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放鱼饵
作品名称: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 作者:粮万五 发布时间:2025-10-22 18:04:35 字数:4193
连续两年营坊联中夺回升学率榜首的交椅,毕竟占据着天时地利,前来复习的学生增多,考上中专的学生自然也多。今年,营坊联中的初中专录取率继续排名第一。
营坊联中贴出中专成绩后,史春草当场哭了。
史春草经过五年的复习终于成功,不容易,终于可以仰着头在村里走路了,没有白白遭受遭受五年的白眼和指点,前几天父亲受到刘庆军考中的刺激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高兴中的史春草还有一份期盼,相恋多年的同学郭庆楼不知是否得知她考上中专的消息,他能前来共同分享这个份喜悦吗。前些天未出成绩,她实在没有脸面去找郭庆楼,按说,郭庆楼今年毕业分配,让史春草有点担心的是,郭庆楼除了春节后写过一封信便再也没有音信,他分配到哪里了呢?
村中有学生考上学,已经是村委会主任的史传福非常高兴,对村党支部书记刘成钢说:“刘书记,我们老史家今年算拔尖啦,我家侄女考上了中专,这是咱王架桥的荣耀。”
刘成钢抽着烟,不咸不淡地说:“是啊,今年咱村喜事不少,你侄女考上中专,我家成贵的老三考上的是大学,听说是本科,这可是咱王架桥走出去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第一个,第一个,好事啊好事。”
史传福顿时觉得矮了半截,自己一高兴把刘成贵家的老三给忘了。
真的是得意忘形。
史传福赶紧陪笑:“就是就是,咱村的风水好啊,尽出人才。书记,咱今年要不要搞个仪式热闹热闹?”
段会计表示同意,去年只有罗小兰考上中专,被宁东师范学校录取,今年考中两个,其中还有一个本科生,应该祝贺一下。
本科生是刘家人,段会计以为刘成钢肯定会很高兴,没想到刘成钢并不怎么高兴,用鼻子“嗯”了一声走出村委办公室,心情似乎不悦。
史传福闹个没趣,不知道捅到刘成钢的那根筋,与段会计相互看一眼,脸上露出不解的神色:说错话了吗?
史传福段会计确实不知道刘成钢的内心。
刘庆军考上是好事,可是刘可道还在村里开拖拉机,这是刘成钢最大的心病:将来可道能干啥呢?接班当村支书,还是托关系进城当工人,或者找找镇党委书记到镇里上班?
故此,刘庆军考上大学更加刺激着刘成钢对儿子前程的担忧。
同样心情不好的还有刘成钢的外甥马加佑。
自从马加佑考上中专之后,只是在春节的时候到刘成钢家作客,刘可道高中毕业回家以后,马加佑再也没有进入这个舅舅的家门,哪怕是他调到营坊联中教学刘可道为他接风洗尘。刘成钢去镇上开会有人偶尔提及他这个外甥,刘成钢只能是哼哈应付着,他心里清楚:这个外甥是属狗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现在已经不需要他这个村支部书记,如果想让外甥重新认定他这个舅舅,只有靠儿子可道干出点名堂。所以,眼瞅着刘庆军已经成功,刘成钢心里更是着急如何让刘可道出人头地。马加佑都能如此对待自己,何况是别人呢。
马加佑的心思确是如此,倘若表弟刘可道能考上大中专,肯定继续往来,现在刘可道只是一介村民,即便是来往也该是刘可道主动向他示好,他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蹭一个远房舅舅的面皮。
现在一向被自己瞧不起的刘庆军竟然考上本科,自己的中专身份与他相比差两个档次,马加佑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心情变差。
更让马加佑焦虑的是自己的前程,马加佑并不安心于营坊联中的教学,此次他作为初三复习班的班主任,班内有九人考上初中专,本该高兴的马加佑却是更加失落。马加佑骄傲地认为,班级一炮打响,说明自己的能力非凡,有着如此能力却在乡镇教学,实在不甘心。并且马加佑已经听闻今年又有两个师范同学调到城里,一个在宁崮实验中学,一个在第一实验小学。
城里的生活,令人向往,尽管自己所带班级考出了超水平的成绩,却不能够凭此进城,要想调进城里,没有人根本办不到。当年营坊教育组长胡庆斌已经升任县教育局长,其侄子胡得济仅仅是营坊联中毕业,如今却在实验中学当老师,每每想起此事,马加佑便感觉世道不公,就因为胡得济有个当局长的叔叔,哪怕是没有考上中专,照样进城,而自己师范毕业又如何?
