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〇章寻机增收;一〇一章淑贤学艺;一〇二章:邻居捧场
作品名称:贫民人生 作者:竹节高 发布时间:2025-11-03 10:58:30 字数:4322
第一百章:寻机增收
新房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终于建起来了,可这本该是喜悦的时刻,却被一层淡淡的忧虑所笼罩。因为新房的落成,让这个家庭的经济陷入了相对的困境,如何增加收入,成为了摆在全家人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当时的农村,单纯依靠生产队的收入,想要吃饱饭并非易事。宝莲和淑贤作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每年在生产队挣得的工分收入少得可怜——不足200元。两个女人一年辛辛苦苦,也只能挣到600个左右的工分,去年一个工分的收入仅仅只有0.38元。这点微薄的收入,对于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面对这样的困境,大家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吴临光给出主意,提议做点小生意。可做什么生意呢?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大环境对投机倒把行为打击严厉,对私有经济有诸多限制。工商部门在船码头以及各个交通要道口都设有检查点,哪怕是老百姓从自留地里拿出种的花生和一些农副土特产去卖,一旦被发现,都会被全部没收。这使得原本就艰难的增收之路,更是布满了荆棘。
一家人思来想去,淑贤突然眼前一亮,说道:“爹爹,我想去找人学做麻花,听说这个东西利润很高。”
天锡听后,思索再三,在这艰难的处境下,似乎也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只是,找谁教他呢?天锡回想起自己原来在西口商店时,有个姓王的朋友,此人擅长做油条、麻花。天锡决定去找他碰碰运气。
第二天,天锡怀揣着无奈与期待,带上二斤糕点,来到王师傅家。王师傅一看多年未见老朋友天锡来访,热情地迎上来,赶忙抽出一支“大铁桥”香烟,为天锡点着火,关切地问道:“天锡哥,你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呀?”
天锡苦笑着,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王师傅,我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国民党员名义,被商店下放了。上头发了两年的安家费。您也知道,我家那房子还是54年水淹后重新盖的。后来泾江庄修街道,把下水道都堵死了,我家旁边又是个出水弄,只要一下雨,水就直往家里灌,根本没法住人。一直想重新翻盖,可没有钱啊。正好这次发了点安家费,就把房子重新盖了。但新问题又来了,我又不会农业生产,光靠内人和小女在生产队挣那点工分,根本没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所以想请您教一教小女做油条、麻花的手艺。”
王师傅听后,面露难色:“天锡,咱们是多年的老朋友,教手艺这事对我来说不难。只是现在到处都在严查,你就学做出来了,又怎么卖呀?而且油和面粉可都是紧张物资,你到哪里去买呢?”
天锡无奈地叹了口气:“王师傅,我现在也是走投无路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虽然被下放了,但国家供应还是保留着的,用我每个月的供应粮去换面粉,应该是可以的。食用油的事,我在粮站找点关系,花点高价,应该也能解决。您就先把小女教会了,其它问题慢慢再想办法解决。”
王师傅听了天锡的话,略作思考后说道:“既然这样,你先回家准备好10斤面粉,5斤食用油,1斤明矾,1斤食用碱。我过个四五天去你家,教孩子怎样用明矾和食用碱发面。”
天锡听后,眼中燃起一丝希望,赶忙说道:“那就太谢谢王师傅,我这就回去准备。”
天锡回到家后,赶忙拿着供应折子去粮站买了10斤面粉。接着,又找到粮站吕保管,花高价偷偷买了5斤食用油。供应油每斤0.87元,可吕保管却收了10元钱。天锡虽然心疼这笔额外的开支,但为了能让家人有个增收的途径,也只能咬咬牙接受。之后,他又去供销社买回1斤明矾和1斤食用碱。一切准备就绪,全家人都满怀期待地等待着王师傅的到来,希望这门手艺能为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带来新的生机,在这艰难的农村生活中,寻找到一条充满希望的出路。
第一百零一章:淑贤学艺
依照王师傅之前的吩咐,所需东西皆已准备停当。这天,王师傅果然而约而来,天锡赶忙迎上去,热情地将王师傅请进屋,转身泡了一壶热茶,又拿出一支“东海牌”香烟递给王师傅,并贴心地为他点上火。王师傅惬意地喝了口茶,吸了口烟,开口问天锡道:“天锡哥,东西都准备得怎样啦?”
