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冬至日的守岁竹
作品名称:清水里的刀子 作者:王真波 发布时间:2025-10-07 09:42:26 字数:4806
冬至这天,扁担山的雪来得早,天刚蒙蒙亮,就飘起了绵密的雪粒,像夜郎古絮般轻柔,又带着几分冬日的清冽,慢悠悠地铺满山野。山脚下的清水江结了层薄冰,冰面映着雪光,泛着细碎的银辉;山间的竹林被积雪压弯了腰,竹梢垂着蓬松的雪团,风一吹,雪团簌簌落下,却没断一根竹枝——老楠竹的韧性,在寒冬里显露出最动人的模样,竹身微微弯曲,却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姿态,透着“宁弯不折”的风骨,像一群默默守护这片土地的老者。
“护江盟”的人踩着积雪,从山各村赶来,雪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音在寂静的山间回荡,像是在为这场冬日的约定伴奏。他们要往盟誓滩的竹王树赶,去办一年中最重要的“守岁竹”仪式。按布依族流传百年的“守竹王”古俗,冬至夜要围着竹王树点竹灯、煮竹根汤、听老故事,守着这棵百年老竹,也守着“护江盟”一整年的牵挂与约定。更按夜郎“冬至祭”的规矩,守岁时要心怀感恩,敬竹之坚韧,敬江之包容,把对自然的敬畏、对同伴的情谊,都融进这漫漫长夜的守护里。
小勇是最早到竹王树下的,天刚亮就背着竹筐来了。他先拿出竹铲清理树下的积雪,这竹铲是他去年特意做的,铲头裹着一层厚厚的铜皮,边缘磨得光滑,挖雪又快又稳,不会伤到竹王树的根系。他弯着腰,一点点把积雪往外围扫,动作轻缓,像是在呵护一件珍宝。很快,树下就露出一圈平整的空地,空地上还留着往年守岁时的竹痕——那是每年摆放竹灯时留下的印记,一圈圈、一道道,像给竹王树系上的年轮,记录着一年又一年的守护。
接着,他从竹筐里拿出十二盏竹灯,对应一年十二个月,整整齐齐地摆在空地周围。每盏灯都是用细竹篾精心编的,竹篾细如发丝,编织的纹路却格外紧密,外面糊着一层油纸,能防风挡雪;灯身上贴着一张小小的竹纸,纸上写着当月的“护江小事”,字迹有粗有细,是不同盟员的手笔:一月的初雪巡江,纸上画着小勇踩着雪巡江的简笔画;三月的竹苗栽种,写着石头栽下第一棵竹苗的日期;五月的鱼汛宴,记着大家一起在江边吃鱼、唱盟歌的热闹;十月的竹艺集,还贴着一片当时用的竹编碎片……“每盏灯都是咱们的守护印记,”小勇一边摆灯,一边轻声说着,手指轻轻拂过灯上的字迹,像是在触摸那些温暖的过往,“冬至夜把它们点亮,就像把一整年的心意都聚在竹王树下,让竹王树也看看,咱们没辜负它的守护,没辜负这山这江。”
王阿爷背着竹篓赶来时,小勇刚摆好最后一盏竹灯。这竹篓是阿爷年轻时编的,篓身编着繁复的“竹王纹”,纹路里藏着竹枝、竹笋、江水的图案,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样式;竹篓里装着刚挖的竹根,是从竹王树周围的老竹根上小心截下来的,还带着湿润的泥土,根须上沾着雪粒,在阳光下泛着浅褐的光。“冬至喝竹根汤,能暖身,也能记着竹的恩。”王阿爷蹲在雪地里,小心翼翼地把竹根上的泥土拍掉,动作轻柔,像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这竹王树护了扁担山几十年,当年洪水冲坏岸边竹林,是它先冒出新芽;前年大雪压垮不少树木,就它挺了过来。咱们守它,也是守着山江的根,守着老辈人的规矩,守着心里的那份念想。”
林晓带着镇上的盟员,扛着竹制的长桌和板凳,踩着雪往竹王树赶。长桌是用两根粗竹拼接的,桌面打磨得光滑温润,还留着淡淡的竹香;板凳是短竹截成的,凳面铺着一层厚布,防止坐久了着凉。他们在竹王树旁搭起临时的“守岁棚”,棚顶用新鲜的松枝和旧竹席铺着,松枝浓密,能挡住落下的雪花,竹席透气,不会让棚内太闷;棚柱是用结实的竹枝做的,牢牢扎在雪地里,外面还缠着几圈红绳,按古俗说,红绳能“聚人气,挡寒气”。
棚下的长桌上,早已摆好了阿花婶提前做好的吃食:花糯米饭做的年糕,染了红、黄两色,红色像竹王树的新叶,黄色像竹王树的竹节,摆在一起,就像一棵缩小的竹王树;用松枝熏的腊肉,切成薄片,油亮亮的,还没吃就闻到一股喷香;还有一个装着竹根的砂锅,砂锅是阿花婶家老阿爸传下来的,锅底印着一个小小的“竹”字,边缘虽然有些磨损,却透着岁月的温润。“等入夜后,咱们就架起柴火煮竹根汤,”林晓一边整理桌上的东西,一边跟身边的盟员说,“我还带了外地盟员寄来的祝福信,都贴在棚柱上,让竹王树也听听,远方的人还记着咱们,记着这扁担山的竹,记着清水江的水。”说着,她拿出一摞信,信纸是用竹浆做的,摸起来带着淡淡的粗糙感,信封上画着各式各样的竹图案,有的是竹枝,有的是竹篮,还有的是竹灯。
