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金盘养鲤;十七章:县城老街;十八章:麻饼与发饼
作品名称:贫民人生 作者:竹节高 发布时间:2025-10-04 22:38:28 字数:4507
第十六章:金盘养鲤
淑贤这时在房里醒了,叫着娘,宝莲忙走进屋里,看淑贤光着脚站在地上,穿着一件兜兜,上身穿着半袖衫。
龙生也醒了,半边单被盖着肚子,穿着一件连衣的红兜兜。宝莲把两个孩子抱起来,在屋里便桶里把了尿。
看到两个孩个子额头上、身上全被蚊子咬的是疱,心痛不已。牵着淑贤,抱着龙生来到堂屋。看天锡正在饶有兴致地吸着水烟。
把两个孩子一放说:“吃完早饭,你去街上看看有蚊帐没有,有的话买一床回来。只一夜,两个孩子就咬得浑身是疱,时间长了,还不知道要咬成什么样子。这秋蚊子最毒,咬多了孩子会生病的。”
天锡看看两个孩子身上,白白的皮肤,像过麻一样,额头上、眼皮上,露肉的地方都是红点。两个孩子因为痒,用小手抓个不停。天锡痛在心里,说:“等外母回来,吃过早饭,我就上街去买,孩子细皮嫩肉的,见不得蚊子咬。”
王老太用扁担挑着两竹篮衣服,放下对宝连说:“你出弄堂门口,有一口井,你拿个大脚盘,去井里打水把衣服洗了,我来煮早饭,吃过饭去换你。”
宝莲拿着脚盘,提着打水的吊桶,挑着两篮衣服走了。
王老太去房里一只木桶里量了一升米,又去布口袋里量了一升干红芋丁,去水缸里舀水洗了两遍,添上水放进锅里;把干红芋丁放一边,把大米放一边。饭开了,用竹箕小心捞起来,怕大米和红芋丁杂了。
锅里倒点油,把一盘新鲜豆角倒进锅里炒,炒熟后盛起来,又炒了一盘咸萝卜。
再把饭倒进锅里先用大火烧了一会,饭香四溢。饭和菜煮好后端上桌,两个孩子小碗里盛的是米饭,大人碗盛的是带红芋丁的杂粮饭。一人刚好一碗。留一碗给宝莲,用葫芦瓢扣着,再把米汤倒进锅里,用铁铲铲着锅底的锅巴。王老太有点不好意思地对天锡说:“粮食定点供应,搭点杂粮,大人苦一点,半饥半饱,饭不够,再吃一碗锅巴粥就饱了。”
天锡说:“我们饭量都不大,一碗饭就够了。”
一家人围着吃完饭,王老太说:“我去洗衣服,换宝莲回来吃饭。”
王老太走后,天锡对成鸣说:“成鸣,你带两个孩子玩一会,你姐姐一会就回来了。昨夜两个孩子被蚊子咬得不成样子,我去街上买床蚊帐。”
成鸣对两个孩子说:“舅舅有个最好的玩法,就是折纸标扇着,你们没有看到过吧?”
成鸣这时也只有不到十岁,孩子们有着共同爱好和语言,听说小舅带他们有新玩法,也不认生,笑眯眯地跟着玩去了。
松兹县城是皖西南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素有“吴头楚尾,三省交界,八县邻居”之称。
县域内有大江(长江),大湖(大官湖、泊湖、龙湖),湖水面积达八百万亩。大山(陈汉的罗汉尖归属于大别山山脉)背连鄂豫皖。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有丘陵、平原,背依大别山,面朝大江大湖。物产丰富,经济昌盛,历史悠久。西汉高汉时期(公元前一八四年),此地设置松兹侯国。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改南塘松兹县。
松兹县有两座名山,一东一西守护着县城,东为鲤鱼山,西为河西山,但两座山却有所不同,鲤鱼山在县城城墙之内,河西山在县城城墙之外。
相传在明朝时,有一外地人,奉调来松兹县做县令。此人对山川地理颇有考究。看县城城墙之外,有着一处山川秀丽的大山,感到这里边有些玄机。
这天他带着随从,登高望胜境,看鲤鱼山好似一条鲜活的大鲤鱼,而县城城墙恰如一只大金盘。看那鲤鱼摇头摆尾,大有一飞冲天之势,只待风云际会,那鲤鱼就会腾云化龙,乘长风,破万里浪,跃过金盘,前途不可限量。
县令看后大惊失色,想这松兹县要出许多大人物呀!苦思冥想,心生一策,将城墙毁掉重建,把东门的鲤鱼山围在县城之内,这就形成了“金盘养鲤”的地理之势。
第十七章:县城老街
天锡从弄堂里走出不久,就进入了县城的东门大街。县城以菱角塘为中心,分别延伸出东西南北四条老街,通向县城的四门。
菱角塘是在城中心方方正正的一口水塘,约十余亩,因塘内盛产菱角而出名。