天锡忙不迭点头说:“王师傅,都按您说的准备好了。”
说着,便把准备好的面粉、食用油、明矾和食用碱等一一拿出来给王师傅查看。
王师傅看后满意地点点头:“那咱们就准备动手吧。”
天锡面露难色,说道:“王师傅,不着急,内人和小女还在生产队出工呢,等她们回来,吃过饭再动手行吗?”
王师傅爽朗地笑道:“那也行,现在天气温度还高,吃完中午饭再和面,发一会儿,等下午4点左右也就发好了,到时再搓麻花时间正好。”
中午时分,宝莲和淑贤结束了上午的劳作,疲惫却又带着期待回到家中。天锡赶忙将宝莲和淑贤叫到跟前,介绍道:“这位是我的老朋友王师傅,他今天特意放下手头的事来教淑贤学做麻花。”
宝莲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感激地说道:“王师傅,真是太难为您了,还耽误您干活来教小女,淑贤,快来叫师傅。”
淑贤本来就是个羞涩的女孩,此时脸颊微微泛红,羞答答地上前说道:“王师傅,您好!感谢您收我这个徒弟。”
王师傅笑着摆摆手:“我和天锡哥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他托付我的事,我肯定得上心办。这也不算啥,带徒弟嘛,以后你们赚了钱,我上街还有饭吃,有酒喝,何乐而不为呢!”
宝莲转身去厨下忙碌起来,家中做屋时还留存了些好菜,又拿出烧酒,不一会儿,五盘热气腾腾的菜便端上桌。有香气扑鼻的豆腐烧肉、油润肥美的油熊鲫鱼、色泽诱人的红烧猪肚、软糯入口的黄豆炖猪蹄,还有两盘清爽可口的青菜。天锡拿起烧酒,给王师傅满满斟了一杯,真诚地说道:“王师傅,感谢您能收小女为徒,我敬您一杯。”说罢,端起杯子一饮而尽。
王师傅也端起杯子,豪爽地回应:“天锡哥,您太客气了,就冲您这份情谊,我一定把你女儿带好,保证让她能独立完成所有的操作。”
二人边吃边聊,相谈甚欢,一顿饭吃得酒足饭饱。饭后,天锡拿出一包“东海牌”香烟递给王师傅,说道:“等会您搓麻花时,我不方便总是给您敬烟,您自己抽就行。”
王师傅笑眯眯地接过,顺手放在上衣口袋里。
随后,王师傅招呼淑贤过来,说道:“孩子,你仔细看着我怎么操作。”
说着,他便开始示范起来,一边做一边耐心地对淑贤讲解:“你记住,1斤面粉需要放2钱明矾,3钱食用碱,1钱5分盐。先把明矾和食用碱、盐称好,分别放在三个碗里,化成水。今天咱们先称三斤面粉做试验,那明矾就称6钱,食用碱称9钱,盐称5钱。”
淑贤照王师傅的指示,拿来两个干净的饭碗,将明矾和食用碱分别倒入碗中,再加适量的清水,轻轻搅拌,直到完全化开。
紧接着,王师傅称出3斤面粉,缓缓加入清水、碱水和明矾水,开始熟练地揉面。不一会儿,面团便和好,软硬适中,稀稠度也刚刚好。王师傅拍了拍面团,说道:“现在得等一会儿,看看发到什么程度才能动手。”
面和好了,天锡和王师傅坐在一旁,一边喝茶抽烟,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不知不觉,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面团终于发好了。王师傅先在案板上抹了点油,防止面团粘连,然后将发如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匀,又撒上一把面粉。一切准备就绪,王师傅开始正式教淑贤搓麻花。
只见他将面团拉开成一长条,用刀均匀地切成约三寸长、一寸宽的小段,接着拿起一段在案板上搓成一根长长的圆拄状,然后用暗劲在案板上一甩,双手迅速一交叉地缠绕,一根漂亮的麻花便出现在眼前。王师傅将麻花整齐地放在竹筛里,又接连做丁几根示范。
淑贤在一旁看得认真,待王师傅示范了一会儿后,便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然而,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困难重重。淑贤搓出的麻花总是歪歪扭扭,不得要领。她不禁有些沮丧,眉头微微皱起。王师傅见状,赶忙安慰道:“孩子,不用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手艺啊,得慢慢来,多练几次你就学会了。”
