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上大学
作品名称: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 作者:粮万五 发布时间:2025-10-31 09:33:18 字数:5042
东舟省会达舟市区确实繁华热闹,人来车往,川流不息。马路正中的无轨电车被一根电线拴在脊梁上牵行,走走停停。十字路口的交警身着白色制服手拿指挥棒指挥来往车辆,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挤满了自行车,甚是壮观。
刘庆军和姐姐姐夫坐在学院迎接新生的大客车里,两眼看着窗外,好奇新鲜。如果没有学院的客车相迎,他们不知道要打听多少人才能够找到煤炭学院。
东舟煤炭教育学院位于文化东路58号,周边还有理工大学、师范学院、医专、警察学校、水利学校等大中院校,路两边的人行道上来往着大学生模样的青年,多数行人穿着鲜亮,处处洋溢着青春的萌动。
刘庆军按捺不住心情激动:达舟,我来啦!煤院,我来啦!
当大客车经过东舟人民警察学校时,刘庆军忽然想起同学陈柱气,这位一心想考警校的同学今年再次落榜,不知他是否继续复习,当年魏绍安的父亲魏国家爱惜陈柱气有才,想特招他进入公安系统,但是被陈柱气拒绝,陈柱气现在干什么呢?
迎接八八级新生的大客车缓缓驶进东舟煤炭教育学院,在广场停下。高年级同学纷纷上前询问哪个系哪个专业,问清楚之后帮忙拿着行李来到竖着各系牌子的桌前进行登记,然后领着去安顿宿舍。
刘庆军和姐姐姐夫刚下客车就听到一同学热情地相问:“哪个系的?”
刘庆军还没有来得及答话,沈泰英说:“知不道噢。”
沈泰英只知道刘庆军是管理工程专业,真的不知道哪个系,也不知道“系”为何物。
问话的同学眼睛一亮:“咦,你们是宁崮县的吧,我也是,咱是老乡。”
刘庆军纳闷,看看姐姐姐夫的穿着,再看看自己浑身上下,怎么能够被他一眼看出是宁崮人,宁崮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那同学笑了:“我一听‘知不道’三个字,感觉特别亲切,便肯定是宁崮来的,口音也像。我老家是槲树乡的,叫徐九义,是管理工程八七级的,来,跟着我就行。”
徐九义虽然有点撇腔,还是有浓浓的宁崮口音。
沈泰英说:“听这口音真是老乡,老弟辛苦你了,我在宁崮山林场上班,假期去山上找我玩。”
刘庆军随后介绍了自己和姐姐,他们跟着徐九义办手续,一切顺利。
帮助刘庆军安顿停妥宿舍之后,徐九义忙着去迎接其他新同学,“庆军,忙完这一阵咱再细拉。”说完,徐九义又去了广场。
沈泰英虽说在林场工作,也是第一次到达舟市,与刘庆军、刘晓红围着学院转了一圈,眼里羡慕,心里佩服。刘晓红更是叮嘱弟弟:“老三,你有福,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过年回家的时候给咱爹咱娘说说这里的一切,叫咱爹咱娘也高兴高兴。”
沈泰英本想领着内弟和妻子找饭馆吃午饭,刘晓红心疼钱,“趁着天早,咱们赶紧去汽车站天黑前还能到县城,我包里有馒头咸菜,咱路上吃吧,军子叫他自己在学校吃。把住宿的钱省下来给军子吧。”
沈泰英同意,立马与刘晓红返回宁崮县。临走的时候,沈泰英留下一百块钱:“军子,在大城市不比咱家里,穷家富路,别难为自己,钱不够花就给我写信,我月月有工资手头宽绰。”
望着姐夫姐姐远去的背影,站在学院大门口的刘庆军竟然有一种孤独感。
大学校园气派威严,处处洋溢着青春,这一切对刘庆军来说却是陌生的。回到宿舍,坐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看刘可道段利罗万社等人送给的笔记本。笔记本是红绸布封面,内嵌风景插页,十分精美。为此,刘庆军特意在笔记本中放入一枚枫叶当作书签。
还有一件贵重礼物让刘庆军心里沉甸甸的,临开学前刘可道代替鲁三手送来一个巴掌大小的东西,说是放上磁带可以听英语学英语,大学里很时髦这个东西。与陈一鸣说起此物,陈一鸣说叫这东西叫单放机,时髦的名称叫随身听,学英语听歌相当方便,价格贵得很。
抚摸着单放机刘庆军陷入沉思,或者是如鲁青华所言,鲁三手担心影响自己的前途,在获知高考分数时便主动远离自己,不知如何购买到这么贵重的礼物托刘可道送给自己,难为三爷想的这么周到,应该没有这么严重吧。
“你是刘庆军吧?”
