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事竟成
作品名称: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 作者:粮万五 发布时间:2025-10-17 12:29:50 字数:5533
刘庆军自小喜爱看小说,虽说多数时候是看热闹,毕竟翻过的书不算少,但是像《射雕英雄传》这样的武侠小说,还是第一次看到。
前几天魏绍安不知从哪借来一本小说,用旧报纸包着书皮,上课下课看得入迷,课间去厕所的趟数都明显减少。
作为同桌,起初刘庆军并没有在意,毕竟自己身背复习考大学的重任,不能再分心。
每每亲友戏谑年年复习年年落榜时,刘成贵只有无奈地苦笑:“唉,没有踹不肥的猪。孩子愿意上,咱当老人的能说啥。就当辛辛苦苦种一季庄稼临了临了遇上天灾,颗粒无收。”
父亲的这些话没有当着儿子说,刘庆军自然不知父亲承受的压力,也无从得知这些话糙理不糙的言语,如果刘庆军能听到的话,也许不会在高考的关键时刻迷上武侠小说。
的确,起初刘庆军没有被魏绍安的着迷打动,全身心投入复习中。一次魏绍安将小说放在课桌上急急忙忙去厕所,刘庆军无意中拿起小说,立刻被一幅精美的插图所吸引:熟悉的工笔白描,身着古装的人物在山涧跳跃,图中人物的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有一种小学时看过的连环画不一样的奇妙。
刘庆军翻看书名:《射雕英雄传》,随意浏览一章《崖顶疑阵》,立即被书中的精彩所吸引。
竟有这样奇妙的小说,之前从未看过。刘庆军接着魏绍安正看的地方读下去,魏绍安从厕所回到教室,发觉刘庆军正看到入神,一拍肩膀:“军子,这样的书你不能看,耽误考大学。”
说着魏绍安一把抢过小说。
“你快看,你看完后我再看行吧,这是什么书,之前从未见过这样的。”刘庆军眼睛盯着魏绍安手上的小说问。
魏绍安说:“这是我从一中借来的,听说是一个香港人写的,总共四本,这才是第一本。军子,你要看这样的小说会影响考学,最好还是别看了。”
刘庆军已经被仅看过几眼的“郭靖、朱聪、韩小莹、九个白骨骷髅头”所吸引:“不耽误,老师曾经说过,有张有驰,文武之道。你赶紧看,看完后我接上。”
魏绍安还是有些不忍:“军子,等高考完我把全套借来你再看吧,现在还是学习要紧,这小说晚看一段时间跑不了。”
刘庆军哪里听得进劝告,等魏绍安看完第一册之后,他立刻走进金庸的武侠世界。
刘庆军很佩服书中的郭靖,从一个大漠中资质平平的小孩,几经周折,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位武林高手,而天资聪明的杨康却因为生活在王府,练习武功偷机取巧,最终武功不济心术不正,惨死在铁枪庙。
对于杨康刘庆军只是感到惋惜,但是却从郭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身无背景,资质愚钝,但是肯吃苦,做事扎实,属于大器晚成。
自己连续复习考大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应该向郭靖学习,刘庆军倒没有白看《射雕英雄传》,父亲的话有道理:人勤地不懒,郭靖如此,我刘庆军难道还不如郭靖?
马加佑就像是杨康,虽然刚出道杨康战胜郭靖,最终还是郭靖笑到最后。我与马加佑,大概也会如此,也应该如此。
有志者事竟成。
白黑连续看《射雕英雄传》,似乎并没有耽误刘庆军学习,反而从小说中受到鼓舞,增强高考的信心。
武侠小说也是一剂高考的良药?
