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70、留退路

70、留退路

作品名称: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      作者:粮万五      发布时间:2025-10-13 09:59:11      字数:4827

  这几年刘成贵过得不算舒坦,三儿子接连高考不中,已经让人颇无脸面,二儿子刘庆兵虽说已经订了亲事,但是不安心在家干农活,隔三差五就去冶庄矿,进县城,有意无意地念叨,年轻人应该外出闯一闯。
  刘成贵和巧英以为儿子是想媳妇,这段时间正托刘媒婆去黄子庄吴增收家商量刘庆兵与吴兰玲结婚的事,没想到刘庆兵竟然离家出走。
  二哥真的去南方了?刘庆军闻之一愣,之前刘庆兵说过,不想待在家,趁着年轻要出去南方闯荡闯荡。
  刘庆军问:“跑啦,跑哪里去了?不能吧,夜来不还在家里吗。”
  母亲巧英带着哭腔说:“晌午你不在家,你姐姐回家一趟说,你二哥非要出去闯荡闯荡,临走和你姐姐说了一声,你姐姐怎么拦也拦不住,只好给他拿上二百块钱。唉,你二哥能上哪里去呢。”
  刘成贵生气地说:“他爱去哪里去哪里,要是把媳妇给弄散了,看我不打断他的狗腿。”
  今年春天,刘庆兵与柱角镇黄子庄村吴增收的大女儿吴兰玲定亲,刘吴两家结为秦晋之好。孩子定亲,刘成贵花费不少,仅仅见面礼就是六百元钱。现在刘庆兵跑到南方闯荡,刘成贵最担心与亲家的儿女亲家是否还能维持住。
  这种家庭大事,刘庆军只有知情权,没有参与权,实际上即使参与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家里的气氛沉闷,刘庆军匆匆吃完晚饭,回到小北屋复习初中功课,留下刘成贵长吁短叹:老三的考学一直不顺,现在老二离家出走,看来是得找找铁拐李算一卦,该破解就要破解!
  刘成贵心中不顺,来到老罗家散心。刘成丰、史传水、鲁有广正在喝茶畅想。
  见到刘成贵走进来,史传水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赶忙让座:“老贵,这阵子不孬吧,来,老罗刚弄来的好茶,喝一碗。”
  史传水给刘成贵倒上一碗茶。
  鲁有广正在发牢骚,现在吃穿不愁,兜里还是缺钱花,眼瞅着有胆量、有路子、有手艺的人都行动起来,开门头做买卖,赶大集摆小摊,最差的还进城批发鞋帽进行倒卖,真是蛇有蛇道鼠有鼠路:“看看老罗,直接在镇上开门市部,与供销社对着干,叫人眼馋。”
  老罗说:“有广,在镇上开门头不比在家里,事特别多,不好干呐。”
  刘成丰点头同意:“这两年政策宽了,允许咱做买卖,可是一些皮孩子也明目张胆,在镇上干买卖眼神得好使。老魏一个炸油条的,每天都有白吃的。真是不能全看人家风风光光,谁家的锅底没有灰呀。”
  老罗深有感触:“来,成丰哥,再喝一杯,这茶不孬,是镇上的陆振国给的。真眼馋陆振国,最早是民办老师,后来转正,现在是镇上管宣传的干部,还有你家二妮在县中医医院当医生,多好,离家近,旱涝保收,刮风下雨都有钱,这才叫人羡慕。”
  刘成贵叹一口气:“风调雨顺,旱涝保收,谁不盼着,只是咱没那个福分,对不,传水啊?!”
  史传水听出刘成贵的话音,自己的女儿史春草和刘庆军从小学到联中都是同学,刘庆军上三年高中之后又回到联中与女儿同学,都一直没有实现考上学的愿望。
  “是啊,你看看俺家的妮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复习几年啦还是考不上,看看你家小兰子,去年考上中专,老罗,真叫人眼馋。”史传水说。
  老罗不敢流露出内心的喜悦,平淡地说:“好饭不怕晚,小兰也没少受难为,我觉得明年你家春草和老贵哥家的庆军准行,轮流的话也该轮到咱们了。”
  刘成丰说:“是啊是啊,咱农村人没有别的依靠,只能多搭上点功夫多搭上点煎饼,咱们看的戏文里不是说过吗,姜子牙厉害不,八十岁才登台拜帅。”
  鲁有广说:“对对,刘皇叔是一个干啥的,卖草鞋编席的,过得还不如咱呢,人家受多少磨难,结果六十了还能当上皇帝呢,老贵,传水,擎等着吧,明年一准喝你们的喜酒。”
  几个人胡乱闲侃,刘成贵和史传水心里亮堂多了,是啊,自古英雄多磨难!
