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贫民人生>一〇三章小生意也要交税一〇四章各有难处一〇五章艰辛的生活

一〇三章小生意也要交税一〇四章各有难处一〇五章艰辛的生活

作品名称:贫民人生      作者:竹节高      发布时间:2025-11-04 09:36:05      字数:4437

  第一百零三章:小生意也要交税
  王师傅在随后的两天果然来了,听闻上次麻花卖得如此火爆,他决定这次做5斤面粉的量。
  傍晚时分,在王师傅和淑贤的努力下,麻花新鲜出炉,宝莲早已准备好了晚饭,热情地招呼王师傅用餐。吃过晚饭,天锡泡了一壶茶,两人边喝边聊,王师傅对天锡说道:“天锡哥,这次麻花做得比较多,估计得卖几天。你明天记得去买个带盖的洋铁桶,麻花怕吹风,一吹风放久了就不香脆,只有带盖的洋铁桶能好好保存。淑贤今天比前天进步多了,下次我来就叫她自己和面,自己下料,估计再带个一两次,这孩子就能独立操作了。”
  天锡感激地看着王师傅,说道:“太谢谢王师傅这么认真地教孩子了,洋铁桶我明天一早就去买。”
  送走王师傅后,天锡夫妻二人看着做好的麻花,用家里原来装糖的玻璃瓶,仔细洗干净后,装了一些麻花进去。然而,还有不少麻花装不下,只能眼巴巴地等着买洋铁桶回来。
  第二天一早,天锡就匆匆赶到后街。后街有个敲洋铁的老头,洋铁桶的品种很多。天锡精心挑选了一大一小两个洋铁桶。大的洋铁桶呈圆形,两边各有一个提耳,看上去十分结实,足可以装下10斤粉的麻花。小的洋铁桶是四方形状,带有背带,盖子上还有一个小盖子,伸手可以很方便地从里面拿出麻花。宝莲看到天锡买来两个洋铁桶,有些不解地问道:“孩子他爹,干吗买两个洋铁桶呀?”
  天锡笑着解释道:“王师傅下次来,就叫他和淑贤搓8—10斤粉的麻花,省得每次都麻烦人家跑一趟。大铁桶放在家是存麻花,小铁桶可以让龙生带出去卖。”
  第二天一早,龙生早早就起了床,漱完口,洗完脸,用小铁桶装着麻花,端着小板凳,晃悠悠地来到供销社门口的墙边上坐了下来。此时,正好有许多乡下大队的人来买化肥,板车排满了供销社门口,人来人往,人声喧哗。看到龙生在卖麻花,人群中一个看上去像是队长模样的人走过来,好奇地问道:“孩子,麻花怎么卖呀?”
  龙生赶忙站起身,礼貌地回答:“买一挂5分钱,要是买得多,1角钱可以买3挂。”
  众人一听,许多人都想自己已经多年没有吃过麻花了,纷纷动了心思,都想带点给家人尝尝。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个说买2毛钱的,那个说要3毛钱的。龙生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不一会儿,100多挂麻花就被抢购一空。
  龙生兴奋得脸通红,兜里装满了钱,手里拿着空铁桶,一路兴冲冲地跑回家。一进门,他就迫不及待地把钱掏出来递给天锡,说道:“爹爹,这是卖麻花的钱,你先数数。供销社门口好多人买化肥呢,你赶紧把麻花装好,我还去那里卖。”
  天锡接过钱,欣慰地笑了,一家人的希望似乎都寄托在这小小的麻花生意上。
  龙生再次拿着装满麻花的铁桶,兴高采烈地来到供销社门口。他刚把铁桶摆好,还没有来得及坐下,就来了一个人。这人表情严肃,上下打量了一下龙生,问道:“孩子,谁叫你在这里卖麻花的?你交税了吗?”
  龙生一脸茫然,挠了挠头说:“我总共连铁桶都不到10元钱的东西,还要交税吗?”
  那人神色依旧严肃,说道:“不管任何生意,都要向国家纳税,大生意小生意一样。今天你是第一次来卖,就不没收你的铁桶和麻花了。但如果下次再在这里卖,那就不客气了,铁桶和麻花都得没收。”
  龙生听了这话,原本兴奋的神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脸上写满了失落和落寞。他低着头,看着脚下的铁桶,心里既委屈又无奈。犹豫了一会儿,他只能灰溜溜地带着铁桶和麻花,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家走去。一路上,他的脚步格外沉重,原本充满希望的心情,此刻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变得冰凉。回到家后,龙生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家人,一家人陷入了沉默。这个小小的挫折,让他们刚刚燃起的希望之光,似乎也变得摇曳不定。
  