正想得入神,一个同学来到跟前,刘庆军立马放下笔记本:“是啊,你是——”
同学说:“真有缘,我叫柳箐君,你叫刘庆军,咱俩是同音不同字。”
柳箐君说着,从水杯里蘸水在桌子写下“柳箐君”三个字。
刘庆军瞪大眼睛,看清桌子上的字之后,又看着柳箐君:“这么巧啊,是有缘。你家是哪里的?”
柳箐君说:“我是滨海市的,你呢?”
滨海是沿海大城市,其出产的虾皮更是闻名全国,民间有“达舟河虾仪河鱼,不如滨海小虾皮”的美誉。
“我是仪河市的。”刘庆军没有再提及宁崮县,生怕柳箐君没有听说过这个县城。
“知道,知道,你们那里的鲢鱼有名,我们吃惯了海鱼,这水库里的鲢鱼还真没吃过。”柳箐君说着,抽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鲢鱼的香味。
刘庆军赶紧说:“我们那的鲢鱼是水库里的,没有海鱼好吃,况且‘达舟河虾仪河鱼,不如滨海小虾皮’啊。假期有空去我们仪河转转,我请你去唐王泉水库尝尝大纛鲢鱼,那里的鲢鱼最正。”
俩人从一句民间顺口溜找到了共同话题,距离一下拉近,刘庆军的陌生与孤独渐渐消失。
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刻,包里有老家带来的馒头老罗咸菜和姐夫沈泰英给买的香肠酱肉,刘庆军本想凑合一顿,因为他还不知道如何去食堂打菜。
柳箐君从墙上的隔断里拿出快餐杯,说:“走吧,老刘,去食堂打菜,晚了就没好菜啦。”
刘庆军说:“后晌饭,哦,晚饭,我不去了吧,从家里带来的饭菜还有,得赶紧吃掉。再者说,我没有菜饭票。”
柳箐君拉着刘庆军:“从家带来的饭菜明天我和你一块吃,我尝尝你家里的特产。今天晚上咱去食堂,尝尝学校的饭菜,我这里有饭票菜票,走吧。”
刘庆军只好跟着柳箐君来到食堂,正好借机熟悉一下买菜的流程。
吃过晚饭,同学们来到教室参加新生见面会,相互自我介绍。
班长严茂飞与刘庆军同一个宿舍,由他主持新生见面会。
随着同学一个个自我介绍,刘庆军发现竟然有一个来自冶庄矿的女老乡汤玫。
当刘庆军与柳箐君前后介绍过之后,严茂飞说:“你看,我们宿舍总共六个人,竟然出现两支‘军队’,刘庆军、柳箐君,听名字根本不知道叫的是谁。大家说怎么办?”