水塘四周用青条石砌就,中间建有凉亭楼阁,木质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内有长排木椅、石桌,供游人歇息。从岸边有石柱路四条,游人可从不同的方向进入凉亭内游玩。
在松兹县的岁月长河中,四条老街宛如四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充满故事与温情的土地上。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诉说着县城居民的喜怒哀乐。
东门老街,名为“青石街”,这条街的路面由一块块规整的青条石铺就。青石与青石之间留有不宽的缝缐,底下是供水流的排水道。岁月的脚步在石头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街道两边全是净一色的徽派建筑,飞檐斗拱,尽显昔日的繁华。这里是县城的商业中心,曾几何时,各类店铺琳琅满目,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生活的交响曲。
看到一家粮店,有人在店里买米买油。天锡上前打听,问问大米多少钱一斤。
营业员看着他说:“我们这里的粮油都是凭供应折子定量供应的。县城的居民每个月定量36斤大米、4两香油,你要买米买油,要拿供应折子来,我们在你折子用笔销量后,你去交钱,拿着出纳的粮、油票我们这里才按量称给你,不是随便任何人都能买的。”
天锡摇摇头说:“我们是洲区的灾民,哪里有供应折子?”
营业员说:“没有折子,我们就没有办法卖给你。”
天锡无奈地看看,只得走了。往前面走不远,看到一个副食品店,玻璃柜台里摆着各种月饼和糕点,想到这些东西不会也是定量供应吧?今天是古历八月十三,两个孩子第一次在县城过中秋节,买几个月饼回去。
进店一问,也是要副食品票才能买。天锡无奈地叹口气,看来所有的副食品,只要是吃的,能填饱肚子的都是要票的。
西街是手工业街,这条街上集中了篾业社、铁业社、木业社、裁缝、理发等手工业从业者。街面由青砖铺路而成,路面呈鱼脊状,中间略高,街两边有明下水道。独轮车的印痕嵌入在青砖路面上,显得凹凸不平。
通往北门是一条百货街,日杂、锅碗瓢盆、手工制品应有尽有。天锡走进一家百货店,看货架上摆放着夏布蚊帐,叫营业员拿过来看看,用手一摸,夏布网眼不密,还很粗糙。天锡看不中这质量。换了几家,质量都差不多。
终于在一家柜台上看到了满意的夏布蚊帐。一问价钱,五尺大床的帐要12元一床,小一点的也要8元钱一床。
天锡看价钱有点贵,默默盘算了一下口袋里带来的钱,这几年因新旧政权交替,原来存着些钱都成了废纸,新币也只这两年开始使用,手头没有宽余,特别是今年,几乎都是在吃老本,又遭水淹,更是穷途末路。
营业员看天锡犹豫不决的样子,催促道:“你这人怎么这样磨叽,你不要我就收起来。”
天锡看营业员这样说,只得咬咬牙,掏出8元钱,买下一床小床的蚊帐。他拿着包好的蚊帐,看看天气还早,又去南街转转。
南门老街原名叫“文化巷”,它以浓厚的文化氛围而闻名。街道由麻石条铺成,错落有致,闹而不喧,街道两边都是装裱店和书店,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徽砚,以上三种都是安微在文化方面享有盛誉的特产。南浔的湖笔,素有“湖颖之笔压天下”之称。在这条街上都是应有尽有。有一家大型的国营书店,里面货架上,柜台里有古今中外名著、儿童读物,还有各种绘画的小人书,也有名人字画。这里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也是文化传承的摇篮。
不管社会如何变迁,“文化巷”却宛如一片宁静的绿洲。让人忍不住驻足,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
这时旁边的戏院刚好散场,天锡看了一下今天贴在戏院门口的海报,是京剧《打鱼杀家》。难怪这么多人,只见散场的人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天锡费了好大的劲才从人堆里挤出来。