淑贤听了,深吸一口气,又继续认真地搓起来,尽管一开始还是不太理想,但她眼中透着坚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这门手艺,为家里的小本生意踏出第一步。
第一百零二章:邻居捧场
麻花搓好后,王师傅一脸认真地对天锡说:“天锡哥,你先去把油称一下再下锅,等麻花炸完了,把油盛起来晾凉后再称一称,这样核算一下成本,才能知道每挂麻花卖多少钱才能赚钱。”
天锡赶忙按照王师傅所说,仔细称了3斤油下锅。王师傅则在一旁数了数搓好的麻花,总共是186挂。
宝莲早已在灶下准备好了烧火,不多时,油烧得翻滚起来。王师傅小心翼翼地将麻花下锅,瞬间,热油里响起一阵“滋滋”声,麻花匹油中欢快地翻滚着,仿佛在进行一场热烈的舞蹈。这是要把麻花里含着的水分炸干。只见麻花在锅里逐渐变成诱人的金黄色。王师傅熟练地用漏勺将麻花捞起,放在竹箕里沥干油分。随后,他热情地招呼天锡和宝莲:“快来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
两人走上前,拿起麻花咬了一口,感觉虽然不太脆,但味道着实不错。王师傅笑着解释道:“不用着急,这是热的,等一会儿晾凉了,就会很脆的。”
麻花全炸好后,在炸制过程中断了2挂,最终成品184挂。天锡把锅里的油盛起来,等凉了一会儿后再称重,炸完麻花的熟油是2斤4两,相比下锅时少了6两。
王师傅立刻算起了成本:“三斤面粉,按现在的黑市计算,每斤0.45元,一共是1.35元,6两油,每两0.2元,就是1.2元:再加上柴火、明矾、食用碱,盐的成本0.3元,还有做麻花和卖麻花的工资0.8元,这样算下来,总成本是3.65元。”王师傅稍作停顿,接着说道,“我们就按1角钱3挂来卖,多买的话可以优惠点,最低能卖到6.2元钱,这连人工工资和所有的费用都算进去了,多少能赚点。”
天锡和宝莲听后满心感激,连忙对王师傅道谢。王师傅笑着摆摆手:“你们先把麻花卖了,过个两三天我还来,直到教会淑贤能独立完成所有的操作。”
天锡热情地将王师傅送出门,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很快,天锡家炸麻花售卖的消息就在邻里间传开了。在那个副食品极度匮乏的年代,麻花这种又新鲜又好吃的食物,对大家来说都充满了诱惑。而那时每家孩子都多,大人孩子都盼着能打打牙祭。天锡家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前来的邻居,只要邻居们一来,天锡就满脸笑容地先送上一挂麻花让大家尝尝。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接过麻花,咬上一口,脸上立刻绽放出满足的笑容,大人们也纷纷称赞味道不错。
随后,天锡按照王师傅说的价格,以1角钱3挂的价格收费。经济条件好些的人家,一下子会买5角钱的,条件稍差的也会买2角或3角钱的。天锡忙前忙后,一边给邻居们递麻花,一边笑着和大家聊天。宝莲和淑贤也在一旁帮忙,一家人其乐融融。
到了第二天中午,所有麻花竟然全部卖完了。天锡兴奋地把一家人叫到一起,开始数钱,小心翼翼地数着一张张角票和圆分币。数完后,天锡激动地说:“共收款5.64元,扣除成本,我家还是赚了点。”
一家人听后,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么久以来,他们一直在为生活的困境发愁,如今终于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淑贤也很兴奋,她为自己学会手艺能帮家里而感到自豪。天锡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仿佛所有的疲惫和担忧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一家人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