看来,有本事未必比得上有关系,看透这一点之后,马加佑开始向学校副校长柳长流靠拢,想借柳长流的大哥柳长江调进城里,当然调到组织厂子弟小学更理想。但是,柳长流多次暗示:我都回不了城,哪里还敢过部别人呐。
马加佑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同时积极地找胡得济,以叙初中同学之情,时机成熟可求胡得济帮忙调动。
马加佑的盘算不错,却是难以实现,现在听闻刘庆军终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马加佑嫉妒得要死,当刘可道说给刘庆军恭喜时,他借口与新介绍的女朋友见面而拒绝:实在脱不开身,领导刚刚给介绍的女朋友,不给女朋友面子也要给领导面子。
至于哪里的领导,马加佑没说,刘可道也没问。其实,马加佑进城找胡得济加深感情。
要想钓到鱼,必须下鱼饵。
半个月后,刘可道去六中印刷厂送纸得知消息,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
刘可道高兴地通知刘庆军,自己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终于实现梦想,刘可道由衷地高兴,至少以后自己多了一条路,毕竟刘庆军不是马加佑。
刘庆军乐呵呵地拿到通知书:东舟煤炭教育学院,管理工程专业。
虽然弄不明白录取专业管理啥,但是东舟煤炭教育学院的名头还是相当响亮,不少毕业生分配到省企冶庄煤矿工作。
这样的喜悦应该与鲁桂英分享一下,刘庆军骑着自行车来到东安煤矿档案室。
鲁桂英看着刘庆军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满眼羡慕:“军子,你真行,从小我就知道你会成功,你是咱村第一个本科大学生,祝贺你。”
刘庆军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看着眼前的鲁桂英,心中自然出现吴兰芝的脸庞,两个女孩都那么善解人意。此时如果让刘庆军在两个女孩之间做出选择,刘庆军难以取舍,吴兰芝是自己的福星,鲁桂英却是城市户口。
“军子,你想啥呢?”看着刘庆军有些走神,鲁桂英问。
“噢,没啥,我在想,总算这些年的力没有白下,俺娘摊的煎饼没有白摊,咱们这伙同学的鼓励与帮助也有了结果,这几年在六中也没少麻烦你,英子姐,谢谢你。”刘庆军从心眼里感激,但是说不准自己与鲁桂英是姐弟还是爱恋。
鲁桂英听到“俺娘摊的煎饼没有白摊”这句话时,脸色微微一变,心中翻腾,关于母亲崔凤的风言风语还是听到一些,尽管她不愿意相信是真的,或许刘庆军知道一些,故此最近半年与自己有些疏远,现在刘庆军考上大学,加上母亲的传言,自己已经不可能与他在一起,鲁桂英心情一下灰暗起来。
刘庆军没有看鲁桂英的脸,所以并未觉察这些变化。
“要是华子有你一点尖,我和俺娘得有多高兴啊。”鲁桂英失落地说,“华子自高中毕业后啥活也不干,现在村造纸厂郎当着,碍于成钢大叔的面子,厂子管不了他,真愁人。”
刘庆军绝对了解鲁青华:“其实华子脑子比我好使,就是你们家从小不愁吃喝,所以他读书不用功,但凡努努力,最差也能考上个中专。”
鲁桂英一边翻抽屉一边说:“脑子再好使不用功也白搭,趁着年轻也不想点门路,俺爹不在了,以后咋办?”
