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贫民人生>第十三章:一饭之恩;十四章:县城里的娘家;十五章:娘的大度

第十三章:一饭之恩;十四章:县城里的娘家;十五章:娘的大度

作品名称:贫民人生      作者:竹节高      发布时间:2025-10-03 21:12:40      字数:4914

  第十三章:一饭之恩
  八月的骄阳,毒辣地照在头上,仿佛要把大地烤焦。自从破坝后,老天一改往日的常态,天天都是烈日高悬。天锡夫妻二人挑着孩子和行李,艰难地行走在滚烫的大地上。
  早晨上船时,只喝了两碗稀粥,在船上又没有东西吃,渴了用瓢在湖里舀瓢水喝。
  这天风顺,木船扬起帆,很快就渡过了大湖,到九姑岭下船时,太阳已偏西。两人又饿又累,两个孩更是受罪,坐在箩筐里,动弹不得,头上的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宝莲担忧孩子承受不住,拿出两件单衣服,用扣子扣着系在箩索上,替孩子蔽阳。但两个孩子因太难受,仍是汗如雨下,哭泣不止。
  天锡从娘肚里出来也没有吃过这种苦,人又生得瘦弱。宝莲体恤丈夫,重担自己挑。但即使是这样,天锡仍然是难以支撑,对宝莲说:“我饿得一点劲都没有,两个孩子也热得受不了,找个阴凉的地方歇一歇,找人家买点米,搞点吃的,等太阳小点再走。大人能忍,孩子也不能忍,这样子热出病来划不来。”
  夫妻二人边说边走,看到前面有一片树荫,树林后面隐隐约约有人家。两人在树荫下歇下担子,宝莲把箩筐上的衣服解开,抱出两个孩子,把衣服当扇子,给他两人扇扇风,让活动活动,两个孩子脚坐麻了,出来赶紧动动就地撒了一泡尿。
  树林旁边有一口清水塘,宝莲从箩里摸出一只瓷缸,去塘边用水洗把脸,喝了一个饱,感觉人清爽多了,又舀了一缸水给两个孩子喝了。天锡一歇下担子,就一屁股瘫坐在热地上,一动也不想动。宝莲说:“孩子爹,你去洗把脸,喝些水人就有劲了。”
  天锡说:“你拿碗水我喝喝吧,我一点劲都没有。”
  宝莲又去塘里舀了一缸水给天锡喝了。说:“你看着两个孩子,我看前面有人家,我去看看。”
  走出树林背后,果然有一户人家,一扇木门虚掩着。宝莲上前推开木门,屋里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奶奶,正靠在竹椅上闭目养神。看有人推门,问道:“你是谁呀?我又不认识你,你到我家来有什么事吗?”
  宝莲借着门口射进来的光,看这老人身材瘦小,满脸皱纹,两间土砖茅草屋,屋里一张方桌、四条板凳、两把竹椅,家徒四壁,土砖墙被烟熏得漆黑。
  宝连对老人说:“奶奶,我们是洲上的,家里今年长江破坝遭了水淹,刚才从九姑岭下船,到县城娘家去。早晨在家里喝的两碗稀粥,现在是又热又饿,还有两个孩子和孩子爹在后面树林里歇着。想在你家买点米和柴煮餐饭吃吃再走,米钱和柴钱我们会多给点。”
  老人惊愕地说:“我们也听说洲上发大水了,真是可怜啊!那么好的地方,落子成苗,地里长出的庄稼比我们这黄土坡上长的庄稼好多少倍。你们从我家门口过,如果有吃的,本不该舍不得,但也实在拿不出好的,只有刚才我媳妇磨的半口袋麦米,你们也就麦米煮的饭吃吃。不要说给钱了,一家人逃难过来不容易。”
  老人说着,从墙角下拿出一个布口袋,用升子量出一升麦米,放到竹箕里,让宝莲去旁边塘里淘淘。老奶奶又去旁边柴堆上拉下一抱枞茅,叫宝莲下到铁锅里煮,老人家在灶下烧火。
  一边烧饭,宝莲对老人说:“奶奶,还要麻烦你一个事,两个芽儿嘴娇,想找你老人家要点咸菜下饭。”
  老人说:“妹子,不是我舍不得,家里真没有咸菜。这段时间洲上发大水,我们这里盐都买不到,我家都吃了五六天淡的,年轻人在田里地里做事都说没有劲。平时菜是后面园里的南瓜,和着麦米饭一起煮,又当饭,又当菜。”
  宝莲听老人这么说,在灶上随手找了一只饭碗,对老人说:“奶奶,麻烦你招呼一下饭,我去去就来。”
  宝莲到后面树林里,拿出一个布口袋,给老人倒了满满一碗盐。
  那时因交通不便,盐不但贵,还经常买不到。家里开饭店,给客人吃好是第一位,百味盐为高。所以天锡家常年用一大缸存着盐,以备不时之需,今年前段时间暴雨,宝莲把盐缸移到了姐姐楼上。
  老人接到盐千恩万谢,连忙又去后面园里摘来两个嫩南瓜。有饭又有菜,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真是肚子饿,糠也甜。
  吃完饭,宝莲要洗碗,老人家硬是不让她洗,说:“你们还要赶路,我在家又不做么事,这碗留给我来洗。”
  天锡拿出两元钱给老奶奶,说:“老大姐,你是好心人,这是柴钱和米钱,你老人家莫嫌少。”
  老人家说什么也不接,说:“我们这里盐都是买不到的好东西,你们一下子给我这么多,够我家吃几个月的。真的是怠慢你们了。老话讲,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我们在家里总是有办法的,你们现在在客边,留着两块钱说不定么时候能救救急。你们大人还好点,主要是要照顾好两个孩子。天又热,今天是老历八月十二,晚上有月亮,这里到县城不到二十里路,等太阳善点再走,赶到县城也不晚,能找到你娘的。”
  两个孩子在箩筐里曲了半天,现在放出来在地下走走,脚也不麻,又吃饱喝足,不再磨人,看着这地方陌生,倒是东张西望觉得好奇。看太阳善了,复又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这次不用盖衣服在上面。谢了老人家,夫妻二人挑着担子又往县城走去,一会儿两个孩子就在箩筐里睡着了。
  