  第一百零四章:各有难处
  天锡听龙生回来说收税的人不让卖麻花,却并不显得太过着急,只是慢悠悠地说道:“这人我认识,今晚我去找他。”
  在泾江庄负责收税的是陈忠民,他身高一米七左左,长着一张四方脸,是泾江庄后街人,大家都习惯叫他的小号“洋钱老”。
  由于他舅舅住在东街,小时候的他经常在东街玩耍,因此东街的人都很熟悉。他和陈军是同年参军的,转业后,陈忠民被分配到税务局,而陈军则去了市管会。陈忠民平日里就好酒,还爱沾点小便宜,一旦酒喝多了,便喜欢撒酒疯。再加上他收税的职业特性,什么事都爱插上一脚,所以泾江庄的人大多对他颇为厌烦。可他手上有点权力,大家又都不轻易得罪他。他老婆在县城,税务局便在后街给他租了两间房,供他住宿兼办公。
  这天傍晚,天锡拿了20挂麻花,径直去到陈忠民的宿舍。此时,陈忠民正悠然自得地喝着小酒,瞧见天锡来了,赶忙起身,客气地说道:“天锡叔,您怎么来了?”
  天锡笑眯眯地回应:“看你喝酒呢,给你送点下酒菜。”说着,便打开手里装麻花的袋子。
  陈忠民见状,忙不迭地说:“天锡叔,今天早晨卖麻花那小孩是您家的吧,我不认识,多有得罪。”
  天锡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你没有听你舅舅说嘛,我被商店下放了,下放发的安家费都用来盖房了。我又不会干农活,实在没办法,才想着做点小生意糊口。”
  陈忠民点点头,说:“您做点小生意倒也不错,改天我去您家看看。”
  天锡赶忙应道:“那好呀,你明天晚上就过来,让你婶子烧几个好菜,咱们俩喝两杯。”
  第二天,天锡对宝莲说:“你今天下午就别去做工了,洋钱老说晚上来喝酒。”
  宝莲听后,精心准备了6盘菜,有香气四溢的卤猪头肉,色泽诱人的红烧猪肚,香脆可口的花生米,风味独特的干烤小鱼干,鲜香美味的肉片汤,还有清爽可口的炒青菜。
  点灯时分,陈忠民如约而至。天锡赶忙迎上前去,敬上一支东海牌香烟,还贴心地为他点着火,又赶忙泡了一杯热茶,两人喝了会儿茶,宝莲便端上精心烹制的菜肴,还烫了一壶酒,摆好两副杯筷。
  陈忠民看着满桌的酒菜,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桌前。天锡赶忙拿起酒壶,为他斟了一杯,说道:“难得陈税务官赏光,敬你一杯。”言罢,一饮而尽。
  陈忠民哈哈一笑,说道:“天锡叔,我自小在东街长大,您不用这么客气。您酒量不如我,我多喝点,您随意就行。”
  说完,端起杯子,仰头一饮而尽。天锡听他这么说,赶忙又给他斟满,自己则只斟了半杯。陈忠民也顾不得其他,面对这好酒好菜,天锡斟一杯,他便喝一杯。不一会儿,酒壶里的酒少了许多,他也有些微醺之意。
  两人这才打开话匣子聊天。天锡一脸无奈地说道:“忠民啊,我被商店下放后,发的那点安家费,都用来翻盖这破旧的房子了。一下雨,这屋里就直灌水,实在没法住人。可盖完房,钱花完了不说,还欠了债。我又不会干农活,光靠你婶子和淑贤在生产队挣那点工分,一家人根本没法生活呀。所以才想做点小生意,好歹别让一家人饿肚子。”
  忠民听后,也面露难色,说道:“天锡叔,我也知道您家有难处。但现在政策这么严,我被分到泾江庄收税,要是您家能做生意,别人家肯定也想做。我要是允许您家做,不许别人做,那也说不过去呀。”
  天锡一听,心想,完了,这顿酒怕是白请了。但他又不甘心,于是试探着开玩笑说:“看样子,天锡叔要是没有饭吃,就只能去你家咯,反正我知道你住哪儿。”
  忠民被天锡逗笑了,说道:“天锡叔要饭吃,我也要饭吃呀。管严了您家没饭吃,不管吧,上级又让我没饭吃,天锡叔,您说这事儿该咋办才好呢?”
  天锡被他这一问,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忠民见把天锡问住了,笑着说道:“天锡叔,既然您答不上来,那我来答。咱们各有难处,要不这样,来个折中办法,瞒上不瞒下。我知道您家做麻花,以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您让您儿子背着铁桶去乡下别的地方卖,我就当不知道,这样大家都好,您觉得咋样?”
  天锡听他这么一说,也笑了,说道:“还是忠民你聪明,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君子协定。”
  酒足饭饱后,天锡搀扶着踉踉跄跄的陈忠民,将他送出了门。
  
