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小动作
作品名称: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 作者:粮万五 发布时间:2025-10-15 12:54:49 字数:4908
阎琳娜是宁崮县第六中学的名人,化学老师杨敏作为班主任很是头疼,最初极不乐意接收这位复习生,班内有这么一位抢眼的女生,很是影响班级管理,学校本不应该收这样的复习生。
不但学生很容易受到阎琳娜的影响,多数任课老师也不敢正视这位女学生,以免心猿意马。为此,杨敏几次向教务处主任曹泽湖提出辞去班主任一职,皆未通过。
前两年街上的杨老四王胡子时常在学校门口等候阎琳娜,惹得传达室老邢每每因此失职挨批。公安严打时俩人被“请”去老君炉拘留所喝了一段时间的特制啤酒,六中校门口才清静一些。
只要是六中的学生,不知道阎琳娜是不可能的,刘庆军当然不例外,阎琳娜高考落榜是预料中事,只是没有想到她插班到高三(4)班。故此,当在教室里看到阎琳娜那火辣的身影时,的确愣了一下。
魏绍安举起手挡在刘庆军的脸前晃了晃:“哎哎,既然是六中的学生,你不会不知道这位名人吧,她可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刘庆军回答:“这不仅仅是咱学校的骄傲,还是整个冶庄的名人,我咋会知不道呢。”
刘庆军与魏绍安一块走出教室,趴在栏杆上看校园风景,在热闹的人群中闪现老同学雷振羽熟悉的身影。
再一次高考失利,雷振羽没有多想便回到六中复习。
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套路,既然有回头草凭啥不吃?
雷振羽没有多少思想包袱,孟子的话从第一次高考落榜便回响在耳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不经磨难不成佛,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下课铃声一响雷振羽便走出教室,即使没有去厕所的意思,也要在校园里转一圈,风凉风凉,放松心态。他常说,复习到这个份上,文化课已经排在第二位,心态是第一位的,只要临场心态平和,正常发挥即可金榜题名。
狭路相逢勇者胜。
趴在二楼的刘庆军看到闲逛的雷振羽:“哦,他又来了。”
魏绍安问:“谁?看见老同学啦?”
刘庆军苦笑一声:“难兄难弟,一块进的六中,一块又在这里复习,雷振羽。”
魏绍安笑了:“雷阵雨?没有局部地区吗?”
“老同学,振兴的振,羽毛的羽,我们都叫他雷子。”
“就冲这个名字,下午我也得认识认识,刘庆军,给我牵牵线。”
“没问题。”刘庆军说,“这几年复习的最大收获就是同学不断增多。”
随着上课铃声响过,校园恢复安静,教学楼上不断传出老师们激昂的讲课声。
很快,魏绍安便与雷振羽交上朋友。
雷振羽非常羡慕刘庆军:“军子,你小子走的什么狗屎运,我梦寐以求想进四班都没有成功,你找的啥关系插到四班,快说。”
刘庆军没有明白啥意思:“怎么啦,雷子,四班有什么特别吗?你要实在愿意来,咱俩换换,你来和绍安同桌。”
“呸,军子,你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雷振羽说,“老安,你说,在你们四班是不是特别幸福,天天过阎琳娜的眼瘾。”
原来是阎琳娜的缘故。
刘庆军笑了:“哪个班里没有女生,为了一个阎琳娜你就梦寐以求,雷子,你是啥档次啊。”
魏绍安说:“雷子,你要是愿意过眼瘾,没事的时候来我们班上自习就是了,我让位。”
“一言为定。”雷振羽和魏绍安击掌为誓。
毕竟是六中的老学生,刘庆军与雷振羽一样,很快便融入新的集体。
又是星期六的下午,两节课之后可以放学回家拿饭菜。刘庆军有自行车,并不着急回家,坐在教室里复习功课。复习生最大的体会便是,学会多少东西是次要的,只要多搭上时间便觉得心安,便觉得多学不少知识。
“二哥,二哥,都放学了还学啥。”罗万有找到了高三(4)班,后面跟着高小满。
高小满说:“军哥,这些内容你该都背过了,还学啥,走,去看电影。”
班里还有几个同学在埋头学习,为了不影响他们,刘庆军示意,三个人走出教室。
高小满说:“军哥,中午吃饭的时候英子姐过来一趟,说是后晌她单位的礼堂放电影,叫啥《芙蓉镇》,谈恋爱的,可好看呢。”
罗万有说:“我听俺班的同学说,这电影特过瘾,有几个同学去冶庄俱乐部看的,里面那个‘芙蓉姐’太俊了,跟桂英姐似的。二哥,咱去看看吧。”
复习班的生活很奇怪,尤其是复习一年后的学生,看看课本内容,熟得很,处处都会,学不下去;如果放任不学,心里又没有底,感觉空虚。最现实的想法就是明天即参加高考,行,皆大欢喜,跃过龙门;不行,接着再考一次,一年的复习时间太长太折磨人!