魏绍安看着刘庆军学习的劲头更足有点纳闷:这个刘庆军是有点怪啊,真如他说的,有张有驰文武之道也。
因为忙着小说,连续两周都是罗万有回家拿饭。罗万有知道刘庆军在加班看小说,曾经提醒说,不能因为说话耽误卖药。但是刘庆军却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自己心中有数。
又是星期六,刘庆军与罗万有一块回家拿饭。
吃晚饭的时候,姐姐刘晓红赶了过来,大哥刘庆勇与大嫂领着孩子刘士涛也来到家中。
刘庆军感觉有些异常:难道有什么大事要商议?但是家里商议大事自己一贯只有参与权并没有发言权。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刘成贵让刘庆勇倒上酒,还特意嘱咐给刘庆军也倒上一杯。
这是头一次有这种待遇,刘庆军盯着酒杯有点紧张,搞不清父亲的葫芦里卖什么药。然后他又看看大嫂岳季花和姐姐刘晓红,她俩的脸上倒是喜气洋洋的。
看来不是坏事,刘庆军放下心来。
刘成贵依然稳坐在上首位,喝过两口酒之后,对刘晓红说:“妮,你和老三说吧,让老三也高兴高兴。”
刘晓红放下筷子,笑眯眯地说:“老三,是这么回事,转眼你已经虚岁二十岁。前两天咱一大家人通过慎重考虑,给你找了一门亲事,因为你正在六中念书没有让你回家,咱爹娘作主定好啦。来,咱们共同恭喜老三。”
说着,刘晓红端起茶杯,以茶代酒表示祝贺。
什么年代了,还搞儿女婚事父母作主这一套。即便给找媳妇,无论如何得向本人说一声吧。对方是啥模样,具体什么情况,一无所知,便给定下终身,怎么听着都像是说糊话。
刘庆军立马懵了,一下愣住,夹菜的筷子停在半空中。给自己找媳妇,真的吗?
岳季花提醒道:“哎,哎,他三叔,他三叔,乐晕了吗?”
刘成贵内心里觉得有点仓促,终身大事应该提前和孩子说一声,只好说:“老三,这事是急了点,不过闺女长得不错,与你同岁,挺般配的。最重要的是,只要定下你俩的亲事,今年保准你能考上大学。他娘,把那闺女的照片给老三看看。”
巧英起身从墙上相框后面小心地拿出一张照片递过来:端庄淑雅的瓜子脸,线条柔美细腻;大眼细眉,清澈明亮中透出一丝倔强与坚韧,双眼皮更增添了温情的神韵;鼻子小巧而高挺,鼻梁似秀美山峦般,使整个面容颇具立体感;嘴唇红艳,唇形优美,嘴角微微上扬,两个乌黑的麻花辫子搭在肩后。
活脱脱《上海滩》中的冯程程,刘庆军看着母亲手里的照片,心中骤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比鲁桂英还要漂亮。
刘庆军无法拒绝,有些害羞地收回目光,低下头:“哦,这事怎么也要提前和我说一声吧,这可是关系一辈子的事。”
刘成贵说:“这闺女的鼻子高高的,这样的人有福,铁拐李说了,她一定给你带来好运,今年肯定会考上大学的。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同意。”
刘庆军的脑海中不断出现香港电视剧《上海滩》,心怦怦直跳,喝一小口酒减缓自己内心的激动:“她叫啥,是哪个村的?”
刘成贵向女儿递个眼色,刘晓红赶紧说:“她家离咱这里不远,是柱角镇黄子庄村的,名字叫吴兰芝。”
黄子庄?刘庆军有点茫然,问道:“咦,和兰玲嫂子是一个村的,她们是一大家子吗?”
岳季花抢着说:“这回咱可是亲上加亲了,兰玲是兰芝的姐姐,是你兄弟俩找了她姊妹俩,走亲戚的时候你俩一块就行,一个老丈人,一个丈母娘,他们家省下一顿酒菜。”
刘成贵嫌大儿媳妇多嘴,拿眼瞪她一下。刘庆勇虽然不多说话,但是看得明明白白,赶紧用胳膊狠狠捅媳妇。
兄弟俩找姊妹俩,说出去有点不好听,刘庆军有些不满意:“找媳妇也行,咋找到一家去了呢,这不大好吧。俺二哥愿意吗?”
刘晓红劝着大家吃菜:“来,大哥,大嫂,咱们快吃菜,来,这个鸡头给士涛,咱士涛吃鸡冠将来考大学当大官。”说着,刘晓红将鸡头夹给刘士涛。
岳季花不喜欢没有肉的鸡头,更希望夹一块鸡大腿给儿子,但是小姑子的话很有寓意,便对儿子说:“还是当姑的疼侄子,涛涛,快谢谢姑姑!”