陈雨带着大学生团队赶来时,雪下得更密了。他们背着投影仪和蓝蜡染的投影布,投影布的边缘绣着一圈竹纹,竹纹里还藏着小小的“护江盟”盟徽,展开后,刚好能挂在竹王树旁的两根竹柱之间。“咱们要播放今年‘护江盟’的影像集锦,”陈雨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跟大家解释,雪花落在她的肩上,很快就积了薄薄一层,“里面有春天孩子们种竹苗的笑脸,夏天星灯船漂在江里的微光,秋天晒秋盟上的满满收获,冬天守竹灯时的暖暖灯火……这些画面,是咱们一整年的守护见证,等会儿大家围着竹王树看,就像一起再过一遍这一年,把每个温暖的瞬间都记在心里,也让竹王树看看,咱们这一年没白忙活。”
天黑时,雪还没停,可盟誓滩上已经聚满了来守岁竹的人。有头发花白的老盟员,手里拄着竹杖,竹杖上刻着自己的名字;有刚加入的年轻人,背着装满零食的竹篮,脸上满是期待;还有跟着大人来的孩子,手里拿着小小的竹制玩具,蹦蹦跳跳地在雪地里玩耍。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个小竹碗,碗里盖着一块布,等着喝热腾腾的竹根汤。
小勇拿着火柴,走到第一盏竹灯前,深吸一口气,轻轻划亮火柴。火柴燃起的瞬间,暖黄的光映亮了他的脸,也映亮了竹灯上的字迹;他小心地把火苗凑近灯芯,灯芯“噗”地一声燃起,暖黄的光透过竹篾,在雪地上映出细碎的图案,像撒了一把金粒。大家跟着他,一人点亮一盏竹灯,十二盏灯围着竹王树,像给老竹系上了一圈暖光腰带,把寒冷的雪夜照得格外温馨。
竹根汤在砂锅里煮着,柴火是去年储的枯竹枝,烧起来“噼啪”作响,火星偶尔溅起,落在雪地里,很快就熄灭了。随着柴火慢慢燃烧,砂锅里渐渐飘出淡淡的竹香,混着腊肉的香气、年糕的甜香,在雪夜里格外诱人,引得孩子们都忍不住咽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砂锅,时不时问一句:“阿爷,竹根汤什么时候好呀?”
王阿爷坐在铺了厚布的竹凳上,竹凳腿裹着竹丝,防止在雪地上打滑。他身边围满了孩子,石头和乐乐挤在最前面,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等着听竹王树的故事。“这棵竹王树,是我阿爸年轻时种的。”王阿爷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却格外有力量,“那年清水江发大水,冲坏了岸边的竹林,连江里的鱼都被冲走了不少。我阿爸看着光秃秃的江岸,心里疼得慌,就带着村民,在盟誓滩种了这棵竹,说要让它当‘竹魂’,护着这山这江,让竹林再长起来,让鱼再回来。”
他顿了顿,伸手摸了摸竹王树的树干,树干粗糙,却透着温暖:“刚开始那几年,这棵竹长得慢,大家都担心它活不下来,每天都有人来给它浇水、除草。后来呀,它慢慢长粗了,长出了新的竹枝,周围也冒出了新的竹笋,岸边的竹林也一点点恢复了。现在几十年过去,它长得这么粗,要两个人才能抱住;咱们‘护江盟’也像它一样,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变成了现在这么多人,守护的心意也越来越浓。”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小手放在嘴边,生怕打断阿爷的话。石头伸出手,轻轻摸着竹王树的树干,树干上还留着去年刻的盟徽,雪落在上面,像给盟徽镶了一层银边。“阿爷,明年咱们还能在竹王树上刻新的盟徽吗?”石头的声音带着期待,“我想刻上‘新苗’两个字,代表我们这些小盟员,以后我们也要像小竹苗一样,跟着竹王树长大,跟着‘护江盟’护江,不让江水变脏,不让竹林被破坏。”
王阿爷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石头的头,指腹蹭过孩子冻得通红的脸颊:“当然能,这竹王树,要陪着你们一起长大,看着你们从小小的竹苗,长成能遮风挡雨的大竹,看着你们变成护江的好帮手。等明年春天,咱们就一起在树上刻,让所有人都知道,‘护江盟’有了新的力量。”
