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山花花>第3章,青春,梦想在路上

第3章,青春,梦想在路上

作品名称:山花花      作者:冰阳      发布时间:2025-10-12 19:19:22      字数:6040

  1
  
  1986年6月的黄市,蝉鸣已渐渐织成细密的网,裹着盛夏初至的燥热,漫过青灰色的街巷,也漫进了初三学子小木的心里。中考的钟声就像悬在头顶的秒针,每一次跳动都叩击着神经,而小木坐在自家土坯房的书桌前,指尖摩挲着志愿填报单,眼神却格外清亮——他早已想清楚了方向。
  小木家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早年在工地务工时伤了腿,家里的重担全压在母亲肩上,靠几亩薄田和母亲偶尔做针线活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普高虽好,后续的学费和生活费仍是不小的负担;职高虽常被人轻视,却能早些掌握一门手艺,减轻家里的压力。思前想后,小木在第一志愿栏郑重写下“黄市第一中学”,又在第二志愿处填了“黄市职业第二中学”。他对着窗外的麦田轻声说:“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不管走哪条路,都不能让娘失望。”
  那时教育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吹遍小城,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普高扩招”“职高转型”的话题,同学们要么一门心思盯着重点高中,要么抱怨职高“没前途”,唯有小木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他曾在村口的小卖部见过一位职高毕业的学长,凭着一手过硬的家电维修技术,不仅撑起了自家的日子,还帮乡亲们免费修理旧家电,赢得了满村人的敬重。从那时起小木就明白,“成才”从不是只有一条路,普高的课堂能学知识,职高的车间也能练本领,只要肯用心、有才情,在哪里都能活出自我价值。
  中考结束后,小木没像其他同学那样四处游玩,而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帮母亲去田里割麦、浇地,午后又顶着烈日帮邻居家的孩子辅导功课。直到半个月后的清晨,村口的大喇叭突然响起“黄市一中中考榜单已张贴,考生可前往查看”的通知,小木才放下手里的镰刀,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揣着母亲煮的两个鸡蛋,快步往城里赶。
  黄市一中的校门口早已挤满了人,家长和学生们围着贴在墙上的红色榜单,踮着脚、伸着脖子,议论声、欢呼声、叹息声交织在一起。小木挤在人群外围,从最后一张榜单往前找,心里虽有底气,指尖却还是微微发紧。直到他走到第一张榜单前,目光骤然定格——“李凡”两个字赫然印在榜首,后面跟着“全区中考第一名”的标注,像一束光,瞬间照亮了他的眼睛。
  “快看!李凡,全区第一!”“就是那个农村来的学生吧?太厉害了!”周围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有人拍了拍小木的肩膀,有人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小木却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梦。他攥着榜单的边角,指尖微微颤抖,心里的喜悦像黄河水一样翻涌,只想立刻跑回村里,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
  更让小木惊喜的是,黄市一中的教务处老师特意找到他,递给他一张通知书和一个信封:“李凡同学,鉴于你成绩优异,学校决定免除你高中三年的全部学费,另外奖励你500元奖学金,希望你在高中继续加油!”500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家里交大半年的电费,还能给父亲买几盒治腿的药膏。小木接过通知书和信封,深深鞠了一躬,声音有些哽咽:“谢谢老师,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的期望。”
  那天傍晚,小木背着夕阳走回村里,村口的老槐树下,母亲正踮着脚张望,看到他回来,急忙迎上前:“咋样?考上没?”小木把通知书和信封递过去,笑着说:“娘,考上了,全区第一,学费全免,还发了奖金。”母亲接过通知书,手指摸着“全区第一”四个字,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反复念叨着:“俺的娃,真是好样的!”
  当晚,小木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自己的手、心和脚。手要勤快,帮家里分担,为他人出力;心要坚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不被旁人的话左右;脚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步都走稳、走正。”昏黄的煤油灯下,字迹虽不算工整,却透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与笃定——这就是小木,这就是李凡,一个在黄河岸边长大,带着泥土的坚韧与河水的澄澈,向着梦想稳步前行的少年。
  黄市一中坐落在市中心的八一中路233号,是小城当之无愧的“学府明珠”。校门口的石狮子威严矗立,朱红色的大门上刻着“黄市第一中学”六个鎏金大字,校园里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石板路上,留下斑驳的光影。这里的师资力量是全市最优的,不少老师都是省市级的优秀教师;学生也大多是各地的尖子生,学风浓厚得让人不敢懈怠。对于小城的学生来说,能走进黄市一中的校门,就相当于半只脚迈进了大学的门槛。
  9月1日开学那天,小木穿着母亲特意给他做的蓝布衬衫,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书包,走进了黄市一中的校园。报到处的老师笑着递给她一张分班表,上面写着“86级101班”,小木拿着分班表,沿着林荫道往前走,看着身边穿着整齐校服、背着崭新书包的同学,心里既有些忐忑,又满是欢喜。他站在101班的教室门口,看着黑板上“欢迎新同学”的标语,暗暗在心里定下目标:高中三年,不仅要保持成绩领先,还要多学本领,多做实事,朝着“学年第一、学级第一、全科第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
  晚自习时,班主任让同学们轮流介绍自己,轮到小木时,他站起身,声音洪亮:“大家好,我叫李凡,来自黄河岸边的小村庄,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用知识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未来三年,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话音落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木看着同学们友善的目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梦想,已经在这所充满希望的校园里,正式启程。
  