  第十四章:县城里的娘家
  两人挑着孩子和行李,一路走走停停。宝莲担心孩子在箩筐里蜷曲太久,常常歇下来,让他俩活动活动。太阳西下,天气渐渐转凉,又怕孩子冻着,拿出两件单衣披在孩子身上。走进县城城门时已到了初更。
  看到街两边都是躺着乘凉的人,有的睡在竹床上,有的在木板上铺张凉席。女的穿着短袖,穿着大裤衩。男的光着膀子,穿着裤衩,手里摇着蒲扇赶蚊子。
  宝莲从来没有来过娘家,只听说住在小东门外,两人一边走,一边问人:“大哥,大嫂,你们认识这里有个帮人洗衣的王老太吗?”
  问了十几个人,没有人说认识的。夫妻俩有点急了,这县城这么大,到哪里去寻娘呢?看着已初更了,外面乘凉的人怕露水,慢慢有人往家里搬东西了。这要是寻不着,今夜只有歇屋檐下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问到了一个人说:“洗衣的王老太我认识,也知道她家住在哪里。你们是她的什么人?这深更半夜找她有什么事吗?”
  宝莲说:“大哥,我是王老太的女儿,住在洲上。今年发大水,带着丈夫和孩子来投靠娘家。从来没有来过,只听说在小东门外租了房子住,这一夜问了许多人都不晓得;好在碰到了你这一位热心的大哥。你既然晓得我娘住在哪里,就麻烦你带我们去一下,免得这一夜,我一家人像撞笼的鸡一样。大哥你行行好吧。”
  那人看是逃荒来的,挑着两副担子,箩里还坐着两个孩子,动了怜悯之心,说:“好吧,这一夜一家人也可怜,我带你们去。”
  宝莲忙说:“大哥,你真是个热心人,好人有好报。”
  那人把背后的木门拉上,在前带路,顺着弄堂的小路,转了几个弯,来到一处土砖房前,用手拍拍门喊道:“王老太,你洲上女儿一家来了,你起来开门。”
  门“吱呀”一声被打开。王老太刚睡下,听喊门说洲上女儿一家来了,连忙爬起来开门。看女婿一家在月光下站在门口,忙朝屋里喊道:“成军,成鸣,你姐夫和姐姐一家来了,赶紧起来。”
  王老太又转过身对那个带路的人说:“刘诚哥,今夜真是难为你了,这深更半夜还把他们帮我送过来,不然今夜真找不到的。”
  刘诚说:“都是熟人,不用客气,说是你的女儿,我哪能不送过来的?现在找到了,我就回去了哦。”
  天锡和宝莲连声对那个人道谢。说话间,成军、成鸣也起来了,看到都站在门口,成军把担子挑到了屋里,成鸣抱着龙生,王老太领着进了家门。点上豆油灯盏,屋里顿时明亮起来。
  王老太问女儿说:“在哪里吃的饭,饿死了吧?”
  宝莲说:“下午在千岭碰到一个好人,在她家煮了一餐麦米饭吃的。走了这么远的路,饿是饿了,这一夜还去煮饭吃,到天光也吃不成。又饿又累,算了吧,烧点水洗洗,出了一身汗,洗了早些睡,蹲着不冷,困着不饿。”
  王老太看女儿这么说,家里也实在拿不出什么现成的吃食,想了想说:“那里还有熟红芋角,前两天万芋墩舅舅家送来的,你们先吃几块充充饥。”
  说着去房里拿出一个洋铁筒,打开盖,摸出黄澄澄的红芋角。两个孩子这时也醒了,瞪着好奇的眼晴看看这个,又瞅瞅那个。宝莲指着王老太对两个孩子说:“这是外婆,叫外婆,这是两个舅舅,叫舅舅。”
  食物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在两个孩子眼里,谁都没有外婆手里黄澄澄的红芋干更吸引他们。一齐伸出小手,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块往嘴里塞着。天锡和宝莲也拿了几块津津有味地吃着。
  水烧热了,王老太拿出脸盘和脚盘说:“你们先洗洗,我叫他兄弟两个搭铺。”
  成军和成鸣把方桌往后移了移,用两条长板凳一架;又从后面房里搬出几块木板,搁在长板凳上;再拿出一床草席,去大衣柜里拿出一床被单,对天锡和宝莲说:“姐夫,姐姐,你们今夜带两个孩子在房里睡,我两个睡这里。”
  天锡说:“不好意思,我们一来就要你兄弟俩搭铺。”
  一家人安排妥当时,隔壁的公鸡已经“喔,喔”地叫起来。又困又乏,上床一会就传出了嚊声。
  