这时,投影布亮了起来,陈雨按下了播放键,影像里的画面一幕幕闪过:春天,小勇扶着歪掉的护鱼栅,裤脚沾满泥水,额头上渗着汗珠,却依旧笑得灿烂;夏天,阿花婶在竹艺集上绣蜡染布,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布面之间,身边围满了好奇的孩子;秋天,林晓教孩子们编竹鸭子,孩子们的小手虽然笨拙,却格外认真,编好的竹鸭子歪歪扭扭,却透着可爱;冬天,陈雨给外地盟员写竹信,笔尖沾着竹汁,信纸在她手里沙沙作响……
大家围着投影布,静静地看着,有的笑着回忆当时的趣事,有的悄悄抹了抹眼角的泪水,想起一起熬过的苦、一起享过的甜。竹灯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暖融融的,像竹王树张开双臂,给了所有人一个温柔的拥抱。
“竹根汤好啦!”随着阿花婶的一声喊,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砂锅。小勇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掀开砂锅盖子,一股浓郁的竹香瞬间飘了出来,汤里的竹根煮得软糯,还飘着几片葱花,汤色泛着浅黄,看着就让人暖和。他拿起竹勺,给每个人盛了一碗,竹碗是特意做的,外面缠了一层厚布套,防止烫手。
大家捧着竹碗,轻轻吹了吹,喝了一口。竹根汤入口微甜,带着淡淡的竹香,暖意从喉咙一直传到脚尖,瞬间驱散了一整夜的寒气。“咱们一起敬竹王树,敬这山这江,敬‘护江盟’的每一个人!”小勇举起竹碗,声音响亮,在寂静的雪夜里回荡,“感谢竹王树护着我们,感谢山江给我们馈赠,感谢大家这一年来的并肩作战,让这一年平安顺遂,让清水江依旧清澈,让竹林依旧茂盛!”
大家跟着举起竹碗,竹碗碰撞的“叮叮”声,在雪夜里格外清脆,引得竹丛里的雪粒簌簌落下,像在为他们鼓掌,又像在回应他们的敬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眼里闪着光,那是对过去一年的满足,也是对未来一年的期待。
守岁到深夜,雪渐渐停了,天边露出一点微光,星星在天空中闪着,格外明亮,像是竹王树洒下的祝福。大家围在竹王树旁,手牵着手,一起唱起了“护江盟”的盟歌,歌声温柔又坚定,在盟誓滩上散开,传到江里,融化了冰面的薄冰;传到竹丛里,唤醒了沉睡的竹枝;传到山间,惊动了栖息的飞鸟:“竹王立江边,江水流千年,护江盟的人,心连着心牵;守着竹,护着江,情义永不变,一年又一年,温暖满人间……”
小勇站在竹王树下,看着身边的盟员们,有的在低声聊天,分享着新一年的计划;有的在收拾东西,把用过的竹碗、竹勺仔细收好;有的在跟竹王树告别,轻轻摸着树干,像是在跟老朋友约定明年再见。他看着围着竹王树的竹灯,灯光还在亮着,暖黄的光映着雪,像一幅温暖的画;看着远处亮着的守竹灯,像一串温暖的星星,在山间闪烁。
他摸了摸腰间的护江刀,刀鞘上的枫香叶碎在竹灯光里泛着浅红,盟徽挂在脖子上,贴着胸口,暖暖的,像是在跟他的心跳一起共鸣。他知道,冬至日的守岁竹,不只是一场仪式,更是“护江盟”的初心与传承——只要竹王树还在,只要大家还在,这份对山江的守护就不会停,这份同伴间的情义就不会散,像竹王树的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无论风雪如何,都能稳稳挺立。
天边渐渐亮了,新的一天来了,雪地上印着大家的脚印,歪歪扭扭,却连成了一串长长的牵挂,从竹王树延伸到江边,再延伸到山间。大家收拾好东西,恋恋不舍地离开盟誓滩,有的还回头望了望竹王树,望了望竹灯,像是在跟老朋友告别,又像是在期待明年的重逢。
小勇最后一个离开,他回头望了望竹王树,竹灯还亮着,雪落在竹灯上,像给暖光盖了层薄被;竹王树在晨光里,显得格外挺拔,竹枝上的积雪渐渐融化,滴落在雪地上,发出“滴答”的声,像是在跟他说“再见”。他知道,“护江盟”的故事还会继续——会有更多的冬至夜,会有更多的守岁竹,会有更多的人加入,会有更多的守护与传承,在这山这江之间,永远延续下去,像竹王树一样,岁岁长青,像清水江一样,年年流淌。
而他,会一直在这里。带着护江刀,带着盟徽,守着这山这江,守着“护江盟”的每一个人,守着这棵竹王树,直到永远。直到竹王树岁岁长青,枝繁叶茂护山江;直到清水江年年安澜,鱼肥草茂映蓝天;直到这份守护与传承,成为山与江永恒的岁月印记,成为世代相传的温暖传说,刻在每一个热爱这片土地、守护这片土地的人心里,永远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