有同学说:“这样吧,来自仪河的叫刘河军,来自滨海的叫柳海军。”
有同学不赞成:“海军还行,这河军是啥军,不行。”
老乡汤玫提议:“看看他俩谁年龄大,大的叫大军,小的叫小军。”
严茂飞笑了:“大军还是不借的,小军显得有点小气,在没有其他好办法的情况下,先这样称呼吧,大军,小军。”
同学使劲鼓掌,热烈的掌声一下拉近了新同学的距离。
刘庆军与柳箐君并没有感到不妥,反而觉得颇有意思。
晚上的宿舍里大家再次加深了解,有了教室里的自我介绍,大家不再陌生。
班长严茂飞躺在床上说:“兄弟们,咱们能到煤炭学院是缘分,我发现人家宿舍里都按年龄排行,咱们也排一下吧。我是71年10月的生日。”
柳箐君说:“我是70年5月,班长,你得叫我哥哥啊。”
刘庆军接着说:“老鼠拉木锨,大的在后头,我是70年4月的。”
说出自己的年月生日,刘庆军心里有点不好意思,高考前填报名表时听取雷振羽的建议改小了两岁,雷振羽说等于两年没有复习,是应届录取的,以往好多复习生都是改小年龄,还有好多改名字的呢。
其他三个同学也报出自己的生日年月,刘庆军排行老二,柳箐君排老三,吴立山排老四,班长是小六子。
正所谓在朝序爵,在野序齿,走进一个宿舍如同一家人,同学们以齿为序,立时熟络起来,躺在床上的夜谈一直持续到深夜。
迷迷糊糊中,刘庆军身穿并不十分合体的西装,足蹬锃亮的皮鞋,自豪地走在王架桥村中的大街上,引来村民们羡慕的眼光,村中小铺子的段麻子史瘸子赶忙跑出来,热情地递着香烟,刘庆军刚要伸手去接,马加佑突然出现,一把抢过去,满脸地不屑。
刘庆军正在犹豫之时,村书记刘成钢出现在俩人面前,抬起脚踹向马加佑,“叫你小子烧包,你不就是一个小中专生,还有脸在大学生面前装么,赶紧滚回家去,这是王架桥不是司马湾。你小子不愧是司马湾的,迷迷糊糊连北都找不着了。”
刘成钢说着,伸手拉刘庆军:“军子老侄子,走,到镇上供销饭店吃饭去,赶紧的,再晚就打不上菜了。”
刘庆军赶忙摆手:“大叔,不用,不用,我回家吃就行。”
“回家,回哪个家?老二,老二,快醒醒,赶紧去食堂吃饭,再晚连汤也喝不上了。”柳箐君一再用手晃刘庆军。
刘庆军睁开眼,原来做了一个梦。
宿舍里只剩下他俩,刘庆军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与柳箐君一溜小跑来到食堂。
吃饭,上课,宿舍闲聊,大学的生活果然轻松有序。
周末吃过早饭,柳箐君本想约着刘庆军、吴立山逛逛省城,但是吴立山说老乡聚会,“我是新生,第一次参加老乡聚会,必须去拜拜码头。”
班长严茂飞更忙,老大老五去其他大学找同学叙旧,刘庆军和柳箐君在宿舍待着无聊,便一块来到图书室看书。
大学的图书室真是好地方,想看啥书有啥书。刘庆军一头扎进去,在文学名著中遨游。
回宿舍的路上柳箐君说起自己的身份,与刘庆军相似,他来自滨海市的一个偏僻小村,高中复习三年最终考取本科,“去年我考上高中专,但是我邻居家的孩子早几年考上专科,一直看不起我们,我父亲一气之下支持我再复习一年,最终考上本科,邻居顿时没话说了。”
刘庆军颇有同感:不管怎么说,我们挤过了独木桥,前程一片光明。
没过几天,吴立山抱回宿舍一摞报名表:“兄弟们,现在学生会的社团部正在招收各种协会的新会员,我先拿到咱宿舍,咱宿舍报完后再去班里下通知,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看看报啥协会,只要报上就能通过。”
别看吴立山是新生,他已经出任学院学生会副秘书长,因为学生会主席是其老乡。
班长严茂飞有点醋意:“行啊老四,你们老乡真办事,以后多照顾照顾咱管理八八班。兄弟们,都报上,支持老四的工作。”
文艺协会、舞蹈协会、乒羽协会、英语协会、文学协会、通讯社……刘庆军看到报名表有些失落,自己除了会鼓掌并没有想起有啥特长,唯一的亮点是写字比较拿得出手,翻看两遍竟然没有书法协会。
宿舍里的同学拿过报名表,填上自己喜爱的项目,柳箐君看刘庆军没行动,问:“老二,你咋没弄上一个?凑凑热闹,要不你还能光谈恋爱?”