鲁桂英内心的苦楚并没有完全说出来,刘庆军当然也不会明白:“没事的,现在不是前几年生产队大呼隆的岁月了,到处开放搞活,只要不怕下力不愁混不好。”
鲁桂英苦笑道:“军子你不是外人,你也知道,因为接班的事他和我生分得很。要是政策允许,我真希望我回家让他来接班。”
刘庆军安慰道:“没事的,英子姐,华子过几年会想明白的,那时候他年龄不够,谁也怨不着。”
俩人说着一些村里的人和事,又说及煤矿系统的福利待遇,说着一些煤矿系统的前景,刘庆军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憧憬。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鲁桂英拿出饭票去打饭,让刘庆军在这吃饭。刘庆军站起来说:“英子姐,我赶紧回去吧,俺爹俺娘还在等我的喜信呢,再不回去他们也着急,过几天我再来找你,反正现在有空了。”
刘庆军的话有道理,老人在家肯定等着喜信呢,鲁桂英不再挽留,从抽屉里拿出一把粮票递给刘庆军:“这是六十多斤粮票,有全国的有全省的,你先用着,等再攒一些寄给你吧,男生饭量大,学校发的粮票根本不够用。”
这可是稀罕东西,自从高考分数公布之后,姐夫沈泰英开始到处借粮票,总共借了不到二十斤。家里没有其他人吃国库粮,想兑换粮票都无处可兑。现在鲁桂英一下给这么多,刘庆军吓得没敢接:“可不行,可不行,忒多。”
鲁桂英将粮票塞进刘庆军的裤兜里,“和我还客气啥。”柔软的小手隔着裤兜触摸到刘庆军的大腿,刘庆军心跳猛然加速,这是除吴兰芝之外的第一个女孩子接触他。
刘庆军吓得赶紧用手挡鲁桂英的双手,两个人的手紧紧贴在一起,鲁桂英的脸立马红了,刘庆军感觉不妥,又把手抽回来,谁也没有说话。
宿舍的空气短暂凝固之后,还是鲁桂英打破僵局:“别争了,咱们不是外人,这些粮票我用不了,华子直接连眼也不瞧,你就拿着吧,全当我借给你的,行了吧。”
刘庆军没有再掏裤兜,心还在砰砰直跳,脸上冒出大汗。
“给,擦把汗,我不留你了,省得大爷大娘在家着急。”鲁桂英递过毛巾。
刘庆军接过带有香味的毛巾,胡乱擦一把脸:“姐,真的太感谢了。”
辞别鲁桂英,刘庆军心情激动地走出东安煤矿大院,裤兜里的粮票一直没有舍得往外掏,似乎粮票上还留有鲁桂英的手香。
回到家后,刘庆军把录取通知书递给父亲,刘成贵高兴的双手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走进天井,仔仔细细、反反复复看,嘴里一个劲地说:“这要搁在早年间,县衙要派人敲锣打鼓来送喜报,这可不是举人,算得上是进士啦。”
虽然家人不知道管理工程是干啥的,但对煤矿是熟悉的,不但刘庆军满意,家里人也高兴,鲁冬林生前在东安煤矿上班,待遇好的让人眼馋,省企冶庄煤矿更不用说了。
村里有人遇到刘成贵,陪着笑脸说:“正贵哥,以后冬天烧煤全指望你啦。”
刘成贵信心满满:“好说,好说,孩子念的大学就是管这个的。”
刘家人高高兴兴,忙忙活活,迎来送往。
远在十几公里外的黄子庄却有些紧张与不安。自从得到刘庆军考上大学的消息,吴兰芝的父亲吴增收便开始烦燥起来,看哪里都不顺眼。老伴芒子小心地问:“她爹,女婿考上大学吃国库粮了,该高兴才对啊,你咋像吊了丧没赴席似的,一直苦相着脸。”
“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啥,他要是考不上我挺放心,现在考上大学我却担心呀。”吴增收说,“陈世美,知道陈世美不?说不定咱也摊上陈世美了。”
芒子一听“陈世美”这名字,立马清醒过来:“他爹,你说得对,那咱家兰芝怎么办啊。唉,我还以为咱闺女攀上高枝了呢,现在寻思寻思,刘家要不要咱还两说着。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应该直接把兰玲的事给退了。”
吴增收也后悔这门亲事,刘庆军考上大学,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人家能娶一个农村姑娘吗?要拖着等刘家提出来分手,还是自己主动说这个话,吴增收拿不定主意。芒子则认为还是拖着不提分手的事,等刘家说这个事,这样至少可以不用退彩礼。
“咱还是问问闺女啥想法。”吴增收想听听女儿的话再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