  2
  
  进入黄市一中后,小木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着知识,课堂上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请教老师,成绩始终稳居班级前列。但他从不只专注于课本,课余时间里,艺术朗诵成了他最热爱的事。
  小木第一次接触朗诵,是在初一的语文课上,老师范读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那温柔又充满力量的声音,让小木仿佛看到了田野里抽芽的小草、河边解冻的河水,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这种用声音传递情感的方式。来到黄市一中后,学校的“广播站”“朗诵社”让他找到了归属感,每天午休时,他都会去广播站帮忙播报新闻,周末则泡在朗诵社的活动室里,跟着学长学姐学习发声技巧、情感表达,有时候为了一句台词的语气,他能反复练习几十遍,直到嗓子沙哑也不放弃。
  除了朗诵,节目主持也成了小木新的尝试。学校举办运动会时,他主动报名担任主持人,为了把串词写得生动有趣,他提前一周收集运动员的故事,熬夜修改稿件;运动会当天,他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主席台上,声音清晰、从容不迫,不仅准确播报了比赛进程,还能用幽默的话语调动现场气氛,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从那以后,学校的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活动,都少不了小木主持的身影,他也渐渐成了校园里小有名气的“主持人”。
  课余时间里,校园图书馆是小木最常去的地方。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先去图书馆待上一个小时,从文学名著到科普读物,从历史传记到诗词选集,只要感兴趣的书,他都会借来读一读。有时候遇到喜欢的段落,他会抄在笔记本上,睡前再拿出来翻看;读到有感悟的地方,他还会写下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他的笔记本记满了厚厚的好几本,里面不仅有摘抄,还有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
  9月10日“教师节”那天,学校举办了“教师节”杯朗诵大赛,主题是“感恩师恩,逐梦前行”。小木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还决定朗诵自己创作的作品——《我的大学,我的未来》。为了写好这篇稿子,他回忆起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小学时,老师顶着大雨送他回家,还帮他补习落下的功课;初中时,老师知道他家境困难,悄悄帮他垫付了学费……这些温暖的瞬间,都被他写进了稿件里,字里行间满是对老师的感恩,以及对未来大学、未来人生的憧憬。
  比赛当天,小木穿着母亲特意给他做的白色衬衫,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亮起的那一刻,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台下。当他的声音响起,“老师,您就像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路;您就像一阵风,吹散我迷茫的雾……”台下瞬间安静下来,师生们都被他真挚的情感打动,不少老师甚至红了眼眶。最后,当他朗诵到“我要带着您的期望,朝着大学的方向奔跑,未来成为像您一样的人,点亮更多人的梦想”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比赛结果公布,小木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接过校长递来的获奖证书,小木心里既激动又感恩。他知道,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每一位老师的回报。那天晚上,他在日记里写道:“是老师的付出,让我有了追逐梦想的勇气;是学校的培养,让我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往后的日子,我要更加努力,不辜负这份信任与期望。”
  进入高中后,小木还有一个“小习惯”——喜欢做“无名英雄”。他知道学校的清洁区每天早上需要打扫,而负责清洁区的同学往往要早起,有时候还会赶不上早读。于是,每天天不亮,小木就会提前来到学校,拿着扫帚、簸箕,默默打扫清洁区的落叶、垃圾,等把清洁区打扫干净,他再悄悄离开,回到教室早读,从不让别人知道。
  有一次,小木像往常一样早起打扫卫生,刚把落叶堆成一堆,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是校长。小木心里咯噔一下,以为自己会被批评“多管闲事”,没想到校长只是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站在一旁,看着他把最后一片落叶扫进簸箕,才转身离开。
  小木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当天下午,他路过校团委的黑板报时,突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表扬栏”里:“86级101班李凡同学,每天早起主动打扫校园清洁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这种无私的精神值得全体师生学习!”周围的同学看到后,都围过来对小木说:“李凡,原来每天打扫卫生的是你啊!太厉害了!”“你也太低调了吧,做了好事都不告诉我们!”
  从那以后,小木的名字渐渐被全校师生熟知。他走在校园里,无论是路过教学楼,还是在食堂吃饭,总会有老师笑着和他打招呼,有同学主动向他问好;就连学校门口的保安大叔、食堂的阿姨,看到他都会热情地说:“凡娃,今天又来这么早啊!”“凡娃,多打一勺菜,长身体呢!”
  小木把这些温暖都记在心里,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每一位师生、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名字都记在上面。他在本子的扉页上写道:“是大家的关爱,让我在陌生的城市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是大家的认可,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我要用实际行动,报答这份深情厚谊。”
  