刘庆军脸一红,随手拿过一张表,是通讯社的,把自己的名字填上。
严茂飞看到刘庆军的报名表,有点惊讶:“二哥,看不出来呀,你写字还有一手。行,不错,老四,你们学生会得专门成立一个书法协会,让二哥当会长。”
严茂飞说着话把自己的报名表拿回来,揉成团扔在门后,又重新递给刘庆军一张舞蹈协会表:“二哥,我的字不大行,你替我填一份吧,这可是脸面啊,说不定要装进毕业档案里。”
刘庆军拿过班长的报名表,随手一挥即成。
严茂飞点点头:“行啦,以后咱班有通知啥的,就让二哥执笔,别人不能抢啊。”
吴立山有几分不屑:“肉多不在褶子上。”
柳箐君替刘庆军抱不平:“人靠衣裳马靠鞍,你露一手咱看看呗。”
刘庆军故作没听到,转身出门上厕所。
星期六上午,课间休息时汤玫找到刘庆军,告诉他星期天组织宁崮县老乡聚会,地点在矿机系阶梯大教室对过的小教室。
终于找到组织了,刘庆军心中有些兴奋。其他县市的同学或早或晚组织了老乡会,吴立山更是借助老乡会走进学院学生会,宁崮老乡迟迟没有举动。
星期天吃过早饭,刘庆军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矿机系的小教室。
教室里人不多,都在静静地坐着,看样子都是大一的新生。
刘庆军突然间想起自己刚到校时迎接他的老乡徐九义,这段时间竟然一直没有遇到,今天他应该来吧。在教室里打量一眼,发现其中一人有些面熟,但不是徐九义。
“同学,你是哪个班的?”刘庆军走过来主动打招呼,坐在此人身边。
那人转过脸:“我是煤矿机械八八班的,你呢?”
那人打量着刘庆军,似乎有些面熟。
刘庆军说:“我是管理八五的,叫刘庆军,看你有点面熟呢,你是哪个学校来的?我是六中的。”
那人一听六中瞬间来了精神:“六中的,知道知道,我曾经也是六中的,和阎琳娜是同学,后来转到一中。我叫魏德进,财源广进。阎琳娜,你应该认识吧。”
一提阎琳娜,刘庆军猛然想起来,那一年班里搞元旦晚会,当时阎琳娜正来班里客串表演,有个同学前来邀请阎琳娜,就是此人。
“想起来了,那年你去俺班拉着阎琳娜去你们班跳舞,对吧。”刘庆军说。
魏德进点点头:“对对对,你比我们高一级,我说面熟呢。今年阎琳娜又没考上,她回去复习了吗?”
魏德进对阎琳娜很是挂念,一脸的兴奋。
刘庆军还没来得及回答,汤玫走进教室,魏德进脸上的兴奋立马消失:“看看,我们冶庄矿的千金来了,和你是一个班的吧。”
刘庆军点头称是,魏德进压低声音,有些不平地说:“她爸爸是我们冶庄矿的副矿长,按她的分数只能上个高中专,结果她爸爸给弄成委培,矿上拿钱买了一个本科。唉,这年月,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
刘庆军不好说啥,毕竟与汤玫是一个班的,如果毕业分配到冶庄矿,说不定能沾点光呢,刘庆军天真地认为。
老乡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气氛也逐渐热闹起来。
刘庆军正听魏德进说着汤玫的轶闻,突然有人过来拍他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