这四条老街,是县城的灵魂所在,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这一方水土人们心中永远的港湾。四条老街就像是人的骨架,支撑起了县城的脊梁。而老街深处纵横交错的弄堂,粉墙青瓦,袅袅炊烟的寻常阡陌人家的家庭日常,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物质如何匮乏,它们都会在县城发展的进程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第十八章:麻饼与发饼
天锡从街上归来,太阳已西斜。早晨一碗红芋丁饭没有吃饱。此时已是饥肠辘辘。
看到堂客和外母正在逗孩子玩,没有煮饭的迹象,只得笑眯眯地说:“街上的夏布帐子太贵了,我只买了一床小帐子。今朝夜里把这帐子挂在外母房里,外母带两个伢困,这样老的和小的就免得蚊子咬了。”
宝莲接过帐子,对王老太说:“娘,哪里有细竹棍?我俩去把这帐子挂到你床上。”
王老太说:“后天就是八月中秋,白露都过了,后几天就是秋分,秋老虎再热也热不了几天,这么困难,你们还去买这么贵的帐子。虽然是舍不得伢,但现在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虽说只要几块钱,但这几块钱在这时可是要起大作用。南瓜只要5分钱一斤,我还叫乡下亲戚问他们那里能买得些杂粮不,如果买得到,准备买些,一家人总要熬过这个难关。”
娘的话说得有理,天锡夫妇对望了一下,也感到考虑得没有娘周到。宝莲忙说:“这事怪我,我怕两个伢蚊子咬多了会生病,到时会花钱更多。将买来着又退不掉,好在天锡只买了一床小的,不适合在前面大床挂,挂在你后面小床上,夜里你带两个伢困。”
王老太看宝莲这样说,也就不再说什么,去外面找来两根细竹棍,和宝莲一起去房里把帐子挂起来。
挂好帐子后,王老太对天锡和宝莲说:“今朝中午吃南瓜拌饭,没得法子,糠菜半年粮。”
说着王老太从床底下拿出一个大南瓜,再去米桶里量出一升米。南瓜拌饭,又没有油,只放了点盐拌拌,从南瓜面上盛出两小碗米饭给伢吃,菜是几块咸南瓜,夹到他俩碗里,孩子也饿了,也不挑食,吃得很有味。
这天是中秋节,成军也放了假。早上一家人吃完南瓜糊糊。王老太拿出三张肉票和三块钱对成军说:“这是这个月的肉票,每人每个月半斤,又赶上国庆节和中秋节,多发了几张,我家这个月共发了三斤肉票。成军你到食品站去把肉买回来,你姐夫一家在这里过中秋节,要热热闹闹的。再买几斤豆腐,你回来时打一斤酒回来,你姐夫有菜喜欢咪一口。我这里还有几张副食品票,天锡你和宝莲带孩子去街上逛逛,去买几个月饼回来,晚上伢子要拜月亮家婆。第一回在县城里过节,不能苦了孩子。”
成军买了肉回来,还买回来三斤豆腐和一斤烧酒。王老太开始煮中饭,今朝的中饭王老太是在大米里掺的大麦米——今天中秋节,没有煮南瓜拌饭。
天锡和宝莲牵着两个孩子在街上边走边逛。虽说时日艰难,但节日的县城还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到副食品店一看,尽是排队买月饼的。
天锡对宝莲说:“你带两个伢去周边转转,我去排队买月饼,看今天这么多人,恐怕要排好长时间才能轮到我。”
宝莲带伢去玩去了。排了很长时间。到了天锡跟前,天锡想想,成鸣也是孩子,对营业员说:“同志,你看这是我家这个月的副食品票,能买几个月饼?”
营业员接过票看看说:“你这只有三个人的副食品票,如果买麻饼,就是中间带糖,外面撒芝麻的这种月饼,只能买一斤,也就是两个。如果买发饼,就是没有糖心光外面撒芝麻的饼能买四个,你想买哪种?”
天锡说:“我想买好一点的,可是票又不够,那就买四个发饼吧。”
营业员收了票对天锡说:“还是发饼划算,四个饼子有两斤。副食品这么紧张,也就只管填饱肚子,不要管味道了。”
天锡笑笑说:“城里和农村还是有差别的,我们洲上今年遭水淹,什么都没有,人都逃难去了;城里还有点肉和副食品供应,国家还是对城里人优先照顾的。”
营业员看天锡这么说,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慢,用趾高气昂的眼神看着天锡,从柜台底下抽出一张纸把发饼包好,对天锡说:“四角八分钱。”
天锡付了钱,拿着发饼在街上找到宝莲娘儿三个,天锡抱着龙儿,宝莲牵着淑贤,往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