刘士涛用稚嫩的声音说:“谢谢,姑姑。”
刘成贵举起酒杯:“好啊,老三这事就这么定了。老三马上要预选,等预选后放假那几天,你俩见面好好拉拉。来,咱们一起喝一杯!”
酒杯、茶杯碰在一起,刘成贵家里充满了和谐快乐,唯独缺少亲事中的另一主角刘庆兵。
刘庆勇一向不发表意见,故此关于刘庆兵与吴兰玲分手的事,刘成贵只能与刘晓红商定,暂时瞒着刘庆军。如果刘庆军考中大学吃上国库粮,现在给他找的这个农村女孩子是否影响未来的前途,家里人没有考虑太长远。
刘成贵嘴上说着吴兰芝的面相会给刘庆军带来好运,只不过是安慰话而已,儿子已经连考两年,今年能否考上刘成贵已经不敢猜想,以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只所以支持儿子继续复习,不管是去营坊联中还是去六中,是不想给儿子留下遗憾,免得过后落下埋怨:本来命中能考上大学,可是家里心疼钱不让我复习。当年允许老二庆兵去当兵,他或许不会偷偷离家出走。
刘成贵说:“老话说得好啊,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刘晓红已经领会父亲这句话的深意,自己当初没能实现当小学民办教师的梦想,便是这句话的注解。现在自己嫁给一个吃国库粮的林场工人,日子幸福美满,令人羡慕,也是这句话的证明。
刘庆军能不能考上大学只能看他自己的造化,刘成贵那句“没有踹不肥的猪”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倘若考上大学,儿子吃国库粮,儿媳妇在家种地,这样也不错。刘晓红便是如此,刘成贵见过好多公家人都是这样。
黄子庄村的吴兰芝对于父母的决定并没有过多的抵触,父亲吴增收说,刘家给大姐兰玲的定亲彩礼已经为哥哥吴立水找媳妇用了,如果不同意与刘庆军的婚事,家里根本拿不出彩礼归还刘家。
刘庆军是一个高中生,虽然连考两年没考上仍在复习,这让吴兰芝很有好感,至少证明刘庆军是一个有志向的青年,不怕失败不怕困难。
为不让父母为难,吴兰芝只好答应父母的安排,把终身托付给一个从未谋面的人。
直到刘庆军预选结束在家等通知的时候,吴兰芝才第一次见到心上人。
刘庆军骑自行车驮着吴兰芝,俩人来到宁崮山脚下锁好自行车,然后沿着山路肩并肩边走边闲聊。
吴兰芝说起自己的过去,联中毕业之后便在家和父母下地干活。这几年土地承包到户,种地用不着她和姐姐兰玲,俩人想进厂子当工人却没有门路,只好在家里出豆腐卖豆腐。
“咱们两家真是有缘,那一年你爹来俺村找铁拐李算卦,还是我把他领到铁拐李家的。”吴兰芝说,“后来俺姐和你哥定亲,可惜他俩没有缘分,咱俩倒成了一对。”
刘庆军并不知道二哥与兰玲分手的事,听兰芝说起这些事感到纳闷:“等等,你说的啥意思,说你姐和俺哥没有缘分。他俩不是好好的吗,就是俺二哥在南方打工,一直没有回家。”
吴兰芝说:“这事你知不道?要不是他俩分手,能给咱俩定亲?”
吴兰芝说起事情的经过,刘庆军才明白两家老人给他俩定亲的原因,都是彩礼闹的。
刘庆军长叹一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就是缘分吧。”
送吴兰芝回到黄子庄村之后,刘庆军心情愉快地骑着自行车回到王架桥村。
虽说与吴兰芝的事有点仓促,但是吴兰芝人漂亮,又体贴父母,总体感觉满意,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考上大学。
刘庆军骑在自行车上心情很美,看来是命中注定,郭靖认识黄蓉后武功开始突飞猛进,自己与吴兰芝定亲之后也会时来运转,父亲说过,吴兰芝能给自己带来福气,自己考上大学之后,一定要好好对待吴兰芝。
“咦,你这孩子骑车子咋不带眼,险些撞倒我。”有人大喝一声,把刘庆军从美好中惊醒。
刚才只顾想美事没有看路,险些撞到人,刘庆军一个急刹车,自己差点从自行车上摔下来。
路人很不满:“骑个破洋车子有啥了不起的,以后出门把眼带上。”
都怪自己,刘庆军不好意思:“对不住,对不住啊。”
看着路人走远,刘庆军正要骑车继续赶路,罗万有摁着自行车铃飞奔而来:“二哥,走,去西营热闹热闹去。”
刘庆军立马精神起来,忙问啥好事。原来老罗咸菜店扩大规模,在陆振国的协调下将一间门店扩大到三间,并且苗秀娟提议,正式更名为“老罗咸菜门市部”,为下一步扩大酱菜品种作准备。
门头扩大后,老罗咸菜门市部与老贾头的“平价有约”小卖部一墙之隔。
老罗、苗秀娟忙着招呼来来往往的客人,老贾头两口子出出进进帮着忙活。陆振国作为镇上主管多种经营的负责人亲临现场,让老罗咸菜门市部有了一些官方味道,更令周边店铺大为羡慕:老罗果然不一般!