听说看电影,刘庆军立马心动,况且还是鲁桂英邀请,但是回家拿饭怎么办。
“咱不回家拿饭啦?”刘庆军问。
罗万有说:“我的二哥,饿不着你。你俩都不用回家,明天一早我回去拿咱仨的,行了吧。”
自从高小满来到六中读书,之前有时刘庆军不回家,由高山辉捎饭过来,父母并不担心,去年罗万有考入六中,拿饭的差事更多的落在他身上,况且最让人眼热的是有他家的咸菜供应。
“好吧,磨刀不误砍柴功,看完电影晚上回来把功课补上。”刘庆军自己安慰自己,“后晌饭咋办?”
高小满说:“英子姐说啦,她请咱下馆子。她现在是大工人,工资比咱老师都高。”
一切安排妥当,三个人骑两辆自行车,直奔东安煤矿。
鲁桂英看到刘庆军一块前来,非常高兴,四个人走进一家饭馆,点了六个菜。
罗万有主动要求与刘庆军喝点酒:“二哥,喝白酒还是啤酒?”
鲁桂英担心喝白酒影响学习,说:“你俩喝点啤的吧,等会还得看电影。”
罗万有酒量大,喜欢喝白酒:“英子姐,我来六中上学,只有跟着二哥才能沾你的光,怎么得让我喝个痛快吧,啤的不过瘾,来瓶白的。”
看完电影还要骑自行车回校,刘庆军生怕喝白酒误事,说:“少来点啤的吧,过后叫英子姐再请。”
刘庆军与罗万有对饮,鲁桂英与高小满说着悄悄话。吃完饭之后,四个人走进东安煤矿礼堂看电影。
《芙蓉镇》非常精彩,礼堂里鲜有人走动。
“你们看,胡玉音,桂英姐像不像胡玉音?”高小满小声问。
高小满一提醒,刘庆军和罗万有立马有同感:像,太像了。
鲁桂英自己也觉得像,只是笑了笑没好意思说话。
电影结束,高小满没有回学校,住在鲁桂英的宿舍,刘庆军和罗万有骑着自行车,聊着刚刚看过的《芙蓉镇》回到学校。
星期天,罗万有一个人回家拿饭,在村中大街遇到刘可道。
“小有,正要找你呢,问你个事。”刘可道说,“军子啥时候回到六中的,也没吱一声,想叫他吃饭都没有机会。”
罗万有跳下自行车,说:“两星期多了,别人不清楚,你还不清楚你表哥的人性?糟蹋人不带脸红的,俺二哥落他手里能有好?那天咱们一块吃饭,你听听他说的是人话吗?也就俺二哥那脾气,要是我,当场用酒瓶子给他开瓢。”
刘可道知道马加佑的脾气,也记得那天吃饭时的情景,当然无法替他圆场:“哎,既然知道他的脾气,就别和他一般见识,他就是那样的人。军子不吱声不言语离开营坊联中,听史春草说俺表哥气得够呛,嫌军子太不给留面子。”
“别说你表哥,一提这人我都堵心。”罗万有说,“你在忙啥?”
刘可道说:“俺爹非让我学开拖拉机,其实我想到咱村小学当老师,俺爹不让。我现在去找史燕飞,和史传粮成师兄弟了。”
罗万有并不羡慕:“这活不赖,要是开着拖拉机去六中送货别忘了找我们。”
俩人分手后,罗万有回到家扔下提包,和母亲苗秀娟说去刘庆军和高小满家催饭菜,便飞奔出家门。
苗秀娟知道三个人都在六中,一个人回家拿饭菜更省事,故此没有多问。
刘庆军的母亲巧英看着风风火火的罗万有,问:“小有,你军哥在学校里干啥,到底学不学习?一年一年的,光知道往学校里背煎饼,就是不见成色呢。”
罗万有说:“大娘,你放心吧,俺二哥明年保准能考上。吃晌午饭的时候我过来拿饭,不耽误您过晌午下地干活。”
巧英并不知道刘庆军和罗万有侯真准拜把兄弟的事,一直也不清楚罗万有为啥叫刘庆军“二哥”,真按排行的话也该喊“三哥”。但是刘庆军一周一周地往学校拿饭,确实让巧英心疼,这个活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巧英每星期天为儿子准备六天的煎饼咸菜,刘庆军在学校机械地复习功课。
顿顿煎饼咸菜都相似,门门功课都面熟,转眼又是过年的时节。
年三十的晚上刘成贵很是低沉,离家出走的刘庆兵没有回家也没有写封信,让人挂念。最让刘成贵发愁的是大年初四的走亲戚怎么办。刘庆兵不回家,黄子庄村准岳父家谁去?要是初四不去走亲戚,这门亲事咋办?