  第一百零五章:艰辛的生活
  淑贤跟着王师傅用心学习,终于熟练掌握了做麻花的手艺。一旦家里麻花卖完,她便利用中午时间把做麻花的面粉发好,等晚上结束生产队的劳动回来,就立刻开始搓麻花,炸麻花。而龙生在一旁看着,也渐渐学会了搓麻花。
  此时的龙生虽然已经15岁,但由于之前受过伤,身材比同龄人要矮小许多。他去生产队干活,因不会农业生产,反而不受欢迎。不过,这倒也成了好事,他便可以专心地去卖麻花,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
  陈忠民答应天锡之后,果然没有再来查收税的事情。天锡也叮嘱龙生,千万不要在泾江庄街上卖麻花。于是,龙生只能每天背着铁桶,穿梭在偏僻的乡下。饿了有时吃点麻花,渴了就喝点水塘里的水。然而,生产队对劳动力出勤抓得极为严格,男女劳动力不出勤会被扣工分。所以每个村子的人几乎都下地劳动了,龙生试着去地里卖了几回麻花,却困难重重。那时大家出去劳动,几乎都不带钱,运气好时能卖个两三元钱:可运气不好时,就只能卖几毛钱。每一次出门,他都满心期待,却又常常失望而归,但为了家庭,他从未放弃。
  宝莲和淑贤在生产队的劳动同样不轻松。农村收入本就微薄,她们两个女人在地里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到了下半年,扣除掉生产队所分的杂粮和柴草费用后,不但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有时还要倒找给生产队的钱。生活的重担,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但她们依旧咬牙坚持着。
  这年冬天,生产队给宝莲家分了3亩地的棉柴。按照规定,棉柴在刚摘掉棉花后就要尽快拔掉,因为要尽快种上小麦和油菜,而且生产队规定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完成。别人家都有男劳动力和板车,可宝莲家既没有男劳动力,又没有板车。当宝莲向别人家借板车时,大家都借口自家要用——毕竟都担心板车被别人借去搞坏了。宝莲只能眼巴巴地等别人家先拔完棉柴,再看看能不能借到板车。
  这天,宝莲看到方娘娘家棉柴快拔完了,她鼓起勇气走上前去,说道:“方娘娘,你家棉柴拉回家后,能不能把板车借我用一下呀?这地里就只剩下我家的棉柴了。”
  方娘娘抬头看了看天,面露为难之色:“毛姐,我家棉柴拉回家,恐怕天就黑了。你就算拉板车过来,也看不清装车呀?”
  宝莲焦急地说:“方娘娘,今天拔的棉柴要是不拉回去,恐怕晚上被人偷了。等你家拉回去后,我去你家拉板车时,从家里带个电灯来,再叫在生来帮忙,我和淑贤装车,让他打电灯,您看行不?”
  方娘娘犹豫了一下,最终说道:“好吧,我这车拉回去,你去拉空板车回来,一定要把棉柴都装回去,拔了的棉柴要是被人偷了,明年可就没有柴烧了。”
  方娘娘家大儿子章忠华,为人憨厚老实,力气很大,棉柴很快就装好了。宝莲为了感谢,帮着他家一起把板车推回了家。卸掉棉柴后,宝莲拉着空板车匆匆赶回家,拿上手电筒,对龙生说:“龙生,好不容易在方娘娘家借到了板车,你快去地里打电灯,我和你姐姐装车。”
  娘儿几个来到地里,开始忙碌起来。宝莲站在车上装棉柴,淑贤在下面递,黑夜里,手电筒的光只能照亮一小片地方,照到这边照不到那边,棉柴装歪了她们也浑然不知。娘儿三个好不容易把棉柴在板车上装好绑上绳子,可地里的路崎岖不平,板车一歪一歪地前行。突然,前面出现一条小沟,淑贤没有注意,板车一下子歪倒,连人带车翻在了地沟里。宝莲和淑贤看着眼前的一幕,又累又急,忍不住坐在地上大哭起来。生活的艰辛,在这一刻如潮水般向她们涌来,似乎看不到尽头,但她们心中那股对生活的执著,却依然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