业,中二班刚上了半年,寒假的时候,也就是秦耀祖刚刚结婚不久,秦耀东就辍学回家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