刘成贵愁眉不展,大儿媳妇岳季花说:“爹,他二叔走了有半年了吧,知不道他和兰玲通信不,要是俩人常常通信呢,这事好办,就是他二叔不去走亲戚吴家也能理解。要是俩人没有通信,这门亲事可有点悬。过年前咱应该托刘媒婆去吴家打听打听最好。”
刘庆勇挨着儿子刘士涛瞅了媳妇一眼,嫌岳季花多嘴。
刘成贵有点不满:“你现在说这个还有啥用,今天是年三十了。”
巧英担心地说:“涛他娘,老二这亲事你得多上上心。按理来说,今年冬天兰玲该来走婆婆家,可是这孩子却没来,我一直放心不下。要是年初四老二不去走亲戚,兰玲再不来咱家,这事是有点让人不放心。”
果然,巧英的担心成为现实,直到农历二月二兰玲也没有来刘家,这可不是好兆头。
刘成贵给女儿刘晓红捎信,让她回娘家一趟,全家商量刘庆兵与吴兰玲的事。
刘庆勇、岳季花和刘晓红、沈泰英围坐在刘成贵的身边,商议着刘庆兵的终身大事。
刘成贵发愁地点上一根烟,说:“前两天托刘媒婆去了一趟吴家,带回的信很不好。吴家倒没说散了亲事,但是说,庆兵一直不上门,他们也不能让闺女老是等着。你们说说,咱咋办?”
岳季花说:“唉呀,这个老二也不来个信,叫咱们怎么办?要是男方不同意亲事,咱定亲的钱财可一分也要不回来。”
刘晓红说:“看这个情形,老二自从走了之后一直没有和兰玲联系,他是不是想散伙啊?最愁人的是,老二在哪里咱都知不道,找都没法找。老二走的时候只和我说一声去南方闯荡闯荡,我还一再叮嘱他给家里写信。”
刘成贵很生气:“唉,这个熊孩子,咋给来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呢,撒气都没处撒。”
女婿沈泰英劝道:“爹,您别着急。要不,咱去派出所报个案,让派出所给找找吧。”
刘晓红不同意:“怎么报派出所,老二走的时候说是去南方,又不是失踪。”
岳季花说:“还是再托刘媒婆跑一趟,探探吴家的口风,反正咱家没说不同意,他们就不能散亲事,咱就拖着她。”
“刘媒婆说了,两个月后再没有音信,吴家就再给闺女找主。”刘成贵说,“要是这样,吴家肯定啥也不还给咱,咱可是人财两空。”
刘晓红没有更好的办法:“明天我去找刘媒婆,叫她再跑一趟替咱说说好话,哪怕亲事真不行,也要叫吴家把彩礼还给咱。”
刘成贵点头,只能让刘晓红跑一趟刘媒婆家。
第二天刘晓红来到刘媒婆家,不但带来厚礼,还另外给刘媒婆五十块钱,央求她去吴家好好撮合两家的亲事。
见礼物如此厚重,刘媒婆果然尽心尽力。她来到黄子庄村并没有直接去吴增收家,而是先找到铁拐李。
铁拐李与刘媒婆相熟,毕竟有人家定亲事会找铁拐李给测算一下姻缘,刘媒婆为保说亲的成功率,时常与铁拐李做些小动作,当然俩人都认为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宁拆七座庙,不破一桩婚。
刘媒婆说明来意,铁拐李掐指一算,说道:“这吴家与刘家确实有缘,要是这对姻缘确实不能成真,可以让另外的孩子接续。大妹子,这两家还有男孩女孩吗?”
刘媒婆说:“巧了,吴家还有一个小闺女,刘家还有一个正在念高中的儿子,听说复习三年了。不知先生还记不记得多年前老刘头来找过你,他家里当时住着一个知青,是这孩子的老师。”
铁拐李再次掐指:“我想起来了,当时老刘哥还是吴家小女儿兰芝领来的。你虽然没有带这俩孩子的生辰八字,但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实乃是人生喜事。这刘家要是与吴家小女结姻缘,准能金榜题名,刘家小儿子的运气来了,谁也挡不住。”
听铁拐李如此一说,刘媒婆大喜。来到吴增收家劝道,儿女的婚事还是要慎重,刘家没提散伙的意思,吴家提出来有损闺女的名声,“再给兰玲找婆家会受影响的。我听说你们村的铁拐李算姻缘挺准的,你最好让铁拐李给算一算再作决定,千万别轻易说分手。”
吴增收觉得有道理,刘家没有说解除亲事,要是自己提出散伙,不但彩礼要还给刘家,对女儿影响也不好,听听铁拐李怎么说可以当作参考。
在刘媒婆和铁拐李的周旋下,吴家给出回复:要是两个月还没有刘庆兵的回信,我们也不能耽误兰玲的终身,老刘家要是同意,可以把吴家的二闺女吴兰芝许配给刘庆军。
刘成贵听到刘媒婆带来的回话,虽说心里有点疙疙瘩瘩,但也算是最好的结果吧。
接下来刘晓红和沈泰英托关系找经常跑外的熟人,帮着打听弟弟刘庆兵的消息。
家里跑前跑后地忙碌着,甚至关系刘庆军的终身大事,刘庆军却丝毫不知。
此时此刻,刘庆军正沉浸在降龙十八掌的亢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