  刘成贵的心情逐渐平复,刘庆军却越来越不顺。
  刘庆军在营坊联中复习,因为写字有劲,被教生理卫生课的张水莲老师相中,委以往黑板上抄写复习题的任务。
  张水莲本是营坊镇教育办公室主任张真的妹妹,前些年在张呈瑞的操作下,以艺体老师的名义安排进营坊联中。张水莲能唱几句隆崮戏,学校只好安排其教音乐课。但音乐课与隆崮戏的区别太大,有几个镇干部的子女回家反应张水莲的音乐课不伦不类,镇领导出面干涉,学校只好安排张水莲教生物课。这种课容易,照着课本念就行。同教生理卫生课的厍老师闻知此事,连呼“瘪茄子捏住”。
  张水莲念课本也常常错字连出,似乎与厍老师是一师之徒,更多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在黑板抄写几个复习题。但是她的字太折磨学生的感观,惨不忍睹。幸好张老师有自知之明,发现刘庆军的钢笔字特别有劲,便把抄写复习题的任务交给刘庆军。
  果然有厍朝阳之风。
  刘庆军内心不想接这个活,就是因为自己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体,非但没带来幸运,反而时常引来麻烦。
  果不其然,开班会的时候马加佑进行了冷嘲热讽:“同学们,咱这是复习班,别嫌我说话难听。你们来的目的是啥?考上中专,考上高中都是失败。不信你们问问自己,在座的就有同学是重点高中毕业的。高中毕业有啥了不起,考不上学转不了户口,你啥也不是。既然来到这里复习,就要静下心来,想尽办法考上中专,别老在这里哗众取宠,到处显摆你的本事。这讲台能是你随便上来的,这黑板能是你随便写字的?写字好看有啥用,写字好看要是顶考学,咱不用复习功课,整天练写字就行了。同学们,喂猪是为了过年,咱来复习是为了啥,你自己拍拍胸脯想想……”
  复习班的学生都能听得出,马加佑指的就是刘庆军。
  刘庆军极度郁闷,就差把头埋进桌洞里。不抄写复习题得罪张水莲,听张水莲的安排,却又让马加佑拿捏,左右为难。
  讲台上的马加佑看到刘庆军的状态,心满意足地离开教室,点上烟看着天上的白云,长长吐了一口烟:痛快!
  放学回家的路上,史春草问刘庆军:“你是不是得罪过马老师啊,我咋听着他像是专门针对你呢?”
  刘庆军口是心非地说:“没有没有,马老师的话有道理,咱来复习不就是为了考中专吗,其他的都白搭。他这算是恨铁不成钢吧,能理解。”
  史春草点点头:“刘庆军,我还真没你开通。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脸发烧,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像我这么大的都找婆家,有的孩子都一生日了,我还在这里复习,复习。你说我吧,已经复习四年,不再继续复习吧,前面四年算是白搭上,心有不甘,接着复习,能不能考上我心里真没有底。刘庆军,你们高中时有一个同学叫郭庆楼吧?”
  “是啊,他是侯真准的表弟,从桃园联中考上的六中,他现在东舟农业学院,是我们的班长,人不错。怎么,你认识?”
  “那年我去桃园联中复习,他回联中看望老师我们见过面。”
  “他学习很好,当年就考上专科,很厉害。”自己与郭庆楼的表哥是把兄弟,当年又曾经做过他的试卷,史春草提到郭庆楼,刘庆军一点也不意外。
  “看看人家,再看看我,现在走在村里,头都不敢抬,唉——”
  史春草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刘庆军的心情呢,现在似乎没有退路,只有往前挪。
  置之死地而后生。
  马加佑以老师的身份刺激着刘庆军,班里的同学也在传播着班主任的眼神。
  刘庆军每次走进教室总能感觉到一丝诡异。
  “听说他还是六中毕业的,六中可是重点高中,怎么又到联中复习了呢?马老师说得对,好马不吃回头草。”
  “当年马老师很轻松地考上师范,刘庆军却嚷嚷着看不起初中专,非要考大学,现在自己跑来考中专。”
  “谁说不是呢,结果当年同学如今成了师生,唉,自己吃几碗干饭难道没有数吗。”
  “班主任说得对,写字好看顶个屁用,不照样复习好几年。要是我,我没脸来复习,就是复习也要躲得远远的。”
  “哎,有个同学当老师挺好的,这样能时刻激励自己。”
  “好啥,你说以后同学凑一块,是算同学,还是算师生?这辈分不得乱套呀。”
  ……
  同学们的议论,刘庆军无法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来安慰自己,情绪比较低落。
  此地无银三百两。
  下午放学后刘庆军想找侯真准诉说心中的苦闷,正低头往前走,听到有人喊他:“这不是刘庆军吗?有几年没见啦。”