  第十五章:娘的大度
  天锡和宝莲睡了一会,被不断骚扰的“嗡,嗡”声吵醒,感到身上到处发痒。八月天气,正是秋蚊盛行之时,天锡和宝莲只得坐起来,用一把大蒲扇挥舞着驱赶孩子身上的蚊子,直到天亮时,蛟子吃饱了,他俩也实在困得不行,才又眯了一会。
  听到王老太轻手轻脚的起床声,天锡和宝莲也穿着单衣起了床。两个孩子昨夜困得晚,这时正好睡。王老太看二人掀开门帘出来说:“昨夜困得晚,又走那么多路累着,起这么早做么事,不多困一会。”
  宝莲说:“我听你起来了,怕有事要做,也就起来了。娘,我们这次来恐怕要多住些日子,要等洲上的水退下去才能回去。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做的,你尽管吩咐,不要客气。”
  王老太捧着水烟筒,按上黄烟,用表纸搓的眉子条点燃烟嘴上的火,美美地吸了一口,吐出一口烟雾,说:“从听到讲洲上破了江堤,我们都快要急死了,千方百计打听你一家的安危,但是一点信都听不到。现在一家人总算是安全了,我这悬着的心也算放下了。虽说没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但有娘吃的一口饭,总不会让你一家饿着,只是吃好吃孬,不要怪娘。”
  宝莲说:“娘,你不知道那长江破坝有多吓人,我们一家是在姐夫家楼上,才没有被洪水冲走。在姐夫楼上住的几天,天天听到那房屋倒塌的声音,一会这边‘轰’的一声,一会那里‘轰’的一声,那才真是胆颤心惊。那些动物的尸体随水漂流,到处白茫茫一片,一起风那浪头像山一样,铺天盖地,木料撞着姐夫家的屋柱子。我们用竹篙慢慢地点着,把它划出去。什么东西都能冲走,还有人的尸体也没人捞。长这么大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还是后山好,起码再大的水也淹不着。”
  宝莲和娘说着体己话。天锡仔细地看看丈母娘家租的这屋。这是两间土砖屋,水路还深。堂屋里摆着一张饭桌,四条长板凳,桌子后用芦苇壁隔开。后面是厨房,墙上挂着个木碗柜,灶的烟囱走后壁上接出去的,一口半大的铁锅安在土砖灶上,锅前安了一个铁吊罐,锅后安了两个小点的井罐,嵌在灶中间。煮饭时,火舌舔着前面和后面的吊罐,饭熟了,前面吊罐里的水也开了,舀在茶壶里能喝。后面吊罐里的水热了,也可以洗脸洗脚,这是一种省柴的最佳组合。
  堂屋中间开着两个门,前门是用布帘子遮着,后面房间是一扇木门。前面房里是他兄弟俩人睡的,有一张大木床,一个旧衣柜,一张旧条桌,后面房是王老太住的,有一张中号架子床,一张踏板,一张半旧的梳妆台,一个衣柜。昨夜他兄弟俩人出来住,把方桌往后一移,用两条板凳搁上几块木板,再铺上草席,就可以当床了。
  这时听到娘和姐姐说话,他们也醒了,把盖在身上的床单掀开,穿着短袖衫和长短裤,揉揉眼说:“姐夫,姐姐,你们也不多睡一会,起这么早干什么呀?”
  宝莲说:“听到娘起来,我们也就起来了,我们一来就害得你俩搭铺。”
  成军说:“姐夫,姐姐,你们是遭遇天灾了呀。要不是水淹,恐怕接也接你们不来,你们家那条件多好啊。”
  天锡低眉落眼地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一场大水,屋也倒了,所有东西都被冲走了,我们还算幸运,人跑出来着,有的人家连人都一起冲走着,那个惨状,你们是没有看到,真是惨啊。你们看姐夫姐姐的全部家当都在这两副担子里面,现在真的是一无所有。”
  天锡说这话时,大家都不作声,神情上表示出了无限惋惜。
  这时,王老太过足了烟瘾,把水烟筒嘴擦干净,递给天锡,大度地说:“只要人没事就好,钱是人寻的,钱是人用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洲上那么好的地方,只要三年不发水,叫花子都能娶媳妇。你家还有那么好的屋基,那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好地方,几多人想啊!等水退了,回去整理整理,把屋做起来,把饭店开起来,后几年又是好家庭。成军,你把被子折下放到柜里去,把铺拆了,准备去上班。我还要去雇主家收衣服。等衣服收回来,宝莲你拿个大盘去洗衣服,我来煮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