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春分日的育苗礼
作品名称:清水里的刀子 作者:王真波 发布时间:2025-10-11 08:07:08 字数:3537
春分这日,扁担山仿佛被大自然精心调试,昼夜恰好平分。清晨,丝丝凉意还未散尽,晶莹的晨露在竹苗尖上凝结,宛如夜郎古国神秘而珍贵的古珠,点缀在嫩绿的芽尖之间,折射出梦幻般的微光。随着太阳缓缓升起,那如金纱般的光辉轻柔地洒落在育苗区,晨露像是被这温暖唤醒,渐渐化作水珠,顺着竹苗滚落进土里,在刚刚翻新的泥地上砸出一片片细碎的湿痕,仿佛是大地在与水珠轻声细语。微风轻拂,带着温柔的暖意,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掠过竹丛,竹叶随之“沙沙”作响,仿佛是在为即将举行的育苗礼低声吟唱着序曲。
盟誓滩的育苗区,早已被“护江盟”的成员们收拾得井井有条。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清新而温润的香气,那是大地复苏的味道,土块被仔细地耙得细碎,仿佛是为即将播种的竹种精心准备的柔软床铺。竹制的育苗筐整齐地排列着,筐身精心编着“育苗纹”,这些纹路承载着古老的期许。按照布依族流传已久的“育苗古礼”,春分日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寓意着“春种一粒,秋收万竹”。“护江盟”要在这里举办一场庄重的“育苗礼”,将今年的竹种播撒进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然后由经验丰富的老盟员带领新盟员以及孩子们,一起为竹种培土、浇水,让每一颗竹种都承载着守护山江的心意,静静等待破土发芽的那一刻。而依照夜郎“种祭”的规矩,在育苗之时,大家必须怀着敬畏之心,向土地和竹子致敬,以表达对新生命的尊重。
小勇蹲在育苗区的第一排,裤脚高高挽到膝盖处,裤腿上沾着细碎的泥土,那是他与土地亲密接触的痕迹。他的手中捧着去年秋分时节晾晒好的竹种,这些竹种颗颗饱满,浅褐色的外壳上似乎还留存着晒秋时阳光的温度。每颗竹种的壳上都贴着小小的标签,上面清晰地写着采种地点:“盟誓滩竹王树”“凉荫渡浅滩”。小勇小心翼翼地把竹种一颗颗放进育苗筐的土穴里,每个土穴只放置一粒,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竹种就跟人一样,得留够生长的空间。要是挤在一起,根就长不开,以后也长不壮实。咱们育苗,可不单单是种竹子,更是在播撒希望啊。这些竹种日后都会长成守护江水、呵护幼苗的竹子,所以得用心对待每一颗种子,可不能辜负了它们。”小勇一边说着,一边继续手中的动作,眼神中满是对竹种的期待与呵护。
王阿爷坐在旁边的竹凳上,竹凳腿裹着竹丝,防止在潮湿的地面上打滑。他手里拿着竹制的选种盘,正耐心地教孩子们如何分辨竹种的好坏。只见他拿起一颗竹种,用指甲轻轻掐了掐外壳,壳上随即留下一道浅痕。
“你们瞧,能掐出浅痕,而且里面的仁不空心的,就是好种。像这样的种子,只要春天一暖和,就会发芽。要是一捏就碎,里面的仁还发瘪,那可就长不出苗,只能当作肥料咯。”王阿爷说完,顿了顿,伸手摸了摸石头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道,“选种就跟选朋友一样,得选真心待你的,这样才能一起走得长远。选种的时候用心,竹苗日后也会长得用心。”
乐乐手里拿着一把小竹铲,这铲子是小勇特意按照她的手型制作的,轻便又易于握持。她正小心翼翼地给竹种培土,动作轻柔得仿佛生怕惊扰了沉睡的竹种。她的土铲里只装了少量泥土,一脸担忧地问王阿爷:“阿爷,土要盖多厚呀?会不会把竹种闷坏了?我怕它喘不过气来呢。”
王阿爷笑着走过来,帮她调整铲子的角度,让泥土均匀地落在土穴里,说道:“盖到看不见竹种就行啦,大概半指厚,就好像给竹种盖了一层薄被子,既能保暖又透气。等春天再暖和些,它就会钻出来跟你打招呼咯,到时候你就能看到它的小芽啦。”
新盟员小周带着生态监测仪,仪器的外壳裹着防摔的竹套,既实用又美观。她在育苗区的不同位置蹲下,将探头轻轻插进土里,等待数据显示的同时,还不忘跟周围的盟员讲解:“土壤湿度在25%左右,温度18℃,这个条件刚好适合竹种发芽,在这样的环境下,竹种的发芽率能提高不少呢。”很快,数据出来了,她转头对小勇说,“咱们可以在育苗筐旁插个竹制的小标牌,记录每天的温湿度、浇水时间,这样就能及时调整浇水的量,既不让竹种干着,也不让它涝着。”
小勇听后,立刻点头,带着阿明一起制作竹标牌。他们选用一年生的细竹片,将其削成合适的形状,把边缘磨得圆润光滑,以免伤到竹苗。然后用红漆在上面刻上育苗日期和负责的盟员名字。按照夜郎“认种”的古俗,每个标牌顶端都精心嵌着一枚小铜符,据说这铜符能“护种芽,助生长”。标牌插在育苗筐旁边,就像给每一排竹种都立了一张独一无二的“身份卡”。
“以后这排竹种就交给你负责啦,”小勇把刻着阿明名字的标牌递给她,指尖轻轻碰着标牌上的铜符,叮嘱道,“要经常过来看看,要是土干了,就用竹壶沿着筐边浇水。要是发现有杂草,就赶紧拔掉,别让杂草跟竹种抢养分。看着它们发芽、长苗,就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