  刘庆军转头一看,竟然是老贾头。
  “咦,贾大叔,你好啊!”刘庆军赶忙打招呼。
  老贾头往身边的一间小平房一指:“这是我开的一个小卖部,来,进来坐坐。”
  小平房门脸上挂着“平价有约”的招牌,不远处是老罗咸菜店。
  刘庆军感到奇怪:“贾大叔,这店名是你起的,不愧是咱营坊联中的老员工。”
  老贾头拿把凳子让刘庆军坐下:“我哪有这墨水,这是你那同学陈一鸣给我起的。如今我不在联中干了,托一鸣的爹帮忙,在这里租一个小门脸,卖点小百货啥的。家里的,家里的,赶紧泡壶茶,再拿点花糖。”
  老贾头往里屋喊,随后一位中年妇女端来茶壶,一盆糖果。
  刘庆军正在纳闷这个女人是谁,老贾头说,经过陈达连多年的跑动,前两年县里组织了一个史志办,陈达连找到史志办的李有地,李有地彻底弄清楚,老贾的父亲贾尚闻在抗日年代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历史被承认,并且恢复党籍,“我现在是烈士后代,政府给予照顾,去年娶了俺村的相好,就是你们常喊的‘梁寡妇’,她就是。”
  刘庆军为老贾头高兴:“贾大叔,恭喜你呀,看来这糖得多吃几块。这真是好人一定有好报。”
  老贾头说:“刘庆军啊,我听一鸣说起过,这两年你不大顺,没考上学。这世上的事很少有一帆风顺的,就像我,不也是经历好多磨难,幸亏遇上老陈这个贵人,现在连媳妇都娶回家了。别恢心,不经磨难不成佛,只要肯下功一定能考上。我这里离联中近,常有老师学生来买东西,那个马加佑到咱联中来教学了。别嫌我说话难听,这个马加佑不大行,就是来我这里买小东西,每回都少给个三分二分的。要是我说的话,你最好别在这里上学,听说他还给你当班主任,你趁早去别处复习,晚上睡觉眼前老有个蚊子在哼哼,你能睡得安稳?”
  本来刘庆军还犹豫是不是离开营坊联中,老贾头如此相劝,刘庆军彻底拿定主意,离开营坊联中。
  刘庆军离开“平价有约”,老贾头执意给装上两把花糖,拿上两瓶水果罐头。
  刘庆军让史春草代为请假,自己骑着自行车来到六中,找到原班主任王青山询问,现在还能否来六中复习。王老师说,没问题,因为刘庆军的高考成绩不错,只要来复习不收复习费,明天可以直接来报到。
  刘庆军很高兴,有了退路便可以离开营坊联中。
  刘庆军找到罗万有,告诉他再进六中复习的事。罗万有非常高兴:“二哥,你早就该来这里,以后咱哥俩又能在一起了。”
  刘庆军叹口气:“我本不想这么折腾,但是现在面临的现实不得不如此。虽说有退路可以从联中回到高中复习,但我心里清楚,做出这个决定等于绝了自己的后路,真要再考不上,只能像我二哥一样离开家乡外出闯荡。”
  听着这番话,罗万有感觉出一份悲凉:“二哥,后果真有这么凄惨吗?”
  刘庆军苦笑着说:“老三,人言可畏啊。这几天在营坊联中我已经深有感触。”
  罗万有说:“反正联中的书本你也用不上,那边你不用管了,星期六我回家给你取回来,你就不用去学校了,省得遇到面醭剂糟心。”
  回到家后,刘庆军向父亲说起去六中复习的事,并且特意强调“不收复习费”,刘成贵没有心思管,只是说:“考学这事我也不懂的,你看着怎么合适怎么来吧。别心疼花钱,该花的还得花。”
  本打算在营坊联中回家吃饭方便,没想到又要带着念高中时的行装再次走上每周背着煎饼咸菜上学的老路。
  刘庆军驮着行李重新踏进熟悉的六中校园,心情复杂。
  今年招收了四个复习班,皆已满员,根据教务处安排,刘庆军插班到高三(4)班学习。
  教室后排有一个空位,刘庆军只好坐在这里。
  “来得这么晚?看你这个沉稳劲一定是六中的元老。”同桌说,“我叫魏绍安,你呢?”
  “刘庆军。”
  看着刘庆军下巴上明显的胡子茬,魏绍安问:“看来在家做了不少思想斗争吧,最后还是决定再复习一年?”
  “嗯,算是六中的老学生了。”刘庆军说着话拿出课本,是自己去年复习用的。
  高三(4)班的班主任杨敏说过,因为现在的复习生太多,课本严重不足,学校正在想办法,没有新课本的同学暂时与其他同学借着看,用老课本也可以,内容基本没什么变化。
  魏绍安把自己的物理课本往刘庆军跟前一推:“先看我的吧,反正我学习够呛。”
  魏绍安的举动顿时让刘庆军感到温暖,对自己刚才的不热情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不能耽误你,我先看着旧课本,内容差不多。”
  魏绍安说:“别客气啦,你看课本我做试卷,都不耽误。”
  刘庆军的局促一下消失,与在营坊联中的遭遇简直是两重天。
  课间休息,教室里嘈杂起来,站起身放松的刘庆军看到了撩人心神的阎琳娜!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