  3
  小木的努力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校进行学生会和校团委会换届选举,小木凭借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口碑,以及在朗诵大赛、校园活动中的出色表现,被同学们一致推选为学生会主席,同时还当选为校团委会副书记。
  当选那天,校团委书记找小木谈话:“李凡,学生会主席和校团委会副书记这两个岗位,责任重大,不仅要协助学校开展工作,还要服务好每一位同学。你有没有信心做好?”小木坚定地说:“书记,您放心,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爱心、真心、诚心对待每一位同学,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绝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从那以后,小木更加忙碌了。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先去学生会办公室,处理同学们反映的问题:有同学反映食堂的饭菜分量少,他就及时和食堂负责人沟通,建议增加饭菜分量;有同学反映教学楼的路灯坏了,晚上上下楼不安全,他就立刻上报给学校后勤处,督促工作人员尽快维修;有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就组织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利用晚自习后的时间,帮同学们辅导功课。
  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和校团委会副书记,小木深知思想品德教育对同学们的重要性。他常说:“我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学会做人,要有感恩之心、责任之心、担当之心。”于是,他经常利用周末、假期,组织团员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品德。
  高一的五一节假期,小木早就计划好了活动——带领团员去黄河滩区走访。黄河是小木的“母亲河”,他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听着黄河的故事、看着黄河的变迁,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想让同学们也走进黄河滩区,感受黄河的壮美,了解滩区劳动人民的生活,从他们身上学习坚韧、勤劳的品质。
  假期第一天,小木带领7名团员,背着笔记本、相机,坐着长途汽车前往黄河滩区。车子刚驶进滩区,就能看到成片的麦田,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远处的黄河水奔腾不息,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朝着远方奔去,气势磅礴。同学们都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纷纷拿出相机拍照。
  小木笑着说:“这只是黄河滩区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还要去走访滩区的乡亲们,听听他们的故事。”随后,小木带领同学们走进滩区的村庄,挨家挨户走访。他们来到一位姓王的老爷爷家,老爷爷今年70多岁了,一辈子都在黄河滩区种地,还会讲很多黄河的民间故事。老爷爷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给同学们讲“黄河女神”“大禹治水”的传说,讲滩区人民如何抗击洪水、守护家园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都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
  中午,王老爷爷留同学们在家吃饭,饭菜很简单,只有馒头、咸菜和一碗鸡蛋汤,但同学们吃得格外香。饭后,小木看到王老爷爷家的院子里晒着麦子,就主动带领同学们帮老爷爷翻麦子、收麦子。同学们虽然大多是城里长大的,从没干过农活,但都很卖力,有的拿着木叉翻麦子,有的拿着扫帚扫麦子,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王老爷爷看着同学们忙碌的身影,笑得合不拢嘴:“这些娃,真是好样的!”
  下午,小木带领同学们来到黄河岸边,看着奔腾的黄河水,他忽然灵感迸发,拿出笔记本,写下了“槐花飘香送真情,黄河故里逢春暖”的诗句。同学们围过来看,都称赞道:“李凡,你写得太好了!既写出了槐花的香,又写出了黄河故里的温暖。”小木笑着说:“这是黄河滩区的美景,是乡亲们的热情,给了我灵感。”
  就在同学们沉浸在美景与诗意中时,突然传来一声呼救:“救命!救命!我陷进去了!”大家循声望去,只见团员李军正在不远处的河滩上挣扎,双脚已经陷进了软泥里,而且还在不断下陷,情况十分危急。
  同学们都慌了神,有的想冲过去拉李军,有的急得团团转。小木立刻大喊:“大家别过来!软滩很危险,越拉陷得越深!”说完,他快速跑到附近,捡起一根长长的树枝,又找来几块木板,跑到离李军不远的地方,把树枝递给李军:“李军,别挣扎!抓住树枝,慢慢把身体放平,像爬一样往前挪!”
  李军按照小木的指挥,紧紧抓住树枝,慢慢放松身体,然后用手撑着地面,一点一点往前匍匐移动。小木则在一旁不断鼓励他:“加油!再往前挪一点!马上就到硬地了!”同时,他还让其他同学把木板铺在李军前方的软泥上,为他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
  经过十几分钟的努力,李军终于爬到了硬地上,脱离了危险。他瘫坐在地上,脸色苍白,大口喘着气,过了好一会儿,才对小木说:“李凡,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今天可能就出事了。”其他同学也纷纷说:“李凡,你太冷静了!刚才真是太危险了!”
  小木笑着说:“没事就好!以后我们到这种地方,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随便乱走。”那天晚上,小木在日记里写道:“生命是最珍贵的,遇到危险时,冷静和智慧很重要,担当和责任更重要。作为学生会主席和团委会副书记,保护好每一位同学,是我的责任。”
  这次黄河滩区之行,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黄河的壮美、乡亲们的热情,更让大家学会了团结、勇敢、担当。而小木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精神,也让他在同学们心中树立起了更加坚实的榜样。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