阿明郑重地接过标牌,指尖轻轻摸着自己的名字,然后小心翼翼地插在育苗筐旁。标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向竹种承诺着守护:“小勇哥,你放心,我每天都会来,早来晚走,一定会把这些竹种照顾得妥妥当当,让它们长成最健壮的竹子,以后用来护江、护苗,绝对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不知不觉,中午到了,育苗礼的播种环节顺利结束。大家纷纷拿起竹制的洒水壶,壶身上刻着“育苗”二字,壶嘴细细的,水流缓缓地沿着育苗筐的边缘流淌,既不会冲坏土穴,也不会溅到竹种上。水缓缓渗进土里,带着竹种的清香,在整个育苗区弥漫开来,仿佛是在向世界预告着新生命即将诞生。泥土吸饱了水,颜色变得更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阿花婶带着女人们在竹棚里忙碌着。竹棚里,竹锅正煮着南瓜粥,那竹香与粥香相互交融,还放了红枣和桂圆,甜香四溢,让人暖心。青团则是用江边鲜嫩的艾草和糯米制作而成,艾草汁将青团染得绿油油的,里面包着香甜的豆沙馅。咬上一口,艾草的清香与豆沙的甜完美融合,满是春天的味道,格外爽口。
“吃了青团,就代表春天真的来啦。”阿花婶一边说着,一边给每个人递上一个青团,手里还提着装满青团的竹篮,“咱们的竹种也会像青团一样,长得绿油油的,充满生气,以后都能变成对护江有用的竹子。”
大家围坐在竹棚里,竹棚里的火塘还留着丝丝余温,让人倍感温暖。大家一边吃着青团,喝着南瓜粥,一边热烈地聊着天,话题都围绕着育苗展开。
小勇说道:“等竹苗长到半尺高,就把它们移栽到盟誓滩的竹苗区,让它们跟去年的竹苗作伴。”
王阿爷接着说:“我得教新盟员编竹制的育苗罩,用细竹篾编,这样就能挡住小鸟,不让它们啄食刚冒芽的竹苗。”
孩子们则满心期待地盼着竹种早点发芽。石头兴奋地说:“我要第一个看到竹苗钻出土的样子!”乐乐也不甘示弱:“我要给竹苗起名字,就叫‘小绿’‘小壮’,多好听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话语,充满了对竹种成长的期待。
夕阳渐渐西下,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大家这才收拾好工具,将竹铲、竹壶、标牌等一一放进竹制的工具篮里,然后恋恋不舍地离开育苗区。小勇忍不住回头望了望,整齐的育苗筐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竹标牌泛着淡淡的红光,育苗筐里的泥土还透着湿润,仿佛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他的心中满是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些竹种在春天里破土而出,冒出嫩绿的小芽;在夏天里茁壮成长,长出挺拔的茎干;在秋天里愈发茁壮,长出翠绿的叶子;在冬天里默默积蓄力量,最终长成守护清水江的坚韧竹子,成为山江的忠诚守护者。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护江刀,刀鞘上的枫香叶碎在夕阳下泛着浅红的光泽,盟徽挂在脖子上,紧紧贴着胸口,暖暖的,仿佛揣着一团春日的暖阳。他深知,春分日的育苗礼,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播种仪式,更是“护江盟”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期望着扁担山的竹子更加翠绿,清水江的江水更加清澈,江中的鱼儿更加繁多;这也是老辈人与后辈、新盟员与老盟员之间的一种传承,传承着护竹的精湛手艺、护江的严格规矩,以及对山江深深的情义;这更是一份深埋在泥土里的约定,约定着大家一起守护这些竹种,守护这片山江,不让它们受到丝毫伤害。
江面上,微风轻轻吹拂,带着江水的丝丝凉意,仿佛在诉说着山江的故事。竹丛里,新笋已经长到半高,笋衣上还沾着泥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育苗区的泥土,还保留着浇水后的湿润,散发着淡淡的土香,那是希望的味道。小勇明白,“护江盟”的育苗礼,会如同每年准时到来的春分太阳一样,一年又一年地举办下去。竹种会在每年春天发芽,竹苗会一年年长大,护江的人们也会一年又一年地坚守这份约定,让扁担山的竹林愈发茂密,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让清水江的江水愈发清澈,宛如一面透明的镜子。
而他,也会一直坚守在这里,带着护江刀,带着盟徽,守护着这山这江,守护着“护江盟”的每一个人,守护着这片承载着希望的育苗区,直到永远。直到竹种年年带着希望破土发芽,直到竹苗岁岁守护着山江安宁,直到这份守护与传承,成为山与江永恒的春日希望,成为世代相传的美好传说,深深地刻在每一个育过苗、热爱这片土地的人心中,如同璀璨星辰,永恒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