侯真准已经领着于文化、朱新谷几个小喽啰跑前跑后,虽说没有多少事可干,更多的是帮人场,活跃人气。
刘庆军和罗万有赶到,与陆振国、老贾头等人打过招呼之后,立刻加入忙碌的人群中。
罗万有的喜事等同于自家喜事,刘庆军心里乐滋滋的。
喜事开了头,好运便不断。
预选通过后的刘庆军心情舒畅,高考前的学习效率出乎预料地高,每次做模拟考卷都超水平发挥,“看来就像郭靖练降龙十八掌一样,我的任督二脉已经打通。”刘庆军自信心陡增。
魏绍安明显感觉出刘庆军的心态良好:“看来经历得多了就是好,军子,我发觉预选后你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肯定有啥喜事。”
刘庆军淡淡地说:“你看我像有喜事的?预选完了就得使劲准备高考,要不又白搭上一年。”
魏绍安低沉地说:“我是踩着线过的预选,高考肯定没戏,就等着二进宫了。我觉得还是原先的两年制好,至少能多出一次高考的机会。”
刘庆军说:“你老是提些咱说了不算的,还是赶紧多做题,就是再复习的时候高考分数高,也可省点复习费用。”
魏绍安低声说:“军子,你听说了吗,伙房里烧水的老黄让派出所给逮去了。”
“真的呀?这个儿温水,早就该逮他。因为啥逮他?”
“听说是晚上偷进女生厕所被人逮住,直接送进派出所。”魏绍安说,“没想到老黄还有这个爱好。”
“该,活该!”想起老黄骂自己和张言之“爷来烧的”,刘庆军心里一阵痛快,“仅仅凭他往锅炉里添加凉水,让多少学生拉肚子,就该逮他。老安,你从哪里听说的?”
魏绍安说:“不是告诉过你,俺爹是干公安的。”
刘庆军想起来,魏绍安的父亲魏国家是冶庄派出所长,五十多了还没进城,心里很是郁闷。
老黄被逮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多少波澜,很快便被高考前的紧张气氛淹没。
高考如期来临,六中的学生照例进城参加考试。
刘庆军已经是三进县城参加高考,第一次很是紧张兴奋,去年进城则是心里忐忑,没有底,此次走进熟悉的考场,大有舍我其谁功成有我的气概。
但是,在正式消息之前还是要低调,高考归来的刘庆军不像高小满,可以四处放松,多数时间闷在家里。如果上街,实在享受不了村民们的热情。
终于熬到公布成绩的这一天,高小满早早来到刘庆军家,与刘庆军一同来六中打探消息。
好多同学早就来到学校,在办公楼的黑板前焦急地等候。
提前赶来的雷振羽说,教务处的曹主任去县教育局抄分数,按说早应该回来了,不知为啥还没不见人影。
中午一点多,没有人出去吃午饭,仍然在阴凉处焦急地等候。
终于,下午三点多曹主任坐着一辆130货车回到学校,立马拿出粉笔,在黑板上抄写参加高考学生的分数。
随着曹主任写出一个学生的名字和分数,就听到一声欢呼或者一声叹息。
在一阵阵欢呼声与叹息声中,刘庆军终于看到自己的成绩:576分,高出录取分数线58分。
终于考上了,本科!
刘庆军兴奋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